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君道第一

《君道》篇是全书的总纲,列全书之首,探讨了为君之道。作者认为要想当好君主,必先安定百姓,要想安定天下,必须先正自身,“社稷安危,国家理乱,在于一人而已”。书中主要从三个方面讨论为君之道的教训:一是把握创业与守成的关系。创业固然艰难,但创业后更要居安思危,安而能惧,所以对于君临天下的帝王来说,守成则更难。二是正确处理君民关系。圣明的君主常思古训:“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君不能“竭泽而渔”,逼迫百姓起来造反。三是正确对待君臣关系。君如头脑,臣如四肢,要密切配合,君主应听取臣下意见,兼听则明,且要诱导臣下敢于谏诤,以避免决策错误。从历代统治者的施政实践上看,这几条对于政权安危具有普遍意义。

贞观初 1 ,太宗谓侍臣曰 2 :“为君之道 3 ,必须先存百姓 4 。若损百姓以奉其身 5 ,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理而下乱者。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若耽嗜滋味,玩悦声色,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生人。且复出一非理之言,万姓为之解体,怨 既作 6 ,离叛亦兴。朕每思此,不敢纵逸。”

【注释】

1 〕贞观: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武德九年( 626 )六月初四,李渊次子李世民在大臣尉迟敬德、段志玄、长孙无忌等人的帮助下,发动了“玄武门之变”,诛杀了与自己对立的太子李建成及四弟李元吉。同年八月,秦王李世民在大多数朝臣武将的拥护下即皇帝位,改年号为贞观,是为历史上著名的唐太宗。唐太宗是唐朝第二代皇帝,中国封建社会伟大的军事家,卓越的政治家。在位期间国泰民安,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繁荣,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后人称他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2 〕侍臣:指侍奉帝王的廷臣,也就是宫廷里皇帝身边的人。

3 〕道:方法,原则。

4 〕先存百姓:这里指以百姓的存活为先。

5 〕奉其身:奉养自身。

6 〕怨 d ú):亦作“怨黩”。因怨恨而出诽谤之言。 ,怨恨。

【译文】

贞观初年,唐太宗对他身边的人说:“做国君的原则,必须以百姓的存活为先。如果以损害百姓的利益来奉养自身,那就好像割自己大腿上的肉来填饱肚子,虽然肚子是填饱了,但人也就死了。如果要想安定天下,必须首先端正自身,世上绝对没有身子端正了而影子不正的情况,也没有上面治理好了而下边发生动乱的事。我常想,能损伤自身的并不是身外的东西,都是由于自身的贪欲才酿成祸患。如果一味贪恋美味,沉溺于音乐女色,欲望越多,所受的损害也就越大,既妨碍国家政事,又扰害百姓。如果再说出一些不合事理的话来,就更会弄得民心涣散,怨言四起,自然就众叛亲离。每当我想到这些,就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放纵和懈怠。”

贞观二年,太宗问魏徵曰:“何谓为明君暗君?”

徵曰:“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 1 ;其所以暗者,偏信也。《诗》云:‘先人有言,询于刍荛 2 。’昔唐、虞之理 3 ,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是以圣无不照,故共、鲧之徒 4 ,不能塞也;靖言庸回 5 ,不能惑也。秦二世则隐藏其身 6 ,捐隔疏贱而偏信赵高 7 ,及天下溃叛,不得闻也。梁武帝偏信朱异 8 ,而侯景举兵向阙 9 ,竟不得知也。隋炀帝偏信虞世基 10 ,而诸贼攻城剽邑,亦不得知也。是故人君兼听纳下,则贵臣不得壅蔽,而下情必得上通也。”

太宗甚善其言。

【注释】

1 〕兼听:能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

2 〕“先人有言”二句:诗文出自《诗·大雅·板》。刍荛,指割草打柴的人。刍,草。荛,柴。

3 〕唐、虞:即指唐尧、虞舜。唐尧是帝喾之子,姓伊祁。初封于陶,后徙于唐,所以称陶唐氏。建都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唐尧年老后,不能亲政,其子丹朱又不成器,尧就把帝位传给舜。虞舜,姚姓,名重华。生长于有虞氏部落,因此称虞舜。尧老后,召集各部落首领商议继位者,部落首领们一致推举舜。舜代行国政三十年后,尧禅位给舜。建都蒲坂(今山西永济蒲州镇)。于南巡中死于苍梧之野(今湖南宁远九嶷山郊野)。唐虞时代约处于父系氏族社会晚期。

4 〕共:共工氏。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天神。为西北的洪水之神,传说他与黄帝族的颛顼发生战争,不胜,怒而头触不周山,使天地为之倾斜。后为颛顼诛灭。鲧:中国古代传说中尧的臣子,禹的父亲。相传尧时洪水滔天,鲧奉命治水,他用筑堤防堵之法,九年未治平,因窃取天帝的神物息壤以堙洪水,天帝命祝融将他杀害于羽山。后来化为黄熊,成为羽渊之神。后世以鲧为治水之神,是一位失败了的英雄。此外还有一说,谓共工是尧的大臣,与讙兜、三苗、鲧并称“四凶”,被尧流放于幽州。

5 〕靖言庸回:同“靖言庸违”。语言善巧而行动乖违。犹言口是行非。

6 〕秦二世:即秦二世胡亥,也称二世皇帝。是秦始皇第十八子,太子扶苏的弟弟。始皇出巡死于沙丘,宦官赵高和丞相李斯篡改遗诏,立胡亥为帝,赐扶苏死。秦二世即位后,宦官赵高掌实权,实行暴虐统治,公元前 209 年,终于激起了陈胜、吴广的农民起义。二世胡亥于公元前 207 年被赵高杀死,时年仅 24 岁。

7 〕赵高:本为赵国贵族,后入秦为宦官(一说赵高为“宦官”乃后世曲解),任中车府令,兼行符玺令事,“管事二十余年”。秦始皇死后,他与李斯合谋伪造诏书,逼秦始皇长子扶苏自杀,另立胡亥为帝,并自任郎中令。他在任期间独揽大权,结党营私,征役更加繁重,行政更加苛暴。公元前 207 年又设计害死李斯,成为秦国丞相,后来他迫二世自杀,另立子婴。不久被子婴杀掉,诛夷三族。

8 〕梁武帝:即萧衍,字叔达,南兰陵(今江苏常州西北)人。南朝梁的建立者。曾任齐雍州刺史,镇守襄阳。后乘齐内乱,起兵夺取帝位。在任改定“百家谱”,重用士族。提倡佛教,大建寺院,曾三次舍身同泰寺。中大同二年( 547 )接受东魏大将侯景的归降。次年冬,侯景引兵渡江,攻破都城,于围困中饥病而死。所作诗文,鼓吹儒、佛,并宣扬封建贵族腐朽生活。亦通乐律,曾创制准音器四具,名“通”;又制长短不同之笛十二支,以应十二律。兼能书法,原有集,已佚,明人辑有《梁武帝御制集》。朱异:字彦和,南朝梁吴郡钱塘(今浙江杭州南)人。年少时好聚众博戏,颇为乡里所患。成年后折节从师,好学上进,遍治“五经”,同时,广涉文史百家,兼通杂艺,博弈书算,皆其所长。 20 岁时到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尚书令沈约当面试之,称道其才,勉励他清廉自律。次年,特敕提拔为扬州议曹从事史。不久朝廷诏求异能之士,五经博士明山宾上表推荐,称他“年时尚少,德备老成”,“器宇弘深,神表峰峻”。梁武帝召他解说《孝经》和《周易》,听后非常高兴,赞叹道:“朱异实异!”于是诏朱异入直西省,不久又兼太学博士。后累迁中书郎、散骑常侍、右卫将军,加侍中。为梁武帝所信任,居权要、掌机密三十余年。太清元年( 547 )主张纳东魏降将侯景,又主与东魏和议,激成侯景之乱。建康被围,惭愤病死。撰有《礼》、《易》讲疏及文集百余篇,均已佚失 。

9 〕侯景:字万景,鲜卑化羯人。北朝东魏将领。初为戍兵,从尔朱荣镇压葛荣起义,继转附高欢。东魏时,职位通显,历任尚书左仆射、司空、司徒、大行台等职,拥兵专制河南。高欢死后,投靠西魏,旋又附梁,受封河南王。太清二年( 548 )为东魏击败,奔寿春。闻梁武帝对己有反复,乃勾结觊觎皇位的萧正德起兵叛梁,攻陷台城,困死梁武帝,立萧纲,在三吴地区大肆烧杀抢掠。后西征江陵失利,返回建康(今江苏南京),自立为帝,改国号汉。他生性残忍酷虐,且军纪败坏,大失人心,不久即被王僧辩、陈霸先击败,在入海北逃途中为部属诱杀。

10 〕虞世基:字茂世,余姚(今属浙江)人。少师事顾野王。性恬静,喜愠不形于色,博学,善草隶。陈时任太子中舍人、尚书左丞。隋时为通直郎、直内史省、内史舍人,受炀帝器重,专典机密,参掌朝政。隋大业八年( 612 ),从炀帝出征高丽,以功进金紫光禄大夫。后数次劝谏均不纳,又见大臣相继诛戮,惧祸及己,遂唯诺取容,不敢逆帝,为时人所讥。十四年( 618 ),宇文化及于江都兵变,杀隋炀帝,他同被杀。

【译文】

贞观二年( 628 ),唐太宗问魏徵说:“什么叫做圣明君主?什么叫做昏暗君主?”

魏徵答道:“君主之所以能圣明,是因为能够兼听各方面的不同意见;君主所以会昏暗,是因为偏听偏信。《诗经》中说:‘古人说过这样的话,要向割草砍柴的人征求意见。’过去唐尧、虞舜治理天下,广开四方门路,招纳贤才,广开视听,了解各方面的情况,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因而圣明的君主能无所不知,所以像共工、鲧这样的坏人不能蒙蔽他;花言巧语的奸佞小人也不能迷惑他。秦二世却不是这样,他深居宫中,隔绝贤臣,疏远百姓,偏信赵高,直到天下大乱、百姓叛离,他还不知道。梁武帝偏信朱异,到侯景兴兵作乱举兵围攻都城,他竟浑然不知。隋炀帝偏信虞世基,到各路反隋兵马攻掠城邑时,他也还不知道。由此可见,君主如能广泛听取各方意见,采纳臣子忠言,那么,权臣就不能蒙上蔽下,百姓的意见也就能传递给国君了。”

太宗很赞赏魏徵的这番话。

贞观十年,太宗谓侍臣曰:“帝王之业,草创与守成孰难 1 ?”

尚书左仆射房玄龄对曰 2 :“天地草昧 3 ,群雄竞起,攻破乃降,战胜乃克。由此言之,草创为难。”

魏徵对曰:“帝王之起,必承衰乱。覆彼昏狡 4 ,百姓乐推,四海归命,天授人与,乃不为难。然既得之后,志趣骄逸,百姓欲静而徭役不休,百姓凋残而侈务不息,国之衰弊,恒由此起。以斯而言,守成则难。”

【注释】

1 〕草创:开始创建。守成:保持已经创建的基业。

2 〕尚书左仆射( ):官名。秦始置,为尚书的为首长官。汉成帝建始四年(前 29 )置尚书五人,其中一人为仆射。东汉置尚书台,主官为尚书令,以尚书仆射为其副职。献帝时分设左、右仆射,历代沿置。魏晋后,令、仆(尚书令、尚书仆射)号为“朝端”、“朝右”,居宰相之任,成为贵官。唐不置尚书令,尚书省设左、右仆射,实际上成了尚书省的长官。房玄龄:名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人。唐初名相。房玄龄 18 岁举本州进士,授羽骑尉。在渭北投秦王李世民后,为其参谋划策,典管书记,是李世民得力的谋士之一。唐武德九年( 626 ),他参与玄武门之变,与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并功第一。李世民即位后,房玄龄为中书令;贞观三年( 629 )二月为尚书左仆射;十一年( 637 )封梁国公;十六年( 642 )七月进位司空,仍综理朝政。二十二年( 648 ),房玄龄病逝。因房玄龄善谋但有些优柔寡断,而杜如晦处事果断不善谋略,因此人称“房谋杜断”。后世以他和杜如晦为良相的典范,合称“房杜”。

3 〕草昧:蒙昧未开化的状况。这里借喻国家草创秩序未定阶段。

4 〕昏狡:昏庸害民。狡,伤害。

【译文】

贞观十年( 636 ),唐太宗问身边的大臣们说:“在帝王的事业中,创业与守业哪件事比较艰难?”

尚书左仆射房玄龄回答说:“国家开始创业的时候,各地豪杰竞起,必须攻破城池才能使敌人投降,在战斗中获胜才能使敌人归顺。这样看来,还是创业艰难。”

魏徵回答说:“帝王的兴起,一定是乘着前朝衰乱的时候。这时推翻昏庸无道的旧主,百姓就乐于拥戴,四海之内也都会先后归顺,这正是天授人与,如此看来创业并不算难。然而得到天下之后,志趣变得骄傲放纵,百姓想安宁地过日子但徭役却无休无止,百姓穷困潦倒而国君却不停地奢侈享乐,国家的衰败,常常就是这样引起的。这样看来,守业更难。”

贞观十一年,特进魏徵上疏曰 1

“臣观自古受图膺运 2 ,继体守文 3 ,控御英杰,南面临下 4 ,皆欲配厚德于天地,齐高明于日月,本枝百世,传祚无穷 5 。然而克终者鲜 6 ,败亡相继,其故何哉?所以求之,失其道也。殷鉴不远 7 ,可得而言。

“昔在有隋,统一寰宇,甲兵强盛,三十余年,风行万里,威动殊俗。一旦举而弃之,尽为他人之有。彼炀帝岂恶天下之治安,不欲社稷之长久,故行桀虐 8 ,以就灭亡哉?恃其富强,不虞后患 9 。驱天下以从欲 10 ,罄万物而自奉 11 ,采域中之子女,求远方之奇异。宫苑是饰,台榭是崇,徭役无时,干戈不戢 12 。外示严重,内多险忌。谗邪者必受其福,忠正者莫保其生。上下相蒙,君臣道隔,民不堪命,率土分崩。遂以四海之尊,殒于匹夫之手 13 ,子孙殄绝 14 ,为天下笑,可不痛哉!

【注释】

1 〕特进:官位。西汉末年始置,以授列侯中有特殊地位者。南北朝为加官,无实职。唐为文散官之第二阶,相当于正二品。

〔2〕受图膺( yīnɡ )运:谓帝王得受图箓,应运而兴。这里指承受天命开创帝业或继承帝位的人。图,河图。相传,上古伏羲氏时,洛阳东北孟津县境内的黄河中浮出龙马,背负“河图”,献给伏羲。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后为《周易》来源。又相传,大禹时,洛阳西洛宁县洛河中浮出神龟,背驮“洛书”,献给大禹。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划天下为九州。封建统治阶级就把“河图”、“洛书”说成是上天的旨意,帝王是承受天命开创帝业或继承帝位来统治万民的。膺运,膺期,指受天命为帝王。

3 〕继体守文:继承皇位,率由旧章。《公羊传》曰:“继文王之体,守文王之法度。”体,这里指政权、皇位。文,这里指法令条文、典章制度。

4 〕南面临下:朝南而坐,以统治万民。

5 〕祚( zu ò):福。这里指皇位。

6 〕克终者鲜( xi ǎ n ):善始善终者很少。克,能。鲜,少。

7 〕殷鉴不远:语出《诗·大雅·荡》:“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这句诗揭示了一个历史教训,即夏代的灭亡,就是殷代的前车之鉴。原指殷朝的子孙要把夏朝的灭亡作为鉴戒。泛指前人的教训就在眼前。鉴,鉴戒。

8 〕桀:夏朝最后一个国王,名履癸,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虐、荒淫的国君之一。

9 〕虞:考虑,防范。

10 〕从欲:服从于自己的私欲。

〔11〕罄(qìnɡ)万物而自奉:搜刮天下的财物尽情挥霍。罄,用尽,消耗殆尽。

12 〕干戈不戢( ):战事终年不休。戢,把兵器收藏起来。引申指停止战争。

13 〕殒( yǔn )于匹夫之手:竟死在匹夫之手。殒,死亡,丧身。匹夫,指平常的人。

14 〕子孙殄( tiǎn )绝:子孙也被斩尽杀绝。殄绝,灭绝。

【译文】

贞观十一年( 637 ),特进魏徵向太宗上书说:

“我看到自古以来,但凡承受天命开创帝业或继承帝位的人,他们驾驭英才,朝南而坐,以统治万民,都希望自己德配天地,功高日月,长久统治,帝位能世世代代相传下去。然而能善始善终的实在太稀少了,衰亡倾覆相继发生,这是什么缘故呢?探求他们失败的原因,是因为他们没有弄懂治国的道理。前朝覆灭的教训并不久远,可以讲得出来。

“过去隋朝统一天下,兵甲强壮,三十余年,声威远播万里。然而一下全部丧失,江山尽为别人所有。隋炀帝难道讨厌天下安定,不想让国家长治久安,故意要施行夏桀那样的暴政,弄得自己国破人亡吗?他不过是依仗国家富强,有恃无恐,不考虑后患。他驱使百姓顺从自己的奢欲,搜刮天下的财物尽情挥霍,挑选全国的美女,到域外探寻珍宝。装饰宫苑,构筑楼台,徭役长年不断,战事终年不休。君臣间外表威严庄重,内心却多猜忌险恶。奸佞邪恶的进谗者一定会享受福禄,忠诚正直的人却连性命都难保。上下互相欺蒙,君臣之间离心离德,百姓不堪忍受,国家从此分崩离析。于是一度曾统治四海的国君,竟死在匹夫之手,他们的子孙也被斩尽杀绝,为天下人所耻笑,这能不令人痛心吗!

“圣哲乘机,拯其危溺,八柱倾而复正 1 ,四维弛而更张 2 。远肃迩安 3 ,不逾于期月 4 ;胜残去杀 5 ,无待于百年。今宫观台榭,尽居之矣;奇珍异物,尽收之矣;姬姜淑媛 6 ,尽侍于侧矣;四海九州,尽为臣妾矣 7 。若能鉴彼之所以亡,念我之所以得,日慎一日,虽休勿休。焚鹿台之宝衣 8 ,毁阿房之广殿 9 ,惧危亡于峻宇,思安处于卑宫,则神化潜通,无为而治,德之上也。若成功不毁,即仍其旧,除其不急,损之又损。杂茅茨于桂栋 10 ,参玉砌以土阶 11 ,悦以使人,不竭其力,常念居之者逸,作之者劳,亿兆悦以子来 12 ,群生仰而遂性,德之次也。若惟圣罔念 13 ,不慎厥终,忘缔构之艰难 14 ,谓天命之可恃,忽采椽之恭俭,追雕墙之靡丽,因其基以广之,增其旧而饰之,触类而长,不思止足,人不见德,而劳役是闻,斯为下矣。譬之负薪救火 15 ,扬汤止沸 16 ,以暴易乱,与乱同道,莫可测也,后嗣何观!夫事无可观则人怨,人怨则神怒,神怒则灾害必生;灾害既生,则祸乱必作,祸乱既作,而能以身名全者鲜矣!顺天革命之后 17 ,将隆七百之祚 18 ,贻厥子孙 19 ,传之万叶 20 。难得易失,可不念哉!”

【注释】

1 〕八柱倾而复正:使倾覆的国家重新匡正。古代神话传说,地有八柱,用以承天。《淮南子·天文训》记载:“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这里借指国家。复正,重新匡正。

2 〕四维弛而更张:松弛的道德规范重新恢复。四维,古人以为天圆地方,天有八柱支持,地有四维系缀。维,是系物的大绳。此外,管子也非常重视礼义伦理在治国安民中的作用,在《管子·牧民》中提出了著名的“四维”说,认为礼义廉耻是国之四维(即治国的四个纲领),“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3 〕远肃迩(ě r )安:远近平安。迩,近。

4 〕期( j ī)月:一整月。期,周。这里指一年的时间。

5 〕胜残去杀:使凶暴的人化而从善,不用刑杀。

6 〕姬姜:相传黄帝姓姬,炎帝姓姜;周朝姓姬,齐国姓姜。姬、姜两姓常通婚,于是古人多以“姬姜”为大国之女的代称,也用作妇女的美称。淑媛:美好的女子。泛指美女。

7 〕臣妾:古代对奴隶的称谓,男称臣,女称妾。有时亦作为所属臣下的称谓。

8 〕焚鹿台之宝衣:周武王伐纣,商纣王发兵拒之于牧野,发生大战。纣兵战败,商纣王逃至鹿台,“蒙衣其珠玉,自燔于火而死”。鹿台,商纣王所建的宫苑,地点在商都附近。

9 〕阿房之广殿:即阿房宫,秦始皇时建筑的大型宫殿。公元前 212 年动工。阿房宫集中了当时全国各地宫殿建筑的优点,规模空前,气势宏伟,景色蔚为壮观。《史记》记载:“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颠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汉书·贾山传》中对于阿房宫的恢宏之势也有如下记载:“起咸阳而西至雍,离宫三百,钟鼓帷帐,不移而具。又为阿房之殿,殿高数十仞,东西五里,南北千步,从车罗骑,四马骛驰,旌旗不挠,为宫室之丽至于此。”秦亡时未完工,项羽打进咸阳后被焚毁。遗址在今西安西郊的阿房村一带。

10 〕茅茨( c í):茅屋。桂栋:指豪宅。

11 〕参玉砌以土阶:玉石台阶和泥土台阶一起使用。

12 〕亿兆:本义是极言其数之多。这里指庶民百姓,犹言众庶万民。

13 〕罔念:妄自尊大。意谓不把上天的旨意记在心头。罔,不。

14 〕缔构:即缔结、构造,是从古代建筑学中借过来的名词。“缔”和“构”原来都是名词,后引申为动词。这里指打天下、创建国家。

15 〕负薪救火:语出《韩非子·有度》。本义是指背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

16 〕扬汤止沸:语出陈寿《三国志·魏书·刘廙传》。本义是指把锅里开着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使它凉下来不沸腾。比喻使用的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17 〕顺天革命:顺应天命。古代以天子受天命称帝,故凡朝代更替、君主易姓,皆称为革命。

18 〕将隆七百之祚:将维持七百年隆盛的国运。隆,兴盛,昌盛。七百之祚,《左传·宣公三年》王孙满回应楚庄王之问鼎轻重,有“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之语。此处代指长久的国运。

19 〕贻厥子孙:语出《尚书·五子之歌》:“明明我祖,万邦之君,有典有则,贻厥子孙。”贻厥,指留传,遗留。这里特指传位给后代。

20 〕传之万叶:传至万世。叶,世,代。

【译文】

“圣明的大唐乘机而起,拯救万民于水火之中,使倾覆的国家重新得到匡正,松弛的道德规范重新得到恢复。不超过一年的时间,就使凶暴的人化而从善;也无须百年,便可达到刑罚废弃不用的安定境界。现今所有的宫殿观阁、楼台亭榭皇上都已拥有,奇珍异宝皇上都已收藏,佳人淑女都已侍候在皇上的身旁,四海九州的百姓都已成为皇上的臣属。如果此时能够总结一下隋朝之所以亡国的历史教训,思考我朝之所以得天下的成功经验,一天比一天警惕,虽有功德而不自恃。烧掉殷纣王的鹿台、宝衣,拆毁秦始皇宽广的阿房宫宫殿,居住在峻伟的宫殿里心里就会感到有危亡的惧怕,居住在简陋的房舍中却感到心安理得,这样就能与天地的神明在冥冥中贯通,从而达到无为而治的境界,这是德行的最高境界。如果顾惜现成的东西不忍毁坏,就让它们仍然保持原貌,但要免除那些并不急需的供奉,减少到最低限度。即使是豪宅间也夹杂着一些茅屋,玉石台阶和泥土台阶一起使用也无妨,要使百姓心甘情愿地效力,又要不用尽百姓的力量,要常想到居住的人享受着安逸,但劳动的人多么辛苦,这样很多的百姓就会自愿来到这里,他们非常尊敬君主而自己也称心如意,这是次一级的德行标准。如果是妄自尊大,不把上天的旨意记在心头,不考虑后果,不善始慎终,忘却打天下的艰难,认为是天命所归,抛弃住陋室时的俭朴作风,一心追求雕梁画栋的奢靡建筑,在原有宫殿的基础上还要扩建,在旧的建筑上广加修饰,依此类推,永不知足,百姓见不到德政,见到的只是无休止的劳役,这是最糟糕的德行。这样的做法就好比背着柴草去救火,倒进开水来止沸,是用强暴来替代混乱,实际上与先前的乱政走的是一条路,其后果不堪设想,后世子孙将如何看待你的事迹!没有可观的政绩就会产生人怨,产生人怨上天就会发怒,上天发怒就必然会发生灾害;发生灾害就会引起祸乱,祸乱一旦兴起,能够保全身家性命和美好名声的就很少了!顺应天命改朝换代之后,准备维持长久兴盛的国运,把江山遗留给子孙相承,传至万世。江山大业获得时艰难,却容易失去,能不认真考虑这个问题吗?”

是月,徵又上疏曰: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1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2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 3 ,居域中之大 4 ,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5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注释】

1 〕固:巩固。

2 〕浚( j ù n ):疏通。

3 〕神器:指帝位、政权。

4 〕居域中之大:是占据天地间的四大之一。《老子》上篇曰:“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域中,指天地间。

5 〕无疆之休:指无穷无尽的美好日子。

【译文】

本月,魏徵又上书说:

“我听说过,要想让树木长得好,必须使树木的根扎得牢固;要想让河水流得长远,必须疏通它的源头;要想使国家长治久安,就一定要积聚自己的道德仁义。河流的源头不深却希望河水流得长远,树木的根基不牢固却希望树木生长,道德不深厚却想使国家安定,我虽然十分愚笨,也知道那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明智的人呢?国君掌握国家大权,处于天地间至尊的地位,有至高无上的威严,应该永保无穷无尽的美好日子。但如果不能居安思危,不能力戒奢侈而提倡节俭,不能广积美德,不能节制情欲,要想达到这个目标,就像砍断树根而希望树木茂盛,堵塞源头而希望河水长流一样荒唐!” kPoS2IhOJ3uNKc3TMH6VaLTt0I0eEqH9+z4JVP0THYlfVUuU1/rA53h1jr7kdkZ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