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案例 4
优秀教师的生存状态

曹老师在2004年教师节听了一个县的中小学师德报告会。曹老师说,听完了心中完全没有产生组织者所期望他产生的自豪或是感动,相反,心中却充满了悲哀和反感。

师德报告团的几位老师年龄多在中年,取得了相当不俗的成绩。但让曹老师感到不是滋味的是这些成功者的生活。

他们起早贪黑,废寝忘食,一天到晚泡在学校里,几乎没有多少属于自己的时间。天不亮就匆匆离开家,顾不上给孩子做一顿早餐;深夜才筋疲力尽地回到家中,孩子早已在等待中睡着。平日里忙碌不说,节假日还要给学生补课。

他们的身体大多不好,患有多种疾病,却长期得不到及时的治疗。一位教师为了早于学生到校给学生做出榜样,急急忙忙赶路出了车祸,全身鲜血淋漓,却仍咬牙坚持赶往学校,由于没有及时对伤口进行处理而导致感染;还有的教师带病上课,当场晕倒,可即使这样,第二天简单吃点药又坚持站在讲台上。

他们的家庭生活大多谈不上美满。有的公婆卧病在床,却不能侍奉左右;有的儿子活泼可爱,却只能反锁在家中;有的父亲病逝,却不能赶回去见最后一面。

曹老师问道:是不是教师只有牺牲了健康、家庭、亲情这些大家都视如珍宝的东西之后,才能获得社会和大众的认可?难道我们兢兢业业地工作不是为了创造更好的生活,而只是为了证明教育工作的崇高和伟大吗?生活和工作这两者对任何一个人都必不可少,都不可偏废,可为什么这个问题出现在教师身上时,我们就可以视为理所当然,甚至理直气壮呢?(根据曹蕾老师的帖子整理)

○ 点评

要的是现代人的师德

愚以为继续提倡这样的师德不够道德,因为它显然不是以人为本,而是以完成任务、创造业绩为本。

继续提倡这样的师德也是反科学的,因为它在鼓励低效率,鼓励“拼体力换质量”。

继续提倡这样的师德是开历史倒车,因为它是用老掉牙的农耕时代的“老黄牛”工作方式回应信息时代。

我们需要的是现代人的师德、现代人的生存方式和工作方式。

但是我们不能坐等什么人把新的师德恩赐给我们,不能坐等别人来解放我们。

要有主见,自己争取。

当我们无法立刻改变环境的时候,我们可以试着改变自己。

怎样活着,我们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有自主权的。

千万不要对错误的“师德”推波助澜,又摆出一副“纯洁受害者”的样子,说自己不得不这么做。

2005. 1. 17

补充:解决这个问题,从领导和传媒的角度,就是不要一味地宣传“蜡烛”式的教师,不要老是树立那种“老黄牛”式的榜样。当然,要取得不同寻常的成绩,确实需要付出超出常人的努力,宣传这一点,可以理解。问题是不要过分,不要像电视剧那样搞得过于悲壮,令普通人望而生畏。再说所谓“超出常人的努力”,也主要应该是在动脑筋方面,而不是在拼体力方面,这才对路。而从教师自己的角度,就是要有主心骨,努力提高心理素质和工作效率,做一个轻松快乐的教师,埋怨是没有用的。

2013. 8. 16 mKO8v9oHOL4WbgRrM3tCLt16TJduU2PsreK46ONHDfDQ4AeSqt9KWBJrI10+ckU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