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留一点空间给阅读

刚读了村上春树的一篇文章,主题是“人们为什么不读书了”,他感慨现代人不去书店、不读书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人们被阅读以外的活动占去了大部分时间,真正能够安安静静沉下心来用在阅读上的时间已经所剩无几。

村上春树的这些说法在当下可谓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确,单是从这两年国内大热的微信即可窥见一斑:打开微信,满眼充斥的不是美食就是购物,不是娱乐就是旅游,要不就是孩子在体育馆学习游泳,在农家乐采摘果实。这么多活动都参与不过来,哪里还有时间读书?

即便不说玩乐,单是微信这东西本身就是例证。当下不使用微信的年轻人几乎会被视为怪物。我算是使用微信比较迟的,刚使用那半年就像发现了一个新天地,一如当年刚刚拥有微博时的兴奋心情,每天时时上网刷刷微信朋友圈,就像当年时时上网刷刷微博一样,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渐渐地我就觉得有点不对劲了:刷微信朋友圈占据了我生活中绝大部分碎片时间,而过去这些时间都是用来读书的;更糟糕的是,刷过朋友圈点完赞之后,那种空虚和沮丧是过去从来没有过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感觉呢?后来我发现原因就在于微信朋友圈里呈现的信息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在被动地接受,这与传统意义上的阅读完全是两回事——纸质媒体没有网络媒体时时更新的特性,这就在很大程度上让你可以静下心来阅读和思考,甚至反复阅读、反复思考,也同时规避了那些对你来说毫无意义的信息,因此传统意义上的阅读具有很大的主动性。所以,如果说传统意义上的阅读让人宁静致远,那么刷微信朋友圈就让人心浮气躁。

事实上,我发现微信里绝大多数信息对我来说都没多大意义,只是空耗了时间和精力。这样说可能有点功利,但稍微分析一下微信里的信息,就不难理解我这点自私的感受了。大体看来,微信朋友圈的内容主要有三类:晒孩子,晒美食,晒旅游。家庭生活隐私,个人情绪变化,甚至喝杯咖啡过个红绿灯,都等着朋友来给你点个赞。除此之外,就是互相转发的一些关于养生、娱乐的图文,还有大量空话连篇的心灵鸡汤和让人心神不定的小道消息。这些东西充斥着每个人的手机屏幕,让你不得不被动地窥视着别人的隐私,觊觎着人家的幸福,以为这世界上唯独自己的生活如此单调,如此乏味,就自然想着是不是也该把自己的隐私和幸福晒一晒,免得让朋友们觉得自己自私。而这种想法一旦有了,就无形之中给自己添了一些压力。这种糟糕的感觉久了,就开始反思微信到底是个什么东西,让人宁愿一天到晚盯着手机也不愿与身边的亲人多聊几句,以至于网上开始流传这样一句“名言”: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

其实,以微信为代表的网络媒体对生活的侵蚀和由此可能带来的危害不止于此。当人们不再有兴趣安静下来阅读一本书时,那些人类社会中最素朴、最纯真的东西将以惊人的速度离我们远去。生活变得没有沉淀,没有回味,怀念童年和故乡成为一种奢侈,难过时连哭一场都觉得浪费时间。对当下许多人来说,人生还没开始就已经老了,但这种衰老没有祖辈的饱经沧桑,而是生命的迅速风化,哪怕很小的一阵风,都会使那团风化后的粉末随风而逝。

微信作为一种自媒体,对于朋友圈的读者来说,它展现的是一个人生活的世界和品位。比如,在我的朋友圈中,有一位朋友经常发布一些新书的信息,因为他是一个出版人;另一位朋友经常发布一些她的读书随感,因为她是一个热爱阅读的人;还有一位朋友经常发布一些英文名著片段,因为她是一位专业水平很高的英语教研员……但现在许多年轻的教师朋友,微信内容几乎全部是家庭、孩子、美食和玩乐的信息,没有任何关于学习和教育教学方面的关注和思考。在这些老师的微信中,你看不到任何职场追求,也看不到任何足以让我们认出他们是教师的蛛丝马迹。他们似乎完全屏蔽了自己每天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心里眼里只剩下了家庭、孩子、美食和玩乐。虽然家庭、孩子很重要,美食、玩乐也不可或缺,而且这些信息反映的也都是下班之后的生活状态,但我依然无法对这样的教师表示足够的信任——不是怀疑他们的人品和职业道德(事实上相当一部分这类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上都没有多大问题),而是怀疑把自己作为教师的职业角色放在最不重要的位置上的教师,让阅读和学习在自己的生活中没有容身之地的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上又能有多大的主动性、创造性,他本人的职业生涯又能有多大的发展空间。同样是教师,我尊重他们的生活方式;但作为校长,我不会对这样的教师委以重任。

微信时代,请给阅读留一点空间,也给心灵留一点空间。 23JWQl5Kc9+yEwGWA+qHtF0C+GhgX1iC56GFC+FxrQxmzEPlkcI8AbSerlHHvsb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