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你看见了吗

10年前,丹和克里斯 就相识了。当时,丹刚刚来到哈佛大学心理学系做助理教授,而克里斯还是一名在读的研究生。由于我们对人类的感觉、知觉、注意等认知方式都特别感兴趣,我们很快就成了朋友。

就在康利的案件处于胶着状态时,丹正在为本科生上一门心理学研究方法的课程,克里斯是他的助教。就在这门课上,我们共同完成了一个非常著名的实验。这个实验是基于先锋认知心理学家乌尔里克·奈瑟(Ulric Neisser)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在进行视知觉与注意研究时所设计的一个非常精妙的实验范式。

在学生的协助下,我们利用哈佛大学心理学系的教学大楼制作了一个简短的电影。在短片中有两队运动员,其中一队穿白色运动服,另一队穿黑色运动服,所有运动员都在不断地移动并且互相传接篮球。

影片拍好后,我们便开始在哈佛大学内招募志愿者进行实验。志愿者需要观看影片,并计算身着白色球衣队员传球的次数,同时可以完全忽略穿黑色球衣队员的传球次数(无论是空中传球还是击地传球都要被算做传球)。

影片持续不到一分钟。观看结束后,我们会立即询问前来参加实验的志愿者到底有多少次传球。答案也许是34次,也可能是35次,其实这并不重要。我们要求被试记住传球次数,是想把被试的注意力集中到屏幕上,而不是关注他们的计数能力。而且,我们这么做还有其他目的——在影片中,除了穿白色与黑色球衣的运动员外,我们还安排了一个把自己伪装成大猩猩的人,这个“大猩猩”走过人群并稍作停顿,还对着镜头敲打自己的胸膛,然后走开,整个过程在屏幕上不超过9秒钟。除了询问志愿者传球的次数外,我们还要探查一些我们更感兴趣的问题。

问: 在你数传球次数时,你看到什么特别的东西了吗?

答: 没有。

问: 除了运动员,你还看到什么了吗?

答: 我看到了这里还有电梯,还有就是墙上有S形标志,可是我实在不知道S代表什么意思。

问: 除了运动员,你还看到其他人了吗?

答: 没有。

问: 你看到大猩猩了吗?

答: 大猩猩?没有。

在这项实验中,大约有一半被试没有看见大猩猩。当他们重新观看录像而不需要计数时,他们都轻而易举地发现了人群中的大猩猩。很多志愿者都惊讶地表示“我居然没有看到”。NBC的制作人也重复了这个实验,其中的一个志愿者坚决不承认影片中有大猩猩出现,甚至认为他前后两次观看的影片根本就不是相同的版本。无论怎样,这个实验在不同国家、不同人群中重复了若干次,结果基本一致——有大约一半的人没有发现人群中的大猩猩。

到底是什么导致这么多人看不见人群中的大猩猩? 其实这属于 注意错误 (illusion of attention)范畴,在心理学领域内,我们称之为 无意视盲 (inattentional blindness),它与视盲是有本质区别的。“视盲”是由于视觉系统存在物理性损伤造成的,在这里,很多人没有看见大猩猩并不是因为他们的眼睛或是大脑出现了损伤性的问题,而只是由于无意视盲。 当人们把自己全部的视觉注意力集中到某个区域或物体时,他们会忽略那些他们不需要看到的东西,尽管有时那些他们不需要看到的东西是很明显的。

我们并不是想介绍无意视盲的理论与研究方法,更不想介绍关于大猩猩实验的最新研究进展,我们只是想让读者知道:人们真正体验到的世界远远少于人们所感知到的世界,如果人们能认识到这种认知局限性,某些错误的感知可能就会消失。

我们与美国一家调查公司合作,从成年人中抽取了比较有代表性的样本,调查他们对人类大脑如何工作是怎么认识的。我们发现,75%的人其实已经发现了无意视盲现象的存在,人们在注意力过于集中时确实会忽略一些重要的事情。

一切尽在掌握?除了预料之外。人们每天都亲身感受着发生在身边的事情,有些事物甚至还占据了人们大部分的注意力,这么丰富的信息不可避免地让人们产生一种错误的认识:人们掌握了所有发生在自己身边事情的信息。

人们的确感受着真实的世界,但是对注意力之外的事物也是缺乏了解的。人们以为特别的事情会迅速转移自己的注意力,这样就会牢牢掌握身边所有的信息,可是大家真的错了。就像大猩猩实验那样,尽管大猩猩是那么栩栩如生,尽管它在人群中是那么与众不同,但是,人们真的很难注意到它的存在。

大猩猩实验于1999年发表在学术期刊《知觉》(Perception)上,题目就叫做《我们中间的大猩猩》( Gorillas in Our Midst )。不但在心理学领域引起了热烈讨论,我们还因此获得2004年度的搞笑诺贝尔奖,美国超长寿命的电视连续剧 《犯罪现场调查》(CSI)也在单独一集里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讨论。 Vm4xuec/wrCZ1X2dJSBwXeM0e0EK04CzqZnP1RSQB7HOSFbE67KrfEC40YA7vG9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