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仗打得苦啊

在认识投笔从戎的教师后,卡尔逊走进一间部队伙房。一名炊事兵好奇地问他:“在你们国家,人们都吃些什么?”

卡尔逊如实回答:“肉、土豆、豌豆和玉米。”

“不吃米饭?”

“也吃一点儿,但我们常把它当甜食。”

用来活命的米饭居然被当成甜食或是点心?炊事兵完全无法想象,他被震惊到了。

话题接着就转到了卡尔逊的皮靴上:“你穿这么重的鞋怎么能走路?”

卡尔逊一时不知如何解释才好,只能说:“我习惯了这种靴子,而且它能保证我的脚不吃泥巴和石头的苦头。”

炊事兵穿的是一双布鞋,他不能认同卡尔逊的说法:“如果是在泥地里,我就脱掉鞋。”

穿着一针针缝起的布鞋或是光着脚,然后为抵抗日本人而拼命流血,士兵称之为“民族自救”。

“敌人想霸占我们的家园,如果我们一齐努力,就能打败他们!”

在回城的路上,卡尔逊想,日本肯定是弄错了一件事,他们以为可以像过去那样欺负中国,可以继续蹬鼻子上脸地捞到无穷多的好处,却没想过这个民族一旦觉醒,力量会有多大。

正如卡尔逊所认识到的,在这十年里,中国军民确实已逐渐形成一种共识,那就是,国内战争是一回事,抵抗外来侵略是另外一回事。

日本人当然不能理解这种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在日本的昭和时代,从平民百姓到军政首脑,再到天皇,都被潮涌般的军国主义狂热情绪裹挟着,其内心的优越感就像肥皂泡一样撑得欲裂还胀,他们认为所谓的民族精神,只有他们才配有,什么时候轮到积贫积弱的中国了?

中国军队在上海的抵抗,惹得日本政府恼羞成怒,首相近卫文麿发表讲话,声称:“日本的行动方针是把中国打得屈膝投降,使它不再有战斗的精神。”

中国的领土面积太大,在侵华策略上,日本开始想的是慢慢吃,以免过于着急噎着自己,所以“七七事变”后,政府和军方所表露出来的胃口,只是控制河北、山西、山东、察哈尔和绥远五个北方省份。近卫的恫吓则表明,他们已决定摒弃这种一省一省吞食的“不扩大政策”,这就要撸胳膊挽袖子,全面征服中国了。

从9月1日起,日军不断增兵上海。参加淞沪会战的中国军队都感到压力倍增。一般情况下,他们是白天防守,晚上再向日军发起攻击,但是在日军有所警备的情况下,夜战已很难再像刚开始那样收到奇效。

五十八师有一个贵州籍的营长,名叫童刚。他有一个私交甚好的黄埔同学在独三十四旅,正好独三十四旅的防线又紧挨着五十八师,童刚便抽了个空去看望老同学。二人近十年不见,自然是亲密热络得不得了,当天同学挽留童刚吃饭,饭还没吃完,副营长就打电话让童刚回去,说部队要在晚间出击罗店。

握别时,童刚对同学说:“等打完胜仗回来再见。”但是他没有能够实现这个承诺,在夜战中,童刚头部中弹,不幸以身殉国。

即便不主动出击,一动不动地待在家里防守也不是一件乐事。由于处于滨海地区,水位比较高,地面下挖一米就可以见到水,往后挖得越深,坑里的积水越多,士兵的双脚只能长时间浸泡在混浊的泥水里。同时为了防空,很多阵地上白天都不能生火做饭,只能依靠后方送来的饭菜,在晚上吃一顿。碰到运气不好,送饭菜的后勤人员在半途中就连人带物被炸光了,那样的话,就连晚饭也没得吃了,要想不饿死,便唯有用身边有限的炒米和积水来充饥果腹。

“仗打得苦啊。”在五十八师任代营长的吴亚夫记不清待在壕沟里的那段时间是怎么熬过来的,他只知道密密麻麻的炮弹连续不断地从头顶呼呼地飞过去,爆炸声震耳欲聋。

被掩盖在死亡暴雨之下的中国军人并未被艰难困苦吓倒,当日军停止炮击、用步兵发动进攻时,迎接他们的仍然是猛烈的机步枪子弹,没有一支中国军队主动选择从关键位置后退。

截至9月9日,登陆长江南岸的两个日军师团因伤亡惨重,已无力再发动进攻。日本统帅部被迫再次增兵。随着援兵的到来,正面日军重新变得活跃起来。在两次进攻五十一师驻守的施相公庙阵地未果后,他们又采用步车协同作战的方式,将矛头对准了五十八师。

作为甲种师,五十八师在中国军队中的火力配备算是不错的,从山野炮到迫击炮、平射炮都有,尽管数量不多,但若用到战斗中去,作用还是不小,尤其炮兵营的六门一〇五毫米榴弹炮,在当时已是颇具威力的重炮,被誉为“神炮”。

五十八师进入阵地时,当地居民还有很多没有撤走,知道部队要部署炮兵阵地,老百姓不仅主动拆掉自己的住房,为炮弹清除射界,还找来大棚、麻袋之类的东西,搭在挖好的战壕上面做掩护。

日军往上一攻,五十八师立即组织炮火集中轰击。那天刚下过雨,雨后泥泞,日军爬虫一样的坦克大多陷在泥里,失去掩护的步兵被炸了个昏天黑地。五十八师趁势冲杀,与日军展开肉搏战,喊杀声一时响彻天地。

要说白刃肉搏,恐怕列强中没有哪个国家有日本那么重视。就连卡尔逊都知道,拼刺刀一直是日本步兵最拿手、最擅长的。除了对士兵普遍实施高强度训练,日本三八式步枪(即“三八大盖”)几乎就是为此而量身定做。它的枪身既长,重量还轻,俗话说得好,一寸长一寸强,这让日本兵在拼刺中大占上风。另外,“三八大盖”所配装的刺刀钢口质量也极高。二战期间有人对各国所装备的主力步枪刺刀进行过对比试验,结论是“三八大盖”的刺刀钢度最好,是试验中唯一不卷刃、不崩口的刺刀。

可是淞沪战场上的肉搏战,并没有出现日军全面占优的情况,日军反而常常被中国兵用刺刀赶着倒退。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最早到上海参战的中国部队多为主力精锐,不少老兵都具备比较熟练的拼刺技术。其次,日军脚穿卡尔逊那样的皮靴,要是走在公路上,自然可以起到保护脚的作用,但如果是在水塘纵横的泥巴路上跑来跑去,则又不一样,稍不留意,靴子就会陷到泥里去。相比之下,穿布鞋、草鞋乃至光着脚的中国士兵在反应上要灵活快捷得多。

在机械式的白刃战训练中,日本兵已经养成习惯,拼刺时必先卸下子弹,然后再一心一意地进行格斗。中国军队没有这么程序化,按照内战的经验,士兵们在端着刺刀冲上去之前,通常都会甩一排手榴弹。可别小看了这排手榴弹,它们即便不能把面前的日本兵给提前终结掉,也会在接下来的格斗中影响对方技术动作的发挥。

卡尔逊观察后,深感“日本步兵在白刃格斗中的劣势令人惊讶”。五十八师正是通过肉搏战击退了日军,打扫战场时,该师缴获了一面日军联队队旗以及相当多的军用品。

五十八师炮兵营在战斗中大显神威,一家报社的记者为此专门采访了炮兵营长,之后不仅详细报道了他们的战绩,还配发了炮兵阵地的照片。军长俞济时很有保密意识,他看到报纸后大吃一惊,立即以泄露军事机密进行追责,下令查封报馆,撤去炮兵营长的职务,同时命令炮兵阵地火速转移。

图中火炮为德制105毫米榴弹炮。这种火炮是抗战前中德军事合作的成果,参加了包括淞沪会战在内的大规模会战,但到抗战中期时,便逐渐损失殆尽。

大炮刚刚撤出阵地,日军的飞机就到了,原来的炮兵阵地被炸成了一片火海。事后获悉,日军正是从报上获取了炮兵阵地的关键信息。

这是敌人在战术上的一个调整,在尝到中方火炮的滋味后,他们开始改用飞机对五十八师阵地进行轰炸。随着战争的延续,通过空中侦察,日军已基本掌握了中国守军的阵地结构,所以这种轰炸还是有些准头的。

空袭整整持续了三天,飞机炸弹从早落到晚,几无间隙,空袭过后,方圆百里的地面上全都是一座座大坑。仅吴亚夫营,就死伤了十多名官兵,在后方三里地外的炊事班整个被端掉了,炊事兵一个也没能活下来。

日军估计轰炸达到了预期目的,即出动步兵攻击。经过这次轰炸,五十八师不敢再用火炮集中射击了,怕被日军的飞机或大炮锁定目标后予以摧毁。一位中方师长说得很实在:“(动用火炮)不能勉强,我们是劣势装备,两家伙打烂了,就没有了。”

好在五十八师的战斗力尚存,吴亚夫所在的三四七团三个营从三面出击,再次击退日军的进攻,并且缴获了整整一卡车的军刀、迫击炮和枪支弹药。

日本人总想在罗店前线挑一个最软的柿子捏。在五十八师这边吃了瘪,他们又赶紧掉头朝向五十一师。9月30日,施相公庙一线遭到了当月最后一次强大攻击。不过对付此类进攻,五十一师已经相当有经验了,日军离得远,部队就一弹不发,以免无谓地消耗弹药,只有当日本兵进入有效射程,才会予以料理。

施相公庙前沿的战火一直燃到天明。五十一师拼尽了全力,共有五名军官在激战中阵亡,经过浴血奋战,该师终于还是将日军挡在了防守主阵地之外。 Ou+ZvL/lWmV12QFv+iBXkglVA0mMfA3zvSnQKkluCdlPFAPM46BTcCuzLDR6PEk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