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自序
preface

告别2014年,又一年过去。此书付印在即,可我的序还难产中。

犹记去年教师节,我在收复祝福短信时,突然想到:告别讲台,外出奔波,一晃整十年。

十年时光,一年多在某教育机构工作,近三年到某小学当校长,余下的皆效力于现在的单位。回望这些仅仅属于个人的经历,我跟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一样,再也唤不回逝去的光阴。人生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告别的旅程,我们读书、工作、结婚、生子,在生命生长的秩序里,无不伴随着一个又一个的告别。当我们用尽上帝赐予我们的时间,也就到了告别这个世界的时刻。

去年,是我告别讲台的第十个年头,也是我进入不惑之年的第一个年头。可以说,这一年是我精神蜕变的重要节点。我如痴如醉地啃读各类经典,不时发出“人生四十始读书”之慨叹,屡有告别往昔岁月,获得第二人生的崭新感。

我之为今天的我,是告别的结果。告别,是生命自觉成长的一种方式,意味着自我否定、自我调整、自我改善,也就是说,告别是一个转化和内化的自我建设过程。过去十年,我从未间断地与一些名家、名师对话。专访他们的日子,是我人生的良辰吉日。他们优秀的品质、丰富的思想,不断地凝结为一些滋养我的东西。

摆在你面前的这本专访集,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不能算作我个人的作品。之所以下决心出书,是想在告别奔波的十年之际,给自己留下一份纪念——与往昔的岁月建立有意义的联系。当然,除此之外,我还希望她能给予教师朋友些许精神馈赠,从而与他们的成长建立有血有肉的联系。倘能如愿,她还将与更多教师朋友未度的岁月发生美妙的联系。

人的一生,无时不在和这个世界以及他人建立各种各样的联系。这些年来,我深切感受到,要与这个世界以及他人建立谐美的联系,感谢不失为一种恰当的方式。

感谢所有的受访者,他们才是本书的真正作者。

感谢张文质老师,他11年前的一个电话,让我告别讲台。此书的孕育,当溯源于此。

感谢王焰、李永梅女士,没有她们的努力,此书不可能破例诞生在我所供职的出版社。

感谢杨坤、卢风保,二位同事为此书付出许多不为人知的辛劳。

感谢原同事汪明帅先生,李吉林老师的专访,原本是他联系的,后因故让我来采访。

感谢好友兼同事林茶居先生,李泽厚老师的专访,是他牵线杨斌老师促成的,并和我一同前往采访。

感谢孙汉生、刘灿二位先生,他们皆曾伸出橄榄枝,希望此书在他们所在出版社出版。

感谢阅读本书的读者,欢迎交流,我的邮箱:nacao123@163.com。

朱永通
敬记于厦门海沧蓝月湾
2015年1月14日 9FYTRoOFMJdNWidThBIqBflgKFxXiL7BxFDRjFwnQKUTZ8sjUojS1VAenxdxIty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