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金刚经》全称为《能断金刚般若波罗密经》,是初期大乘佛教的代表性经典之一,也是般若类佛经的纲要书。在中国佛教界,《金刚经》流行得极为普遍,如三论、天台、贤首、唯识等宗派,都各有注疏。尤其是自唐宋以来盛极一时的禅宗,更与《金刚经》有深厚的渊源。宋代,出家人的考试,有《金刚经》一科,也让我们从中看出《金刚经》的弘通之盛!

《金刚经》以空慧为主要内容,探讨了一切法无我之理,篇幅适中,不过于浩瀚,也不失之简略,因此历来弘传甚广,特别为惠能以后的禅宗所重视。传说惠能就因此经中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句经文而开悟。

一 经题的含义

“能断金刚般若波罗密经”是本经总题。“经”字是通名,佛所说的佛法都称为经。“经”字前的九个字,是本经所独有的,这是别名。“金刚”是比喻。金刚即印度的金刚石,它最光明,最坚硬,也最珍贵。金刚石做的刀子可以裁玻璃,硬度最高。它能破坏一切,而不被一切所破坏。所以它最坚最利,而没有能破坏它的东西。也有些人解释金刚为真金久炼而成刚,具有坚固、光明、锐利三义。又有一些古德,不把“金刚”二字作譬喻解释,而是指金刚心,具足金刚观智,力用坚强,能破根本无明,得超生死此岸,而到达涅槃彼岸的金刚心。

“般若”又作“波若”、“般罗若”、“钵剌若”,意译为“慧”、“智慧”、“明”、“黠慧”,即修习八正道、诸波罗密等,而显现之真实智慧。明见一切事物及道理之高深智慧,即称般若。菩萨为达彼岸,必修六种行,亦即修六波罗密。其中因为诸佛皆由般若而成就,因此般若波罗密在六度波罗密中起关键作用,也因此称般若为诸佛之母,成为其他五波罗密之根据,而居于最重要之地位。

“波罗密”是梵语,译为“到彼岸”,也可译作“度无极”。彼岸者,对此岸说。烦恼是此岸,菩提是彼岸;生死是此岸,涅槃是彼岸;凡夫是此岸,诸佛是彼岸。简单来说就是众生通过修行而从烦恼轮回中解脱,并到达涅槃寂静的彼岸。到彼岸并不是说已经到了涅槃彼岸,而是说修学而能从此到彼,所以重在从此到彼的行法。

“经”,梵语作“修多罗”。本义是线,线有贯穿、摄持不令散失的作用。如来随机说法,后由结集者聚集诵出佛陀之遗法,再用线把它编集起来,佛法才能流传到现在。“经”也译为“契经”,契者合也,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具有贯、摄、常、法四义。贯者,贯穿所应知义理;摄者,摄化所应度众生;常者,三世不能易其说;法者,十界所应遵其轨。

结合以上各名相的分析,“金刚般若波罗密经”有两种不同的解说:一是玄奘等所解释的,认为烦恼的微细分,到成佛方能断净,深细难断,如金刚的难于破坏一样。但是般若是能断的智慧,金刚如所断的烦恼,所以译为“能断金刚(的)般若”。另一种解说是以鸠摩罗什为主,以金刚比喻般若。般若能破坏一切戏论妄执,不为妄执所坏;他的坚、明、利,如金刚一样。金刚是贵重的宝物,以譬喻实相般若是诸法之尊。它坚固不为一切所坏,来譬喻观照般若不被一切爱见所侵犯。金刚能裁切玻璃,作用猛利,来譬喻般若能断众生种种疑惑。

总而言之,此经经名的全部含义即是以金刚般的无坚不摧、无障不破的般若智慧对治一切虚妄执著,达到对实相的理解,得到解脱,到达彼岸。

二 《金刚经》的译者

鸠摩罗什三藏法师(343—413),天竺人,翻译成汉语是“童寿”的意思。其父亲鸠摩罗炎,在即将继任相位时毅然出家,离开天竺,来到了龟兹国(今新疆库车),并被聘为国师。但却被国王的妹妹逼婚,于是,就有了鸠摩罗什和弗沙提婆两兄弟。罗什七岁时,他母亲却出了家,且还带着他一起出家,游历各地。罗什初学小乘佛学,后来研习《中论》、《百论》、《十二门论》等大乘佛典,使其誉满西域,名被东土,引起了中国北方政权的注意。

后秦弘始三年(401)姚兴攻灭后凉,亲迎罗什入长安,迎来了他生命中最辉煌的时期。不过这时,罗什已经五十八岁了。姚兴笃信佛教,对罗什非常尊敬,以国师礼待,安排他入住逍遥园西明阁,并组织了规模宏大的译场,请罗什主持译经事业,还遴选八百佛门俊彦,一同参与翻译佛经。随后的十余年间,罗什悉心从事讲法和译经事业,奠定了其在中国佛教史上的不朽基业。

罗什的译作侧重于般若类经,特别是龙树空宗一系的作品,译有《摩诃般若波罗密经》、《小品般若波罗密经》、《金刚般若经》等般若类经,《中论》、《百论》、《十二门论》、《大智度论》等中观派论典,还有《阿弥陀经》、《法华经》、《维摩诘经》等大乘重要经典,《坐禅三昧经》、《禅法要解》、《首楞严三昧经》等大乘禅经,《十诵律》、《十诵比丘戒本》、《梵网经》等大小乘戒律,以及其他一些大小乘经典。罗什的译作,《出三藏记集》载为三十五部,二百九十四卷,《开元释教录》列为七十四部,三百八十四卷,实际现存三十九部,三百十三卷。罗什本人的著作不多,据《梁高僧传》记载,罗什曾作《实相论》、《注维摩经》等,均佚。现存有他给姚兴的两封书信,还有答慧远之十八问而写的作品,称作《鸠摩罗什法师大义》,共三卷。

罗什对中国佛教之影响,从他的译籍在历史上受重视的程度就可知,他的译籍,大部分成为了中国佛教各宗立宗的经典依据。所译的大品和小品《般若经》、《维摩诘经》、《金刚经》,成为般若学的要典,后来《维摩诘经》和《金刚经》又为禅僧所重,《成实论》为成实宗所宗,《阿弥陀经》、《弥勒成佛经》成为净土宗的要籍,《中论》、《百论》、《十二门论》为三论宗所依据的论著,《法华经》成为天台宗最重要的经典,《十住毗婆沙》也是华严宗所重的经论之一,所译出的其他禅经和戒律类经典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鸠摩罗什全面译介了根据般若类经而建立的大乘空宗经典,从而推动了般若学的传播,被誉为四大译经家之一,素有“译界之王”的美称。是中国佛经的播种者,于佛法东传居功厥伟。

另一方面,其译经的最大贡献是准确而又系统地向中国佛教界介绍了印度佛教。在这之前,般若学形成六家七宗,其原因之一是译经不完备而造成对般若空观理解的差别。自佛教入华,汉译佛经日多,但所译多滞文格义,不与原本相应,罗什精熟梵文,博览印度佛教和其他宗教古籍,加之曾在姑臧(今甘肃武威)居住长达十八年,而有机会通晓汉语。加上他具有深湛的佛教造诣,所以,译文能契合佛教经典的精义。此外,他的翻译多采用意译,避免了直译的生硬,具有汉语的阅读趣味,文体简洁晓畅。同时,如果西域本音有译不正确者,则以天竺语订正;汉译如有错误者,则另以恰当的语言加以厘定;不能意译的术语,则大半采取音译。因此罗什的译经事业除了奠定了中国翻译文学的基础,还开拓了中国佛教文化的新境界。

罗什在译经的同时,注重僧才的培养。参与译经的弟子中,有所谓“四圣”(即道生、僧肇、道融和僧叡)、“八俊”(四圣之外又加道恒、昙影、慧观、慧严)和“十哲”(八俊之外再加僧契和道标)之称。这些人在佛教的译经工作和弘法度众方面,皆有极大的贡献。其中又以僧肇和道生的影响最大,分别在般若学和涅槃学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罗什在翻译上的成就,与当时参加译场的这些弟子分不开,他们既精教理,兼善文辞,执笔承旨,各展所长,故能相得益彰。

弘始十一年(409)八月十九日,罗什自知世缘将尽,向僧众告别,自言个人才德不足,忝为佛经传译,愿其所译经典能流传后世,发扬光大,并在大众面前发愿,若其所译经典无误,愿荼毗后舌头不焦烂。

翌日,鸠摩罗什圆寂于长安,遗体于逍遥园荼毗后,果然舌头如生,不曾毁损。一代大师,愿力难测。罗什圆寂后,僧肇、道融、僧叡仍留在长安继续弘化,道生等其他弟子则迁移南方,使得鸠摩罗什的大乘佛法得以传至江南,广为弘扬。

三 《金刚经》的译注本

此经最初由姚秦天竺三藏鸠摩罗什于弘始四年(402)所译。以后相续出现了五个不同的译本。这五个译本有:(1)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所译的《金刚般若波罗密经》;(2)南朝陈天竺三藏真谛所译的《金刚般若波罗密经》;(3)隋大业年中三藏达摩笈多所译的《金刚能断般若波罗密经》;(4)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所译的《能断金刚般若波罗密多经》,此译本实为《大般若波罗密多经》中的第九会“金刚能断分”;(5)唐义净所译的《佛说能断金刚般若波罗密多经》,此译本为最后一次重译,译于公元702年。另外,还有藏文、满文译本。在短短的三百年间,先后有六个汉译本及其他译本,这足见此经在中国佛教中的地位及其所受到的重视。

《金刚经》梵文本在中国、日本、巴基斯坦、中亚等地都有发现,中国吐鲁番等地还出土了和阗、粟特等文字的译本。近世又有德、英、法等多种译本。1837年修尔笃根据藏译本首次把《金刚经》译成德文,1881年马克斯·缪勒将汉文、日文和藏文译本加以校订,译成英文,并收入《东方圣书》第四十九卷。1957年爱德华·康芝又再次译成英文,收入《罗马东方丛书》中。达尔杜根据梵文并对照中国满文译本,译为法文。日本宇井伯寿、中村元等曾多次译成日文。

《金刚经》一问世,在印度就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历代高僧对《金刚经》的著述极多。著名的印度佛教僧人、哲学家都曾对它作过注疏。除了世亲有《金刚般若波罗密经论》三卷,尚有无著的《金刚般若论》二卷,功德施作了《金刚般若波罗密经破取着不坏假名论》,印度瑜珈行派的创始人弥勒造八十偈阐释《金刚经》等等。另有师子月、月宫等亦撰有论释,但无汉译。中国从东晋、隋唐、清末民初直至现代,各家撰述不绝,为它注疏者不下数百家,较重要的有:后秦僧肇《金刚经注》一卷;晋慧远《金刚般若波罗密经疏》一卷;隋吉藏《金刚般若疏》四卷(一作六卷),智《金刚般若波罗密经疏》一卷;唐慧净《金刚经注疏》三卷,智俨《金刚经略疏》二卷,窥基《金刚般若波罗密经赞述》二卷,惠能《金刚般若波罗密经解义》二卷、《金刚经口诀》一卷,宗密《金刚经疏论纂要》二卷;宋子璇《金刚经同刊守记》四卷;清徐槐迂《金刚般若波罗密经疏》二卷;近人丁福保《金刚经笺注》,江味农《金刚经讲义》等。

《金刚经》之众译本中,以后秦鸠摩罗什译本流传最广,自古至今,有目共睹。这里所选的也是鸠摩罗什的汉译本。综合过去的意见,可归纳出三点原因来说明为何罗什译本能代代相传,长盛不衰。

第一是从宗教立场出发,以译者的身份着手来解释。传说鸠摩罗什从七佛以来,就当佛的翻译法师,佛的经典要流通到不同语言的国土去,鸠摩罗什都为他当翻译人。因此他的法缘深厚,跟众生结缘甚多。

第二是从翻译的境界来说明。首先,持此观点者认为鸠摩罗什所译的《金刚经》,千锤百炼,于佛法精义,拿捏得分毫不差。鸠摩罗什的翻译能做到古代翻译所规定的信、达、雅,而且兼而有之,非常难得。

第三则从版本的不同来分析。《金刚经》诸译本所依版本不同,乃是自古以来的公论,之所以有不同的本子,是因佛法弘布四方,分流分派之所致。鸠摩罗什译本特别流行,反映了佛法入华过程中中国人的文化选择。中国人与中观学家所提倡的大乘空宗特别有缘,所以鸠摩罗什所译的《金刚经》也就受到千年之久的青睐和欢迎。

四 本经的纲要

《金刚经》全文没有出现一个“空”字,但通篇讨论的是空的智慧。一般认为前半部说众生空,后半部说法空。经文开始,由号称佛陀十大弟子中“解空第一”的须菩提发问:“当众生立定志向要达到无上圆满的佛陀觉智时,应该将发心的目标定在哪里?如果在实践过程中心不能安住,应该如何降伏?”即如何使心灵平和地安住在终极关怀,如何在走向终极目标的过程中,对各种错误认识和患得患失心理进行克服?《金刚经》就是围绕佛陀对此问题的解答而展开的。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就是解答这些问题的精髓。其意思是指世间的一切物质和现象都是空幻不实的,如梦幻泡影,实相者则是非相。因此修行者应该“远离一切诸相”而“无所住”,即放弃对现实世间的执著或眷恋,以般若慧契证空性。

此经主要通过非此非彼有无双遣的重重否定,指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虚幻不实的,要成就无上智觉,就得破除一切执著,扫除一切法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世上的一切事都如梦、如幻,如水面的气泡,如镜中的虚影,如清晨的露珠,日出即散,如雨夜的闪电,瞬息即逝。世上的一切都是因缘和合而成,并无自性,所谓“缘起性空”。因此,我们平时看到的一切事物的形相,实际都不是它们真正的形相,事物真正的形相(实相)是“无相”。这样,世界上一切都不值得执著,这就叫“无住”。在修行实践中,能真正认识到无相之实相,能做到于世界万物都无念无系的“无住”,就可以得到真正的解脱。

为了使人们真正做到“扫相破执”、“无相无住”,《金刚经》进一步说明,大乘菩萨在自觉觉他的修行过程中,其终极目标定位在和一切众生共同成就佛果的广大境界。但是根据缘起论,凡因条件关系而形成的事物,都不存在绝对不变的实体(自性)。因此,要以空观的智慧,破除在“我”、“众生”、“佛”之间的人为分别。故要尽己所能广度众生,但不要执著于“我”在帮助众生中具有多大的功德。唯心量大者,才有大格局,方能成就大事业。

《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实相,是世界的真实,事物的本来面目。唯有以般若观照实相,即对此名相采取不住、不执、不取的如实态度,才能认识真相。故经中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释迦牟尼的色身有三十二种端庄的特征,但是不能依据这三十二相来认识如来,因为三十二相只不过是外在的虚妄之相,如果执著于这三十二相,就不能认识如来的真实面目(法身),因为真正的法身是无相的。

要如何不执著呢?《金刚经》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如上所述,唯有不住相、不偏执,才能把握实相。《金刚经》中以布施为例,讨论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不住相”。世人在布施时,每施一东西,即作功德想,于是施恩图报,算计此布施行为将积累多少的功德。但实际上,应以“三轮体空”的精神去布施,也就是要对能布施的我、受布施的人和所布施的财物不产生任何的执著,方能证得离相无住、性空无所得的道理。

虽应不执著于外相,但也不能否定“相”的存在。即是肯定“性空”,也不否定“幻有”。“空”,是破除一切名相执著所呈现的真实,并非人们所误解的虚无。“性空”,是说一切法都没有实在的自性,故无相、无住,才能把握真谛。“幻有”,是凭借条件关系而暂时存在的现象,故在空的基础上随缘生起一切法,这就是俗谛。所谓“肯定一切存在的存在,否定一切存在的自性”即是此意。如何把握真俗二谛的关系,《金刚经》是这样说的:“佛说般若,即非般若,是名般若。”即佛所说的般若等佛法,是出于广度众生的目的而在文字层面的权且施设,并非实相般若本身,众生藉此文字般若入门,到彻底觉悟佛法时,则一切名相皆可舍弃。

在迈向解脱的过程,《金刚经》强调般若智慧是佛门修行解脱的最高智慧,“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承诺如果有人能够虔诚信受此部经,即使奉持其中四句偈等,又能够为他人宣说,必能“成就第一希有功德”、“果报不可思议”。

陈秋平
2016年1月 Wbjf1cujTv+WkJXEhGN4sXDR292mF4R6gcuD7RiWdAmvPBeOGzBlMn3Wt91vAiL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