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脑袋,黑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这句话对小朋友来讲,不会感到陌生。它就是二年级语文——《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中的第一句话。课文讲述了黑蝌蚪渐渐长大,并找到青蛙妈妈的故事。
可是,自然课老师却对我说:“青蛙妈妈不会认那些黑蝌蚪的,因为那不是她的孩子。”是语文书错了还是自然课老师错了?我们生物兴趣小组的伙伴们一商量,决定自己养蝌蚪,瞧瞧到底是怎么回事。
3月7日,天气还比较冷,在学校附近的池塘里,我们发现了黑身子的蝌蚪,一群群地游来游去。用脸盆一舀,就有百来只。我们将捕来的蝌蚪养在玻璃缸内,精心照料,可不知怎么回事,每天都有十多只蝌蚪死掉,不到一星期,就损失了近一半,剩下的也都病恹恹的。老师说:“蝌蚪不宜多养,它们之间会排出毒素,影响了水质。”哦,原来如此!我们重新捕了二十多只,这次照料得更加细心,蝌蚪也不负众望,长得很快,一星期后,它们的身子已长成罗汉豆大小,后腿也开始出现。这时,有同学告诉我们,在田间的沟里有灰色的蝌蚪。我们来到田间,只见一些灰色的蝌蚪静静地卧在沟底。人影一晃,它们便四处逃窜,我们用网兜捕了好一阵,才捕到二十多只,把它们养在另一只缸内。灰蝌蚪的样子与黑蝌蚪差不多,最大的区别是:灰蝌蚪有白白的肚皮,而黑蝌蚪浑身发黑,肚皮很薄,可依稀看见内脏。
4月初,黑蝌蚪的后腿已成形,身子的前端也出现了小腿,整个身子的颜色稍稍变淡了一些。接下来的一星期里,它们的前腿长得很快,而身子仿佛停止了生长,圆圆的肚子变长了。我们在水中放了两根木条。四五天后,木条上面爬上了一群黑乎乎的小“丑八怪”:大眼睛,大嘴巴,四条腿,拖着一条小尾巴,背上还有一些细小的疙瘩,是癞蛤蟆!
那青蛙是怎么来的呢?难道是那些灰蝌蚪变的吗?灰蝌蚪的成长过程与黑蝌蚪基本相似,只是灰蝌蚪长得有大有小。十多天后,有的已有蚕豆大小,有的只有大豆那么一点,大家认为这些小的肯定会死,长不大了。奇怪的事情出现了,那些小的蝌蚪渐渐长出了后腿,而大蝌蚪的腿却不见动静。当小蝌蚪的后腿已成形,前腿开始出现时,大蝌蚪才刚刚出现红红的后腿。过了八九天,小蝌蚪已变成小蛙,拖着尾巴爬上了木条,大蝌蚪还在水中静静地呆着。木条上的小蛙白肚灰身,同小蛤蟆差不多大,它们的身子最多只能长成我们大拇指那么一点长。又过了一星期,那些大蝌蚪变成的蛙才拖着尾巴陆续爬上了木条,它们的背上有一些绿、灰、黄等颜色的美丽条纹,身体比小蛙大一倍左右。
老师告诉我们:蟾蜍,俗称癞蛤蟆,和青蛙同属两栖类,它们的幼体都叫蝌蚪,但生长习性有所不同。蟾蜍冬眠于水底淤泥,而青蛙则在陆地上挖穴过冬。来年春天,蟾蜍产卵较早,卵在水底呈带状,其蝌蚪色黑,喜欢成群活动。而青蛙产卵相对滞后,卵呈团状在水面,蝌蚪呈灰色或青灰色,喜欢单独活动。
若不是亲手养过,亲眼见过,我们还真不敢相信,黑蝌蚪会是蟾蜍的孩子,我们要告诉小弟弟、小妹妹,黑蝌蚪认错了妈妈。黑蝌蚪长成后,应到菜园里去找蟾蜍妈妈,而青蛙最多也只能当它的“干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