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
[1]
:乾下乾上,元,亨,利,贞
。
初九
,潜龙
,勿用
。
九二,见龙在田
,利见大人
。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
,夕惕若厉
,无咎
。
九四,或跃在渊
,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
,利见大人
。
上九,亢龙
,有悔
。
用九
,见群龙无首
,吉。
[1]
乾:卦名,下上皆为
,象征着“天”象的阳刚之气和刚健之行。古人认为自混沌开明以后,天就以其光明和温暖普照着大地,它高高在上,周流运转,变化无穷,沿着春、夏、秋、冬四季循环往复,制约、主宰着大自然和人类。《乾》卦为六十四卦之首,它最大的特点是六爻皆为阳爻,是《周易》中唯一的纯阳之卦。《乾》卦以“天”来喻指其刚健、正大的美德,又以“龙”为喻,来宣扬“天”之纯阳刚健的精神,解释天体的运行规律。这两种比喻实际上说的是一体一用的关系,即“天”为《乾》之体,“龙”为《乾》之用。朱熹在《朱子语类》中说:“《易》难看,不比他书,《易》说一个物,非真是一个物,如说‘龙’非真龙。”几千年来,《乾》卦描述的龙已经成为中华民族能屈能伸、灵活变通的心性和乾乾刚健、自强不息的文化符号。实际上,整个《易》这本书都是以象征性的比喻来说明事物的特征和运行规律的。只是在《乾》卦中,这种特征更为突出、显著。《乾》开篇就以“元、亨、利、贞”四种事物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高度概括“天”具有开创万物、并使之亨通吉利、和谐富裕、光大正直的功德。这些“功德”不仅是《乾》道之本,也是万物之本。以这种根本特征说明人事,则君子之行:或“勿用”;或“乾乾”;或“利见大人”;或亢而“有悔”。但是,作为君子始终如一的精神则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乾》卦:乾(
)下乾(
)上就是《乾》卦象征着天:是万物的开始,有亨通的力量,能和谐而有利于物,有光明正大的品格。
初九,当巨龙还潜伏在深水之中时,就不应该使自己发挥作用。
九二,当巨龙出现在田野之间时,就有利于去拜见大人。
九三,君子整天勤勉努力,直到夜静更深时还像遇到危险一样地保持着警惕性,这样,就会免于灾祸。
九四,龙,时而有飞起之状,时而又伏处在深渊之中,这种情形没有过错。
九五,当巨龙在天空自由腾飞时,就有利于出现有道德并居于高位的人。
上九,龙飞至极高之处,就会出现悔恨之事。
用九,群龙相聚而没有一个以首领自居,吉利。
《彖》曰
:大哉乾元
,万物资始,乃统天
。云行雨施,品物流形
。大明终始
,六位时成
。时乘六龙以御天
。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
,乃利贞。首出庶物
,万国咸宁
。
《彖传》说:崇高而伟大的上天啊!您是所有事物的统领,万物依赖您的阳气而生息,世间万物都统属于天道。云儿在天空飘荡,雨水降落在大地,各类事物随地成形。辉煌温暖的太阳周而复始地运转,按照上天、下地、东西南北六种位置形成了昼夜变化和春、夏、秋、冬的季节变化。犹如羲和驾驶着六条龙拉着太阳运转在天空。虽然大自然变化莫测,但是它还是以自己的规律保持事物的正道本性。保全太和元气,以利于守持正固。阳气周流不息,当春天到来时,大地又沐浴在春光里,万物萌生,天下万方都和美安泰。
《象》曰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
。“潜龙勿用”,阳在下也
。“见龙在田”,德施普也。“终日乾乾”
,反覆道也。“或跃在渊”,进无咎也。“飞龙在天”,大人造也
。“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
《象传》说:天体以劲健刚强的方式运行,君子也应当像天体的运行一样自强不息。“潜伏在水中的龙,暂时不宜施展自己的能力”,这是因为龙属于阳性之物,潜在水下时,说明阳气还很微弱。“巨龙出现在田间”,也就是阳气之德普泽广施于世间之时;“整日刚强健进”,反复行其正道而不知疲倦;“或者在深渊中上下腾飞”,前进也不会有灾害;“巨龙飞腾于天”,这是大人奋发有为之时;“龙飞得太高则会有悔恨之事发生”,因为刚强过甚的行为是不能持久的;用九,它在说明天的美德在于不自居首位。
《文言》曰
:“元”者,善之长也
;“亨”者,嘉之会也
;“利”者,义之和也
;“贞”者,事之干也
。君子体仁足以长人
;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
;贞固足以干事
。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
初九曰“潜龙勿用”,何谓也?子曰:“龙,德而隐者也
。不易乎世
,不成乎名,遁世无闷
,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
,‘潜龙’也。”九二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龙德而正中者也
。庸言之信
,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
,善世而不伐
,德博而化。《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何谓也?子曰:“君子进德修业
。忠信
,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
,所以居业也
。知至至之
,可与言几也
。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
。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
,虽危无咎矣。” 九四曰“或跃在渊,无咎”,何谓也?子曰:“上下无常
,非为邪也
。进退无恒,非离群也。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
,故无咎。”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水流湿,火就燥
;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
;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上九曰“亢龙有悔”,何谓也?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
,贤人在下位而无辅
,是以动而‘有悔’也。”
《文言》说:开初的生长,是众善之长;亨通,是美好事物的集合;有利是“义”的和谐体;正直,是做事的根本。君子实践仁德之本,就足以成为人们的尊长;会聚美好的事物,就符合“礼”;有利于物,有利于人,则足以和谐“正义”,坚守正义、正直的品德就能做成事情。君子就是能够实行这四种美德的人,所以说(他们就像)《乾》卦的卦象所蕴含的哲理一样,具有“元始,亨通,利人,正直”的品德。
初九的爻辞说“巨龙潜伏在水中时,就不要发挥作用”,这说的什么意思呢?孔子说:“这是指有龙一样的品德而暂时隐居的人,他们不会因世俗的丑恶而改变自己的坚贞品德,也不会因侥幸的成功而扬名于世。他们遁隐而不苦闷;所乐于做的事就去实行,所忧愁的事就避开不去做,具有坚忍不拔的意志。”九二的爻辞是说:“当巨龙出现在田间时,就利于拜见大人物”,这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有‘龙’一样品德的人,他也就是立身中正的人。他平常所言必讲信用,他的平常之行为也是谨慎的;防止邪恶而内心保持真诚,有功于人、有惠于民而从不自我夸耀,其道德溥溥广大而能感化人心。《周易》说:‘巨龙出现在田间,就有利于出现大人。’这才是人君之德啊!”九三的爻辞说:“君子整日强健,直到夜间还像是遇到危险一样保持着警惕性,这样即使是面临危险也不会发生灾祸”,这是什么意思呢?孔子指出:“也就是说,君子要不断地增进自己的道德修养、发展事业。忠诚待人,言而有信,通过增进道德和修饰自己的言辞的方法树立诚实可靠的形象,这也是蓄积功业的方法。知道自己在事业上所能达到的目标,就去努力去实现它,这样的人才是可以谈论事物发展的征兆的人;能预知自己将有某种结果,而去努力奋斗得到这种结果,这样的人就可以与他共同保持适宜的状况。因为这样的人们能身居上位而不骄傲,身处下位而不忧愁,所以能随着时间的不断流逝,而始终保持强健和警惕,即使是有危险也不会酿成灾祸。”九四的爻辞说:“或者飞跃于天;或者下潜于渊;这样做是没有灾祸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孔子说:“这是指君子之行,或上升,或下降,本没有什么一定不变的道理。因为,这种行为并非出于自私的邪念。或进取,或隐退,本没有什么常规可循,这也并非是脱离群众。君子涵养道德,建功立业,就是要在需要自己的时候,抓住机会,不失时机。这样,才能尽可能地避免灾祸。九五爻辞说“巨龙高飞于天,有利于出现大人”,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这是在譬喻相同的声音是相互感应的,同类的气息是相互吸引的。水向湿处流,火向干燥的地方烧。云随着龙的吟啸而涌动,风跟随着老虎的呼啸而出现;圣人创作卦的目的在于以类比的方式描绘和说明万物的情理,这样,万物就可以欣然呈现在人们的眼前。依附于天的东西本来就亲近于天上,依附于地的东西本来就亲近于地下,世间万物都是按照类别而相从相应。”上九的爻辞说“巨龙飞得太高,就会有悔恨之事发生”,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这就像一个尊贵的人没有实际的地位,爬得太高而远远脱离了民众,贤人居于下位,朝中却无人辅佐君位,所以若要妄动就会发生悔恨之事。”
“潜龙勿用”,下也
。“见龙在田”,时舍也
。“终日乾乾”,行事也
。“或跃在渊”,自试也。“飞龙在天”,上治也
。“亢龙有悔”,穷之灾也。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
“潜龙勿用”,阳气潜藏
;“见龙在田”,天下文明
;“终日乾乾”,与时偕行
;“或跃在渊”,乾道乃革
;“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亢龙有悔”,与时偕极;乾元“用九”,乃是天则
。
《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贞”者,性情也
。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
,不言所利,大矣哉!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
。六爻发挥
,旁通情也
。“时乘六龙”
,以“御天”也。“云行雨施”,天下平也。
“巨龙潜伏于水中,暂时不能施展才能”,说明它的地位处在低下;“巨龙出现在田间”,这时是贤人的暂时的居住之所;“整日强健”,这是君子勉励做事的精神;“或者腾飞于天,或者深潜于渊”,这是自我试验,展示自己的才华的时候;“巨龙腾飞于天”,这是说君王在上治理着国家;“巨龙飞得太高,就有悔恨之事”,这说明过极就会有灾祸;天有元德,天有善德,所以至“用九”则有化刚为柔,由阳变阴,阴阳合和,天下大治。
“潜伏在深渊中的龙,暂时不宜施展才能”,这是因为阳气还潜藏在地下;“巨龙出现在田野之中”,天下就欣欣向荣,光辉灿烂,一片文明的气象;“整日地保持强健的精神”,就是为了随着时光不断进取;“或腾飞于天,或下潜至深渊”,这是因为天道、阳气正处在改变之时;“龙在天空中飞行”,这是因为“龙”的德性已经上达天位;“龙飞得过高就有悔恨之事发生”,是因为它与时间一起推进到一个穷极过度之时;乾有出生万物之德,“用九”象征着大自然的法则。
“《乾》能出生万物”,就在于它具有创造万物的美德并使之亨通发展;“有利于万物,守正持固”,这是上天的本性、真情。乾一开始就能以美好有利的方法而利天下之万物,却不说出它所给予世间的恩惠,这是多么的伟大啊!伟大啊!您刚健而中正,纯粹不杂,至精至诚;《乾》卦六爻的运动变化,通达于万物发展的情理;就像六条巨龙顺应时序巡视着天空一样,云儿因此而飘动,雨水因此而下降,给大地万物带来安祥和平。
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潜”之为言也
,隐而未见,行而未成
,是以君子“弗用”也。君子学以聚之
,问以辩之
,宽以居之
,仁以行之。《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九三重刚而不中
,上不在天,下不在田
,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九四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
,故“或”之。“或”之者,疑之也,故“无咎”。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
,先天而天弗违
,后天而奉天时
。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
。其唯圣人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
,其唯圣人乎!
君子以成就美德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每天都能使自己的道德有所增进,而初九爻“潜”的意思却是退隐潜伏而不显现,这是因为其德行尚未显著,所以君子暂时就不去施展才能。君子依靠学习来积累自己的知识,靠多向别人请教提问来辨明是非,靠胸怀宽广来居于适宜的位置,靠心存仁爱之心来支配自己的行为。《周易》说“田野之间出现巨龙,就有利于拜见大人”,因为“大人”有君子之德。九三是重阳强刚之位,然而其居位不在正中,上不能通达于天,下不能立身于田间,之所以要强健,就因为自身处在必须保持高度警惕之时,这样,即使是面临危险,也没有灾祸。九四也是处在多重阳刚之上,也不在正中之位。上不在九五之天位,下不在九二之田野之位,中不在九三人群之位,而且比九三还多了一层,即“中不在人”位。故感到“疑惑”,同时,因为有了“疑而未决”的警惕性,所以,也就没有灾祸。九五之爻所称颂的“大人”,他的心灵能与天地万物沟通,能像日月的光辉一样普照大地,治理天下也能顺应四时之节序,而且还具有如“鬼神”一样隐秘幽妙的能力揭示吉凶的预兆,因为他能行先天之道,故天也不违背他,后于天道而行事,却能顺应天时四序。天尚且不违背他,何况人呢?何况鬼神呢?《乾》卦之上九所说的“亢”,是在譬喻某些人只晓得进取而不知道及时地隐退,只知道生存而不知道衰亡,只知道一味地去获得利益而不知道舍弃一些。要知道这些事情的人,恐怕只有圣人吧!因为圣人深知进取、引退、生存、衰亡之理,并因此不使自己的行为失去正道,这样明智的人,大概只有圣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