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小品的概念

广义的小品包含很广泛,狭义的小品泛指较短的关于说和演的艺术,它的基本要求是语言清晰、形态自然,能够充分理解和表现出各角色的性格特征和语言特征,最有代表的是喜剧小品。什么是小品?其原来的意义应与演员的训练有关,而回顾一下小品(而今意义的小品)的出现便发现它却是由东北的曲艺演化来的,而“拉场戏”或许更像其至亲。它有着东北的野趣,带有下层人民所喜爱的喜剧成分。在相声整体滑坡的形势下,人们便把以赵本山为代表的东北艺人们推出来,他们受人喜爱的艺术表现便被戴上了“小品”的帽子,是否合适不管,却也先戴上再说。

拉场戏,属东北地方剧种,是二人转的分支艺术,俗称“小落子”。多由一男一女说唱演出,习惯上也称二人转。由于更具有戏曲艺术特色,故称拉场戏。

拉场戏俗名拉场玩意儿、蹦蹦戏。又叫秧歌戏、人物戏和东北地方戏,它是用二人转曲调演唱的民间小戏。拉场戏传统剧目有四五十出,有的来自二人转;有的来自莲花落或十不闲;有的来自民歌、小曲;还有的是从评剧、梆子中移植来的。曲调有板腔全和曲联体两种。前者如《罗裙记》、《回杯记》;后者如《寒江关》、《二大妈探病》等。新中国成立后,东北三省编演了许多新拉场戏,如《光荣灯》、《全家光荣》、《父女进城》、《新拜年》、《表兄弟》、《要家当》、《新婆媳》、《闹碾房》、《三张彩礼单》、《红杏花开》,等等。拉场戏和中国其他地方戏曲一样,在艺术手法上是写意的。人物上场可以自报家门,民间、环境等都可以随着剧中人物的唱词来变换。如《冯奎卖妻》中从冯家湾到卖人时一路景物都是通过人物的唱词介绍出来的。拉场戏的种类,从题材内容上划分,有正剧(如《杀江》,故事同京剧《打渔杀家》)、悲剧(旧称“苦戏”,如《冯奎卖妻》)、喜剧(如《拣棉花》、《小护青员》)和闹剧(如《双拐》)。从表演上划分,主要有唱功、歌舞小戏两大类。前者都有曲折的故事情节和强烈的戏剧冲突,作品以感人肺腑的唱段取胜,唱词是民间抒情诗。后者一般都没有复杂的情节,甚至没有什么戏剧冲突,类似小演唱,如《光荣灯》。拉场戏与其他民间小戏一样,先是从“两小戏”(小旦、小丑)发展成“三小戏”(小旦、小生、小丑)。后来也出现了其他行当,像老生(如《杀江》中的肖恩)、老旦(如《三贤》中的婆婆)、武旦(如《寒江关》中的樊梨花)、武丑(如《燕青卖线》中的时迁)、花脸(如《包公赔情》中的包拯),等等。 G2yEWKmFe0OvvFa26dIReWeU5yuBTssLBEnsZQQKBn7rF7Wt5If4zxVUzlJvuHm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