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斯福德学校考察有感
金斯福德学校是一所坐落在伦敦郊区的新学校,所在社区有很多移民居住,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这些大多数来自非洲、几乎没有多少英语语言能力的孩子,走进这所学校就读。学校不是牛津,不是剑桥,不是伊顿公学,没有多少资源可资利用,没有悠久的历史,没有有名的教师,也没有出过有名的学生,没有腰缠万贯的校友,没有非常充裕的经费,可以说是一所各方面条件都相对薄弱的学校。这样的学校一般情况下能够勉为其难地维持下去也就不错了,要想发展,显然需要超乎寻常的办学思路,要创建特色,走出一条新的路子。那么,如何创建学校特色呢?
这所学校通过竞争招聘来的女校长是一位非常精明而务实的女强人。她很有想法,从培养目标入手创建学校特色。一般说来,确定培养目标基于以下几个方面:校长要有宏观思维,要分析把握教育与经济和社会的关系;校长要有超前思维,预知社会发展走向、社会发展的需求;校长要有微观思维,切实了解学校实际和学生实际;校长还要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即着眼于现代人的培养。
校长的办学思路是回到起始阶段,回归原点,思考金斯福德学校如何创建特色,可供选择的有体育、艺术、数学或科学学科,或者计算机。而学校的实际情况是:没有长久的文化积淀、优秀的学生及家长,移民众多、语言多种、文化多样——英语语言能力很差,地处伦敦东部偏远地带,多数家庭经济条件很差。如何选择突破学科,是一个有难度的问题。
学校最终确定以语言作为突破口来走出特色的新路子,这是一所语言薄弱学校,选择语言作为突破口,这是一种切合实际的逆向思维,也是很有新意的创新思维。选择外语作为突破口,体现全球视野,体现现代教育培养学生的国际交往能力、东西方文化交流融合的能力和意识。
接下来就是选择什么外语。可以选择一个西方强势国家的语言,如德语、西班牙语,但这些语言教学在英国已经非常普遍,已经没有新意,不能很快打出影响。可以选择一个东方国家的语言,比如日语或者韩语,但这些语言的使用人数不多,新意也不够。最后校长决定选择汉语,因为中国是一个迅速发展的国家,而且许多人还没有想到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因此很有创意,且符合社会发展趋势,中国经济日益壮大,影响到各国公民。
这样选择的好处是非常明显的,给学校的发展带来了强大的助力:学校获得了政府的支持,英国外事部门给予学校强有力的支持,学校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还获得了香港汇丰银行的大力资助。这些提升了学校的品位,扩大了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做出一种选择是很容易的,但是把汉语学科的特色做好并不容易,学校采取的策略是:强调一个可行性,点面结合。所谓“面”就是,这所学校的学生人人都学汉语,普遍开课,但学的都是最基本的,也是完全可以学会的日常用语。所谓“点”就是,选择一些有语言天赋、有兴趣深造的学生重点培养,让他们参加汉语比赛,进而拿奖。这样很快就把学校的汉语学科特色打响了。随着学校汉语特色的知名度越来越高,中国人到此参观的也越来越多,中国学校与之结对的也有许多,学校进而形成了一种良好的汉语文化氛围,步入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