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西周三川皆震伯阳父论周将亡

本篇记载西周大夫伯阳父对三川地震发表的评论。伯阳父的可取之处在于,他没有纯粹从天人感应角度来解释地震,而是从天地阴阳二气的运行进行说明。伯阳父认为,天地之间阴阳二气的运行有一个自然秩序,如果统治者的社会行为扰乱了天地阴阳二气的运行秩序,就会造成“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烝”的后果,阳气失其所而为阴气所压,由此导致地震。伯阳父进一步指出,阳气在阴气之下,水的源头一定会被壅塞,而水的源头一旦被壅塞,水土无所润泽,民生就会缺乏财用,国家就会因此灭亡。伯阳父论地震具有浓郁的哲学意味,在自然科学尚不发达的两千八百年前,伯阳父就能对地震现象作出理性说明,实属不易。至于伯阳父“国亡不过十年,数之纪也。夫天之所弃,不过其纪”之语,以为国家灭亡取决于上天冥冥之中的定数,则显然缺乏说服力。

幽王二年 〔1〕 ,西周三川皆震 〔2〕 。伯阳父曰 〔3〕 :“周将亡矣!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 〔4〕 ;若过其序,民乱之也 〔5〕 。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烝 〔6〕 ,于是有地震。今三川实震,是阳失其所而镇阴也 〔7〕 。阳失而在阴 〔8〕 ,川源必塞 〔9〕 ;源塞,国必亡。夫水土演而民用也 〔10〕 。水土无所演,民乏财用,不亡何待?昔伊、洛竭而夏亡 〔11〕 ,河竭而商亡 〔12〕 。今周德若二代之季矣 〔13〕 ,其川源又塞,塞必竭。夫国必依山川,山崩川竭,亡之征也。川竭,山必崩。若国亡不过十年,数之纪也 〔14〕 。夫天之所弃,不过其纪。”是岁也,三川竭,岐山崩。十一年 〔15〕 ,幽王乃灭,周乃东迁 〔16〕

【注释】

〔1〕幽王二年:周幽王二年为公元前780年。

〔2〕西周:镐( hào )京。三川:泾水、渭水、北洛水,皆出于岐山。震:地震。

〔3〕伯阳父:西周大夫。

〔4〕序:次序。

〔5〕民乱之也:意谓周王扰乱了次序。伯阳父不敢直斥周王,故曰“民”。

〔6〕 阴迫而不能烝:阳气为阴气所迫而不能升腾。烝,升。

〔7〕镇阴:为阴气所镇压。

〔8〕阳失而在阴:阳失其位,在阴之下。

〔9〕川源:水的源头。塞:壅塞。

〔10〕夫水土演而民用也:《经传述闻》将此句断为:“夫水,土演而民用也。”意谓水使土地润泽而为民生所用。

〔11〕伊、洛竭而夏亡:伊水、洛水皆在洛阳附近,夏桀时正都其地。

〔12〕 河竭而商亡:商纣都朝歌,在今河南淇县,黄河边上。

〔13〕二代:夏、商。季:末世。

〔14〕数之纪:数字超过十以后,又从一开始数,故将十作为终极。纪,终极。

〔15〕十一年:周幽王十一年为公元前771年。

〔16〕周乃东迁:指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

【译文】

周幽王二年,西周泾、渭、洛三川地区都发生地震。伯阳父说:“西周要亡了!天地之间的阴阳之气,不应该失去正确的次序;如果失去正确的次序,那就是人们将它搞乱了。阳气隐伏而出不来,为阴气所迫而不能升腾,于是才有地震。如今泾、渭、洛三川发生地震,这是由于阳气失其所而为阴气所压。阳失其位,在阴之下,水的源头一定会被壅塞;水的源头壅塞了,国家一定会灭亡。水使土地润泽而为民生所用。水土无所润泽,民生缺乏财用,不亡国还等什么?从前伊水、洛水干涸而夏朝灭亡,黄河干涸而商朝灭亡。如今周人德行也像夏、商二代末世了,泾、渭、洛三川的源头又被壅塞,水源壅塞就一定会导致河流干涸。国家一定要依赖山川,山峦崩塌,河流枯竭,这是国家灭亡的征兆。河流枯竭了,山峦一定会崩塌。如果西周亡国,那么不会超过十年,这是数的终极。上天所要抛弃的国家,不会超过十年这个极数。”这一年,泾、渭、洛三川枯竭,岐山崩塌。到周幽王十一年,幽王政权覆灭,周平王于是东迁洛邑。 eQR72BLMnyZKdwtZTiTctZY3lcAXp4SA5AYhlSMRDx/pRYVj0P2pQeUe0UUC2ww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