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一
一位这样的教师

2002年,我正式调入清华附小。

那一年,我担任学校的副校长。虽然我是教语文的,但因为角色与身份,自然也对教育圈其他学科的老师有所了解,王丽星便是其中的一个。

那一年,有一件事情让我对这个年轻人留下了深刻印象。王老师义务给一个孩子补课,由于近一个学期,家长买了礼物送给王老师。按理,老师义务付出,家长表示感谢,老师接受感谢也是常理,可是王老师说什么也不要,经过几番推托,终于将礼物还给家长。要知道王老师从延庆偏远的山区分配过来,刚刚结婚,贷款买房,生活的拮据可想而知……

那时我就在心里留下一个念想:这个年轻人一定错不了,品行可靠,不贪便宜,定会有出息。

2010年底,我做了校长。学校结合国家“十二五”教育规划纲要,确定了学校发展的十年计划,尤其是对学校人才战略作了规划——人力部需要有新的站位、新的内涵与新队伍的植入,这时,一个人的名字跳到了我的眼前,他就是王丽星。

很愧疚,听王老师的课,是在学校参加海淀区的“世纪杯”比赛,他作为选手试讲时——当时心里一阵激动。记得他讲的是“可能性”。数学的内容我记得不那么清楚,但王老师的课感简直太有特色了。

声音里有温暖,语气里有启发,节奏上不紧不慢。我感觉就是一个字:聊!

原来数学是这样聊的啊!当我听后把这种感觉跟他交流的时候,他笑着说我这个语文老师形容的是那么个感觉。

再后来,我又听了王老师的几节课,对比自己,我的课显得过于激情,有用力过猛之嫌。我不是在否定自己的课堂风格,语言文字里的人文性有些时候是需要情感的“激荡”或“荡漾”的,王老师的课里也有情感,却是一种用数学作为载体的,加上老师自身素养的,对学生无限爱与体贴的综合的情感。好比煲了很久的汤——舒服,润口。这对我启发很大,后来我的课不能说完全受到王老师的影响,但一群王老师们的风格让我重新理解了课堂不仅仅是讲、大声地告诉,还是那种火候的聊!

我还发现,王老师的聊里,总是藏着幽默与智慧。因为聊,学生不紧张,学习起来自然而然进入状态——动脑,动手,质疑,探索……因为聊,不忙忙叨叨,他就有机会关注每个孩子,并以这种轻松、愉快的方式让孩子们亲近数学、感悟数学,学生们能不喜欢吗?

周天煜、李湜文等同学曾经激动地说:“我们和王老师情同手足。”他曾经教过的张唯等同学则不止一次地说:“王老师,你可真像我的爸爸呀!”还有一些同学反映,王老师的每堂课他们都是用心对待的,生怕丢掉王老师的一节课,他是他们遇到的最优秀的良师!注意,学生用“手足”“爸爸”“良师”,而不是“哥们儿”来形容自己的数学老师,是因为这“聊”不是调侃,不是耍贫,而是一种亲近但不过于亲密的、正向的、健康的互动,一句话,他的聊数学的课堂,是一种富于教育学意义的启发式教学!

他教过的几百个孩子中,既有熊晴清、劳丽诗、周吕鑫、何姿、彭月娇等跳水冠军学生,也有杨幻睿、塔米尔、唐韵、苏珊等一批进入中学依旧出类拔萃的学生,得英才而育之——这背后有多少故事可以分享?有多少付出需要铭记?总之,到了晚上,一定有一盏灯在亮着——那是王老师在备课,在工作……

王老师就这样,一路走来,到清华附小已18个年头,从未转过弯。作为比他年长的教师,看着王老师一步步成长为海淀区骨干教师、海淀区学科带头人、北京市骨干教师、东北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我为有这样的同事而感到骄傲!

我坚信,未来他依然会“从一而终”地“聊”,和千千万万学子一起创造出因数学而创造的人生。

今天,清华附小“1+X课程”整合之改革正走向深入,而这里的孩子来自清华二代,每一个都是独一无二的,思维方式、家庭环境等的不同会导致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现实”。

王老师和数学教师团队在反思:若是数学课只是计算训练课,概念讲解课,在一天天的“裹挟”中前行,学生的提高和成长又在哪儿呢?在小学阶段,学科之间泾渭分明,其鲜明的独立分割造成了学科教育教学的片面性,知识、技能、情感的全面协调发展似乎被割裂了。面对教育对象的多元化和个性化、数学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满堂讲不可取,满堂问不可取,满堂论亦不可取。若是跳不出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套路,依旧枯燥乏味地教与学,真实、生动、活泼、有趣的甚至是可亲近的数学学习怎么会发生呢?

行动起来,整合,是整合,还是整合!学科内整合,学科间整合,课内外整合!于是大刀阔斧地“整合数学”,就这样在王老师带领的数学团队中——开始了!

而今,王老师的“整合数学”课堂,如“质数和禅”等,已经不仅仅是教学策略或特色层面的聊,更是形成数学思想的实践研究。他的课已经跳出学科本位的思维方式,带动了更多的教师,改变了教师传统的课程执行者身份,在一种更“宏观”的视角下研究数学的教与学,师生共成长。

借助整合数学这种实践模式,王老师和他的团队实现了学习资源科学化、生活问题数学化、课堂目标操作化、学习方式小组化、学习过程自主化。数学教育的着眼点在于学生,教师的关注点是学生的完整教育世界。

于是我们看到,他和数学教师跟随张红老师一起创编的《清华少儿数学》获得北京市第三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数学团队编制的12册《小学数学质量目标手册》和12册《小学数学乐学手册》,体现的不仅仅是付出与汗水,更是整合数学的智慧与思想!

正是有了这样的原创的、物化的校本载体,“整合数学”有了更丰富的内涵:既是一种策略,也成为一种理论思想,把“培养完整的人”作为头上的明灯,尝试打通学科界限,尝试建立清晰的教学目标体系,构建数学特色课程,在学校整体育人目标的框架下,实现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培养目标,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提升学生的学习力、思考力、研究力,为清华附小当前进一步明晰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改革注入新的思想活力,进而为清华附小的办学使命——为聪慧与高尚的人生奠基,指明长效路径。

写到这,我突然想到一些问题:身兼多职的王老师,是一个怎样的数学教师?这是一个怎样的人力负责人?这是一个怎样的党总支副书记?人力部的人员调入、评职、评价、绩效考核,学校党总支副书记的计划、总结、谈话……他该怎样调整工作?他能胜任这么多工作吗?

“整合”带来的思想与能力——可想而知。所有的分割都被王老师组装在一起,碎片编织在一起,成为整体——完整!而这不也是一个老师在用自身的实践效果说明整合的力量吗!

原来整合数学,是更好地涵养数学素养;原来整合的人生,是完整的健全的人生——于是,当你打开这本书的时候,透过数学,你会看到一个精彩的,不仅可以预知,还可以充满想象的未来。

我想起《清华附小办学行动纲领》里的一句话:

仅仅选择当教师,选择当清华附小的老师,就是选择不断修炼的过程,他敬畏教育、热爱学生、忠于事业,他努力在学生未来对社会的贡献中,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学生今日之爱戴与未来的回忆中,实现富有乐趣与成就的教育人生。

2015年2月15日 khjcjtlTkEMKVmCG1geBxvpgMydaPh8XE5FmG2I4jBdZx7ALD7aA8ix/xrThZjK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