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越忙越要读书

当下职场,很少听见有人说不忙。而在这些忙人中,教师又往往是一个特别忙的群体。因为太忙,有的老师疏于锻炼,疏于照顾自己,以至于身心都出了问题。那么,除了众所周知的工作压力大,社会各界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成为教师特别忙碌的主因之外,还有没有其他因素呢?我认为是有的。比如,缺乏足够的教育教学智慧,以至于工作效率低,教育教学工作成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没有多大改进的重复,这样的状态自然是忙碌而又毫无成就感的。

那么,教师的教育教学智慧从哪里来?从实践中来,从思考中来,从学习中来。这里的“学习”,除了指向优秀教师学习,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指不间断的阅读,因为不间断的阅读可以培养自己敏锐的眼光和拨云见雾、直抵问题核心的实践智慧。

一句话,越忙才越要读书。

首先值得思考的是,你为什么这么忙?同样的一份工作,有的老师气定神闲,有的老师手忙脚乱。个中原因,除了工作经验不同,更多的是教育智慧的高下之分。那么,阅读又是怎样丰富了我们的教育智慧的呢?我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在广博的阅读中拓宽了解决问题的思路;

● 在不间断的阅读中培养了解决问题的恒心;

● 在有针对性的阅读中收获了解决问题的策略;

● 在如呼吸般的阅读中学会了气定神闲地看问题;

……

比如,可能不少老师都遇到过这样一种情况:有一个孩子喜欢拿同学的东西,班里隔三差五就会丢一支笔或一块橡皮。作为教师,我们该怎样对他进行教育呢?有的老师选择当众“揭穿”,让班上其他孩子时刻提防着他;也有的老师选择找来家长一同进行说服教育,让家长知道自己的孩子其实是个“小偷”,以为这样做就能帮助孩子改掉坏毛病……但往往事与愿违,这个被贴上“小偷”标签的孩子要么破罐破摔,变得难以教育,要么迫于师长的压力不再敢“轻举妄动”,但从此在班里再也抬不起头来……那么,对待这样的孩子该怎么进行教育呢?我想起了几年前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著作,看到他曾经举过的一个例子,完整地呈现了对这样一个孩子的教育过程:

维佳是一个曾有多次偷窃行为的孩子。有一次,维佳又偷了别人的冰鞋,教师发现后让维佳悄悄返还了冰鞋,还让维佳参加学校的滑雪比赛。维佳在比赛中名列前茅,得到了奖品——一副崭新的冰刀。教师又让维佳与比自己年龄小的男孩在一起滑雪,当维佳发现小男孩十分喜欢那副冰刀时,主动提议:两人平分冰刀,一人一只。小男孩十分高兴,但维佳却有点后悔了,但送出去的东西是不好意思要回来的。正当他为自己刚才的冲动感到伤心时,老师走过来,劝他把另一只冰刀也送给那个小男孩。尽管维佳伤心得大哭起来,但老师却装作没看见似的。老师希望维佳能战胜自己,学会将美好的东西与别人分享,而不是据为己有。同时,老师也帮助维佳培养新的兴趣,使他以后再与小男孩一起滑雪的时候,看到那副冰刀就不至于那么难受了。老师还教育维佳用暑期劳动挣来的钱去买书、衣服和玩具,不仅自己用,也送给那个小男孩。从那以后,维佳再也没有偷过东西。我想,这是一种真正的教育艺术。教师不仅帮助孩子改掉了“这一次”,而且在孩子的精神上树立了一个美好的信念:用自己的劳动去获得该得的东西;美好的东西不应该据为己有,与别人分享会得到更大的幸福和快乐。在这个过程中,苏霍姆林斯基不仅教育维佳要把偷来的东西想办法返还,更重要的是让这个孩子通过自身的努力向他人奉献自己的劳动成果,从中感受奉献的幸福和快乐,从而从根本上杜绝偷盗等类似现象的发生。

读到这样的故事可以使我们从中受到启发,虽然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不一样,但一个基本的教育原则却是可以借鉴的,那就是教师不仅要禁止孩子偷窃别人的东西,更要想办法让孩子明白一个道理:喜欢的东西可以通过劳动来获得,而且如果你肯拿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的话,你会收获意想不到的快乐。围绕这个原则,作为教师的我们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去想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而这种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智慧,就是阅读带来的好处。

但是,这种阅读带来的好处不是那么显而易见的,因此其说服力似乎就很有限。况且,在各项工作任务催逼比较紧迫的情况下,很多老师宁愿把时间消耗在一些显而易见的事情上,而不愿花精力去读书。所以,就经常听有的老师抱怨工作太忙,没时间读书,还有老师曾经奇怪地问我读书的时间从哪里来。其实,在我看来,读书不需要一张桌子,也不需要有大把的完整的时间,处处都是读书的地点,时时都是读书的时间。当你把翻开一本书读一页看成是与打开手机刷微信一样的自然时,你就有了读书的精力和时间。而一旦这种状态持续下去,当然不只是持续一两个月,而是持续几年的时间,也许你慢慢就会发现,在工作中你不再捉襟见肘,自然也就不再那么忙了。 +OMEkLD07DWYDW9FD6VRsJiiUftJenBZIFV3zU3mLPIUOD1KSw7OMrvH3LE9esU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