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贫穷是窘迫

贫穷不是没钱,而是窘迫。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口袋没有钱,转转地球仪。”

时下这句流行语是很多人恨自己钱包不够厚实的自嘲,不能去世界看看就是穷吗?当然不是,旅行未必是每一个人生活中的必需品。有多少钱才算有钱呢?有多没钱才算是贫穷呢?这是没有标准的,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衡量标准。放下口袋里的钞票存量,过得从容的人都不能算是穷人。

处于大社会结构中的每一个个体最本质的属性就是经济属性,个体需要通过为他人创造价值以换取自己想要的东西。每一个人都害怕贫穷,因为我们所有的生活安排都需要财富的支持,大多数人努力工作的目标也是为了赚取养家糊口的报酬。整个社会的经济基础就是许许多多的个体聚合所建立起来的。

当拥有更多的财富成为个人的深切愿望时,其内心深处所挖空的“匮乏感”就会变成“我很穷”的心理感受。“匮乏感”就是欲望和现实之间被挖空了的那一段,怎么也连接不起来,这个被挖空的那一段或短或长,用什么去填满它,用多少时间去填满它,如何去填满它?就成为个人的发展动力。个体的匮乏情绪如果是可以控制的,并且不会引导个体走偏,则它的存在对推动社会进步具有积极意义。

那么,什么是贫穷呢?

如本文开头提到的,贫穷不等于没钱,贫穷实际上指的是一种相对“窘迫”的生活状态。

小强每月赚取10000元,租房住,坐公交车上下班,两年后存够了10万元。为了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他准备全身心地投入学习,选择暂时放弃工作岗位,过上一段比较清贫的学习生活。小强在学习的这段时间是比较缺钱的,但这能够算是贫穷吗?当然不算。

小伟每月赚取10000元,租房住,坐公交车上下班,他也通过两年时间存够了10万元,然后他用这10万元作为首付,再贷款15万元购买了一辆价值25万元的小汽车。小伟过上了有车一族的生活,但在接下来的3年里需要每月支付5000元的车贷,扣除2000元的房租,再加上油费、停车费、保养费、保险费等养车的成本,小伟面临的可能是一种比较窘迫的生活。去看看这个大大的世界肯定是奢望了。在外界看来,小伟算是开上好车的有钱人了,但实际上,小伟仍旧是一个穷人。

如果这个时候恰逢小强的妹妹结婚,按照风俗习惯,哥哥需要给妹妹包一个5000元的大红包来恭贺妹妹的婚礼,那么小强是能够比较轻松地应对这一项计划外开支的(或许小强已经将这项开支列入了计划内);小伟如果在买车以后遇上这笔开支,其内心则会立即产生一种强烈匮乏的“窘迫感”,他只能通过透支信用卡、借债等方式来渡过这一关。

婚礼的红包或许一狠心不给也是可以的,但如果面临的是一名正在上高中的孩子需要支付足够的学费和生活费的时候,作为负责任的家长,这种支出都是没有弹性的必要支出。窘迫的生存状况则有可能导致孩子辍学。

贫穷的判断标准不是你拥有多少钱,而是你是否能够从容地应对自己的生活,可以参照如下两个公式来看这个话题。

贫穷的生存状态:财富值<必要支出+计划外支出+欲望支出

富足的生存状态:财富值>必要支出+计划外支出+欲望支出

这里面有四个名词,简单解释一下。

(1)财富值:实际拥有的支付能力。

(2)必要支出:相对缺乏弹性的支出项目,比如住房、食品、交通、服饰、赡养老人、孩子学费等。

(3)计划外支出:医疗、保险、礼金等。

(4)欲望支出:豪车、旅行、豪宅、奢侈品、美食、娱乐等,基本上不是自身生活的必需品,属于锦上添花类型的需求。

前面所讲的例子中,小伟买25万元的好车是典型的欲望支出。这个消费随后也会衍生出一系列新的没有弹性的必要支出:油费、停车费、保养费和保险费,迫使小伟步入贫穷者的行列。

善于规划的人可能会提前将没有弹性的计划外支出早早地列入计划安排,他们的头脑里只有“必要支出”和“欲望支出”两个选项。

社会在不断地进步,人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必要支出、计划外支和欲望支出的结构也可能发生变化。很多个人过去的计划外支出也可能逐渐演变为其个人的必要支出。

一般人认为听音乐会(音乐会门票价格不菲)是欲望支出,但对特别喜爱音乐的人来说,听音乐会则是必要的支出选项。

我认识一位农村的朋友,育有一儿一女,孩子留在老家读书,由老人照顾。

两口子常年在外地的一家工厂打工,两人月收入共10000元多一点,依旧勤俭持家,四十出头的时候在老家盖起了三层小洋楼,没有向外借钱,装修完了还存下10多万元。儿子正在读大学一年级,女儿半年后将参加高考。在这个当口,媳妇看到同村的许多人在城里买了房,羡慕不已,千方百计地说服丈夫也到城里买了一套价值50多万的房子,用积蓄10万元加上借来的10万元交了4成首付款,未来10年需要每月支付4000多元的房贷。

房贷、欠款、供养两个孩子读书这三项就已经压得两口子喘不过气来,这之后的一年里,他们经常为这件事发生争吵,丈夫渐渐患上了严重的失眠症。半年后,他们把新房子卖掉了,才又恢复了正常的生活。

生活本身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我们不能将某一时刻的财富值消耗殆尽,还需要综合考虑未来预期的“财富值”和未来预期的“必要支出+计划外支出+欲望支出”之间的对比关系。

“有多大脚,就穿多大鞋。”这句话的意思不是告诉人们懦弱地安于现状,而是基于现实条件选择消费方式,这恰恰是最有尊严的活法。不受“欲望支出”的引诱和控制,就不会陷入窘迫,也不会陷入贫穷。

除了受困于财富上的匮乏,更可怕的是受困于认知能力的匮乏,这种匮乏会影响我们如何思考、如何行动,以及如何与这个世界相处,最终影响到我们如何接纳自己。

我们通常所说的“财务自由”本身并不是指钱多得什么都可以买,而是不必被迫地为钱而奔波。如果不能管理好“必要支出”和“欲望支出”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再多的钱也是不够用的。

财务自由的本质是时间的自由,也可以上升为是灵魂的自由,这是比较高级的活法。和很多人的想象不同的是,绝大多数已经实现财务自由的人仍旧选择继续工作,并且相当勤勉。 QX0km+NBg+txRv2i8n6Wzu7LfhaJdSFFheUPpAgczJIKaXnp3TLPgj5RfF27EQk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