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案例 11
我不知道如何帮她

这个女孩上初三,离中考只剩一个学期了,而从学习成绩上讲,她几乎不可能考得上高中。

在这学期,她现在的班主任(和我关系不错)不止一次告诉我,她现在的学习状态,不见好转。甚至有一段时间,她父母发现家里的电话费猛然增多了,一查才知道是晚上等父母睡了后她一直与一位男生通话。父母初时不信,因为她一回到家就在认真地学习。

班主任大伤脑筋,也不止一次地跟她交流,她反而连班主任也不信任了。由于之前父母着急,有过“逼迫”她学习的情形,所以她也不理解父母。

她属于那种比较单纯的女孩。可以感觉到她和我聊天时很开心,而且她喜欢和我聊,没事就想找点话题。但只要一说到学习,她就把头一扭,嘴里一个劲地说:“我知道,我知道要努力,我知道要注意方法……”

她和同学中的好朋友在一起,话特别多。她有敏捷的思维和很好的口才,我曾经重视过,让她代表班级参加学校辩论赛,她还得到了单场最佳辩手。可学习上老师都说她反应慢。她上课时总的来说比较认真,笔记认真而规范,当然在我的课上尤其突出,可即使这样,期末(我教历史)仍然不及格,更别说其他科了。

从目前的情形看,她还能信得过的大人中,也就是我了。而我却不知道怎么帮她。(517jy)

○ 点评

学会思考

出现这种情况,原因是很多的,就好像出现同样的发烧症状,病因却很不一样。如果517jy老师不能告诉我这个孩子的成长史和他的家庭教育情况,我很难判断病因,也就没有办法拿出对策。

所以我到这个网站来参与讨论,给自己确定的任务并不是单纯的“开药方”,而是和老师们一起学会思考,学会在翔实材料的基础上思考,学会有逻辑地思考,学会科学地思考。

我常常给中小学教师讲课,发现多数人的思维方式有两个明显而巨大的缺点:

一个是“感性色彩”。就是说,他们所说的,记住的,往往都是自己亲眼见到、亲耳听到的一些材料,很少进行横向的扩展性询问,更没有纵向的历史性的追寻。这就使他们的发言往往带有闲聊天式的“见闻”性质。

第二个是缺乏逻辑性。只问“怎么办”,不问“为什么”。既然不问“为什么”,就不需要找理由,不需要找理由的地方当然也就不需要逻辑。因为所谓逻辑,无非就是提供理由,也就是“讲理”。所以严格地说,我们很多教师的发言都是“不讲理”的,经不起追问和反驳。我和许多老师对话,一追问,一反驳,他们立刻就愣住了,这说明他们很少体验追问和反驳,说明他们很少在头脑中追问和反驳自己,没有此种思维习惯。而追问和反驳是科学研究最基本的思维方式。

由于以上两个思维缺陷,我们就会发现许多中小学教师的发言十分缺乏研究精神和研究色彩,话语总是浮在事物表面,深入不下去。有些发言之所以能够给人较深的印象,不过是因为语言比较花哨,比较煽情而已。如果你问他:“我用您的招数,在我的学生身上为什么不灵?”他就没词了。他们一般都没有对一个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和诊断的习惯。他们只是自己灵机一动想出一招,或从什么地方学来一招,然后就在班里用,恰好有效果(其实他自己也常常没整明白为什么会有效果),就以为这是科学了。然而科学根本就不是从自我出发的,科学是从客观对象出发的。

我昨天接待了一对母子。孩子18岁了,在某重点中学上高三,学习成绩倒数第一,面临高考,不努力学习,有时间就上网玩游戏,还特别迷恋万智牌(一种在大学生和白领中流行的牌)。家长快急疯了,来找我们求救。

我们询问他的最早记忆。他说他的最早记忆是大约三岁的时候,他记得屋子里的摆设、床、栏杆。

母亲又告诉我们,孩子在幼儿时期拼图能力惊人,甚至可以超过大人。

孩子现在打万智牌水平极佳,全市无敌手,正准备参加全国比赛。

孩子又告诉我们,他将来的职业理想是去电影学院搞动漫设计。

他数学成绩很不好,题目常常做得完全没有逻辑性,偶尔却能得出答案。

于是我的助手孙老师就非常聪明地问这个孩子:“你做数学题的时候是不是也像拼图一样,把你以为相关的数字拼到一起,就觉得自己做出来了?”

他说是。

我们把这个孩子的早期记忆、幼儿拼图、万智牌(这种牌像扑克一样,一张一张的),还有他的职业理想(动画)串联在一起,就会发现,这很可能是一个天生的空间智能发达而其他智能较弱的孩子——一个偏才。

于是我们解决问题的路子就比较明晰了。

在人生总体设计上,我们要帮他找到学历教育和特长发展的结合点,而不是像他家长那样,拼命压制他的特长。

在学习辅导上(比如数学),我们得想办法找到这样一位老师,他能把数学的概念、公式,尽量用空间图画的方式表达出来,以适应这孩子的思维方式。我们正在寻找这样的数学教师。这并不容易,因为能够适应学生的思维特点变换教学方法的教师极少,一般教师都是要求学生跟着自己已经凝固多年的教学方法走,跟不上就说学生笨。

上述例子说明,我们只有真正了解了孩子是什么“材”,才谈得到“因材施教”。孔夫子只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因材施教”的正确口号,他并没有告诉我们辨材的科学方法。这一课,我们要补上。否则我们只能永远在那里说一些“正确的空话”。

因此目前的教师培训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帮助老师们学会思考。具体的操作办法并不是最重要的。

但是我们不能空洞地谈“如何思考”。经验告诉我们,结合具体案例研究思想方法是最好的。这就是我搞个案点评的目的。

2005. 1. 29 JqDcDeLuB1V219rYNHWN2nr7WnhAiat7qiVyj9k5D55SNl8dYkUCePpSyQ5NrSU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