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五言古诗 三十三首

五言古诗,又称五言古风,简称“五古”,古体诗的一种,形成于汉、魏时期。每句字数为五个,每篇句数不拘,不求对仗,但一般遵守“拈二”原则,即每句的第二个字要尽量依照粘对原则。平仄和用韵比较自由,可用仄声韵,也可转韵。其内容“非指言时事,即感伤己遭”(胡震亨)。五言古诗篇幅短者,一般直赋其情或比兴寄托,较长者可叙事、议论、抒情。风格以高古、雄浑、有风骨为正。

五言古诗在唐代较为流行,唐人的五古笔力豪纵,气象万千,其代表作家有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韦应物等。

张九龄

张九龄(678—740),一名博物,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长安二年(702)中进士。张九龄守正嫉邪,敢言直谏,被视为开元贤相。有《曲江张先生文集》二十卷传世,《全唐诗》存其诗三卷。

张九龄的诗作,最为人称道的是他的五言古诗,词旨冲融,委婉深秀,上追汉魏而下开盛唐;尤其是《感遇》十二首,感事寄兴,历来与陈子昂的《感遇》三十八首并称。明胡震亨在《唐音癸签》中说:“张曲江五言以兴寄为主,而结体简贵,选言清泠,如玉磬含风,晶盘盛露,故当于尘外置赏。”清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说:“唐初五言古渐趋于律,风格未遒。陈正字(子昂)起衰而诗品始正,张曲江继续而诗品乃醇。”清管世铭在《读雪山房唐诗钞序例》中说:“张曲江襟情高迈,有遗世独立之意,《感遇》诸诗,与子昂称岱、华矣。”

感遇 (1) 二首

| 其一 |

——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 〔2〕 ,桂华秋皎洁 〔3〕

欣欣此生意 〔4〕 ,自尔为佳节 〔5〕

谁知林栖者 〔6〕 ,闻风坐相悦 〔7〕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8〕

【注释】

〔1〕原诗共有十二首,作于唐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被贬为荆州长史时。本诗借歌咏兰草和桂花抒发自己不慕权贵、不求名利的高尚情操。

〔2〕兰:即兰草,古人视兰草为香草,用来比喻高洁的操守。葳蕤( wēi ruí ):指草木枝叶茂盛的样子。

〔3〕桂华:即桂花,也是香草。古人常以“兰桂”连称。皎洁:明净。

〔4〕欣欣:欣欣向荣,指草木蓬勃茂盛。生意:即生机。

〔5〕自尔:从此。佳节:指春秋二季因为有了兰桂而成了最好的季节。

〔6〕林栖者:指山林隐士。

〔7〕 闻风:指沐浴在兰桂的芬芳里。坐:因。悦:爱,赏。

〔8〕“草木”二句:春兰和秋桂竞相开放,吐露芬芳是它们的天性,并不是为了取悦于人,让人们摘取欣赏的。作者以此比喻自己要尊从美好的天性,行芳志洁,而不求人赏识,博取名利。本心,本质,天性。

| 其二 |

江南有丹橘 〔1〕 ,经冬犹绿林 〔2〕

岂伊地气暖 〔3〕 ,自有岁寒心 〔4〕

可以荐嘉客 〔5〕 ,奈何阻重深。

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 〔6〕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7〕

【注释】

〔1〕橘为嘉木,屈原曾作《橘颂》,称赞它志向高洁。此诗是作者借歌咏丹橘,来倾诉遭受排挤的愤懑心情,进而表达自己坚贞不屈的态度。丹橘:红橘。

〔2〕经冬:经过了整个冬天。犹:尚,还。

〔3〕岂:难道。伊:那里,此指江南。

〔4〕岁寒心:据《论语·子罕》,孔子有“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之语,后用以比喻节操坚贞。此指橘具有耐寒的本性。

〔5〕荐:赠给。

〔6〕“运命”二句:人的命运只能随境遇的起伏沉降而定,循环往复,其中的道理没法预料追寻。运命,犹言命运。

〔7〕“徒言”二句:只听有人说种桃树、李树,能得其蔽,能吃其果实,难道这橘树就没有绿荫吗?树桃李,《韩诗外传》记载,赵简子说:“春树桃李,夏得阴其下,秋得食其实。”树,种植。阴,同“荫”。

李 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出生于中亚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城)。五岁时随父迁回四川绵州彰明(今属四川江油)。二十五岁出蜀漫游,仗剑任侠,访道学仙,纵酒赋诗,结交文友,狂放个性和天赋诗才闻名遐迩。贺知章见到他的《蜀道难》诗,称之为“谪仙人”。天宝元年(742),李白应诏入京,供奉翰林,受到唐玄宗特殊的礼遇,但唐玄宗只是把他当作一个清客。天宝三年(744)春天,因权贵谗毁,被玄宗“赐金放还”。至洛阳,与杜甫、高适相会,同游梁宋、齐鲁。安史之乱中,李白隐卧庐山;永王李璘东巡,被召至幕中。至德二年(757),李璘谋乱兵败,李白受牵连,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途中遇赦而回。宝应元年(762)在其族叔当涂令李阳冰处病逝。

李白是个天才的诗人。杜甫称赞他“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春日忆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王安石曾用李白本人的诗句形容他的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裴敬更说他“为诗格高旨远,若在天上物外,神仙会集,云行鹤驾,想见飘然之状”(《翰林学士李公墓碑》)。黄庭坚体会他的诗“如黄帝张乐于洞庭之野,无首无尾,不主故常,非墨人椠工所可拟议”(《题李白诗草后》)。

李白诗以乐府、绝句最为杰出。明李攀龙说:“太白古乐府,窈冥惝恍,纵横变幻,极才人之致。”(见明王世贞《艺苑卮言》)明胡震亨说:“太白于乐府最深,古题无一弗拟,或用其本意,或翻案另出新意,合而若离,离而实合,曲尽拟古之妙。”(《唐音癸签》)明陆时雍称之为“想落意外,局自变生,真所谓‘驱走风云,鞭挞海岳’。其殆天授,非人力也”(《诗境总论》)。李白的绝句被李攀龙称作“实唐三百年一人”(明王世贞《艺苑卮言》)。明胡应麟说他“绝句超然自得,冠古绝今”(《诗薮》)。这是因为在诸体诗中,乐府歌行和绝句较少拘束,最适合李白展示其豪迈纵逸的天才。今有《李太白全集》行世,《全唐诗》编其诗二十五卷。

|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 〔1〕

——李 白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 〔2〕 ,苍苍横翠微 〔3〕

相携及田家 〔4〕 ,童稚开荆扉 〔5〕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6〕

欢言得所憩 〔7〕 ,美酒聊共挥 〔8〕

长歌吟松风 〔9〕 ,曲尽河星稀 〔10〕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11〕

【注释】

〔1〕这是一首访友诗,将下山之景、田家之幽和友人间的乐饮酣歌描写得情景如画。终南山:为秦岭的主峰之一,在今陕西西安南,是著名的隐居地。过:拜访,访问。斛( )斯山人:指复姓斛斯的山中隐士。

〔2〕却顾:回头望。

〔3〕翠微:山坡上草木翠绿茂盛。

〔4〕及:至,到。田家:农家。此指斛斯山人之家。

〔5〕童稚:小孩子。荆扉:用小树枝编成的院门,指柴门。

〔6〕青萝:即松萝,一种悬垂的绿色植物。

〔7〕憩( ):休息。

〔8〕挥:指举杯畅饮。

〔9〕松风:指古琴曲《风入松》。

〔10〕河星稀:银河中星光稀微,此指天快亮了。

〔11〕忘机:忘却世俗机巧之心。

| 月下独酌 | 〔1〕

——李 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2〕

月既不解饮 〔3〕 ,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 〔4〕 ,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 〔5〕 ,相期邈云汉 〔6〕

【注释】

〔1〕原诗有四首,此为第一首。以月下独饮为背景,想象以“月”与“影”为伴,抒发孤独无知音的苦闷。酌( zhuó ):喝酒。

〔2〕三人:指李白自己、月亮和人的影子。

〔3〕不解饮:不会饮酒。

〔4〕将:和。

〔5〕无情游:忘情的游乐。

〔6〕相期:相约。邈( miǎo ):远。云汉:银河。此指天上的仙境。

| 春 思 | 〔1〕

——李 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2〕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3〕

【注释】

〔1〕此诗为闺情诗,描写春天将临,秦地少妇思念远戍燕地的丈夫之苦。

〔2〕“燕( yān )草”二句:燕地的草嫩绿如丝时,秦中的桑树早已茂盛,枝条也低垂了,说明两地时序不同。燕,今河北一带,诗中征人所在地。秦,今陕西一带。

〔3〕罗帏:丝织的帏帐。此指女子的闺房。

杜 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原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其十三世祖杜预,乃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故杜甫自称“杜陵布衣”。曾祖时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杜审言之孙。杜甫曾居长安城南少陵附近,故又尝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开元二十三年(735)举进士落第,游齐、赵。天宝三载(744)与李白、高适同游梁宋、齐鲁间。十载(751),进《三大礼赋》,为唐玄宗称赞,命待制集贤院。十五载(756)得授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安史之乱中,被困长安。至德二年(757)赴凤翔,拜左拾遗。乾元元年(758)为华州司功。因饥年,于第二年弃官入蜀,在成都营草堂,后称“杜甫草堂”。宝应元年(762)蜀乱,流亡梓州、阆州,两年后得归成都。故人严武镇蜀,表荐杜甫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因称“杜工部”。大历五年(770)病死于湘中。

杜甫是古代最伟大的诗人,被称为“诗圣”;其诗因能全面反映当时的政治、军事、社会情况,故世称“诗史”,后人以之与李白并称“李杜”。韩愈曰:“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调张籍》)元稹曰:“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骚,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今人之所独专矣……则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唐故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秦观曰:“于是杜子美者,穷高妙之格,极豪逸之气,包冲淡之嗓,兼峻洁之姿,备藻丽之态,而诸家之作所不及焉。”(《韩愈论》)胡应麟曰:“盛唐一味秀丽雄浑,杜则精粗、巨细、巧拙、新陈、浅深、浓淡、肥瘦靡不毕具,参其格调,实与盛唐大别。其能荟萃前人在此,滥觞后世亦在此。且言理近经,叙事兼史,尤诗家绝睹。”(《诗薮》)李维桢曰:“昔人云诗至子美集大成,不为四言,不用乐府旧题,虽唐调时露,而能得风雅遗意。七言歌行扩汉魏而大之,沉郁瑰琦,巨丽超逸。五言律体裁明密,规模宏远,比耦精严,音节调畅;七言律称是。至于长律,阖辟驰骤,变化错综,未可端倪,冠绝古今矣。”(《雷起部诗选序》)今有《杜工部集》二十卷、《补遗》一卷行世,《全唐诗》编其诗十九卷。

| 望 岳 | 〔1〕

——杜 甫

岱宗夫如何 〔2〕 ,齐鲁青未了 〔3〕

造化钟神秀 〔4〕 ,阴阳割昏晓 〔5〕

荡胸生层云 〔6〕 ,决眦入归鸟 〔7〕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8〕

【注释】

〔1〕此诗作于开元二十四年(736)杜甫游齐、赵时,由望岳而生登临之想,表现了青年杜甫壮志凌云的气概和抱负。岳:指东岳泰山。

〔2〕岱宗:即泰山。因泰山别称岱山,位居五岳之首,故称岱宗。

〔3〕齐鲁:春秋时,齐国在泰山之北,鲁国在泰山之南。后泛指山东一带为齐鲁。青:指泰山青翠的山色。未了:不尽,无穷无尽之意。

〔4〕造化:大自然。钟:聚集。

〔5〕阴:山北为阴,即山之背阴面。阳:山南为阳,即山之向阳面。割:分割。昏晓:山北背日故曰昏,山南向日故曰晓。

〔6〕荡胸生层云:意为山中云气吞吐,涤荡胸襟。

〔7〕决眦( ):睁大眼睛。决,裂开。眦,眼眶。

〔8〕“会当”二句:表达了作者昂扬向上,积极进取,欲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豪情。会当,终将,定要。凌,登上。绝顶,即泰山的最高峰。一览众山小,此句出自《孟子·尽心上》“登泰山小天下”。这是孔子的理想。

赠卫八处士 〔1〕

——杜 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2〕

今夕复何夕 〔3〕 ,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4〕

访旧半为鬼 〔5〕 ,惊呼热中肠 〔6〕

焉知二十载 〔7〕 ,重上君子堂 〔8〕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 〔9〕 ,问我来何方。

问答未及已 〔10〕 ,儿女罗酒浆 〔11〕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12〕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13〕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14〕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注释】

〔1〕此诗作于乾元二年(759),杜甫为华州司功参军时。时逢战乱,又遇荒年,老友相逢,感慨万千。卫八处士:姓卫,行八,名不详。处士,隐士。

〔2〕动如:动不动就像。动,动辄,往往。参( shēn )与商:即参星与商星。参星居西方,商星居东方,天各一方,一星升起,一星落下,永不能相见。

〔3〕今夕复何夕:语出《诗经·唐风·绸缪》:“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4〕苍:灰白色。

〔5〕访旧:打听老朋友的消息。半为鬼:多半人已死去。

〔6〕热中肠:内心激动。

〔7〕焉知:哪知。

〔8〕君子:指卫八处士。

〔9〕怡然:和悦的样子。父执:父亲的好友。

〔10〕未及已:还没有说完。

〔11〕罗酒浆:摆酒设筵。

〔12〕 新炊:新做的饭。间( jiàn ):掺和。黄粱:黄小米。

〔13〕累:接连。十觞:指好多杯。

〔14〕子:指卫八处士。故意:老友的情意。

佳 人 〔1〕

——杜 甫

绝代有佳人 〔2〕 ,幽居在空谷 〔3〕

自云良家子 〔4〕 ,零落依草木 〔5〕

关中昔丧乱 〔6〕 ,兄弟遭杀戮。

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7〕

世情恶衰歇 〔8〕 ,万事随转烛 〔9〕

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 〔10〕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 〔11〕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12〕

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 〔13〕

摘花不插发 〔14〕 ,采柏动盈掬 〔15〕

天寒翠袖薄 〔16〕 ,日暮倚修竹 〔17〕

【注释】

〔1〕此诗作于乾元二年(759)杜甫寓居秦州时。诗中写了一位在战乱中被抛弃的女子,同时也寄寓了诗人怀才不遇之感。

〔2〕绝代有佳人:语出汉乐府《李延年歌》:“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绝代,冠绝当代,举世无双。

〔3〕幽居:隐居。

〔4〕良家子:好人家的子弟。

〔5〕零落:飘零沦落之意。依草木:指居住在林中。

〔6〕关中:函谷关以西古称关中。丧乱:战乱。此指天宝十五年(756),安禄山攻陷长安事。

〔7〕收骨肉:指收葬兄弟的尸骨。

〔8〕世情恶衰歇:谓因家势衰落而遭世俗的嫌恶。衰歇,衰败,指母家衰败失势。

〔9〕转烛:烛光随风而转动,飘摇不定。比喻世事多变无常。

〔10〕“夫婿”二句:意谓轻薄的丈夫又娶新人入门了。

〔11〕“合昏”二句:意谓花鸟也有情谊,而丈夫却薄幸绝情。合昏,即夜合花,又称合欢树,其叶朝开夜合,故名。常用它喻夫妻恩爱。

〔12〕 “在山”二句:以山中清洁的泉水自喻其高洁之情操。

〔13〕“侍婢”二句:写佳人生活之艰辛。卖珠,指卖珠以谋生。

〔14〕摘花不插发:谓佳人无心妆饰。

〔15〕柏:柏树为常绿不凋之木,此处比喻佳人坚贞不变之心。盈掬:一满把。掬,双手捧,此指一捧。

〔16〕翠袖:绿色的衣服,这里泛指衣衫。

〔17〕修竹:长竹,比喻佳人高尚的节操。

二首 〔1〕

其 一

——杜 甫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 〔2〕

江南瘴疠地 〔3〕 ,逐客无消息 〔4〕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5〕

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 〔6〕

魂来枫林青 〔7〕 ,魂返关塞黑 〔8〕

君今在罗网 〔9〕 ,何以有羽翼 〔10〕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11〕

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 〔12〕

【注释】

〔1〕乾元元年(758)李白因参加永王李璘(玄宗第十六子)的军事行动,系浔阳狱,长流夜郎(今贵州桐梓),第二年遇赦而归。此二首诗作于乾元二年(759)杜甫流寓秦州时。此时杜甫尚不知李白赦还,忧念成梦,成此二诗。

〔2〕“死别”二句:意谓生离比死别更让人伤痛。吞声,饮泣,泣不成声之意。已,只,止。恻恻,悲痛的样子。

〔3〕瘴疠地:南方湿热蒸郁,是易于致病之地。瘴疠,指瘴气瘟疫。

〔4〕逐客:被放逐的人,这里指李白。

〔5〕明:知晓。

〔6〕路远不可测:意谓担心李白在途中遭遇不测。

〔7〕枫林:宋玉《楚辞·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枫。”此指李白所在的南方地区。枫,指枫香树。

〔8〕关塞:指杜甫所在的秦陇地区。

〔9〕在罗网:指李白获罪流放,如鸟在罗网之中。罗网,原为捕鸟的工具,此指法网。

〔10〕何以有羽翼:语出《胡笳十八拍》“焉得羽翼兮将汝归”句。

〔11〕犹疑:隐约。颜色:指李白之容颜。

〔12〕“水深”二句:祝福李白,道路艰险,万分小心,别再遭人陷害。

其 二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1〕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2〕

告归常侷促 〔3〕 ,苦道来不易 〔4〕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5〕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 〔6〕 ,斯人独憔悴 〔7〕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8〕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9〕

【注释】

〔1〕“浮云”二句:语出《古诗十九首》“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诗意。浮云,飘浮不定的云。游子,在此指李白。

〔2〕情亲:情意亲厚。

〔3〕告归:告辞。侷促:不安的样子。

〔4〕苦道:反复诚恳地诉说。

〔5〕“江湖”二句:化用《汉书·贾谊传》“若夫经制不定,是犹度江河,亡维楫,中流而遇风波,船必覆矣”之意。楫,划船的用具,此指船。恐失坠,只怕翻船落水。

〔6〕冠盖:冠冕与车盖,在此指达官贵人。

〔7〕斯人:此人,指李白。憔悴:困苦萎靡的样子。

〔8〕“孰云”二句:谁说天道公正,名满天下的李白到老了却还被不幸牵累。网恢恢,老子《道德经》有“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句,谓天理宏大公正,谁也不能逃脱。

〔9〕“千秋”二句:李白之名能千古流传,却无补于身后寂寞之悲。身后,死后。

王 维

王维(701—761),字摩诘,祖籍太原祁县(今属山西晋中)人,后迁居蒲州河东(今山西永济)。开元九年(721)进士,当过右拾遗、左补阙、给事中等职。安史之乱后,虽因曾任伪职而被贬官,但不久复为太子左庶子、中书舍人、给事中;上元元年(760)为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王维多才多艺,诗文、书画、音乐无不精通,这使他的诗作既富音律之韵,又多绘画之美。唐殷璠评论道:“维诗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为珠,着壁成绘,一字一句,皆出常境。”(《河岳英灵集》)宋苏轼则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书摩诘蓝田烟雨图》)王维又笃志奉佛,晚年在退朝之余,焚香默坐,以诵禅为事。因而他的诗作极富禅趣,尤其是其山水田园诗,“意趣幽闲,妙在文字之外”(明许学夷《诗源辨体》),“读之身世两忘,万念俱寂”(明胡应麟《诗薮》)。这都使王维的诗表现出“澄澹精微”(司空图《与李生论诗书》)、“淳古淡泊”(宋欧阳修《书梅圣俞稿后》)的特色。

王维诗兼众体,尤擅长五言律绝,当时就有“天下文宗”(《代宗皇帝批答手敕》)之誉;与孟浩然齐名,被视作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世称“王孟”。王维死后,代宗命人辑其遗文,编成《王维集》十卷,另请赵殿成撰有《王右丞集笺注》。《全唐诗》编其诗四卷。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1〕

——王 维

圣代无隐者 〔2〕 ,英灵尽来归 〔3〕

遂令东山客 〔4〕 ,不得顾采薇 〔5〕

既至金门远 〔6〕 ,孰云吾道非 〔7〕

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 〔8〕

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 〔9〕

行当浮桂棹 〔10〕 ,未几拂荆扉 〔11〕

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 〔12〕

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 〔13〕

【注释】

〔1〕此诗是诗人送友人归乡的赠行诗。綦( )毋潜:字孝通,盛唐诗人。落第:应试不中。

〔2〕圣代:当代的美称。

〔3〕英灵:杰出的人才。

〔4〕东山客:指隐士。东晋时谢安曾隐居会稽东山,故后世称隐居者为“东山客”。

〔5〕采薇:周武王灭商后,孤竹君之子伯夷、叔齐兄弟不食周粟,采薇于首阳山。薇:指野菜。此后遂以“采薇”代指隐居。

〔6〕 金门远:此喻落第。金门,金马门,汉宫门名。汉代征召英才时,令贤士待诏金马门。此处指代朝廷。

〔7〕吾道非:《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出游,被困于陈蔡之间,对弟子说:“吾道非耶?吾何为至此?”子贡答:“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此句是对綦毋潜的安慰。

〔8〕“江淮”二句:这是推测说,綦毋潜由京返乡的途中,在洛阳自缝春衣在江淮过寒食节。江淮,长江、淮水。这是綦毋潜回乡必经之路。寒食,节名,古时以清明前一日或二日为寒食节,当日不得举火。京洛,洛阳。

〔9〕违:分离,分别。

〔10〕行当:即将,将要。浮桂棹( zhào ):指乘船。桂棹,语出《离骚》:“桂棹兮兰枻。”指用桂木做的船桨,后泛指船。

〔11〕未几:没过多久。荆扉:用荆条做的门,即柴门。

〔12〕当:对着。

〔13〕“吾谋”二句:安慰綦毋潜,偶然失利不必挂心,来日方长,还是有人会赏识你的才华的。吾谋适不用,《左传·文公十三年》载,秦大夫绕朝说:“子无谓秦无人,吾谋适不用也。”此处是说,綦毋潜的才华未被考官所赏识。知音稀,《古诗十九首》中《西北有高楼》有“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之句。知音,原指通晓音律的人,后亦称知己好友为“知音”。

送 别 〔1〕

——王 维

下马饮君酒 〔2〕 ,问君何所之 〔3〕

君言不得意 〔4〕 ,归卧南山陲 〔5〕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注释】

〔1〕这是一首送别仕途受挫归隐终南山友人的诗,对友人的归隐不无羡慕向往。

〔2〕饮( yìn )君酒:请君喝酒。饮,请别人喝。

〔3〕何所之:往什么地方去。

〔4〕不得意:指仕途遭际不顺,无法展示才华。

〔5〕南山:指终南山。陲:边。

青 溪 〔1〕

——王 维

言入黄花川 〔2〕 ,每逐青溪水 〔3〕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4〕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 〔5〕 ,澄澄映葭苇 〔6〕

我心素已闲 〔7〕 ,清川澹如此 〔8〕

请留磐石上,垂钓将已矣 〔9〕

【注释】

〔1〕此诗作于开元二十五年(737)王维入蜀途中,描写随山泛水的舟行景色,表达一种归隐之意。青溪:地名,在今陕西沔县东。

〔2〕言:发语助词。黄花川:在今陕西凤县。

〔3〕逐:沿着。

〔4〕趣途:指走过的路程。趣,奔走之意。

〔5〕漾漾:水波流动的样子。泛:漂浮。菱荇( xìng ):泛指水草。

〔6〕葭苇:芦苇。初生时称葭,生成后称苇。

〔7〕素:向来。

〔8〕澹:恬静。

〔9〕垂钓:东汉时严光曾隐居于富春江畔垂钓,后以此指隐居。将已矣:将以此终其一生。

渭川田家 〔1〕

——王 维

斜阳照墟落 〔2〕 ,穷巷牛羊归 〔3〕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4〕

雉雊麦苗秀 〔5〕 ,蚕眠桑叶稀 〔6〕

田夫荷锄至 〔7〕 ,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 〔8〕 ,怅然吟式微 〔9〕

【注释】

〔1〕 此诗以自然的笔触描写了乡村黄昏的山水田园景象,寄托向往之情,抒发宦海沉浮的徬徨。渭川:渭水。

〔2〕墟落:村庄。

〔3〕穷巷:深巷。

〔4〕荆扉:柴门。

〔5〕雉雊( zhì gòu ):野鸡鸣叫。

〔6〕蚕眠:蚕成长时,在蜕皮前,不食不动,似睡眠样,称“蚕眠”。

〔7〕荷( ):扛着。

〔8〕即此:就这样,此指所见上述的农家情景。羡闲逸:羡慕闲散安逸的生活。

〔9〕怅然:失意的样子。式微:《诗经·邶风》有《式微》一篇,咏服役者思归之情,有“式微,式微,胡不归”句。王维取其思归之意,表达去官归隐田园的愿望。

西施咏 〔1〕

——王 维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 〔2〕

朝为越溪女 〔3〕 ,暮作吴宫妃。

贱日岂殊众 〔4〕 ,贵来方悟稀。

邀人傅脂粉 〔5〕 ,不自著罗衣 〔6〕

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 〔7〕

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

持谢邻家子 〔8〕 ,效颦安可希 〔9〕

【注释】

〔1〕王维此诗,借咏西施,感慨世事之无常。西施:春秋时越国美女。据《吴越春秋》卷九记载,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所败,从苎萝山得卖柴人家的女儿西施,献给夫差,极受宠爱,致使吴王夫差迷惑乱政,最终为越国所灭。

〔2〕宁:岂。微:卑贱。

〔3〕越溪:指若耶溪,在今浙江绍兴东南,传说西施曾在此浣纱。

〔4〕殊众:与众不同。

〔5〕邀:吩咐。傅:通“敷”,即搽抹之意。

〔6〕著:穿。罗衣:丝绸衣服。

〔7〕怜:爱。无是非:不辨是与非,即言听计从之意。

〔8〕 持谢:奉告。谢:劝告。邻家子:此指传说中的东施。

〔9〕效颦( pín ):此典出《庄子·天运》。相传西施因病,捧心皱眉,邻里中有丑女见而为美,也学着捧心皱眉,结果把人都吓跑了。颦,皱眉,蹙眉。安可希:意思是怎能期望得到别人的赏识呢?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早年隐居鹿门山,开元间入长安,应试不第。开元二十五年(737)入荆州长史张九龄幕为从事,次年归里。二十八年(740)病卒。孟浩然虽终身是个布衣,但当时的诗名却很大。唐殷璠曰:“浩然诗文文采 茸,经纬绵密,半遵雅调,全削凡体。”(《河岳英灵集》)他的诗冲澹清远,“出语洒落,洗脱凡近,读之浑然省净,而采秀内映,虽悲感谢绝,而兴致有余”(明徐献忠《唐诗品》)。何景明称他的诗“秀雅不及王(维),而闲澹颇自成局”(明胡震亨撰《唐音癸签》引)。沈德潜说:“襄阳诗从静悟得之,故语淡而味终不薄,此诗品也。”(《唐诗别裁集》)孟浩然最擅长做五言诗,“天下称其尽美”(王士源《孟浩然集序》)。明谢榛称赞说:“浩然五言古诗近体清新高妙,不下李杜。”(《四溟诗话》)明胡应麟说:“孟五言不甚拘偶者,自是六朝短古,加以声律,便觉神韵超然。”(《诗薮》)明许学夷称“浩然五言律兴象玲珑,风神超迈”,“乃盛唐最上乘”(《诗源辨体》)。今有《孟浩然诗集》三卷传世,《全唐诗》编其诗二卷。

秋登兰山寄张五 〔1〕

——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2〕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3〕

愁因薄暮起 〔4〕 ,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5〕

天边树若荠 〔6〕 ,江畔洲如月 〔7〕

何当载酒来 〔8〕 ,共醉重阳节 〔9〕

【注释】

〔1〕此诗描写清秋登高忆友的情景。兰山:一作“万山”,在今湖北襄阳,山上多兰草,故名“兰山”。张五:当是张諲,永嘉(今属浙江)人,官至刑部员外郎,与王维相善,长于书画。

〔2〕“北山”二句:化用晋陶弘景《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诗意。北山,即上文所提“兰山”、“万山”。因山在襄阳北,故称北山。隐者,孟浩然自称。

〔3〕灭:消失。

〔4〕薄暮:太阳将落山之时。

〔5〕沙行:在沙地上行走。渡头:渡口。

〔6〕天边树若荠( ):远看天边的树像荠菜一般细小。荠,荠菜,一种野菜,茎高数寸,叶可食用。

〔7〕洲:水中的小沙丘。

〔8〕何当:何时能够。

〔9〕重阳节:旧以阴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在这一天民间有登高、赏菊、饮酒等习俗。

夏日南亭怀辛大 〔1〕

——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2〕

散发乘夕凉 〔3〕 ,开轩卧闲敞 〔4〕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5〕

感此怀故人,终宵劳梦想。

【注释】

〔1〕此诗由夏夜乘凉所见的自然景观巧妙过渡到怀念老友,景情相生。辛大:其人未详,应当是孟浩然的老朋友。

〔2〕池月:映在池水中的月亮。

〔3〕散发:披散开头发。古人在正式场合要束发戴冠,闲时就松开头发,披散下来。

〔4〕轩:窗。闲敞:宽绰幽静的地方。

〔5〕知音:相传春秋时钟子期能听出伯牙琴声中《高山》、《流水》之曲意,伯牙称之为知音。后以之比喻知心朋友。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1〕

——孟浩然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2〕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 〔3〕

之子期宿来 〔4〕 ,孤琴候萝径 〔5〕

【注释】

〔1〕此诗描写诗人在山中等候友人的情景。宿:过夜,住宿。业师:名字叫业的僧人。山房:山中的屋舍,此指僧房。丁大:即丁凤,排行老大,生平不详,是诗人的朋友。

〔2〕壑( ):山谷。倏( shū ):忽然。暝:昏暗。

〔3〕烟鸟:暮霭中的飞鸟。

〔4〕之子:此人。期:约定。

〔5〕萝径:长满悬垂植物的小路。

王昌龄

王昌龄(约694—约757),字少伯,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727)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二十二年(734)登博学宏词科,授汜水尉。后曾先后被贬为江宁尉和龙标尉,故世称“王江宁”或“王龙标”。安史之乱中,被亳州刺史阎丘晓所杀。王昌龄在开元、天宝年间诗名极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殷璠编《河岳英灵集》,选入王诗达十六首,居诸家之首,并云:“元嘉以还,四百年后,曹、刘、陆、谢风骨顿尽。顷有太原王昌龄、鲁国储光羲颇从厥迹。且两贤气同体别,而王稍声峻。”王昌龄做得最好的是七绝。明王世贞说:“七言绝句,王江宁与太白争胜毫厘,俱是神品。”(《艺苑卮言》)王世懋也说盛唐七绝“惟青莲、龙标二家诣极”(《艺圃撷余》)。清王夫之说:“七言绝句,唯王江宁能无疵颣。”(《姜斋诗话》)沈德潜形容王昌龄绝句“深情幽怨,意旨微茫,令人测之无端,玩之不尽,谓之唐人《骚》语可”(《唐诗别裁集》)。今《全唐诗》编其诗四卷。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1〕

——王昌龄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2〕

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 〔3〕

荏苒几盈虚 〔4〕 ?澄澄变今古。

美人清江畔 〔5〕 ,是夜越吟苦 〔6〕

千里共如何 〔7〕 ?微风吹兰杜 〔8〕

【注释】

〔1〕此诗由赏月而思慕友人并颂扬友人高洁的节操。从弟:指王销,王昌龄堂弟,生平不详。山阴:地名,在今浙江绍兴。崔少府:即崔国辅,清河人,唐时著名诗人,开元中任山阴县尉。唐时称县尉为少府。

〔2〕帷:帘帐,帘幕。月初吐:指月亮初升。

〔3〕演漾:形容月色溶溶如水波荡漾。

〔4〕荏苒( rěnrǎn ):渐渐地。盈虚:指月满月缺。

〔5〕美人:指思念之人,即崔少府。

〔6〕是夜:今夜。越吟:据《史记·张仪列传》记载,越人庄舄在楚国任职,以吟越歌来寄托乡思。后用以比喻思乡之情。

〔7〕千里:语自谢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绝,隔千里兮共明月”句。指自己与崔少府远隔千里,无以相见。

〔8〕微风吹兰杜:崔少府的节操美名如兰草似杜若,清香随微风远播。兰杜,指兰草和杜若,皆香草名,古时多用以比喻人的节操美名。

丘 为

丘为(约703—约798),嘉兴(今属浙江)人。累试不第,归山读书数年。天宝二年(743)进士及第。累官太子右庶子,以左散骑常侍致仕,九十六岁卒。丘为与王维、刘长卿友善,时相唱和。明唐汝询评他的诗“未免染吴音,然亦清倩不凡”(《唐诗解》)。《全唐诗》存其诗十三首。

寻西山隐者不遇 〔1〕

——丘 为

绝顶一茅茨 〔2〕 ,直上三十里。

扣关无僮仆 〔3〕 ,窥室惟案几。

若非巾柴车 〔4〕 ,应是钓秋水 〔5〕

差池不相见 〔6〕 ,黾俛空仰止 〔7〕

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

及兹契幽绝 〔8〕 ,自足荡心耳 〔9〕

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

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 〔10〕

【注释】

〔1〕此诗写攀山访友不遇却意外悟得纯任自然的玄理。

〔2〕茅茨( ):草屋。

〔3〕扣关:敲门。

〔4〕巾柴车:盖上了帷幔、构造简陋的车子,指隐士用的车。后引申为乘车行之意。语见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或命巾车,或棹孤舟。”又见江淹《拟陶》诗“日暮巾柴车”句。

〔5〕钓秋水:在秋水中垂钓。《庄子·秋水》载庄子钓于濮水,不接受楚国官职事,后指隐居。

〔6〕差( )池:原为参差不齐。此指我来你往,交叉而错过之意。

〔7〕黾俛( mǐnmiǎn ):踌躇不定的样子。仰止:敬慕,仰望。语自《诗经·小雅·车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8〕契:惬意、融洽之意。

〔9〕荡心耳:指山中美景使感官与心胸涤荡清净。

〔10〕“兴尽”二句:语出《世说新语·任诞》,晋王徽之雪夜乘船到剡溪访友戴逵,至其门不入而返。人问其故,答曰:“吾本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何必见戴?”待,等待。之子,此人。指西山隐者。

綦毋潜

綦( )毋潜(生卒年不详),字孝通,虔州南康(今江西赣县)人。开元十四年(726)进士及第,当过宜寿尉、校书郎、右拾遗、著作郎。天宝末年归隐。綦毋潜与张九龄、孟浩然、储光羲、高适、卢象等友善,与李颀、王维唱和诗尤多。唐殷璠评他的诗“屹崒峭蒨足佳句,善写方外之情”(《河岳英灵集》)。宋严羽在《沧浪诗话》中将他列为“大名家”。《全唐诗》收其诗一卷。

春泛若耶溪 〔1〕

——綦毋潜

幽意无断绝 〔2〕 ,此去随所偶 〔3〕

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际夜转西壑 〔4〕 ,隔山望南斗 〔5〕

潭烟飞溶溶 〔6〕 ,林月低向后,

生事且弥漫 〔7〕 ,愿为持竿叟 〔8〕

【注释】

〔1〕此诗描绘春夜泛舟若耶溪的幽美情趣和感受。若耶溪:即越溪,在今浙江绍兴东南若耶山下,相传为越国美女西施浣纱处,故又名浣纱溪。

〔2〕幽意:指隐居之心。

〔3〕偶:二人相遇。

〔4〕际夜:至夜,到了夜晚。

〔5〕南斗:即天上的星座名,因在北斗之南,故称。

〔6〕溶溶:形容暮霭迷濛。

〔7〕生事:指世间之事。弥漫:渺茫混沌之意。

〔8〕持竿叟:即钓鱼翁。

常 建

常建(生卒年不详),开元十五年(727)进士及第,曾任盱眙尉。后仕途失意,往来山林幽隐之地。常建之诗在当时极受推重。殷璠在《河岳英灵集》中评论说:“其旨远,其兴僻,佳句辄来,惟论意表。”刘辰翁形容常诗“情景沉冥,不类著色”(《唐诗品汇》)。灵慧雅秀、轻隽幽玄是其诗的特点。有《常建诗集》一卷,《全唐诗》录其诗一卷。

宿王昌龄隐居 〔1〕

——常 建

清溪深不测,隐处惟孤云 〔2〕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 〔3〕

余亦谢时去 〔4〕 ,西山鸾鹤群 〔5〕

【注释】

〔1〕这首诗作于辞官归隐途中,夜宿挚友入仕前居所,触景生情。王昌龄:字少伯,盛唐著名诗人,他与常建是同榜进士。

〔2〕隐处:隐居之处。

〔3〕药院:种着芍药的庭院。滋:生。

〔4〕余:我。谢时:摆脱世俗之累。

〔5〕鸾鹤群:与鸾鸟、仙鹤为伍。

岑 参

岑参(717—770),祖籍南阳(今属河南),后徙居荆州江陵(今属湖北)。天宝三年(744)进士。八年(749)入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为掌书记。十年(751)回长安。十三年(754)又入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幕为节度判官。至德二年(757)入朝为右补阙。宝应元年(762)又入幕府,为关西节度判官。大历元年(766)以殿中侍御史随剑南西川节度使杜鸿渐入蜀。以嘉州刺史终,世称“岑嘉州”。

岑参“早岁孤贫,能自砥砺,遍览史籍,尤工缀文”(杜确《岑嘉州诗集序》)。同时,他“累佐戎幕,往来鞍马烽尘间十余载,极征行离别之情”(辛文房《唐才子传》),所以,他创作了许多描绘边塞风光、生活的诗作,与高适并称为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世称“高岑”。殷璠评论其边塞诗曰:“语奇体峻,意亦造奇。”(《河岳英灵集》)徐献忠论曰:“嘉州诗一以风骨为主,故体裁峻整,语亦造奇,持意方严,竟鲜落韵。”(《唐诗品》)奇峭苍峻是岑诗的特点。他最擅长五古、七古,胡应麟称赞其五古“清新奇逸,大是俊才”(《诗薮》),施补华称其七古“劲骨奇翼,如霜天一鹗,故施之边塞最宜”(《岘佣说诗》)。有《岑嘉州集》七卷行世,《全唐诗》编其诗四卷。

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 〔1〕

——岑 参

塔势如涌出 〔2〕 ,孤高耸天宫。

登临出世界 〔3〕 ,蹬道盘虚空 〔4〕

突兀压神州 〔5〕 ,峥嵘如鬼工 〔6〕

四角碍白日 〔7〕 ,七层摩苍穹 〔8〕

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

连山若波涛,奔走似朝东。

青槐夹驰道 〔9〕 ,宫观何玲珑 〔10〕

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

五陵北原上 〔11〕 ,万古青濛濛 〔12〕

净理了可悟 〔13〕 ,胜因夙所宗 〔14〕

誓将挂冠去 〔15〕 ,觉道资无穷 〔16〕

【注释】

〔1〕此诗作于天宝十一年(752)秋,岑参与高适、薛据、杜甫、储光羲五人同登慈恩寺塔。五人都有诗记其事,现惟薛诗佚失。高适: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 tiáo )(今河北景县)人,唐诗人。薛据:河东宝鼎人,开元进士,历任县令、司议郎、水部郎中等,终老于终南山别业。慈恩寺浮图:即今陕西西安大雁塔,为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唐僧玄奘所建。慈恩寺,在今陕西西安,是唐高宗作太子时,在贞观二十年(646)为其母文德皇后建造的,故以慈恩为名。浮图,梵语“佛陀”的音译,即佛塔。

〔2〕涌出:语本《法华经·见宝塔品》:“佛前有七宝塔……从地涌出,住在空中。”此处意谓塔突起于平地。

〔3〕出世界:走出尘世。世界,佛语,世指时间,界指空间,连用指宇宙。

〔4〕蹬道:梯级,指塔内阶梯石道。

〔5〕突兀:高耸的样子。神州:指中国。《史记·邹衍传》:“中国名曰赤县神州。”

〔6〕峥嵘:高峻的样子。如鬼工:意谓非人力所能为。

〔7〕碍:遮挡。

〔8〕摩:挨,擦,即“直接”意。

〔9〕驰道:指皇帝车驾专用的御道。

〔10〕宫观:指皇帝的宫殿。玲珑:灵巧精致。

〔11〕五陵:指汉代五个皇帝的陵墓:高祖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

〔12〕濛濛:苍润、茂盛的样子。

〔13〕净理:佛家清净的佛理。了:明白。

〔14〕胜因:佛语,指善因善缘。夙:平素,向来。宗:信奉。

〔15〕挂冠:辞官。

〔16〕觉道资无穷:此句是说,佛理中的善根功德对人的帮助是无穷尽的。觉道,正悟之大道,即佛道。资,意谓以善根功德资助自身。

元 结

元结(719—772),字次山,自号元子、猗玕子、漫郎、聱叟等。汝州鲁山(今河南鲁山)人。天宝十三年(754)举进士。安史之乱中,为右金吾兵曹参军、山南东道节度参谋,击讨史思明。唐代宗时,拜著作郎,后两度出任道州刺史,颇有政声。后又迁容州刺史,当过御史中丞。大历七年(772)病死于旅舍。

元结是盛唐著名的文学家。他的文章“笔力雄健,意气超拔”(欧阳修《集古录跋尾》),为古文运动之先驱。他的诗歌自创一格,“欲质不欲野,欲朴不欲陋,欲拙不欲固”(湛若水《元次山集序》),“以真朴自立门户”(贺贻孙《诗筏》)。尤其是他在道州所作的《悯农诗》、《舂陵行》、《贼退示官事》等诗,以忧道悯世之思,“质实无华,最为淳古”(许学夷《诗源辨体》),开中唐元、白诗风。元结著述颇富,惜散佚亦多。后人辑有《元次山文集》十卷,《全唐诗》编其诗二卷。

并序

——元 结

癸卯岁,西原贼入道州 〔2〕 ,焚烧杀掠,几尽而去 〔3〕 明年,贼又攻永破邵 〔4〕 ,不犯此州边鄙而退 〔5〕 。岂力能制敌欤?盖蒙其伤怜而已。诸使何为忍苦征敛 〔6〕 ?故作诗一篇,以示官吏。

昔年逢太平,山林二十年。

泉源在庭户 〔7〕 ,洞壑当门前。

井税有常期 〔8〕 ,日晏犹得眠 〔9〕

忽然遭世变 〔10〕 ,数岁亲戎旃 〔11〕

今来典斯郡 〔12〕 ,山夷又纷然 〔13〕

城小贼不屠,人贫伤可怜。

是以陷邻境,此州独见全 〔14〕

使臣将王命 〔15〕 ,岂不如贼焉。

今被征敛者,迫之如火煎 〔16〕

谁能绝人命,以作时世贤 〔17〕

思欲委符节 〔18〕 ,引竿自刺船 〔19〕

将家就鱼麦 〔20〕 ,归老江湖边。

【注释】

〔1〕唐代宗广德元年(763)癸卯年十二月,“西原蛮”攻陷道州。次年五月,元结任道州刺史。七月,“西原蛮”又攻破永州,但没有犯道州而去。朝廷派来的催征官吏却又来横征暴敛。元结感慨百姓贫困,不愿同流合污,故赋诗明志。贼:指对抗官府者。

〔2〕西原贼:指今广西西原地区的少数民族。因当时少数民族反对压迫,多次起义,与朝廷对抗,起义者被贬称为“贼”。道州:在今湖南道县。

〔3〕几:几乎。

〔4〕 永:永州,在今湖南零陵。邵:邵州,在今湖南邵阳。

〔5〕此州:指道州。边鄙:边境。

〔6〕使:官吏。何为:为什么。

〔7〕户:门。

〔8〕井税:指田赋。常期:一定的日期。

〔9〕晏:晚。

〔10〕世变:指安史之乱。

〔11〕数岁:好几年。亲戎旃:指亲自参与战事。元结于乾元二年(759)任山南东道节度参谋,参加对叛军作战。戎旃,军中营帐。

〔12〕典斯郡:指任道州刺史。典,治理。

〔13〕山夷:山居的少数民族,即指“西原蛮”。

〔14〕见全:得以保全。

〔15〕使臣:指朝廷派来催征的官吏。将:奉。

〔16〕迫:逼迫。

〔17〕“谁能”二句:谁能断绝了百姓的生路,还被称作当今的贤臣呢?

〔18〕委符节:即弃官。委,弃。符节,古代官员受任时的凭证,是用玉、金属和竹等做成的,在上面刻上字从中分之,各取一半,有事时则相合以为信。古时使臣出行须持符节,唐时刺史也持符节。

〔19〕刺船:撑船。

〔20〕将家:携带着全家。就鱼麦:意谓隐居乡间。

韦应物

韦应物(约737—约792),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天宝年间为玄宗侍卫,后入太学读书,历任洛阳丞、京兆府功曹、比部员外郎、滁州刺史等。贞元元年(785)为江州刺史,三年(787)为左司郎中,四年(788)出任苏州刺史。故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

韦应物交游广泛,诗名颇著。李肇称:“其为诗驰骤建安以还,各得其风韵。”(《唐国史补》)白居易说:“韦苏州歌行,才丽之外,颇近兴讽。其五言诗,又高雅闲澹,自成一家之体。”(《与元九书》)何良俊曰:“左司性情闲远,最近风雅,其恬澹之趣,不减陶靖节。唐人中,五言古诗有陶、谢遗韵者,独左司一人。”(《四友斋丛说》)许学夷评曰:“其源出于渊明,以萧散冲淡为主。”(《诗源辨体》)他诸体皆工,而以五言古体为最出色,与王维并称为“五言之宗匠”(张戒《岁寒堂诗话》)。纪昀评曰:“其诗七言不如五言,近体不如古体。五言古体源出于陶,而熔化于三谢,故真而不朴,华而不绮。”(《四库全书总目》)今存《韦应物集》十卷,《全唐诗》编其诗十卷。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 〔1〕

——韦应物

兵卫森画戟 〔2〕 ,燕寝凝清香 〔3〕

海上风雨至,逍遥池阁凉。

烦疴近消散 〔4〕 ,嘉宾复满堂。

自惭居处崇 〔5〕 ,未睹斯民康 〔6〕

理会是非遣,性达形迹忘 〔7〕

鲜肥属时禁 〔8〕 ,蔬果幸见尝。

俯饮一杯酒,仰聆金玉章 〔9〕

神欢体自轻,意欲凌风翔。

吴中盛文史 〔10〕 ,群彦今汪洋 〔11〕

方知大藩地,岂曰财赋强 〔12〕

【注释】

〔1〕此诗作于贞元五年(789)韦应物在苏州刺史任上,表现了诗人作为当时东南诗坛领袖的气度。郡斋:指官署中的房舍。燕集:饮酒聚会。

〔2〕森:众多,密集。画戟:有刻饰的古兵器。此指官署中的仪仗。

〔3〕燕寝:卧室。凝清香:指所焚之香在屋里缭绕。

〔4〕烦疴( ):即烦闷。疴,疾病。

〔5〕崇:高。

〔6〕斯民:百姓。康:安乐。

〔7〕“理会”两句:意谓领悟事物的情理就能排遣是非,性情旷达就能不拘世俗。理会,领悟事物之通理。遣,排遣,消释。性达,个性旷达。形迹,指世间俗务。

〔8〕鲜肥:此指荤腥之食物。时禁:古代正月、五月、九月禁止杀生,称为时禁。此诗中宴会正当五月时禁,不能食荤,只能吃素。

〔9〕聆:听。金玉章:指诸文人的篇章。

〔10〕吴中:苏州的古称,此指苏州地区。盛文史:文史之学昌盛。

〔11〕彦:美士,才德杰出的人。

〔12〕“方知”二句:方才知道苏州之所以被称为大郡,不仅仅是因为物产赋税收入比别的郡强,而且人文荟萃,学术昌明。大藩地,指大郡。藩,王侯封地称藩。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1〕

——韦应物

凄凄去亲爱 〔2〕 ,泛泛入烟雾。

归棹洛阳人 〔3〕 ,残钟广陵树 〔4〕

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

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 〔5〕

【注释】

〔1〕此诗作于大历九年(774)韦应物客游江汉返程时,描写与友人离别的情景。初发:启程。扬子:渡口名,在今江苏江都南。元大:其人未详。校书:官名,校书郎的省称。

〔2〕去:离别。亲爱:指好友。

〔3〕棹( zhào ):桨,也引申指船。洛阳人:去洛阳之人,即韦应物自称。

〔4〕广陵:即今江苏扬州。

〔5〕沿:顺流。洄:逆流。

寄全椒山中道士 〔1〕

——韦应物

今朝郡斋冷 〔2〕 ,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 〔3〕 ,归来煮白石 〔4〕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5〕

【注释】

〔1〕此诗作于韦应物滁州刺史任上,描写清秋寂寞,风雨怀人。全椒:今安徽全椒,唐时属滁州。山:指全椒县西三十里的神山。宋王象之《舆地纪胜》记载:“神山在全椒县西三十里,有洞极深。唐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诗,此即道士所居也。”

〔2〕郡斋:指官署中的房舍。

〔3〕束:捆。荆薪:柴草。

〔4〕 白石:典出葛洪《神仙传》卷二:“白石先生者,中黄大人弟子也……不肯修升天之道,但取不死而已,不失人间之乐……常煮白石为粮,因就白石山居,时人故号曰‘白石先生’。”此借喻全椒山中道士。

〔5〕“欲持”四句:本想执酒上山慰问,但风雨中的神山满是落叶,不知到何处去寻道士的踪迹。

长安遇冯著 〔1〕

——韦应物

客从东方来,衣上灞陵雨 〔2〕

问客何为来?采山因买斧 〔3〕

冥冥花正开 〔4〕 ,飏飏燕新乳 〔5〕

昨别今已春 〔6〕 ,鬓丝生几缕 〔7〕

【注释】

〔1〕此诗作于大历十一年(776)春冯著自关东来长安时,于平易中写出朋友间深挚的情谊。冯著:河间(今河北河间)人,曾任洛阳尉、左补阙,与韦应物友善,多有唱酬。

〔2〕灞陵:即霸陵,汉文帝陵墓,在今陕西西安东,因地处霸上而得名。

〔3〕采山因买斧:此句有归隐山林之意。采山,进山采樵。

〔4〕冥冥:昏暗。形容下雨。

〔5〕飏飏( yáng ):形容飞翔。燕新乳:此指初生之燕。

〔6〕昨别:上一年冬,冯著到过长安,故言。

〔7〕鬓丝:鬓间白发。

夕次盱眙县 〔1〕

——韦应物

落帆逗淮镇 〔2〕 ,停舫临孤驿 〔3〕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人归山郭暗 〔4〕 ,雁下芦洲白 〔5〕

独夜忆秦关 〔6〕 ,听钟未眠客。

【注释】

〔1〕此诗作于建中三年(782)夏韦应物自赴滁州途中,描写旅途遇风止宿的客愁。次:止宿。盱眙( xūyí ):即今江苏盱眙,唐时属淮南道楚州。

〔2〕逗:停留。淮镇:即指盱眙城,在淮河南岸。

〔3〕舫:船。驿:驿站。

〔4〕山郭暗:指远山和城郭都被暮色笼罩。

〔5〕芦洲白:指芦苇丛生的水泽一片灰白。

〔6〕秦关:今陕西关中地区为古秦地,多关隘,此指长安。韦应物是长安人。

东 郊 〔1〕

——韦应物

吏舍跼终年 〔2〕 ,出郊旷清曙 〔3〕

杨柳散和风,清山澹吾虑 〔4〕

依丛适自憩 〔5〕 ,缘涧还复去 〔6〕

微雨霭芳原,春鸠鸣何处。

乐幽心屡止,遵事迹犹遽 〔7〕

终罢斯结庐 〔8〕 ,慕陶直可庶 〔9〕

【注释】

〔1〕此诗作于韦应物任滁州刺史任上,描写春日郊游的情景。

〔2〕跼( ):拘束。终年:一年到头。

〔3〕旷清曙:在清朗的曙色中心境开阔。

〔4〕澹:消弥。虑:思绪。

〔5〕丛:树林。憩( ):休息。

〔6〕缘:沿着。涧:山沟。

〔7〕“乐幽”二句:自己喜欢此地的清幽,好几次想住下来,却因为公事在身,行迹总是匆匆忙忙。遽( ),匆忙。

〔8〕终罢:终将辞官去职。斯结庐:在此地造屋。语自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9〕慕陶:追慕陶渊明之志,指归隐田园。庶:庶几,差不多。

送杨氏女 〔1〕

——韦应物

永日方戚戚 〔2〕 ,出行复悠悠 〔3〕

女子今有行 〔4〕 ,大江溯轻舟 〔5〕

尔辈苦无恃 〔6〕 ,抚念益慈柔。

幼为长所育 〔7〕 ,两别泣不休。

对此结中肠,义往难复留 〔8〕

自小阙内训 〔9〕 ,事姑贻我忧 〔10〕

赖兹托令门 〔11〕 ,任恤庶无尤 〔12〕

贫俭诚所尚 〔13〕 ,资从岂待周 〔14〕

孝恭遵妇道,容止顺其猷 〔15〕

别离在今晨,见尔当何秋 〔16〕

居闲始自遣 〔17〕 ,临感忽难收 〔18〕

归来视幼女,零泪缘缨流 〔19〕

【注释】

〔1〕此诗作于建中兴元年间韦应物任滁州刺史任上,是送女出嫁时的叮嘱训诫。杨氏女:指嫁到杨家的女儿。此女为韦应物之长女。

〔2〕永日:整天。戚戚:伤悲的样子。

〔3〕悠悠:形容路途遥远。

〔4〕女子今有行:语本《诗经·邶风·泉水》:“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行,指出嫁。

〔5〕溯:逆水而行。

〔6〕尔辈:你们。指韦应物的孩子们。无恃:指母逝失去依靠。韦应物妻于大历十二年(777)去世。恃,依靠。

〔7〕 幼为长所育:此句下作者自注曰:“幼女为杨氏所抚育。”

〔8〕义往:指长女到了婚嫁年龄,应该出嫁。

〔9〕阙内训:指自幼丧母,缺乏闺中妇德的教诲。

〔10〕事姑:侍奉婆婆。贻我忧:意谓我担心她侍姑不周。贻,留。

〔11〕托:托付。令门:有名望的好人家。

〔12〕任:信任。恤:体恤,关怀。庶:庶几,差不多。无尤:没有过失。

〔13〕尚:推崇。

〔14〕资从:嫁妆。周:完备。

〔15〕容止:指仪容、行为举止。猷( yóu ):规矩。

〔16〕尔:你,指长女。何秋:哪一年。

〔17〕自遣:自我排解。

〔18〕临感:临别时的伤感。难收:不能控制。

〔19〕零泪:流泪。缘:沿着。缨:系在下巴下的帽带。

柳宗元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故世称“柳河东”。贞元九年(793)登进士第。十四年(798)登博学宏词科,曾当过监察御史。永贞元年(805)因参与王叔文革新,被贬为永州司马。元和十年(815)召还京师,又出为柳州刺史,四年后卒于任上。人称“柳柳州”。

柳宗元是唐代古文大家,与韩愈同为古文运动的主将,世称“韩柳”。他又工于诗,苏轼评其诗曰:“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澹泊”(《书黄子思诗集后》);又说:“所贵于枯澹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澹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东坡题跋·评韩柳诗》)方回评曰:“柳柳州诗精绝工致,古体尤高。”(《瀛奎律髓汇评》)后人评诗常把他与韦应物并称为“韦柳”,但苏轼和严羽都认为,柳宗元的古诗在韦应物之上,尤其是他在永州、柳州期间的山水之作,“高者逼陶、阮”(刘克庄《后村诗话》),“句澹雅而味深长”(魏庆之《诗人玉屑》)。今有《柳河东集》三十卷行世,《全唐诗》编其诗四卷。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1〕

——柳宗元

汲井漱寒齿,清心拂尘服 〔2〕

闲持贝叶书 〔3〕 ,步出东斋读。

真源了无取 〔4〕 ,妄迹世所逐 〔5〕

遗言冀可冥,缮性何由熟 〔6〕

道人庭宇静 〔7〕 ,苔色连深竹。

日出雾露余,青松如膏沐 〔8〕

澹然离言说 〔9〕 ,悟悦心自足 〔10〕

【注释】

〔1〕此诗是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时所作,抒写读经的感想。诣( ):到。超师:法名为超的僧人。禅经:即佛经。

〔2〕“汲井”二句:意谓井水漱口,可以清心;穿衣时掸去灰尘,可以去垢;内外清洁,方可读佛经。汲井,从井中打水。清心,内心清静。服,穿衣。

〔3〕贝叶书:即佛经。因古印度僧人常用贝多罗树叶写经,故称。

〔4〕真源:指佛家的真谛。

〔5〕妄迹:虚妄之事,即指世俗事务。逐:追求。

〔6〕“遗言”二句:对佛经中的遗言,我还有希望能够心领神会,却不知道通过什么途径使我的本性修炼到精熟完满的程度。遗言,指佛家先贤的遗言。此指佛经中语。冀,希望。冥,暗合,指心悟。缮性,修养本性。熟,精熟。

〔7〕道人:有道之人,此指超师。

〔8〕“日出”二句:青松经雨露晨雾滋润后,在阳光的照耀之下,像油脂洗过一样润泽。膏,油脂。

〔9〕澹然:形容心境宁静。离言说:难以用言语来表达。

〔10〕悟悦:悟道之乐。足:满足。

溪 居 〔1〕

——柳宗元

久为簪组束 〔2〕 ,幸此南夷谪 〔3〕

闲依农圃邻 〔4〕 ,偶似山林客 〔5〕

晓耕翻露草,夜傍响溪石 〔6〕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7〕

【注释】

〔1〕此诗是柳宗元被贬永州时所作,描写闲居的佳境。溪居:指柳宗元在永州零陵的冉溪边筑的屋舍。

〔2〕簪组:官吏的冠饰,此处用指为官生涯。束:束缚。

〔3〕南夷:古时对南方少数民族的贬称。此指永州地区。谪:贬官。

〔4〕农圃:农田。

〔5〕偶似:有时好像。

〔6〕响溪石:船桨碰溪石所发出的响声。

〔7〕楚天:指永州,因永州古属楚地之故。 3wY+C5WQHdSRxXqnz1bWnU0rss+dBA4d+6KEvkjJT8H2oh3AQg+qOSAVvmx1RS+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