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邵公谏厉王弭谤

本篇记载西周末年王室卿士邵公虎对周厉王弭谤的批评。邵公谏弭谤的中心观点,就是让人民说话。邵公认为:“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人民对王朝政治有没有发言权?人民敢不敢说真话?特别是敢不敢批评最高统治者?这是衡量一个社会进步的尺度。在两千八百多年以前,作为最高统治集团的重要成员,邵公就认识到让人民说话的重要性,实在是难能可贵。它所达到的思想高度,在中国封建时代是罕见的,可以说是振聋发聩,石破天惊。即使是在今天,邵公言论也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邵公不仅倡导让人民说话,而且具体讨论了“宣之使言”的途径,主张广开言路,让统治集团各阶层官员和民众都对王朝政治提出批评和建议,并认为这可以调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带来衣食财用。邵公这篇谏辞虽然很短,但很精彩,有论点,有论据,论证层次井然,如果去掉首尾简短的叙事文字,就可以作为小型政论文来读。

厉王虐 〔1〕 ,国人谤王 〔2〕 。邵公告曰 〔3〕 :“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 〔4〕 ,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5〕 。王喜,告邵公曰:“吾能弭谤矣 〔6〕 ,乃不敢言。”邵公曰:“是障之也 〔7〕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 〔8〕 ,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 〔9〕 ,为民者宣之使言 〔10〕 。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 〔11〕 ,瞽献曲 〔12〕 ,史献书 〔13〕 ,师箴 〔14〕 ,瞍赋 〔15〕 ,矇诵 〔16〕 ,百工谏 〔17〕 ,庶人传语 〔18〕 近臣尽规 〔19〕 ,亲戚补察 〔20〕 ,瞽史教诲 〔21〕 ,耆艾修之 〔22〕 ,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 〔23〕 。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 〔24〕 ,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 〔25〕 ,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 〔26〕 。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 〔27〕 ,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28〕 ?”王不听,于是国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 〔29〕

【注释】

〔1〕厉王:西周第十位国王,姬姓,名胡,是西周末年有名的暴君,他在位期间与民争利,禁止人民批评,结果导致国人暴动,被赶到彘地。

〔2〕谤:指责别人的过失。

〔3〕邵公:邵穆公,名虎,为王室卿士。

〔4〕卫巫:卫国的巫师,据说卫巫具有特异功能,知道谁在诽谤周厉王。

〔5〕道路以目:人民在道路上相遇,不敢说话,只能彼此用眼睛看看而已。

〔6〕弭( )谤:止息诽谤。弭,止息。

〔7〕障:本义是防水的堤,引申为堵塞。

〔8〕壅:壅塞。溃:溃决。

〔9〕为川者:治河的人。决:排除。导:通畅。

〔10〕为民者:治民的人。宣:宣导。

〔11〕列士:上士、中士、下士。献诗:献诗以讽。

〔12〕瞽( ɡǔ ):无目曰瞽。古代乐师多由盲人担任。由于音乐在上古政治中具有重要地位,因此盲人在先秦时期政治地位比后世重要得多。

〔13〕史献书:据《周礼》记载,外史掌三皇五帝之书。史,外史。

〔14〕师箴:小师进箴言正王得失。师,小师。箴,一种具有劝诫意义的文体。

〔15〕瞍赋:瞍朗诵公卿列士的讽谏诗篇。瞍,无眸子曰瞍。赋,不歌而诵。

〔16〕矇诵:矇诵读箴谏之语。矇,有眸子而看不见叫矇,即青光眼。诵,诵读。

〔17〕百工谏:各类工匠以与其执掌技艺相关的事进谏。百工,各类工匠。一说,百工指乐工。

〔18〕庶人:平民。传语:将意见传递给天子。

〔19〕近臣:国王左右侍奉保卫的臣子。尽规:进陈规谏。尽、荩义通。荩,进也。

〔20〕亲戚补察:《左传 · 襄公十四年》:“自王以下各有父子兄弟以补察其政。”亲戚,与国王同宗的大臣。补察,弥补督察。

〔21〕瞽史:韦昭注:“瞽,乐大师。史,太史也。掌阴阳、天时、礼法之书,以相教诲者。”

〔22〕耆艾:六十岁的人叫耆,五十岁的人叫艾。或曰蓍艾即王之师傅。修之:修饬国王的政令。

〔23〕悖:逆。

〔24〕原:宽阔平坦的土地。隰:低下潮湿的土地。衍:低下平坦的土地。沃:有河流灌溉的土地。

〔25〕兴:体现。

〔26〕阜:增多。

〔27〕成而行之:君王认为可行就推行它。

〔28〕与:帮助。一说,“与”为语气词。几何:多少。

〔29〕三年乃流王于彘( zhì ):公元前842年,周厉王被流放到彘地。彘,在今山西霍县。

【译文】

周厉王暴虐,国人指责厉王的过失。邵公告诉厉王说:“人民忍受不了您的政令了。”厉王大怒,找来卫国的巫师,命他监察批评者。卫巫将批评者告诉厉王,厉王就将其杀死。国人没有人敢再说话,在路上遇见了,只是彼此用眼睛看看而已。厉王大喜,告诉邵公说:“我能够止息批评了,国人不敢说话了。”邵公说:“这是把人民的口堵住了。堵人民的口,后果比堵塞大河还要严重。大河因壅塞而溃决,一定会淹死很多人,堵人民的口也是这样。所以,治水的人要排除壅塞,使之畅流,治民的人要宣导人民,让他们说话。因此,天子处理政事,要让公卿、大夫、士奉献讽谏诗歌,乐师向天子进献乐曲,史官献书,小师进献箴言,盲人朗诵讽谏诗篇,青光眼的乐师也参与诵读,各类工匠进谏,平民托人将意见带给天子,左右侍卫大臣进陈规谏,天子的同宗大臣弥补督察,瞽史以天道史事教诲,师傅老臣修饬政令,而后天子对各种意见进行斟酌,因此天子的一切行事才不至于与情理相违背。人民有口,就如同土地有山川,财富用度就是从山川生产出来的。土地有原、隰、衍、沃,衣食才从此产生。人民用口发表言论,国家政事的好坏才能体现出来。人民认为好的就推行,人民认为坏的就防范,才能使人民的衣食财用大大增多。人民先在心里考虑而后说出口,君王认为可行就推行它,怎么能够堵塞呢?如果把他们的口堵住了,又能有多少帮助呢?”厉王不听。于是国人没有人敢说话。三年之后国人便把厉王流放到彘地。 v7fNT9XRIJ36DzVcZzEX1a1W3nNXkLamwdyP37VmBXA/hJi75eKJcjHrviVTkpD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