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务实而不功利的以色列教育

傅斯年做台大校长时就说过:“一个理想的大学,应该办平淡无奇的教育。”这句话放在今天的中国是很不时尚的,今天中国的教育是:处处高大上,时时出亮点,人人谈创新。但在全球教育背景下,傅斯年还是能找得到知音的,那就是以色列的教育,以色列的教育就是务实而不功利的教育。

2014年9月,我随中育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组织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专题教育研修班到以色列考察。行前我了解到以色列的创造能力何其了得,马塞尔·梅斯曾对犹太人获得诺贝尔奖的情况进行过统计研究,用大量数据说明了犹太人在这个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800多万人的小国在20年内诞生了10位诺贝尔奖得主。在探究其原因时,美国创造学家S·阿瑞提指出,统计数据“并不证明犹太人从生物学意义上就比非犹太人优越。他们自19世纪中叶以来所获得的伟大成就,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归因于在犹太人环境中占据优势的那些社会文化因素”。那么,以色列的教育就是这些社会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于是设想以色列的学校一定是极为现代、科技含量十分高的学校,即从校园环境到教学设备,无一不是现代化的、高科技的。

然而到了以色列,看了几所学校后,结果完全出乎你的意料。一水的朴素校园,一水的朴素校舍,一水的朴素教学设备。我们到访的是一所坐落在农庄里面的学校,那里各种类型的学校都有,有幼儿园,有小学,有中学,有开放大学,有国际部,甚至还有马戏团学校。说它是乡村学校绝对没错,说它是国际学校也没错;说它是急待改造的学校没错,说它是教育教学质量非常高的名校同样没错。看了这个学校,我冒出的一句话就是:学校教育国际化可以有多种呈现方式。这所学校你分不清哪儿是农庄,哪儿是学校:一会儿是教学小楼,一会儿就是奶牛场;一会儿是体育场,一会儿就是养鸡场;一会儿是艺术楼,一会儿就是西瓜地;一会儿是办公楼,一会儿就是驯马场;一会儿是幼儿园,一会儿是养鹿场。学校在外观上很不讲究,到处是裸露的土地,校舍很陈旧,教室设施很一般,就是在这样一个农庄里的学校,学生居然能获得多种大奖,例如获得美国举办的国际科技创新大奖、艺术大奖,等等。学校还专门设有招收国际学生的国际部,IB课程教学质量非常高。他们从来不搞什么奥赛集训班,他们也没有任何艺术专业集训队,顺其自然,学生想唱就唱,想画就画,有想法就好好地玩一把,有创意就好好地秀一回,得奖是整个过程中水到渠成的副产品,而不是刻意为之的目标。

▲ 校园里随处可见的农具

走马观花式的考察无法透彻地解析是什么原因使他们具有这么高的创造能力,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孩子们在十分自然的环境当中,心灵是放松的,思维是开放的,学生在农庄和学校之间不停地穿梭,在教室与牛圈之间来回穿梭,在实验室与菜地里来回穿梭,在书本与马群之间来回穿梭,创意迭出是十分自然的。

我们又到访了一所坐落在富人区的公立小学,学校看起来非常简陋,校舍不能说是危房,但绝对像一个人到中年不施粉黛的妇人,硬件设施乏善可陈。说它老,却没有历史悠久的厚重感;说它旧,真的是几十年没有装修。但这是一所非常注意环境细节的儿童化的学校。学校里有许多沙地,这在我看到的中国学校也罢,西方学校也罢,是沙地最多的学校。学校原本就不缺沙的资源,因为学校就坐落在沙漠之上,难能可贵的是将沙地作为教育环境来利用。这个学校是做得很好的,他们的幼儿园居然每个班都有一个室外空间,都有一块很大的供孩子们玩耍的沙地。小学部的沙地就更多更大了,大块的沙地是学生的足球场,孩子们在踢沙地足球,小块的沙地里,学生正在建设兔子的寝宫以及行走走廊,正在建造小白鼠的运动空间和结婚殿堂。小孩子堆堆沙,并不仅仅是堆沙而已,其中还有创造,还有亲近动物,还有亲近自然。沙地是一种资源,它可以无限变化,这就为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提供了对象化的空间。

▲ 幼儿园每班都有一块沙地

这所学校的校长很有创意地在校园里建了一个室外“教室”:在大树底下,先用钢管搭建了不完全封闭的架子,旁边种上藤蔓植物使之爬在架子上,造成一种洞的感觉。绝大多数低幼年段的孩子有一种喜欢洞的兴趣特征,比如我们常常看到小孩喜欢钻到书桌底下看书玩耍——有心理学家分析,这是因为孩子在母亲的子宫里待得很久后习惯于待在黑暗的洞中。学生长时间在教室里上课,换换环境有新鲜感,与树木花草为伴,与小鸟为伴,也是一种不错的调剂方式。我的直觉是:像这样若明若暗的天然学习空间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创意,因为学生们全然没有任何的压迫感,全然没有任何的清规戒律,只有自由,可以任凭自己发呆,恣意想象。英国哲学家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中说:“通往智慧的唯一道路是在知识面前享有自由。”犹太人因为自由,所以智慧。

▲ 小学的孩子们给兔子建造走廊

▲ 小学生给小花鼠建造行宫

这所学校电脑房的设计很有特色,国内的电脑专用教室一般都是千篇一律的模型,即学生桌椅或横排,或竖排,其最大的弊端就是学生之间的人人交流弱化了。也许人机交流强化了,但是师生之间的交流弱化了,生生之间的交流弱化了。而这里的电脑教室里,桌椅居然是椭圆形的会议桌,椭圆形的两条横边墙上分别都有一个投影仪,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看到投影内容,每个学生一台手提电脑,学生之间的交流十分便当,老师和学生的交流也非常便当,老师可以关照到每个学生。交流能够促进思想火花的碰撞,能促进创意的产生,能够促进问题解决方案的不断完善。

我们考察了希伯来大学,这是以色列最著名的大学,其地位相当于中国的清华、北大,是犹太民族最高学府,爱因斯坦是建校时的校董之一。这所大学居然对培养青少年创新人才有强烈的兴趣,校园里两幢不小的教学楼,一幢用来培养中学生,一幢用来培养小学生。这个机构的建立,源于以色列前总统佩雷斯的提议,政府投资,大学具体来操办,有专职的管理人员和教学人员,更有大量的兼职教学人员,他们全部都是大学的教授、研究人员,只要有需要,随时都可以上课、带着学生一起研究。他们的教学分成两类:一类是普及型的,面向有兴趣的学生,一年上3次课,每次4个小时,参与基本的实验,实验主要由大学的硕士、博士来指导。另一类是专业型的,就是从全市各个学校推荐出来的400多个超常儿童之中,通过考试,再选拔出20个左右的学生进行专业学习。选拔除了重视知识能力的考试之外,还要考察是否有团队精神,他们非常反对自私、不合群的人。每周两次学习实验研究,每次4个小时。

我们还考察了以色列魏慈曼研究院,这是以色列最高、最权威的国家研究机构,相当于中国科学院,他们面向中小学专设了青少年接待中心、青少年科教中心、青少年科技园,其中有许多科普设备、研究设施。一个国家级的最高研究机构积极从事青少年的科研能力培养,派专人负责该项目,并组织一流研究人员带教青少年,进行专业学习、专业研究,这无论如何都是难能可贵的,相反中国的科学院至今都没有这样的作为。

中国的教育绝对是务实的,但我们更多的是务自己功利的实,务结果的实。我们的基础教育特别在乎实际成绩,太在乎眼下功利的结果。只要进行了课程改革一定要结出教学质量的果实,没有分数的大幅度提高,没有升学率的大幅度提升,这个学校的校长、教师是羞于谈课程改革的;只要进行了创新教育、拔尖人才培养,那一定要有一系列竞赛成绩来印证,否则一切都是白忙,谁也不信你的教育有任何的作用,你的培养有任何的价值。我们太崇拜直接效益,我们太在乎立竿见影,我们太在乎今天的收获,而不在乎明天的意义。一个PISA考试第一名让我们扬眉吐气了好几年,那发自内心的强烈的骄傲感、自豪感溢于言表,我们频频介绍、不断解读上海的PISA数据,在貌似谦虚的分析语言之下,是想压都压不住的得意,透过这样的得意,你可以看到骨子里有一种被压抑太久的自卑,这样的得意其实是一种不自信的变向表现。再如“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说法,其实就是十分典型的抢跑心理,甚至是偷跑心理,就是十分典型的短距离赛跑心态。而教育不是短跑,教育是人生漫长生活过程的写照,是N次方的马拉松赛跑,靠一时的抢跑、偷跑无济于事,这种偷跑心态必将最终导致一定输在未来,输在终点。有人曾经说过,中国人的文化基因中有一种饥饿基因,始终处在饥饿状态之下,做什么事情都火急火燎,都追求即刻效应、注重眼下、不论未来。就连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也是这样,故创新人才是根本培养不出来的。创新需要宽松,创新需要自由,创新需要宽容,创新需要等待,而我们的教育恰恰缺乏这些基本的文化元素。

中国的高等教育,高端的科研机构,也是十分务实的,他们务的是自己的实,与中小学基础教育基本是割裂的,他们更多的是坚持本位主义,只顾自己的项目研究,无暇兼顾中小学的创新人才培养,至多就是给中小学学生开设讲座,绝对没有在大学校园里、在研究院所里,设置专门培养中小学学生的机构。甚至他们连对教授的评估,都是以年度论文数量、课题档次为主要依据,甚至唯一依据,最终出来的是中低端产品,高端创意产生不了,就是自然的结果。

以色列的务实教育与我们的完全不同,以色列教育是务实而不功利的,他们从来不谈论升学率,从来不谈论发明一种什么教学模式来立竿见影地大面积提高学生分数,从来不炫耀自己的教学设施设备如何现代,从来不夸耀自己的校园环境是五星还是超五星,从来不介绍他们投入了多少办学经费,又募集了多少教育资金。他们的校长绝不奢谈自己的学校是卓越学校,更不会说自己的学校是国内一流、国际领先。最新结果显示,他们的数学只排41名,科学只排41名,阅读排34名,令人惊讶的是他们对自己学生在OECD国家中PISA考试中处于中等偏下的位置安之若素,以为十分正常、十分自然。甚至他们的家长每天询问学生,也不像我们的家长所询问的:今天学了什么有用的知识?考试得了多少分?在班上排第几名?在年级排第几名?他们的家长更热衷于问问孩子:今天你提了什么问题?有没有提出把同学和老师都难倒的问题?他们的兴奋点根本不在功利的目标方面,他们的务实体现在每一个教育教学的细节之中。他们让孩子愿意学习,让孩子喜欢探究,让孩子用自己的方式乐此不疲地学习,让孩子在宽松、自然的环境之中自由地生长。以色列的教育是全社会贯通的整体教育,教育内部也是贯通的整体教育,中小学与高等教育及其研究机构不是“铁路警察,各管一段”,而是主动关联,相互服务,相互促进的,都是在实施国家发展战略,都有一个十分突出的整体的国家意识、民族意识。所以以色列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科技成就。

我们不能孤立地看以色列教育,必须与以色列的文化联系起来看,一定要联系以色列的基布兹、以色列大街上跑的车、以色列大地上密密麻麻的水管来看。以色列人非常节俭,非常朴素,这是一个朴素到极点的民族,他们几乎一点资源都不浪费,大街上跑的车都是极为普通的汽车,雪佛兰、宏达、福特、起亚、马自达,都是排量很小的车。以色列的花草树木、各种农作物都是靠滴灌栽培的。这是一个资源极其匮乏、一个曾经流浪天涯、一个差点被人灭绝的民族,深知生存不易,发展不易,十分珍惜建国的机会,十分珍惜各种可以利用的资源,硬是靠人力——人的创造力、人的坚强的意志力——把不适合生存的沙漠地带,变成绿树成荫、花草遍地的家园。这个民族真的难能可贵!

与以色列文化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当下的中国文化。改革开放30多年,我们的GDP总量全球第二,一夜之间很多人暴富了,开始奢华了,无论是路上跑的车子,还是自己住的房子,无论是身上穿的衣服,还是手里拎的包包,一律是豪华表相、世界名牌。在今日中国,奢侈品是高贵身份的象征,奢华生活是很多人的文化追求,但无论怎么包装,都掩盖不了骨子里的暴发户心态;无论怎么装修,都掩饰不住综合文明素质欠缺的品相。在今日中国,高雅的文明气质毫无疑问是十分稀缺的品质。这样的文化氛围一定会影响教育,导致伪贵族学校、假国际学校的不断涌现,导致原本应是朴实无华的教育,变成了高大上与假大空混合的学校,令人痛惜!

教育是全社会的教育,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在发挥教育的作用;教育是整体的教育,大中小学各种教育机构应通力合作、共同育人。 xDZ0RlPz+IBGRyy3M8u76skUkreytoyncX1jnEzFRgk857Y3ycSAIrxJhfPmEqq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