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荆轲刺秦

面对秦国的强大实力和咄咄逼人的野心,六国丢盔弃甲,一败涂地。燕国太子丹清醒地看到了自己国家的命运,他努力寻求可以挽救燕国的办法。在他看来,秦国和六国之间的实力对比过于悬殊,而且六国已经被秦国的强大吓破了胆,都战战兢兢,只求自保。所以他拒绝了太傅从长计议的主张,选择了他眼中最快、最有效的方式——刺杀秦王。

《通鉴》的记载比起《史记》来要简单得多。其着重点不在人物性格的塑造和人物关系的挖掘上,而将选材集中于太子丹和太傅的两种观点上,表现出《通鉴》和之前的史书记载方式与解读方式的不同。

燕太子丹怨王 (1) ,欲报之,以问其傅鞠武 (2) 。鞠武请西约三晋,南连齐、楚,北媾匈奴以图秦 (3) 。太子曰:“太傅之计,旷日弥久,令人心惛然 (4) ,恐不能须也 (5) 。”顷之,将军樊於期得罪 (6) ,亡之燕;太子受而舍之。鞠武谏曰:“夫以秦王之暴而积怒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所在乎!是谓委肉当饿虎之蹊也 (7) 。愿太子疾遣樊将军入匈奴!”太子曰:“樊将军穷困于天下,归身于丹,是固丹命卒之时也,愿更虑之!”鞠武曰:“夫行危以求安,造祸以为福,计浅而怨深,乃连结一人之后交,不顾国家之大害,所谓资怨而助祸矣 (8) 。”太子不听。

【注释】

(1)太子丹:燕王喜的太子,曾被送到秦国当人质,因为受到冷遇,逃回燕国。荆轲行刺秦王失败后,秦国发兵攻燕,太子丹率部退保辽东,被燕王喜斩首,奉献给秦国。

(2)鞠武:燕国太子丹的老师,曾跟随太子丹到赵国都城邯郸做人质。

(3)媾(ɡòu):求和。

(4)惛(hūn)然:神智不清。

(5)须:等待。

(6)樊於期:秦国将领,由于反对秦王获罪逃亡入燕。

(7)蹊(xī):小路,路。

(8)资:帮助。

【译文】

始皇帝十九年(前228),燕太子丹怨恨秦王嬴政,想要报复,于是就向太傅鞠武求教。鞠武提出燕国和西面的三晋,南面的齐、楚联合,同时和北方的匈奴结好,来共同对付秦国。太子丹说:“太傅的计策,旷日持久,让人心神不宁恐怕我们等不及。”不久,秦国将军樊於期得罪了秦王逃到燕国,太子丹收留了他,还提供地方安顿他。鞠武劝谏说:“以秦王的残暴和他对燕国的积怨,已经够让人害怕的了,何况他再听说我们接纳樊将军的事!这就像人家说的,是把肉丢在饿虎出没的小路啊。请太子快将樊将军打发到匈奴去!”太子丹说:“樊将军走投无路,投奔到我这里,这正是我舍弃生命也要保全他的时候,请您再考虑一下!”鞠武说:“做危险之事来企求平安,制造祸端以期得到福祉,用简单浅陋的方法去解决怨恨,这些都是为结交一个人而不顾国家安危的做法,只能让怨恨加深,加速祸事来临而已!”太子丹听不进去。

太子闻卫人荆轲之贤 (1) ,卑辞厚礼而请见之。谓轲曰:“今秦已虏韩王,又举兵南伐楚,北临赵;赵不能支秦,则祸必至于燕。燕小弱,数困于兵,何足以当秦?诸侯服秦,莫敢合从 (2) 。丹之私计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侵地,若曹沫之与齐桓公 (3) ,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彼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得合从,其破秦必矣。唯荆卿留意焉!”荆轲许之。于是舍荆卿于上舍,太子日造门下 (4) ,所以奉养荆轲,无所不至。及王翦灭赵,太子闻之惧,欲遣荆轲行。荆轲曰:“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诚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 (5) ,奉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 (6) ,臣乃有以报。”太子曰:“樊将军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也!”荆轲乃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於期太息流涕曰:“计将安出?”荆卿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王,秦王必喜而见臣,臣左手把其袖,右手揕其胸 (7) ,则将军之仇报而燕见陵之愧除矣!”樊於期曰:“此臣之日夜切齿腐心也!”遂自刎 (8) 。太子闻之,奔往伏哭,然已无奈何,遂以函盛其首 (9) 。太子豫求天下之利匕首,使工以药焠之 (10) ,以试人,血濡缕 (11) ,人无不立死者。乃装为遣荆轲,以燕勇士秦舞阳为之副,使入秦。

【注释】

(1)荆轲:战国末期卫人,好读书击剑,卫人称为“庆卿”,后到燕国,被当地人称为荆卿。由燕国田光推荐给太子丹,拜为上卿。前227年,荆轲带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前往秦国进献。秦王大喜,在咸阳宫隆重召见。献图时,图穷匕首现,刺秦王不中,被杀。

(2)合从:即“合纵”,泛指联合。

(3)曹沫之与齐桓公:曹沫,鲁国人。齐桓公和鲁会盟,曹沫劫持齐桓公,逼迫他答应尽数归还侵夺的鲁国土地。

(4)造:到。

(5)督亢:今河北涿州东南有督亢陂,其附近定兴、新城、固安诸县一带即战国燕督亢,是燕国的膏腴之地。

(6)说:同“悦”。

(7)揕(zhèn):刺。

(8)自刎(wěn):割颈自杀。

(9)函:匣子。这里作动词用,指用匣子装上。

(10)焠(cuì):浸染。

(11)濡(rú)缕:沾湿一缕。形容沾湿范围极小,引申指力量微弱。

【译文】

太子丹听说卫人荆轲的贤名,于是带了很多礼物,态度谦恭地去拜访。太子丹对荆轲说:“现在秦国已俘虏了韩王,又举兵南伐楚,北伐赵;赵国无力抵抗秦兵,一旦赵国被灭,则燕国的亡国之祸也就不远了。燕国弱小,屡屡受到战争的骚扰,怎么能抵抗秦国的进攻呢?各国诸侯都被秦国的强大震慑,不敢以合纵之计对敌。我有一条计策,只要找到天下的勇士出使秦国,劫持秦王,逼迫他交还诸侯的土地,就像以前曹沫对待齐桓公的方法,如果能圆满完成就再好不过了;万一不成功,也可以借此机会刺杀秦王。一旦秦王遇刺,出征在外的大将听说国内出事,必定使得秦国君臣彼此猜疑,趁此机会,诸侯得以行合纵之计,那时秦国必定为六国所破。这件事希望荆卿能认真考虑一下!”荆轲答应了太子丹。于是太子丹将荆轲安顿在上舍,每天上门拜望,奉养荆轲无微不至。等到秦国将军王翦灭赵的消息传来,太子丹害怕了,想立刻派荆轲去秦国。荆轲说:“现在我们没有可以取信于秦国的办法,即使去了也很难接近秦王。如果有樊将军的首级和燕督亢的地图献给秦王,秦王必定高兴地召见臣,臣才可以依计行事。”太子丹说:“樊将军走投无路来投靠我,我不忍心这么做啊!”于是荆轲单独去见樊於期说:“秦国对待将军真可谓残忍啊,父母宗族都被诛杀!如今还以金千斤、邑万家悬赏将军首级,将军有何打算?”樊於期叹息流泪说:“你有什么办法呢?”荆卿说:“我希望得到将军首级进献秦王,秦王必定欢喜地召见我,我左手抓住他的袖子,右手直刺他的胸膛,那时候,将军大仇得报而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可以消除了!”樊於期说:“你说的也正是我日夜刻骨铭心想着的事啊!”于是自刎。太子丹听说了赶去哭祭,但已经没有别的办法了,只得用匣子将樊於期的首级盛放起来。太子事先找到了天下最锋利的匕首,派工匠以药焠炼,用人来试验,见血封喉,没有不立刻毙命的。于是做好派遣荆轲的一切准备,又以燕国勇士秦舞阳为荆轲的副手,让他们出发到秦国去。

荆轲至咸阳 (1) ,因王宠臣蒙嘉卑辞以求见;王大喜,朝服,设九宾而见之 (2) 。荆轲奉图以进于王,图穷而匕首见 (3) ,因把王袖而揕之;未至身,王惊起,袖绝。荆轲逐王,王环柱而走。群臣皆愕,卒起不意 (4) ,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操尺寸之兵 (5) ,左右以手共搏之,且曰:“王负剑 (6) !”负剑,王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 (7) 。荆轲废,乃引匕首擿王 (8) ,中铜柱。自知事不就,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遂体解荆轲以徇 (9) 。王于是大怒,益发兵诣赵,就王翦以伐燕 (10) ,与燕师、代师战于易水之西,大破之。

【注释】

(1)咸阳:秦国都城,今陕西咸阳。

(2)九宾:为古代宾礼中最隆重的礼仪,主要有九个迎宾赞礼的官员延迎上殿。

(3)图穷而匕首见:地图打开到最后,里面藏着的匕首露了出来。图,地图。穷,尽。见,同“现”。

(4)卒:同“猝”。

(5)兵:武器。

(6)负:背。

(7)股:腿。

(8)擿(zhì):投掷。

(9)徇:示众。

(10)王翦:秦著名将领,在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战争中立有大功。荆轲事件之后,秦王派王翦攻打燕国,在易水西击破燕军主力,逼迫燕王逃到辽东,平定了燕蓟。

【译文】

始皇帝二十年(前227),荆轲到了咸阳,通过秦王宠臣蒙嘉态度谦卑地请求谒见;秦王听说了他们带来的礼物大喜,身穿朝服,在朝廷上设九宾之礼召见。荆轲捧着地图进献秦王,图穷而匕首现,他抓住秦王的衣袖,以匕首行刺;没有刺中,秦王惊起,袖子挣断。荆轲追上去,秦王绕着柱子跑。群臣一时都惊呆了,因事情发生得突然,出乎意料,大家尽失常态。而秦法规定,殿上群臣不得携带武器,于是左右上前徒手和荆轲搏击,有人叫道:“大王背上的剑!”于是秦王拔出背后的剑斩断了荆轲的左腿。荆轲无法再继续追击,就把匕首投向秦王,却击中了铜柱。荆轲自知行刺不成,大骂道:“之所以没有成功,是因为想活捉秦王,逼他许下有利于燕国的约定,来回报太子!”于是秦人将荆轲分尸示众。秦王大怒,增加兵力到赵国,命令王翦攻打燕国,在易水之西大破燕、代的军队。 ZQWVqTCQ/Z6miPq+K9D+8ltQTZL4pECANN1Bf0sjQZpkYsh/acWs3Mr/R2sKjv+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