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

按照儒家的“仁者爱人”之道,有德君子应该尽可能地摆脱个人好恶带来的偏见,用更加中正客观的态度来对待他人。当然,这并不是说要求君子不分亲疏地爱所有人,连圣人孔夫子都做不到这点。虽然君子可以有好恶,但应当避免爱屋及乌或恨屋及乌的不理智情绪。《礼记·曲礼上》有言:“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喜欢一个人时,也不能不看到他的缺点;讨厌一个人时,则要多看看他的优点。这才是儒家君子的德行。

唐朝的狄仁杰是家喻户晓的神探。他为人刚正不阿,疾恶如仇,堪称德才兼备的一代栋梁。但按照儒家君子修身之道,狄仁杰也并非没有德行上的瑕疵。傲骨铮铮、名垂后世的他,有时候会看不起别人。一旦不喜欢一个人,狄仁杰往往就会对其十分轻慢,并忽略掉对方的优点。

与狄仁杰同朝为官的将领娄师德,生性宽厚,懂得体恤他人。有一次,同僚李昭德嫌弃他走路太慢,骂他是“乡巴佬”。娄师德却不以为忤,笑着自嘲说:“我娄师德不是乡巴佬,谁是乡巴佬?”像他这样心胸宽广的人,放在历史上都很罕见,但是狄仁杰就非常看不起他,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娄师德有“唾面自干”的口碑。

某一年,娄师德的弟弟被朝廷任命为代州刺史。赴任前,娄师德嘱咐弟弟道:“我贵为宰相,你也是治理一方的州牧。我们娄家获得的恩宠太多,容易招人嫉妒,你打算怎样做以保全身家呢?”

他的弟弟道:“日后假如有人朝我脸上吐唾沫以示羞辱,我也不还以颜色,只是把唾沫擦干便是,绝不让兄长担心。”

谁知娄师德摇了摇头说:“你这点恰恰最让我担心。别人朝你脸上吐唾沫,就是冲你发火。你把唾沫擦掉就表示你心存不满,反而会让对方更加恼火。所以,你应该笑着接受,等脸上的唾沫自己干掉。”

这便是成语“唾面自干”的由来。娄师德夹着尾巴做人,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避免女皇武则天的猜忌。但在宁折不弯的狄仁杰看来,这是没骨气,所以他一直看不起娄师德。然而狄仁杰不知道的是,推荐自己当宰相的人,恰恰是自己一直看不起的娄师德。他在被武则天任命为相后,多次排挤娄师德,甚至将其放了外任。时间一久,连武则天对此也看不下去了。

这一天,武则天问狄仁杰:“你觉得娄师德这人贤明吗?”

狄仁杰回答道:“娄师德担任武将时谨慎守职。至于他是否贤明,臣就不清楚了。”显然,在狄仁杰看来,娄师德没什么本事和德行,只是碍着女皇的面子,说得比较委婉。

武则天又问:“娄师德知人善任吗?”

狄仁杰答道:“臣曾经与他共事,并未听说过他知人善任。”言下之意,娄师德没有识才眼光。

武则天叹气,又问狄仁杰说:“你知道朕为什么重用你吗?”

狄仁杰自信满满地说:“臣是因为文章出众与德行方正而得到陛下重用,并非碌碌无为而依靠他人上位的。”

武则天沉默半晌,对狄仁杰说:“朕以前并不了解你的才学德行。之所以任你为宰相,正是因为娄师德的极力举荐。现在看来,他的确知人善任啊!”

说罢,武则天命令侍从抬来一个大箱子,里面装着当初娄师德举荐狄仁杰为相的奏疏,足足有十几篇。狄仁杰看完奏疏后,羞愧得无以复加。武则天没有批评他,而他走出朝堂之后感叹道:“没想到,我居然一直被娄公所包容。娄公于我有大恩,却从来没露出自夸的神色。而我对此却浑然不觉,真是与他相差太远了。”自此后,狄仁杰一直对娄师德十分尊敬。

然而曾经的狄仁杰囿于对娄师德的厌恶,根本不知其“善”,也不屑于“知其善”。结果犯了识人不明的过失。按照儒家君子的标准,狄仁杰在这个方面做得很欠缺。

狄仁杰是唐朝一代良相,娄师德慧眼识才举荐他为宰相,却从不以“伯乐”自居,也不告诉其他同僚自己就是让狄仁杰当上宰相的主要功臣。即使后来狄仁杰对他态度轻慢,娄师德也丝毫不以为意。这种宽容之心,恰恰是对“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的精神升华。

我们在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遇上一些喜欢或讨厌的人,其实,在他们的身上,既有优点也有缺点,坦然承认这个客观事实,不仅是儒家倡导的君子德行,也是一个具备思考能力的现代公民应有的处世态度。

不理性的待人态度,既容易与亲朋好友发生冲突,也会让自己变得越来越褊狭,无法全面地看待问题,从而遭受更多不必要的挫折。

断案如神的狄仁杰,尚且因为偏见而险些错看了娄师德,更何况普通之人。由此可见,人们在为人处世上很容易受好恶情绪的影响。而要克服这一点,就必须坚持“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的态度。

值得一提的是,狄仁杰经过这次教训后,一改先前作风,在保持刚直本色的同时,也向娄师德学习。后来的唐朝名臣张柬之、姚崇、桓彦范、敬晖等数十人,都是狄仁杰亲自举荐的。于是有人称赞狄仁杰说:“天下能臣,都出自您狄梁公的门下。”狄仁杰却谦虚地回答道:“我举荐贤良是为社稷着想,而非为自己打算。”他与娄师德一样不夸耀功德,只以公道宽厚之心行事。

总之,当我们喜欢某人时,要时不时地注意一下他的缺点。按照儒家之道,有德君子应当规劝友人不要出错,这样才叫作有情有义。当我们反感某人时,也该多看看他的长处,思考一下自己是否对他存在偏见。如此一来,我们就能变得更加公正客观,离仁人君子的境界也就更近一步。 SMDs06I4DmMdIJRb28HeZOYx5niv032dVTxDpvM+prZNpUMsULnuviF9wzu7vE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