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古诗十九首

行行重行行 1

行行重行行 2 ,与君生别离 3

相去万余里 4 ,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5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6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7

【注释】

1 这首诗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编《文选》,作者不可考。《玉台新咏》作枚乘诗,“相去日以远”以下别为一首。此处依《文选》所录。东汉末年,中原板荡,人民饱受乱离之苦。该诗以遭“弃捐”的女子的口吻,首先追述生别离的苦况、再度会面的不可期,随后细诉相思的磨折、容颜的瘦损,对忘返的“游子”似有怨尤。结尾处笔锋一转,将离愁别绪暂时抛开,惟望“游子”善自珍重,努力加餐,颇得诗教“哀而不伤”的情味。

2 行行重(chóng)行行:谓行了又行,前路漫漫。重,再。

3 生别离:谓硬生生地分离开来。

4 相去:相距。

5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胡马与越鸟两物各依其所,谓不忘本,引为思念故土之喻。胡马,胡地的马。越鸟,南方的鸟。

6 缓:宽松。

7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被抛弃之类的话,也不必再提了,只望你能努力加餐。弃捐,抛弃。“勿复道”三字煞住全诗,将对游子的思念、埋怨统归为切切关怀,一片柔肠,动人心魄。

青青河畔草 1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2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3

娥娥红粉妆 4 ,纤纤出素手 5

昔为倡家女 6 ,今为荡子妇 7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8

【注释】

1 这首诗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编《文选》,作者为无名氏,《玉台新咏》作枚乘诗。汉末游宦之风盛行,人心浮荡,该诗主人公是一位嫁为良人妇的倡家女子,良人在外流连忘返,徒留女子当窗自怜。该诗采取由远及近的视角,从春景入手,渐渐聚焦到人物内心,以草青柳翠的韶光与少妇的曼妙姿容相较,越发凸显出少妇空房独守的寂寞。写少妇丽色,仅以“红粉”、“素手”两处局部概言之,动静结合,笔墨经济而引人遐思。前六句各以叠字领起,明顾炎武《日知录》谓“极自然,下此即无人可继”。后四句将“倡家女”与“荡子妇”对举,突出身份变化,使得接下来对“荡子”的控诉格外有力,明陆时雍《古诗镜》谓此为“罄衷托出”之语。

2 郁郁:草木繁茂的样子。

3 窗牖(yǒu):窗户。

4 娥娥:女子姿容美好的样子。

5 素手:形容女子的手光滑洁白如丝绸一般。素,未经染色的生帛。

6 倡家女:以歌舞、奏乐为职业的女子。

7 荡子:谓羁旅在外、远游忘返的男子。

8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那辞家远游的夫君,一去不返,徒留我孤零零地守着空床,这滋味可当真难熬啊。

青青陵上柏 1

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 2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3

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 4

驱车策驽马 5 ,游戏宛与洛 6

洛中何郁郁 7 ,冠带自相索 8

长衢罗夹巷 9 ,王侯多第宅。

两宫遥相望 10 ,双阙百余尺 11

极宴娱心意,戚戚何所迫 12

【注释】

1 这首诗的写作时代大约在东汉末年,作者不可考。诗人将常青的松柏、常坚的涧石与肉身的渺小、人生的短暂相对比,表现出好生恶死、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接下来,运用大量笔触描摹京城的繁华景象,铺排王公贵族冠盖相属、设宴聚饮的华侈生活,面对这一切,哪怕只是骑着一匹劣马,手持一斗薄酒,也足够使人惬怀的了,何必为那些人力所不能改变的事情忧伤呢?结尾的反诘,再次点明了该诗的主题,即清毛先舒《诗辩坻》所谓“相羊玩世”。

2 磊磊:许多石头累积的样子。《楚辞·九歌·山鬼》:“采三秀兮于山间,石磊磊兮葛蔓蔓。”

3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言人生在天地间,时间匆促得好像辞家远行的客子一样,很快就归于渺冥。忽,急速。

4 聊厚不为薄:谓斗酒虽然味道淡薄,但为了行乐,姑且当它是醇厚的佳酿。聊,权且。

5 驽(nú)马:低劣的马种。《周礼·夏官·马质》:“马量三物,一曰戎马,二曰田马,三曰驽马。”

6 宛与洛:宛县与洛阳,即今天河南的南阳与洛阳。宛县在汉代被称为“南都”,洛阳是东汉的京城,都是当时最繁华的都市。

7 郁郁:气势旺盛的样子。

8 冠带自相索:指达官贵人之间相互寻访。冠带,本义为帽子与腰带,借指身份显赫的人。索,寻求。

9 长衢(qú)罗夹巷:宽广的大道两边罗列着小巷。长衢,大道。夹巷,狭窄的巷子。

10 两宫:洛阳有两宫,一南一北。

11 双阙(què):古代宫门两旁的高台,左右各一,可以登高远望,中间通大道。

12 极宴娱心意,戚戚何所迫:肆意欢宴只为使心情畅快,为什么还要迫使自己忧惧重重呢?极宴,豪奢的宴饮。戚戚,忧惧的样子。

今日良宴会 1

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 2

弹筝奋逸响 3 ,新声妙入神。

令德唱高言 4 ,识曲听其真 5

齐心同所愿,含意俱未申 6

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 7

何不策高足 8 ,先据要路津 9

无为守穷贱,轗轲长苦辛 10

【注释】

1 这首诗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编《文选》,作者为无名氏。唐虞世南《北堂书钞》作曹植诗。该诗截取了一个宴会的片段,嘉宾们听人弹筝唱曲,领会贤者所作曲中真意,心有所感,含而未发。对此诗人直抒胸臆:人生苦短,务必先踞要位、显达得志方能享受快乐,没必要安守贫贱、蹉跎岁月。王国维《人间词话》以“何不策高足”四句为“鄙之尤”。在汉末动荡腐败的政治环境中,这样直露而近于鄙陋的对于权势富贵的追求是可以理解的,一方面也反射出中下层贫士的悒郁不平之气。清贺贻孙《诗筏》即谓该诗:“无端感慨,不情不绪,全是一肚皮愤世语。”

2 具陈:一一地描述出来。

3 奋逸响:发出激越的弦声。奋,振发。逸响,奔放激越的声音。

4 令德唱高言:作曲词的贤者唱出了高明的言论。令德,有着美好品德的人,这里指为曲子写词的人。

5 识曲听其真:意为懂得欣赏曲子的人领会到了其中的真意。

6 齐心同所愿,含意俱未申:意为曲词中所唱的是在座嘉宾的共同心声,只不过大家都未当众申明自己所想。申,表明。

7 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意为人生一世,仿佛在天地间寄居,匆促得仿佛被大风扬起的尘埃。奄忽,急速。飙尘,狂风扬起的尘沙。

8 策高足:鞭策骏马,向前奔驰。策,鞭打。高足,上等的马种。

9 要路津:重要的路口与渡口,借指显赫的权位。

10 无为守穷贱,轗轲(kǎn kě)长苦辛:不要安守贫贱,让自己长期处于困顿、辛苦的境地。无为,不要。轗轲,抑郁不得志。

西北有高楼 1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交疏结绮窗 2 ,阿阁三重阶 3

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 4

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 5

清商随风发 6 ,中曲正徘徊 7

一弹再三叹 8 ,慷慨有余哀 9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10

愿为双鸿鹄 11 ,奋翅起高飞。

【注释】

1 这首诗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编《文选》,作者不可考。《玉台新咏》作枚乘诗。诗人首先勾勒出一座高渺入云、装潢精致、恍如仙境的高楼,随后引出高楼上悲凉的歌声与身份未明的歌者,最后在无尽的低回怅惘中,抒发他对歌者“知音难遇”的同情,表明其愿与歌者一同化作鸿鹄、远离尘世、振翅高飞的渴望。曲高者和必寡,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高楼歌者应是诗人理想的化身,这首诗则是诗人自伤自悼的哀音。全诗造虚渺之境,发伤世之音,哀怨缠绵,意蕴隽永。清贺贻孙《诗筏》云:“一种幽怨,全从言外得之。”

2 交疏结绮窗:雕刻着如丝绣花纹一般交错花格的窗子。交疏,窗子交错的花格。结绮,有花纹的丝织品。

3 阿阁:四面都有檐溜的阁子。

4 一何悲:多么的悲伤。

5 无乃杞梁妻:恐怕是范杞梁的妻子吧。无乃,表不敢肯定的测度语气。杞梁妻,即后世传说中“孟姜女哭长城”中孟姜女的原型,春秋时期齐国大夫杞梁的妻子,因丈夫战死而悲泣,城为之崩。据晋崔豹《古今注·音乐》,杞梁妻的妹妹明月尝为其作歌。

6 清商:音调凄清的商声。商,五音之一。《韩非子·十过》:“公曰:‘清商固最悲乎?’师旷曰:‘不如清徵。’”

7 中曲:一首曲子的中间段落。

8 一弹再三叹:一人弹奏,三人相和。叹,和声。《荀子·礼论》:“清庙之歌,一倡而三叹也。”

9 慷慨:指情绪悲愤激昂。

10 知音:指能识得曲中真意的人,借喻为知己。

11 鸿鹄(hú):即大雁与天鹅,皆善高飞,常借以比喻远大的志向。

涉江采芙蓉 1

涉江采芙蓉 2 ,兰泽多芳草 3

采之欲遗谁 4 ,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 5 ,长路漫浩浩 6

同心而离居 7 ,忧伤以终老。

【注释】

1 这首诗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编《文选》。《玉台新咏》作枚乘诗。这是一首思乡诗。游子将自己对故乡人事的深深眷恋寄托于芙蓉芳草,遥望归途漫漫,如何才能让故乡的“同心人”感知到这份深情呢?思念的无力感被时间和距离无限拉长,使得游子发出了“忧伤以终老”的慨叹。而守候在故乡的人,既谓“同心”,想必也是“心同此理”的吧。此诗纯用赋法,承袭了《楚辞》采芳草赠人的传统,并能得其神髓,将采芳、寄远(而不得)、望乡、伤怀递次写来,情感富于层次。清张玉穀《古诗赏析》谓此诗虽为“短章”,“势却开展”。

2 芙蓉:即莲花。《楚辞·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3 兰泽:长有兰草的沼泽。

4 遗(wèi):赠与。

5 还(huán)顾:回过头看。

6 浩浩:没有边际的样子。

7 同心而离居:谓情投意合的两人却散居在两地。

明月皎夜光 1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2

玉衡指孟冬 3 ,众星何历历 4

白露沾野草 5 ,时节忽复易 6

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 7

昔我同门友 8 ,高举振六翮 9

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 10

南箕北有斗 11 ,牵牛不负轭 12

良无磐石固,虚名复何益 13

【注释】

1 这首诗作者不可考,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编《文选》。这首诗主要感叹交情的凉薄。前半部分细致地描绘了种种秋天特有的事物,营造出凄凉衰飒的氛围,暗示诗人彼时中夜不寐,徘徊庭中。后半部分由悲秋转入对人事变迁的感慨。昔日同门受业的朋友,一朝得志,便全然忘却旧好,交情变得有名无实,这简直比凛冽的秋风更令人寒心。全诗状写秋景,善于从人的感受出发,涵盖了视觉、听觉两方面;后半部分引星宿为喻体,恰与前文写历历众星相照应,可见后文感情的兴发,正是诗人中夜观星玄想所致。元刘履《风雅翼》谓该诗以星宿之空有其形而不适用,兴旧友之“无贞固之心而徒事虚名”,“虽不言其所以怨望,而责其不援引之意亦可见矣”。亦是合理的猜想。

2 促织:蟋蟀的别名。

3 玉衡指孟冬:北斗星中的玉衡指向了孟冬的方位。古时,人们习惯以北斗斗柄所指的方位判定节令。《文选》李善注以为,汉之孟冬与夏之孟冬不同,应等同于今之七月,恰好是初秋的时节。玉衡,北斗七星中的第五星,也是斗柄三星中的第一星。《晋书·天文志上》:“魁第一星曰天枢,二曰璇,三曰玑,四曰权,五曰玉衡,六曰开阳,七曰摇光。”

4 历历:清晰分明的样子。

5 白露:秋天的露水。《礼记·月令》:“孟秋之月,……凉风至,白露降。”

6 时节忽复易:季节又很快地变迁了。时节,时令、季节。易,变换。

7 玄鸟逝安适:燕子将飞往何处去。玄鸟,即燕子。逝,去,往。安,哪里,何处。适,去。

8 同门友:同在一师门下学习的朋友。

9 高举振六翮(hé):鼓起双翼高飞。高举,即高飞。《楚辞·九辩》:“凫雁皆唼夫粱藻兮,凤愈飘翔而高举。”六翮,指善高飞的鸟类双翼中的正羽。

10 遗迹:脚印。谓抛弃旧友如走路的人抛弃脚印。

11 南箕(jī)北有斗:箕宿在南,而斗宿在北,虽然这两座星宿的形状像箕与斗,并因此被命名为箕斗,但却不能筛米糠、舀酒浆,可谓是有名无实。这一句化用了《诗经·小雅·大东》:“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意谓旧友有名无实。

12 牵牛不负轭(è):牵牛星虽然名为牵牛,但不能拉车。牵牛,星座名。负轭,即驾车。轭,架在牛马颈上的横木。这一句化用了《诗经·小雅·大东》:“睆彼牵牛,不以服箱。”寓意与上句同。

13 良无磐(pán)石固,虚名复何益:这同门情谊实在没有磐石的坚固,徒具同门友的虚名,又有什么用处呢?这一句承上文“有名无实”的譬喻而来,充满了悲愤的情绪,表明诗人已看破“同门友”的虚伪绝情。磐石,巨石。

冉冉孤生竹 1

冉冉孤生竹 2 ,结根泰山阿 3

与君为新婚,菟丝附女萝 4

菟丝生有时,夫妇会有宜 5

千里远结婚,悠悠隔山陂 6

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 7

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 8

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

君亮执高节,贱妾亦何为 9

【注释】

1 这首诗最初见于南朝梁萧统编《文选》,作者为无名氏。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明诗》以为傅毅所作。该诗的女主人公已有婚约,而男方却迟迟不来迎娶。她在闺中每日盼望迎亲的轩车到来,自伤婚姻迟暮、韶华虚掷。譬喻的修辞手法在这首诗中被广泛应用,赋予了诗歌哀怨、含蓄、缠绵不尽的意蕴。女子先自比为孤竹,将父母比作泰山;订婚之后,又自比为菟丝,将夫君比为女萝;在闺中待嫁日久,又自比为秋节将至而尚未被采撷、即将同秋草零落的蕙兰。比喻的同时,夹以自叙,将《诗经》“六艺”中的“赋”与“比”巧妙结合,以独白的方式,充分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明钟惺《古诗归》谓该诗“相思中极敦厚之言”。

2 冉冉:枝叶柔嫩、下垂的样子。

3 结根泰山阿(ē):在泰山下一角扎根。比喻女子未订婚前依傍父母生活。结根,扎根。阿,角落。《楚辞·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

4 与君为新婚,菟丝附女萝:我与夫君订立了婚约,就如菟丝与女萝相互依附、缠绕。菟丝,一种寄生草本植物,后世多用以代指妻子。女萝,即松萝,与菟丝相类,多依附松树生长。

5 有宜:即适宜的时间和地点。

6 山陂(bēi):即山坡。

7 轩车:有屏障的车。这里代指迎亲的队伍。

8 含英:花含苞待放。

9 君亮执高节,贱妾亦何为:夫君你诚信地秉持着高洁的操守,那么贱妾我又何必如此自伤呢?女子于漫长无望的等待中,以对夫君品格的信任为自我安慰。亮,诚信。亦何为,反诘语气,意谓不必自伤如此。

庭中有奇树 1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2

攀条折其荣 3 ,将以遗所思 4

馨香盈怀袖 5 ,路远莫致之 6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7

【注释】

1 这首诗首见于南朝梁萧统编《文选》,作者为无名氏。《玉台新咏》作枚乘诗。该诗写辞家远行的游子对故乡人的思念。庭中嘉树枝叶繁茂,将正盛的花朵映衬得愈发美好,惜乎这美景良辰不能与心中思念的那个人同赏。游子不觉攀下枝条,折下一朵,想寄回故乡,又想到路途迢迢,空留花香沾满衣袖,正如思念般浓郁而难以消散。在诗的最后,他不禁慨叹:“这花儿纵好,又有什么矜贵之处呢?我只是感慨离别的时间竟有这样久了。”全诗将怀人之情寄托于花叶微物,情思婉转,细致动人。清朱筠《古诗十九首说》谓该诗乃“与‘涉江采芙蓉’一种笔墨”,“看他因人而感到物,由物而说到人,忽说物可贵,忽又说物不足贵,何等变化。……数语中,多少婉折,风人之笔”。

2 华滋:形容枝叶繁茂的样子。

3 荣:即花朵。

4 遗(wèi)所思:赠送给心中所思念的人。遗,给予,馈赠。

5 盈:满。

6 莫致之:不能送达。致,送。

7 经时:时间过了很久。

迢迢牵牛星 1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2

纤纤擢素手 3 ,札札弄机杼 4

终日不成章 5 ,泣涕零如雨 6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7

盈盈一水间 8 ,脉脉不得语 9

【注释】

1 这首诗初见于南朝梁萧统编《文选》,作者不可考。《玉台新咏》作枚乘诗。该诗以著名的牛郎织女传说故事为题材,将相思而不得相亲的痛苦展现得纤毫毕至。诗中的织女终日纺织,却终不成章,脉脉含愁,泪落如雨,亦奠定了中国文学中思妇的典型形象。全诗广泛运用叠音词,赋予了诗歌一种缠绵哀怨的声韵之美。清方东树《昭昧詹言》谓:“此诗佳丽,只陈别思,旨意明白。妙在收处四语,不着论议而咏叹深致,托意高妙。”

2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牵牛星在路途遥远的地方,对岸是皎洁的织女星。牵牛与织女两星座隔银河相对,传说织女为天帝孙女,终日纺织云锦,连修整仪容的空闲都没有,天帝可怜她,许其嫁与牵牛星,未料织女因此而辍织,天帝大怒,责令二人隔河而居,每年七月初七之夜相见一次,以乌鹊为桥。迢迢,形容路途遥远。皎皎,洁白明亮。河汉女,即织女星。

3 擢(zhuó):伸出。

4 札札弄机杼:吱吱嘎嘎地操作着织布机。札札,拟声词。机杼,即织布机。

5 不成章:不能织成什么花样,谓因思念过度,不能投入到织布中去。章,丝织品上的花样。

6 零:落下。

7 相去复几许:相距又能有多远呢?相去,相距。几许,多少,若干。

8 盈盈:女子姿态美好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织女隔河与牵牛星相望的样子。

9 脉脉:凝望的样子。

回车驾言迈 1

回车驾言迈 2 ,悠悠涉长道 3

四顾何茫茫 4 ,东风摇百草。

所遇无故物 5 ,焉得不速老 6

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 7

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 8

奄忽随物化 9 ,荣名以为宝 10

【注释】

1 这首诗首见于南朝梁萧统编《文选》,作者不可考。诗人从远方归来,看到茫茫天地,草木枯荣,一切非去路所见,从而体味到人生短暂,生死无常,须趁早立身扬名。悠悠长道象征了无垠的时间,空间的广袤又让诗人产生了茫然无措的孤立感,东风年复一年摇撼着百草,百草却新不复旧,这很容易让诗人想到,人柔脆的肉身也不过如同百草一样,很快便湮灭在时间与空间中,于是便顺理成章地引出了对荣名的渴望。诗歌的主题是自警自励,也有劝导世人的意味在,之所以不显得枯燥无味,还是得益于开篇以景物起兴的修辞手法。“东风摇百草”句尤为后人称道,明王世贞《艺苑卮言》谓“摇”字“稍露峥嵘”,清方东树《昭昧詹言》谓“极其警动”。

2 回车驾言迈:调转车子,驾驶向远方。言,语助词。迈,远行。

3 涉:跋涉。

4 四顾:环顾四周。

5 故物:之前遗留下的事物。

6 焉得不速老:怎么能不很快地衰老。

7 立身:立足,安身。谓成就一番事业。

8 寿考:寿命。

9 奄乎随物化:生命很快便会消逝。奄乎,疾速地。随物化,即随周遭的事物而变化,最终归于死亡,是死亡的隐晦说法。《庄子·刻意》:“圣人之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

10 荣名以为宝:可宝贵的是身后美名。荣名,美名。

东城高且长 1

东城高且长,逶迤自相属 2

回风动地起 3 ,秋草萋已绿 4

四时更变化,岁暮一何速。

晨风怀苦心 5 ,蟋蟀伤局促 6

荡涤放情志 7 ,何为自结束 8

燕赵多佳人 9 ,美者颜如玉。

被服罗裳衣 10 ,当户理清曲 11

音响一何悲,弦急知柱促 12

驰情整中带 13 ,沉吟聊踯躅 14

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 15

【注释】

1 这首诗首见于南朝梁萧统编《文选》,作者为无名氏。《玉台新咏》作枚乘诗。后世有将“燕赵多佳人”以下十句分出,另成一首者。此诗伤年华易逝、未得施展抱负。诗人登东城而远眺,触景生情,感慨人生苦短,提倡及时行乐。“行乐”的具体方式,则是流连于美女如云的燕赵之地,听佳人手挥五弦。而佳人的心思早已通过琴声与沉吟传达出来,那便是与诗人双双化作飞燕,过朝夕相见的家常日子。在苦闷动荡的年代,得一如花美眷,沉溺于温柔乡中,已足以慰藉诗人寂寥的心灵了。

2 逶迤(wēi yí)自相属(zhǔ):城墙曲折而绵长,自相连缀。逶迤,长而曲折的样子。属,连接。

3 回风:即旋风。

4 萋:草茂盛的样子。

5 晨风怀苦心:这里化用了《诗经·秦风·晨风》中的句子:“鴥彼晨风,郁彼北林。未见君子,忧心钦钦。”谓怀人而心中愁苦。晨风,鸟名。

6 蟋蟀伤局促:这一句源自《诗经·唐风·蟋蟀》:“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深秋之时,蟋蟀鸣叫,证明岁暮将至,令人感慨时光易逝,人生短促。局促,匆促,短促。

7 荡涤放情志:谓应一扫忧怀,舒放情志。荡涤,洗去,清除。

8 结束:约束。

9 燕赵:即战国时燕、赵两国的所在地,在今天河北、山西一带。

10 被服:即穿着。

11 当户理清曲:对着门户练习演奏清商曲。理,温习,练习。清曲,即清商曲,声调清越,故名。

12 弦急知柱促:听那急促的弦声,便知道弦柱调得紧了。柱,琴上用以固定琴弦、调节声音的物体,每弦一柱。

13 驰情整中带:佳人带着向往的神情整理衣服带子。驰情,即神往。中带,即中衣带,古代妇女的内衣带。

14 踯躅(zhí zhú):犹豫不前的样子。

15 巢:即筑巢。

驱车上东门 1

驱车上东门 2 ,遥望郭北墓 3

白杨何萧萧 4 ,松柏夹广路 5

下有陈死人 6 ,杳杳即长暮 7

潜寐黄泉下 8 ,千载永不寤 9

浩浩阴阳移 10 ,年命如朝露 11

人生忽如寄 12 ,寿无金石固 13

万岁更相送 14 ,圣贤莫能度 15

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 16

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 17

【注释】

1 这首诗首见于南朝梁萧统编《文选》,作者为无名氏。诗人体味到生死无常,无论愚、智、贤、不肖都不能超脱于外,因此劝导世人饮美酒、着纨素,纵情享乐,切莫服食所谓的不死丹方、追求长生之术。该诗的前八句着重烘托凄凉阴森的外部环境,先以萧萧白杨、森森松柏渲染死亡的无常与可怖,而后直接将视角移向地下“千载永不寤”的“陈死人”,毫无闪烁回避,给人以极强的冲击力。后十句在感叹人生短暂的同时,表达了对求仙的反对与对行乐的支持。这表明在当时黑暗动荡的社会环境下,人们开始直面生死问题,并总结出一种消极、颓废的人生态度。清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谓该诗:“感慨激切甚矣,然通篇不露正意一字,……愈淋漓愈含蓄。”

2 东门:洛阳城东边的城门。

3 郭北墓:洛阳城北有北邙山,是当时比较集中的墓葬之地。郭,外城。

4 白杨何萧萧:墓地的白杨树发出萧萧的响声。古代平民没有坟墓,下葬时以杨柳为标识。萧萧,草木摇落的声响。

5 广路:即大路。

6 陈死人:死去多年的人。

7 杳杳即长暮:死去即意味着堕入昏暗的漫漫长夜。杳杳,昏暗貌。长暮,长夜。

8 潜寐黄泉下:长眠于黄泉之下。潜寐,即深眠。黄泉,指地下埋葬死人之所。

9 不寤:不醒。

10 浩浩阴阳移:四季阴阳无穷地轮转。浩浩,广大无垠貌。阴阳,古人以春夏为阳,秋冬为阴,这里代指四时流转。

11 年命如朝露:人的寿命就如同朝露一样短暂。年命,寿命。朝露,早上的露水,太阳一出来就干了,用以形容事物存在时间短暂。

12 如寄:如同短暂地借住。

13 寿无金石固:人的寿命不像金石那样坚固长久。

14 万岁更相送:千秋万岁相继着度过。更相,相继。

15 圣贤莫能度:圣人和贤者也不能超越其外。度,越过。

16 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那些服食仙方,企图求仙的人,多半被仙药搞坏了身体。服食,即服用丹药和草木药以求长生。

17 纨与素:都是精致的丝织品,这里指华美的衣服。

去者日以疏 1

去者日以疏,生者日以亲 2

出郭门直视,但见丘与坟 3

古墓犁为田 4 ,松柏摧为薪 5

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 6

思还故里闾 7 ,欲归道无因 8

【注释】

1 这首诗首见于南朝梁萧统编《文选》,作者已不可考。这首诗的主人公是一位远游在外的客子,所表达的主题却不仅仅是思乡怀人,更多的是对生死问题的思考。曾经亲密的人死去了,影像渐渐模糊,化作层层叠叠的坟墓,而坟墓也未必能留存久远,终有被犁为农田的一天,连墓地中种植的松柏,也要被砍去作柴火烧。面对着萧萧的悲风,客子起了归家的念头,却又“欲归道无因”,究竟是怎样的缘故,诗中并没有交代,徒留下无尽悲凉的情味。“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两句向为后人称道。宋张戒《岁寒堂诗话》谓:“古诗‘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萧萧’两字处处可用,然惟坟墓之间,白杨悲风,尤为至切。”

2 去者日以疏,生者日以亲:死去的人一天天疏远了,新生的人一天天亲近起来。

3 丘与坟:即坟墓。

4 犁:耕种。

5 摧为薪:折断来做柴火。摧,折断。

6 愁杀:形容忧愁的程度极深。

7 里闾(lǘ):即乡里。

8 无因:没有因缘。

生年不满百 1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2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3

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 4

愚者爱惜费 5 ,但为后世嗤 6

仙人王子乔 7 ,难可与等期 8

【注释】

1 这首诗首见于南朝梁萧统编《文选》,作者不可考。旧说认为此诗与《诗经·唐风·蟋蟀》主旨相似,乃劝人及时行乐之作。诗人勘破了人生的短暂与“远虑”的无谓,认为那些不懂享乐、吝惜财物的人,都是可笑的愚者;而求仙得道、长生不死的企图,更是虚妄无比。因此他极力主张秉烛游乐,有酒且醉。全诗以狂放的口吻、犀利的笔调,宣扬了纵情享乐的人生态度,另一方面,也反衬出现实的无望与理想的破灭。清尤侗《艮斋杂说》谓:“‘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此语唤醒痴愚多少。”王国维《人间词话》谓“生年不满百”四句曰:“写情如此,方为不隔。”

2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人生一世不足百年,却总怀抱着远至千年的忧虑。千岁忧,即为子孙后代打算,忧虑重重。

3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谓人们苦于白昼短暂而黑夜漫长,无法尽情游乐,何不持烛照明,将黑夜化为白昼呢?

4 来兹:日后,将来。

5 爱惜费:谓吝惜钱财。

6 嗤:嘲笑。

7 王子乔:古代传说中的仙人。《列仙传》云:“王子乔者,周灵王太子晋也。好吹笙作凤凰鸣。游伊洛之间,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三十余年后,求之于山上,见柏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于缑氏山巅。’至时,果乘鹤驻山头,望之不可到。举手谢时人,数日而去。”

8 等期:作同样的期待,谓成仙而不死。

凛凛岁云暮 1

凛凛岁云暮 2 ,蝼蛄夕鸣悲 3

凉风率已厉 4 ,游子寒无衣。

锦衾遗洛浦 5 ,同袍与我违 6

独宿累长夜 7 ,梦想见容辉 8

良人惟古欢 9 ,枉驾惠前绥 10

愿得常巧笑 11 ,携手同车归。

既来不须臾 12 ,又不处重闱 13

亮无晨风翼 14 ,焉能凌风飞。

眄睐以适意 15 ,引领遥相睎 16

徙倚怀感伤 17 ,垂涕沾双扉 18

【注释】

1 这首诗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编《文选》,作者不可考。这是一首思妇诗。开篇便云时近岁暮,凉风凛冽,女子听着秋虫的悲鸣,心中惦念的是远游的良人没有冬衣。分别日久,思念日笃,女子终于在梦中望见良人的容颜,“良人惟古欢”以下四句便是对往日亲密欢乐的场景的描绘,而梦醒后却是更深刻的寂寥,只能继续倚门怅望,默默垂泪。诗中现实与梦境的穿插叙写,营造出了情绪的起伏跌荡,使得现实中的感伤愈加浓烈且余韵悠长。清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谓:“相见无期,托之于梦,一则见我之怀思,虽梦不忌;再则见彼之弃我,非梦不接。”

2 凛凛岁云暮:寒风凛冽,将到年末了。凛凛,谓寒冷。云,语助词。

3 蝼蛄(lóu gū):一种穴居的昆虫,昼伏夜出。

4 率已厉:疾速而猛烈。

5 锦衾遗洛浦:将锦缎的被子送与美人,谓男女定情、结婚。洛浦,洛水之滨,传说洛水之神名宓妃,后成为美女的代称。

6 同袍与我违:曾经跟我同一副衾枕的那人如今与我分别了。同袍,即同衾之人。违,离别。

7 累长夜:一个又一个长夜。

8 容辉:风采容光。

9 良人惟古欢:良人他念着往日的欢好。良人,古代妇女对丈夫的称谓。惟,思念。古欢,过去的欢爱。

10 枉驾惠前绥:良人前来将登车用的索子递过来,这是古代婚礼迎亲时的风俗。枉驾,过去对他人前来拜访的敬辞。惠,对他人赠与的客气说法。前绥,登车用的挽绳。

11 巧笑:美好的笑。

12 须臾:片刻。

13 重闱:谓闺中。

14 亮无晨风翼:实在是没有飞鸟的翅膀。亮,信。晨风,鸟名。

15 眄睐(miǎn lài)以适意:只能靠遥望来自己宽怀。眄睐,顾盼。适意,宽心。

16 引领遥相睎(xī):伸长脖子远望。引领,伸长脖子。睎,远望。

17 徙倚:谓徘徊。

18 垂涕沾双扉:倚门垂泪,泪水沾湿了门板。涕,眼泪。扉,门扇。

孟冬寒气至 1

孟冬寒气至 2 ,北风何惨栗 3

愁多知夜长,仰观众星列。

三五明月满,四五詹兔缺 4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 5

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

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

一心抱区区 6 ,惧君不识察。

【注释】

1 这首诗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编《文选》,作者不可考。这是一首思妇诗。前六句写女子思念远游的丈夫,中夜不寐,只能仰观星月排遣忧愁,月圆月缺尚有时,游子的归期却无定准。后八句写游子从远方寄来书信,也无非是一些“长相思”、“久离别”之类的话,女子却当作宝物一样贴身收藏,以至于经年如新。这也暗示了当时关山隔阻,通信不便。女子思念愈笃,忧惧愈深。这样的殷殷深情,游子究竟能否体察得到呢?清张玉穀《古诗赏析》谓该诗“三岁字不灭”句“用笔最妙”,“盖置书怀袖,至三岁之久而字犹不灭,既可以作区区之证,而书来三岁,人终不归,又何能不起不能察识之惧。古诗佳处,一笔当几笔用,可以类推”。

2 孟冬:冬季的第一个月,即夏历的十月。

3 惨栗:形容极度寒冷。

4 三五明月满,四五詹兔缺:谓每月十五月圆,二十月缺。三五,农历每月十五日。四五,农历每月二十日。詹兔,月亮的代称。传说月中有蟾蜍与玉兔。

5 书札:即书信。

6 区区:真挚的情意。

客从远方来 1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绮 2

相去万余里,故人心尚尔 3

文彩双鸳鸯 4 ,裁为合欢被 5

著以长相思 6 ,缘以结不解 7

以胶投漆中 8 ,谁能别离此。

【注释】

1 这首诗初见于南朝梁萧统编《文选》,作者不可考。这是一首思妇诗,通篇只从得绮、制被一事写来。诗中的女子与良人分隔万里,却毫无相思的悲苦,尽是热恋的欣喜,只因良人托人捎来了半匹绣着鸳鸯的罗绮。这使女子确定了良人的心意并无转移,因而忙不迭地将它做成了合欢被,期待着良人归来,能同鸳鸯一般同栖同宿。诗中运用双关手法,将丝棉比作“长相思”,装饰边缘的花结又正如两人难解的情结,可谓纤巧妩媚,情致盎然。

2 一端:即半匹。在古代,一匹丝织品,由两端向中心卷,一端则为半匹。

3 尚尔:谓犹然如此。

4 文彩:谓丝织品的花纹交错,色彩艳丽。

5 合欢被:夫妻合盖的被子,通常绣有对称的花纹,是男女欢好的象征。

6 著以长相思:以长长的丝棉填充被子,象征相思绵绵。著,往被子里充棉絮。思,谐音“丝”。

7 缘:装饰被子的边缘。

8 以胶投漆中:谓把胶投入漆中,寓意情投意合,难分难解。

明月何皎皎 1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帷 2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3

客行虽云乐 4 ,不如早旋归 5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 6 ,泪下沾裳衣。

【注释】

1 这首诗首见于南朝梁萧统编《文选》,作者不可考。《玉台新咏》作枚乘诗。这是一首思妇诗。良人远行,女子独宿,唯有明月相照,这使本就忧心如捣的她愈加难以入睡。女子索性披衣而起,出门望月,口中喃喃着:“客居在外的生活虽然快乐,哪里比得上早点回家好呢。”徘徊了半晌,满腔的愁思还是无人可诉,只有皎洁的明月依旧殷勤地照着她那空空的床帐。思妇的曲折心事通过“徘徊”、“出户”、“彷徨”、“还入房”等一系列动作展现出来,细致入微而富有层次感。清方玉润《诗经原始》谓该诗与《诗经·召南·草虫》一篇意旨相类,皆为“虚想”、“善言情”之作。

2 罗床帷:丝罗做的床帐。

3 揽衣:提起衣裳。

4 虽云:即虽然。

5 旋归:返回,回归。《诗经·小雅·黄鸟》:“言旋言归,复我邦族。”

6 引领:伸长脖子。 dxMiXf3/teGsSWLtrJOEjZ2UyRtaEz8WzOwdcw5gsDJ2tPRSW7j/YZ6RuMCLv06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