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上古天真论篇

《内经》在自然观、价值观上接受了道家思想,认为人类的道德是一个退化的过程。上古是人类道德水平最高和生活最合乎理想的时期,那时的人类完全取法于自然之道而生活,能够享尽天赋百年寿命,而当世的人们因违背了养生之道,难获天赋之年。因此《内经》号召人们遵循道家自然无为的态度,合乎养生之道去生活。养生的核心要义在于保持“形与神俱”的形神统一状态。“天真”即天赋予人的真精真气,上古懂得养生之道的人明白保养天真的重要意义,故名《上古天真论篇》。本篇还依据女七、男八的自然节律论述了人体生理变化的规律,以指导养生实践。最后,论述了真人、至人、圣人和贤人四等养生成就所达到的境界。本篇名言:“行不欲离于世,举不欲观于俗。”

昔在黄帝 1 ,生而神灵 2 ,弱而能言,幼而徇齐 3 ,长而敦敏 4 ,成而登天。

【注释】

1黄帝:传说中的古代帝王。学者认为黄帝为中华民族始祖,古代许多文献,常冠以“黄帝”字样,以示学有根本。《淮南子·修务训》说:“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贱今,故为道者必托之于神农、黄帝而后能入说。”

2神灵:聪明而智慧。

3徇齐:此指思维敏捷,理解事物迅速。徇,通“睿”,迅疾。齐,敏捷。《荀子·修身》:“齐给便利,即节之以动止。”

4敦敏:敦厚,勤勉。

【译文】

古代的轩辕黄帝,生来就异常聪明,小时候就善于言辞,很小的时候就对事物有着敏锐的洞察力,长大后,敦厚朴实而又勤勉努力,到了成年就登上了天子位。

乃问于天师曰 1 :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 2 ,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

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 3 ,法于阴阳 4 ,和于术数 5 ,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 6 ,而尽终其天年 7 ,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 8 。不知持满,不时御神 9 ,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注释】

1天师:黄帝对岐伯的尊称。

2春秋:指人的年龄。

3知道:懂得养生的道理。

4法:取法,效法。阴阳:天地变化的规律。

5术数:古代称各种技术为术数,包括类似于今天的科学技术及各种技艺等方面的内容。因为在“术”中有“数”的规定,故称“术数”。如在弹琴的技艺中就要掌握一定的数量的关系。这里指调养精气的养生方法。

6形与神俱:形体与精神活动一致。形神是中国哲学及中国医学的重要范畴。古人认为人是形与神的统一体,形体来源于地的阴气,精神来源于天的阳气,二者结合化生为人,二者的分离就是人的死亡。因此,养生的要义就是要保证形与神的统一。

7天年:人的自然寿命。

8“以欲竭其精”两句:《黄帝内经》继承了道家精气论自然观,认为包括人在内的万物由精气所化生,养生之道重在保养真精。《老子·二十一章》云:“道之为物,惟恍惟惚。……其中有精,其精甚真。”精,精气。真,真气。

9御神:控制精神过度思虑,以免过度消耗精气。

【译文】

黄帝问岐伯道:我听说上古时代的人,年龄都超过了百岁,但行动没有衰老的迹象;现在的人,年龄到五十岁,动作就显得衰老了。这是时代的不同呢?还是人们违背了养生之道的缘故呢?

岐伯回答说:上古时代的人,大都懂得养生之道,取法天地阴阳的变化规律,用保养精气的方法来调和,饮食有节制,起居有规律,不过分劳作,所以形体和精神能够协调统一,享尽自然的寿命,度过百岁才离开世间。现在的人就不同了,把浓酒当作甘泉般地贪饮,把任意妄为当作生活的常态,醉后还勉强行房,纵情声色,以致精气衰竭,真气耗散。不懂得保持精气的盈满,不明白节省精神,一味追求感官快乐,违背了生命的真正乐趣,起居没有规律,所以五十岁左右就衰老了。

夫上古圣人之教也 1 ,下皆为之。虚邪贼风 2 ,避之有时,恬惔虚无 3 ,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 4 。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 5 ,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故也。

【注释】

1圣人:古代指道德修养极高的人。各个学派有不同的理解,儒家认为圣人是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与天合德的人;而道家关于道德修养成就的说法比儒家多,有真人、至人、圣人、贤人等不同说法,而且圣人也不是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内经》在这方面继承了道家的说法,见下面所论养生成就的四种人格。

2虚邪贼风:四时不正之气。虚邪,中医把一切致病因素称为邪。四时不正之气乘人体气虚而侵入致病,故称“虚邪”。贼风,中医认为风为百病之长,因邪风伤人,故称“贼风”。《灵枢》有《贼风》篇。

3恬惔(dàn)虚无:清静安闲,无欲无求。语源《庄子·刻意》。

4“故美其食”以下五句:语源《老子·八十章》:“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5不惧于物:即“不攫于物”,不追求酒色等外物。

【译文】

上古时期,对通晓养生之道的圣人的教诲,人们都能遵守。对于四时不正之气,能够及时回避,思想上清静安闲,无欲无求,真气深藏顺从,精神持守于内而不耗散,这样,疾病怎么会发生呢?所以他们心志闲淑,私欲很少,心情安宁,没有恐惧,形体虽然劳动,但不过分疲倦。真气从容和顺,每个人的希望和要求,都能满足。无论吃什么都觉得甜美,穿什么都觉得漂亮,喜欢社会习俗,互相之间也不羡慕地位的高低,人们日渐变得自然朴实。所以过度的嗜好,不会干扰他的视听,淫乱邪说也不会惑乱他的心志。无论愚笨聪明有能力无能力的,都不追求酒色等身外之物,所以合于养生之道。因而他们都能够度过百岁而动作不衰老,这是因为他们的养生之道完备而无偏颇的缘故。

帝曰:人年老而无子者,材力尽邪 1 ?将天数然也 2

岐伯曰:女子七岁,肾气实,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 3 ,太冲脉盛 4 ,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 5 。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 6 ,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 7 ,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 8 ,故形坏而无子也。

【注释】

1材力:筋力。

2天数:天赋之数,即天癸之数。指自然的生理变化规律。中医认为人的生殖能力根源于肾,肾在五行属水,属天干之“癸”,故生殖之精也称为“天癸”。

3任脉:奇经八脉之一,循行路线为人体前正中线,从百会穴至会阴穴。主调月经、妊育胎儿。任,接受的意思,受纳经络之气血,任脉受纳一身阴经之气血,故名任脉。

4太冲脉:奇经八脉之一,能调节十二经的气血,主月经。冲脉之“冲”大概源于老子。《老子》云:“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也。”又:“道冲而用之或不盈。”冲,意为虚。气无形,其性虚,故称“冲气”。中医认为冲脉为十二经之海,气血大聚于此,故称冲脉。

5真牙:智齿。

6阳明脉:指十二经脉中的手阳明、足阳明经脉,这两条经脉上行于头面发际,如果经气衰退,则不能营于头面而致面焦发脱。

7三阳脉:指会于头部的手足太阳、手足阳明、手足少阳六条经脉。

8地道不通:指女子断经。女子属阴、属地,所以女性的生理功能称为“地道”。

【译文】

黄帝问道:人年老了,就不能再生育子女,是筋力不足呢?还是自然的生理变化规律就是这样的呢?

岐伯回答说:女子到了七岁,肾气开始充实,牙齿更换,头发生长。到了十四岁时,天癸发育成熟,任脉畅通,冲脉旺盛,月经按时而来,所以能够孕育子女。到了二十一岁,肾气平和,智齿生长,身高长到最高点。到了二十八岁,筋骨坚强,毛发长到了极点,身体非常强壮。到了三十五岁,阳明经脉开始衰微,面部开始枯槁,头发也开始脱落。到了四十二岁,三阳经脉之气从头部开始都衰退了,面部枯槁,头发变白。到了四十九岁,任脉空虚,太冲脉衰微,天癸枯竭,月经断绝,所以形体衰老,不能再生育儿女。

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阴阳和 1 ,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八八,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则齿发去,形体皆极 2 。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脏腑盛,乃能泻。今五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故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耳。

【注释】

1阴阳和:此处阴阳指男女。和,和合,交媾。

2形体皆极:形体衰弱至极。

【译文】

男子八岁时,肾气开始充实,头发生长,牙齿更换。到了十六岁时,肾气盛满,天癸发育成熟,精气充满,如男女交合,就能生育子女了。到了二十四岁,肾气平和,筋骨强劲,智齿生长,身高也长到最高了。到了三十二岁,筋骨粗壮,肌肉充实。到了四十岁,肾气开始衰退,头发开始脱落,牙齿干枯。到了四十八岁,人体上部阳明经气衰竭了,面色憔悴,发鬓斑白。到了五十六岁,肝气衰,筋脉迟滞,手足运动不灵活了。到了六十四岁,天癸枯竭,精气少,肾脏衰,牙齿头发脱落,身体感到为病所苦。人体的肾脏主水,它接受五脏六腑的精华以后贮存在里面,所以脏腑旺盛,肾脏才有精气排泄。现在年龄大了,五脏皆衰,筋骨无力,天癸竭尽,所以发鬓斑白,身体沉重,走路不稳,不能再生育子女。

帝曰:有其年已老而有子者,何也?

岐伯曰:此其天寿过度 1 ,气脉常通,而肾气有余也。此虽有子,男不过尽八八,女不过尽七七,而天地之精气皆竭矣 2

【注释】

1天寿:先天禀赋,即上文之“天年”。

2天地:指男女。

【译文】

黄帝问道:有人年纪已很大,还能生育子女,是什么道理?

岐伯说:这是因为他的先天禀赋超过了常人,气血经脉还畅通,而肾气有余。虽然能够生育,但在一般情况下,男子不超过六十四岁,女子不超过四十九岁,到这个岁数男女的精气都穷尽了。

帝曰:夫道者,年皆百数,能有子乎?

岐伯曰:夫道者,能却老而全形,身年虽寿,能生子也。

【译文】

黄帝问:养生有成的人,年纪都达百岁,能不能生育呢?

岐伯说:善于养生的人,能够推迟衰老,保全身体如壮年,所以即使年寿很高,仍然能生育。

黄帝曰:余闻上古有真人者 1 ,提挈天地 2 ,把握阴阳。呼吸精气 3 ,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注释】

1真人:至真之人。谓养生修养最高的一种人。《内经》依养生成就之高低分为真人、至人、圣人、贤人四种。此种说法大概来源于《庄子》。

2提挈天地:把握住自然的变化规律。“提挈”与下文的“把握”从字面上看是难以理解的。个体的人怎能提挈无限的天地空间和无限的阴阳时间呢?其实这是古人对气功导引实践中有限个体与无限天地阴阳合一的功夫体验境界的描述。《庄子·天道》:“静而阴同德,动而阳同波。”意与此同。

3呼吸精气:吐故纳新,汲取天地精气的导引行气方法。

【译文】

黄帝说:我听说上古时代有真人,他能与天地阴阳自然消长变化的规律同步,自由地呼吸天地之间的精气,来保守精神,身体与精神合而为一。所以寿命就与天地相当,没有终了之时。这就是因得道而长生。

中古之时,有至人者 1 ,淳德全道,和于阴阳 2 。调于四时 3 ,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

【注释】

1至人:指修养高,次于真人的人。

2和于阴阳:符合阴阳变化之道。

3调于四时:适应四时气候的往来。

【译文】

中古时代有至人,他道德淳朴完美,符合天地阴阳的变化。适应四时气候的变迁,避开世俗的喧闹。聚精会神,悠游于天地之间,所见所闻,能够广及八方荒远之外。这是能够延长寿命,身体强健的人。这种人也属于真人。

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 1 ,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 2 。行不欲离于世,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 3 ,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

【注释】

1八风:指东、南、西、北、东南、西南、西北、东北八方之风。

2恚嗔(huìchēn):生气。

3恬愉:清静愉悦。

【译文】

其次有圣人,能够安居平和的天地之间,顺从八风的变化规律,调整自己的爱好以适合世俗习惯,从来不生气。行为不脱离世俗,但举动又不仿效世俗而保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在外不使身体为事务所劳,在内不使思想有过重负担。以清静愉悦为本务,以悠然自得为目的。所以形体毫不衰老,精神也不耗散,年寿也可以达到百岁。

其次有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辩列星辰 1 ,逆从阴阳 2 。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

【注释】

1辩:通“辨”,分辨。

2逆从阴阳:顺从阴阳升降的变化。逆从,偏义复词,意偏于“从”。

【译文】

其次有贤人,能效法天地的变化,取象日月的升降。分辨星辰的运行,顺从阴阳的消长。根据四时气候的变化来调养身体,追随上古真人,以求合于养生之道,这样,也可以延长寿命而接近自然的天寿。 GNhOlwZXDjAUsbghghY9Q91mZL8xtkMjdN7PN5+zLC5Ix2lb4xZo8FUd7wYvGH8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