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儒学,是儒家学说的简称,起源于东周春秋时期。后人们将它和秦汉以前出现的道家、阴阳家、法家、墨家等诸多学术派别合称为诸子百家。西汉时期,汉武帝接受了儒臣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将儒学奉为主导国家政治的正统思想。从那时起,尤其是宋明时期,儒学被推上至尊的地位,基本上成为各个朝代统治国家的理论依据。

儒家学派尊奉春秋时期的孔子为儒学宗师。之后,代有贤出,各呈风采。其中的代表人物除孔子外,在先秦时期有孟子、荀子,在东汉时期有郑玄,在宋代有周敦颐和他的弟子程颢、程颐、朱熹,在明代有陆九渊、王阳明,等等。

如果从孔子时期算起,儒学绵延至今,已长达两千五百余年。在这漫长的岁月中,儒学可谓一枝独秀,在历史的舞台上始终闪耀着夺目的光芒,展示出了无穷的魅力。时至今日,儒学可谓光芒依旧,仍然绚丽多姿。这就不得不使人将目光再次落在它的身上,并以无比崇敬的情怀期望发现它的魅力所在。这也是本书由萌芽到最终瓜熟蒂落的动力所在。

世上的花儿有千万朵,朵朵都招人喜爱。遗憾的是,徜徉花丛中,谁也做不到将众芳尽揽怀中。同样,对于博大精深的儒学,只凭借一本书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穷尽其理。所以,本书在阐述儒家精髓的过程中,是有所侧重的。首先,在儒学派别的取舍上,侧重于先秦时期的孔子、孟子和荀子这些先贤身上;其次,在儒学著述的取舍上,同样侧重于孔子、孟子等儒家先贤的著述。对这些著述,在侧重于广为流传的“四书五经”的同时,还不忘穿插引用一些如《孝经》《周礼》这样的儒家作品的思想以及《史记》之类的史学思想。另外就是本书针对儒学的描述选择上也有所侧重,这方面的侧重,可说是本书的特色。

本书的描述,侧重于对儒学思想的阐释。这些思想内容涵盖了儒学思想中的德、民、仁、忠、让、智、温、恭、宽等诸多方面。那要怎样来对其进行阐释呢?首先从儒学的经典中,找出最具代表性的思想观点,然后围绕这一观点,旁征博引各儒家代表人物的言论进行论证、归结。比方说,在谈及儒家“忠”的思想时,本书就引用了六个儒学最具代表性的观点,如“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居之无倦,行之以忠”“忠信重禄,所以劝士也”等。以“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为例,这句话所体现的是儒家的忠君思想,但是,通过对孔子和孟子等儒家先贤们的描述进行引证时就会发现,儒家先贤的忠君思想根本就不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这种完全听命于个人的愚忠思想,而是一种忠于国家、忠于制度的行为准则。而孟子就说过:“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这是最鲜明的反愚忠思想。通过这样诸多的引述从而得出另一种结论:“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说法并不是儒家先贤的主张,其实质也是同他们“仁”的主张背道而驰的。这种说法的实质,是后世的御用文人歪曲儒家经典、讨好或屈服于皇权而衍生出的一种愚民理论。通过这个引例,也能管窥本书的一些特色来。

本书在阐释儒学思想的引据时,并不单纯地为引用而引用,而是以一种认真负责的治学态度,忠于事实,不附和旁人之说,有自己的真知灼见在里面。而且,本书针对每个思想所展开的论述观点,几乎能够涵盖该思想的所有方面。另外,本书的论述语言力求通俗化、大众化,希望无论是通儒还是对儒学毫无兴趣者,都能被吸引,都能看得进去,并且都能有所体会和收获。

本书几乎涵盖了儒学的方方面面,内容丰富,信息量大,论述充分,见解深刻而又有独到之处,无论对于专业学者,还是有志于儒学研究的门外汉,都有借鉴和启迪的作用。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说话。”而儒学就是建立在美德的根基之上的。本书的论述,还侧重于将儒学中的美德精华以现代人的眼光来加以阐述、引申,并力图让这些美德获取今人的共鸣,从而成为他们阅世立世的信条。从这点上来说,读本书,实际上就是在和儒家的先贤们进行心灵对话。所以,本书并不是为学而学的,也不仅仅是带学术观点的书,而是一本融通古今且具有经世致用功能的书。这种经世致用,就是让人通过培育,进而拥有在世上通行无阻的美德。以这种美德为根基,就能真正践行“勇者无惧、智者无惑、仁者无敌”的人生崇高境界。读这样的书,才是真正的开卷有益。

当然,鉴于时间和精力的原因,尽管我们已经尽了百分之百的努力,但我们也无法做到将儒学的精华一一呈现给广大读者。另外,鉴于我们的学识和观点等方面的局限性,书中阙疑、疏漏之处也在所难免。所以,我们更愿意以此书架起与广大读者和学者交流的桥梁,通过相互学习交流,为儒学的普及做出应有的贡献。 cb87qqCmyrrooRIMZ29fKWMYXFXlZ+CZz0DjHOA4HUyOO2zePUqe7Zk95Iokrs4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