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案例 8
一本书引发的较量

田老师上英语课时,看见黄某拿着一本课外书津津有味地看。他走到黄某身边,黄某没有发现。田老师说:“把书给我好吗?”黄某吃了一惊,条件反射地把书扔进自己的抽屉里,埋着头不动了。

田老师又轻声地重复着说:“请把书拿出来。”老师连说几遍,黄某无动于衷。

“那老师就自己拿了!”田老师伸手去拿,黄某忙用手轻轻挡在抽屉边,不让靠近。

“那我就请班主任刘老师来拿吧。”黄某依旧不动声色。

老师有些紧张了,没想到借助班主任的威力也产生不了效果。于是,田老师说:“好吧,我现在就打电话给你爸爸,请他来拿这本书。”黄某默不作声。

老师心想:“倘若真的给家长打电话,他依旧不把书给我,我该如何收场?我的威信靠什么来支撑?更何况,我根本就不知道他爸爸的电话。”不过,他还是本能地边想边慢慢从包里摸出手机,而就在他快要按键的一瞬间,黄某迅速从抽屉里扔出一本书来。

“对不起,刚才你看的不是这本书。”老师说。随后就开始假装拨打电话,一个键一个键地按着号码,但脑子里却是一片忙乱:“他会把书拿给我吗?”

兴许是看老师动真格的了,黄某流着泪很不情愿地拿出了刚才看的那本美国的畅销书《奥兹国的巫师》。这时,老师才如释重负地松了口气。(根据田伶俐老师的帖子整理)

○ 点评

从“一本书引发的较量”看教师的思维方式

讨论这类案例,一般网友都希望谈“你觉得应该怎么办”。愚以为,那样讨论虽然也有用处,但充其量只能停留在操作层面,深入不下去的。

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怎么办”,而在于“怎么想”。人是有思想的动物,支配他行动的,是他的理念和思维方式(思维模式),一个人是决不会违背自己的思维模式的。

为什么这位老师如此与学生较劲?因为他的教育理念是管理型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因为他的思维方式是线性的、单向的。这样的思想必然使他投入这样的“战斗”。

学生上课看课外书,这很常见,原因相当复杂,作用也相当复杂,包含着丰富的教育信息,而这件事到了田老师那里,就简化到了不能再简化的程度(这是一种常见的思维模式),只剩下了最外表的现象——违反纪律。

看问题如此简单,这就注定了处理问题的方法很难灵活。

我们退一步说,就算这件事只剩下了“违反纪律”一个含义,解决起来也仍然可以有多种方法的。田老师却认定了只有一种办法——没收。没收对“这个”学生的教育作用会如何?(事实上,没收对有些学生合适,对另一些学生可能就不合适。)老师连想都不想。

教师实际上是非常机械地按照“自我”的习惯思路来执行“管理”。

然而学生不交,这样一来,教师的想法就出现了转折,他的思路重点立刻从“维持纪律”转变成了“维护个人威信”(其实就是“自我”的面子),于是这位老师在教学时间,竟然置多数学生于不顾,旁若无人地与一个学生“单练”起来了。这与其说是“教育”,不如说是“吵架”了。

田老师是怎样“制服”这个学生的呢?其实也是最简单不过的老套子:找班主任,告家长。(这也是教师常见的思维模式。)

最后学生把书拿出来了,田老师感觉自己“胜利”了,愚以为基本上是失败了。不但在教育学生这件事上没有多大成绩(顶多把学生吓得下次不敢在你的课上看课外书了,这算什么教育成绩?学生的素质又有何提高?),而且个人威信也没保住——遇事用家长和班主任当“王牌”,是最降低科任教师威信的,学生能明白:你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只好“狐假虎威”。

像这样的事情,教师提醒一下,学生把课外书收起来就行了,教师应该照顾大多数学生,继续讲课。但是课下要找他谈谈,像朋友一样跟他分享读课外书的快乐(只要是好书),同时提醒他学会自我控制,不要在课上看。

本来很简单的一件小事,教师剑拔弩张,硬往学生枪口上撞,弄成一场大战,教室硝烟弥漫,值得吗?

我把这叫作“举轻若重”,这种事多极了。

这样搞,教师工作没法不累。对工作负责任,不是这么个“负”法。

我们常会见到有些老师在一点小事上跟学生没完没了(甚至谁不这样就说谁“不负责任”),对大事却很麻木,这实在是应该扭转的风气。

为什么那个学生死也不肯交课外书?我怀疑他是跟人家借的,限期归还,老师没收了,他没法交代。这种情况,老师若不没收,反而可能使他在今后的课堂上更守纪律。

通情达理的老师才能熏陶出通情达理的学生。

老师死心眼,学生就难免“一根筋”。师生打得“激情燃烧”,局外人从思维方式角度看,师生“彼此彼此”。

2005. 1. 10 K+cvjzLMWB3NqxF7QjUDWHfrI9fuARghwRVYSNaVVq52U4oedGRrSetHO3t6BJI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