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案例 16
学生的作文写到“第一次来月经”

第一次作文课,题目是“我第一次……”。老师要求学生补充好题目,然后写写自己熟悉的生活。

出现了“我第一次来月经”这样一个可怕的题目!

老师觉得刺眼!不由得说出了声“真是的,怎么有这样的学生?”,不知如何处理为好。其他老师也开始谈论,谁会相信有这样开放的学生?

文章内容写自己第一次来月经以前妈妈就准备了一些东西备用,来了月经以后,妈妈细心为“我”指导,晚上睡不好觉,为“我”讲解,安慰“我”,使“我”从中感受到妈妈对“我”的无私的爱。

内容没有什么,但这样的字眼好像不能登大雅之堂呀,这样的作文在本子上被别的同学特别是男同学看了会怎样呢?

老师决定撕下这几页,让她再写一篇。而且觉得这样简单的事没必要解释什么。

再一节课,学生拿到作文本,马上就站起来问:“老师,为什么您撕掉了我的作文?”老师没想到她会这样直接,只能说:“没什么,你再写一篇吧。”她不罢休,又要问的样子,教师赶忙说:“赶紧坐下吧,再写一篇,你的那一篇不行!”她很不情愿地坐下,而同学们都在疑惑地谈论些什么。

这学生后来好像知道了些什么吧,很害羞,每次上课都低着头,课下也从未正眼看过老师。慢慢地竟然孤僻到不抬头、不说话,没有朋友也没有什么感情了。

后来教师不经意间才听学生谈起,她写了一篇“流氓”文章,被老师撕了,她伤心,她难过,她要退学……(佚名)

○ 点评

教师阳光,才能使学生阳光

这位老师撕去学生作文的理由看来有两条:

1. 题目“刺眼”,闯入“禁区”,不能忍受。

2. 影响不好。“其他老师也开始谈论”。再说,“这样的作文在本子上被别的同学特别是男同学看了会怎样呢?”

教师注意了同事的反映,揣测了同学的反映,咀嚼了自己的感觉(其实这一点是关键),唯独没有去问问小作者本人的感觉。

教师认为这个孩子的作文题目“不能登大雅之堂”。愚以为正相反,是老师们的感想和做法(撕学生作文本)“不能登大雅之堂”。不是学生的作文无法拿到台面上来,而是老师们的抵触情绪无法拿到台面上来。

这是一种成人的、无法说破的反感,一种近似于背后议论别人隐私的心态。

相对而言,反而是这个孩子更阳光,更纯洁。

不过,经过教师这样的“处理”,孩子总算知道“害羞”了。她产生了负罪感。在有些人看来,这或许是“进步”了,“懂事”了吧?

在我看来,她不但无辜受到了伤害,而且原本纯洁的心灵被污染了。经过老师如此引导,她的思想变复杂了,以后遇到“月经”这个词,她肯定就只会往坏处想了。

呜呼!

也许教师会辩解道:“我这样做是为了保护她,不让她丢人呀!”

保护不是这么个保护法。

我要是这个语文老师,我决不会撕她的作文本(这是侵犯学生权利的),我会悄悄找她谈话。我要这样对她说:“你的作文写得很好。我很喜欢。不过你要注意,人与人想法是不一样的。也许有的同学看了你的这篇作文的题目会说三道四,你不要管他们就是了。要是你觉得犯不上惹这种麻烦,你也可以对这篇作文做一点处理。至于怎么做,完全由你作主。”

如此,孩子就不会受到伤害,也不会出现课堂上学生责问老师何故撕作文的问题了。

教师本想回避问题,结果反而把它弄大了。

要是有同学(包括男生)对这篇作文大惊小怪,怎么办?

我会说:“这有什么?你不往歪处想,就会觉得这是很平常的,而且写得不错。”

记得当年(20世纪80年代)我教初中语文的时候,有一位女同学在一篇作文中愤怒指责某些地区“闹洞房”的陋习是“侮辱妇女”,作文中还有具体的描写,有些语句比“月经”不知大胆多少倍。我只在批语中称赞她的正义感,其他一概不提。结果没有引起任何风波。

教师阳光,才能使学生阳光。

2004. 10. 24 0BYMVicUNNYHuX0jAA598mrriLN1NlHjQ4WyPLIeTe/QDGdb1OZTCjBOEYzT5HN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