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逆向思维——还原世界的本质

什么是逆向思维?

通常认为,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从问题的相反面深入地进行探索,树立新思想,创立新形象。当大家都朝着一个固定的思维方向思考问题时,而你却独自朝相反的方向思索,这样的思维方式就叫逆向思维。

《孔梓词典》:从事物已知的结果去溯源总结形成该结果的成因,包括其所需的外部条件和内在规律,并运用这种规律去解决其他相类似的问题,这种以寻求事物本质的思维方式称之为逆向思维。逆向思维不仅需要对事物知其然,而且还需要知其所以然。

以上两种对逆向思维的解释大家认为哪一种更好呢?先不说哪种解释更科学,但通常的解释似乎只是方向论,感觉还停留在立体思维中的初级阶段(点线思维)上。线性思维中的反向思维只是逆向思维中的一种,并不能全面解释什么是逆向思维。国家精品课程中的“跨界思维”公开课里,关于视点结构跨界思维模式也存在这个问题。

逆向思维的特点

普遍性

逆向思维在各种领域、各种活动中都有适用性。由于对立统一规律是普遍适用的,而对立统一的形式又是多种多样的,有一种对立统一的形式,相应地就有一种逆向思维的角度,所以逆向思维也有无限多种形式,这是其普遍性。

批判性

逆向是与正向比较而言的。正向是指常规的、常识的、公认的或习惯的想法与做法;逆向思维则恰恰相反,是对传统、惯例、常识的反叛,是对常规的挑战。它能够克服思维定势,破除由经验和习惯造成的僵化的认识模式。由于是对常规的挑战,所以它具有批判性。

新颖性

循规蹈矩的思维和按传统方式解决问题虽然简单,但容易使思路僵化、刻板,摆脱不掉习惯的束缚,得到的往往是一些司空见惯的答案。其实,任何事物都具有多方面属性。由于受过去经验的影响,人们容易看到熟悉的一面,而对另一面却视而不见。逆向思维能克服这一障碍,往往思维的结果出人意料且非常新颖,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逆向思维法的类型

反向型逆向思维法

这种方法是指从已知事物的相反方向进行思考,产生发现构思的途径。“事物的相反方向进行思考”常常是指从事物的功能、结构、因果等方面做反向思维。

我们以法拉弟发现电磁感应定律为例,1820年丹麦本哈根大学物理教授奥斯特,通过多次实验发现电流的磁效应。这一发现在欧洲大陆传开后,吸引了许多人参加电磁学的研究。英国物理学家法拉弟怀着极大的兴趣重复了奥斯特的实验。果然,只要导线通上电流,导线附近的磁针立即会发生偏转,他深深地被这种奇异现象所吸引。当时,德国古典哲学中的辩证思想已传入英国,法拉弟受其影响,认为电和磁之间必然存在联系并且能相互转化。他想既然电能产生磁场,那么磁场也能产生电。为了使这种设想能够实现,他从1821年开始做磁产生电的实验。虽然无数次实验都失败了,但他坚信,从反向思考问题的方法是正确的,并继续坚持这一思维方式。十年后,法拉弟设计了一种新的实验,他把一块条形磁铁插入一只缠着导线的空心圆筒里,结果导线两端连接的电流计上的指针发生了微弱的转动,电流产生了!随后,他又设计了各种各样的实验,如两个线圈相对运动,磁作用力的变化同样也能产生电流。法拉第十年不懈的努力没有白费,1831年他提出了著名的电磁感应定律,并根据这一定律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发电装置。如今,他的定律正造福于我们的生活。

转换型逆向思维法

这是指在研究问题时,由于解决该问题的手段受阻,而转换成另一种手段,或转换思考角度,以使问题顺利解决的思维方法。

以司马光砸缸为例,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捉迷藏。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想了想,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司马光砸缸的行为中就运用了转换型逆向思维法。

缺点逆向思维法

这是一种利用事物的缺点,将缺点变为可利用的东西,化被动为主动,化不利为有利的思维方法。这种方法并不以克服事物的缺点为目的,相反,它是将缺点化弊为利,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们以根雕为例,树根由于既不能做家具也不方便劈柴烧饭,自古以来人们都弃之不用,但人们发现有的树根形状奇特、千姿百态,被经过雕琢后,却成为价值颇高的工艺品——根雕。树根从弃之不用的垃圾成为工艺品根雕,这就是变废为宝的一个缺点逆向思维法的经典案例。

溯本求源逆向思维法

从事物的结果去分析产生事物的成因,并利用相同的规律去解决类似的问题。还是以法拉第发明发电机为例,当人类掌握了发电的原理之后,利用同样的原理相继又发明了风力发电机、水力发电机等。溯本求源逆向思维法的特点是通过研究分析单个事物的发生原理,总结并推断出类似事物的普遍规律。

换位逆向思维法

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换位思考,以期获得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在人们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就常常需要采用换位式的逆向思考。当我们在抱怨对方处理问题没有替他人着想的时候,我们有没有做到站在对方的位置从对方的角度设身处地去换位思考,有些事情起因可能只是很小的误会,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误会就在于我们没有习惯采用换位思考,还没有掌握换位式的逆向思维方法。在当今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相处就需要时常换位思考。以围棋为例,高手对决时每走一步棋,他们都要猜测对方下一步会如何应对,并且在对方下一步行棋之后,我方接着应该如何应对,他们不断地换位思考相互猜测对方,有时甚至多达十几步。由此可见,学习棋类是练习换位式逆向思维的一个很好方法。

逆反逆向思维法

逆反心理是每个人都有且不自觉的一种逆向思维方式,即表面上反对对方采取一种行为,其结果对方反而更会采取这种行为。前苏联心理学家普拉图诺夫在《趣味心理学》一书的前言中特意提醒读者请勿先阅读第八章第五节的故事。可是大多数读者却采取了与告诫相反的态度,首先翻看了第八章的内容。这就是逆向思维的逆反现象。

人类的青少年时期是逆反心理表现最突出的一个时期,往往家长们说东,孩子们偏偏要往西,这时如果利用好孩子们的逆反心理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有一个很好的例子,有位家长希望孩子学习钢琴,但知道自己的孩子好奇心强,但耐心差,于是这位家长买了钢琴后却禁止孩子碰钢琴,没过多长时间孩子按捺不住好奇心主动向父母提出要学钢琴,家长在规定了很多条件后才让孩子练习钢琴,这时孩子反而会珍惜学习钢琴的机会,每次练琴都能认真完成其学习任务。

通过以上六种逆向思维的方法总结,我们知道了逆向思维不仅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思维方式,也是一种另辟蹊径的行为方式。学会运用逆向思维,可以迅速提升大家的认知和分析能力,拓展思维空间,同时也增强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和信心。

逆向思维经典案例分享

反向型逆向思维案例

案例一

传统的破冰船,都是依靠自身的重量来压碎冰块的,因此它的头部都采用高硬度材料制成,而且设计得十分笨重,转向非常不便,所以这种破冰船非常害怕侧向漂来的浮冰。前苏联的科学家运用逆向思维,变向下压冰为向上推冰,即让破冰船潜入水下,依靠浮力从冰下向上破冰。新的破冰船设计得非常灵巧,不仅节约了许多原材料,而且不需要很大的动力,自身的安全性也大为提高。遇到较坚厚的冰层,破冰船就像海豚那样上下起伏前进,破冰效果非常好。这种破冰船被誉为“20世纪最有前途的破冰船”。

案例点评:反向型逆向思维是指从已知事物的相反方向进行思考,产生发明构思的途径,常常从事物的方向、功能、结构等方面作反向思维。本案例的破冰船采用了改变破冰的方向即变向下压冰为向上推冰,让破冰船潜入水下,依靠浮力从冰下向上破冰,本案很好地利用了反向型逆向思维方法从而解决了传统破冰船的缺点。

案例二

洗衣机脱水缸的转轴是软的,用手轻轻一推,脱水缸就东倒西歪。可是脱水缸在高速旋转时,却非常平稳,脱水效果很好。当初设计时,为了解决脱水缸的颤抖和由此产生的噪声问题,工程技术人员想了许多办法,先加粗转轴,没能解决问题,然后加硬转轴,仍然没能解决问题。最后,他们来了个逆向思维,弃硬就软,用软轴代替了硬轴,成功地解决了颤抖和噪声两大问题。这是一个用逆向思维来创造发明的典型例子。

案例点评:本案例不仅具有反向型逆向思维的特点,也兼有转换型逆向思维的特点。

案例三

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福特一家分公司的一位副总经理艾科卡正在寻求方法来改善公司业绩。他认定,达到该目的的灵丹妙药在于推出一款设计大胆、能引起人们喜爱的新型小汽车。在确定了最终决定成败的人就是顾客之后,他便开始绘制战略蓝图。下面是艾科卡如何从顾客着手,反向回推到设计一款新车的步骤:顾客买车的唯一途径是试车,要让潜在顾客试车,就必须把车放进汽车交易商的展室中。吸引交易商的办法是对新车进行大规模、富有吸引力的商业推广,使交易商本人对新车型热情高涨。说得实际点,他必须在营销活动开始前做好小汽车,送进交易商的展车室。为达到这一目的,他需要得到公司市场营销和生产部门百分之百的支持。同时,他也意识到生产汽车模型所需的厂商、人力、设备及原材料都要由公司的高级行政人员来决定。艾科卡一个不漏地确定了为达到目标必须征求同意的人员名单后,就将整个过程倒过来,从头向前推进。几个月后,艾科卡的新型车——野马,从流水线上生产出来了,并在60年代风行一时。它的成功也使艾科卡在福特公司一跃成为整个小汽车和卡车集团的副总裁。

案例点评:这是利用反向型逆向思维把产品从传统的设计、生产、销售流程倒转过来,从满足消费者需求入手,让顾客决定生产和设计。现在这种注重消费体验的商业模式已经很常见了,而且深入人心,但在20世纪60年代就有这样的思维意识的确是很超前的。

案例四

秋春战国时期,鲁国有一个人,非常擅长编织麻鞋,他的妻子也是织绸缎的能手,他们准备一起到越国做生意。有人劝告他说:“你不要去,不然会失败的。你善编鞋,而越人习惯于赤足走路。你妻子善织绸缎,那是用来做帽子的,可越人习惯于披头散发,从不戴帽子。你们擅长的技术,在越国却派不上用场,能不失败吗?”可鲁人并没有改变初衷,几年后,他不但没有失败,反而成了有名的大富翁。

一般来说,做鞋帽生意,当然应该去有鞋帽需求的地区,但鲁人则打破了这种习惯性的思维方式,认为就是因为越人不穿鞋不戴帽,那里才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巨大的销售潜力,只要改变了越人的生活习惯,越国就会变成一个巨大的鞋帽市场。鲁人成功的秘密就在这里,逆向思维帮了他的大忙。

案例点评:这是一个典型的勇于开拓蓝海市场并获得成功的案例,古人尚且如此,生活在现代的我们就更应该勇于创新、勇于开拓了。

案例五

美国汽车大王福特一世在街上散步时,偶然间看到肉铺仓库里的几个工人按顺序分别切牛的里脊肉、胸肉、头肉,他的脑海里马上浮现出与这些相反过程的工作:让工人按顺序分别装上汽车的各种零部件。

这就是用流水线组装汽车的方法,这与以前让每一位工人自始至终地装配一辆汽车相比,由于每个工人只负责汽车中的一小部分工作,操作简单、容易熟练,因此工人劳动效率大大提高,而且很少出差错。因而使福特公司脱颖而出,奠定了福特在汽车行业中的地位。后来,其他汽车厂家、行业纷纷效仿福特公司的这一方法,至今流水线作业仍是现代化生产的一个有力手段。

案例点评:逆向思维的运用推动了无数个工业及商业的创新,流水线生产方式的发明应用就是非常典型的案例。

案例六

半导体的发明曾引起了世界上一场电子革命。这其中的逆向思维起了很大的作用。20世纪50年代,世界各国都在研究制造晶体管的原料——锗,其中的关键问题是要将锗提炼得很纯。日本的专家江崎与助手在长期的探索中,不管怎样小心操作,总免不了混入一些杂质。每次测量其参数,都会发现显示不同的数据。有一次,江崎想道:如果采用相反的操作方法,有意地添加一点点杂质,结果会怎样呢?经实验,当将锗的纯度降到原来的一半时,一种极为优异的半导体就诞生了。

案例点评:本案例也同时具有反向型逆向思维和转换型逆向思维的特点。

案例七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一个科研团队日前做成了一件看似不可能的事:把煮熟的鸡蛋的蛋白还原到煮之前的状态,就像是“逆转”鸡蛋煮熟的过程。该团队采用的方法是在鸡蛋煮熟后,使蛋清中的一种名为“溶菌酶”的蛋白质再次生成,在这过程中添加一种尿素物质,使固态的蛋白液化,然后用一种流体旋转装置使蛋清恢复原始状态。据创造这种方法的科学家说,该技术并不只是游戏,它有助于大幅减少癌症治疗和食品生产的成本,还可应用于全球生物技术产业的相关领域。

案例点评:逆向思维就是敢于把不可能的事变为可能,就像本案将熟鸡蛋蛋白变成生鸡蛋蛋白的例子,敢于转换思维去做看似不可能的事,从而发现新的事物并造福于人类。

转换型逆向思维案例

案例一

我国古代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母亲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开染布作坊,小儿子做雨伞生意。天天这位老母亲都愁眉苦脸,天下雨时怕大儿子染的布没办法晒干;天晴了时又怕小儿子做的伞没有人买。一位邻居开导她,叫她反过来想:雨天,小儿子的伞生意做得红火;晴天,大儿子染的布很快就能晒干。逆向思维使这位老母亲天天眉开眼笑,再也不为天气发愁了。

案例点评:转换型逆向思维是指在研究某一问题时,由于解决该问题的常用手段受阻,而转换成另一种手段,或转换思考角度,以使问题得到顺利解决的思维方法。本案例就是通过转换思考角度解除了人们通常不必要的担忧。

案例二

有一位商人借给了地主老爷500个银币,并且收到对方写的借据。在还钱的日期快要到的时候,商人突然发现借据丢了,这使他焦急万分,因为他知道,丢失了借据,向他借钱的地主老爷是会赖账的。商人求助于阿凡提,阿凡提对商人说:“你给这个地主老爷写封信,就说下个月让他把向你借的600个银币还给你。” 商人听了迷惑不解:“我丢了借据,要他还500个银币都成问题,怎么还能向他要600个银币呢?”尽管商人没想通,但还是照办了。信寄出以后,商人很快收到了回信,借钱的地主老爷在信上写道:“我向你借的是500个银币,不是600个银币,下个月你就过来拿吧。”

案例点评:要善于利用逆向思维,当生活中遇到采用常规手段而无法解决的问题时,使用转换型逆向思维往往能使问题顺利解决。

案例三

有一次,非洲草原上失火了,烈火借着风势,无情地吞噬着草原上的一切。那天刚巧有一群游客在草原上玩,一见烈火扑来,个个惊慌失措。幸好有一位当地老向导与他们同行,他一见情势危急,便喊道:“为了我们大家都有救,现在听我的。”老向导让大家拔掉面前这片干草,清出一块空地来。这时大火越来越逼近,情况十分危险,但老向导胸有成竹。他让大家站到空地的一边,自己则站在靠大火的一边。他见烈火像游龙一样越来越近,便果断地在自己脚下放起火来。眨眼间,在老向导身边升起了一道火墙,这道火墙同时向3个方向蔓延开去。奇迹发生了,老向导点燃的这道火墙并没有顺着风势烧过来,而是迎着那边的火烧过去。当两堆火终于碰到一起时,火势骤然减弱,然后渐渐熄灭。游客们脱离险境后纷纷向他请教以火灭火的道理,老向导笑笑说:“今天草原失火,风虽然向着这边刮来,但近火的地方气流还是会向火焰那边吹去的。我放这把火就是抓准时机借这股气流向那边扑去。这把火把附近的草木烧了,这样那边的火就再也烧不过来了,于是我们得救了。”

案例点评:当遇到危险时急中生智就显得非常重要,平常勤于思考等到需要时才能及时想到。

案例四

1972年12月23日,尼加拉瓜共和国首都马那瓜发生了大地震,一座现代化城市顷刻间变成了一片瓦砾,死亡万余人,震中511个街区的房屋被无情地震毁。令人惊奇的是,一片废墟中唯独18层的美洲银行大厦竟安然屹立,而大厦正前方的街道地面却呈现了上下达1.5厘米的错动!如此奇迹,轰动了全球。奇迹的创造者就是著名美籍华人工程结构专家林同炎。他在设计美洲银行大厦时,试图设计一座震中不会出现房屋崩裂的大厦,但是无论如何都没有办法解决建筑材料在强大外力下不变形、裂开的问题。就在他一筹莫展之际,忽然想到如果不把思维的重点放在正面(因为放在正面不能彻底解决防震问题),而是把思维着重放在反面呢?于是,在多方筛选测算后,他采取了框筒结构。这种结构和一般结构不同,具有刚柔相济的特点:在一般受力的情况下,建筑物有足够的刚度来承受外力,而当受到突如其来的强烈外力时,可由房屋内部结构中某些次要构件的开裂使房屋总刚度骤然减弱,从而大大减少主要构件建筑材料承受的地震力。这种以房屋次要构件开裂的损失来避免建筑物倒塌的设计思想突破了一般常规的思维框架,突破了以刚对刚的正面思维模式,从而创造了世界上少有的奇迹。在这里,林同炎选择了以“逆”来保护。保护与破坏是完全对立的,但这不意味着它们不能互补共存。使“保护”和“破坏”双方呈现出相互依存的态势,主动设计一些在强地震中会被破坏的东西,恰恰成就了保护的目的。在主要建筑体完好的前提下,次要内部结构的破坏反而使得建筑物避开了强震的摧毁。

案例点评:灾难面前才能看到逆向思维智慧的光芒。

案例五

很多摄影者在拍集体照时总是先数“3、2、1”,可是尽管人们都尽量睁大了眼睛,可总会有一些人在数到“1”的时候坚持不住眨了眼。后来有人出了一个主意,让大家都闭上眼睛,喊“3、2、1”后再一起睁眼。刚开始大家还将信将疑,甚至还觉得有点怪异,可是照片拍出来以后一看,果然一个闭眼的人都没有,这里也是利用了逆向思维方法,既然大家无法长时间地保持不闭眼睛,那么同时睁开眼睛能够做到了,也一样能达到拍照不闭眼睛的目的。

案例点评:在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以看到运用逆向思维带来的意想不到的结果。

案例六

某企业党委实行差额选举,规定从23名候选人中选出21名党委委员。常规操作方法是按党员代表数量发出选票,上列23位候选人名单。代表拿到选票后“选出”自己同意的那21位候选人,投票后,由监票人进行唱票统计,得票最高的21位当选。对于这种司空见惯的做法,谁都没有异议。但是,这是一种效率低下的做法。对于这个问题,采用逆向思维,完全可以这样来做:当拿到选票后,“挑出”自己不同意的那两位,唱票时,每张选票也只唱两次,最后,谁的“票多”谁就落选。这样,每一位代表所花的时间只有原来的十分之一,每一张选票的唱票时间也只有原来的十分之一,选举效率提高了十倍。你仔细想过就不难发现,这种做法不但提高了效率,而且也有助于提高候选人和代表的压力感和责任感。选取赞成的21位候选人时,很多人都是从前往后打钩,只要不是很不顺眼就按着顺序往下画了,结果往往是居于最后面位置的两位候选人落选的可能性最大。这种做法使得落选的人压力不是很大,谁让自己的地理位置不佳呢!然而要代表从23位候选人中择出2位自己认为是不合适的人,那么对候选人来说加大了压力,他必须十分注重自己的形象,改进自己的不足。对代表来说,必须经过慎重思考,负责任地表达自己的意见。

案例点评:这是逆向思维运用的又一经典案例。在实行差额选举中,本案逆向思维的运用不仅仅是提高选举效率,更重要的是让选举更加公平。

案例七

一位老人走进一家银行,来到信贷部坐下来。他身着豪华西装,穿着高级皮鞋,还系着金领带夹的领带。

“我想借1美元。”“什么,1美元?”“对啊,可以吗?”“当然可以,只要有抵押,再多些也无妨的。”老人打开豪华皮包,拿出一堆股票、债券等,放在经理的桌上。“总共值50多万美元,够了吧?”“当然!当然!不过,你真的只借1美元吗?”“是的,就1美元。”“那么年息为6%,只要您按时付出利息,到期我们就退给您抵押品。”老人办完手续,拿了借来的1美元就准备离开银行。

在一旁冷眼旁观的分行长,怎么也弄不明白,有50多万美元抵押品的人,为何来银行借1美元呢?于是他追上前去问个究竟。老人笑道:“来贵行前,我问过好几家金库,他们保险箱的租金都很昂贵。所以啊,我就在贵行寄存这些证券,租金实在太便宜了,一年才6美分……”

案例点评:所有正常思维的人,都会受到同种矛盾的限制。如果目的只是寄存,都希望花最少的钱,就会一家一家去询问并比较其租金高低,唯独这位老人跨越了正常思考方式,改变思维方向,用反常的方法即逆向思维达到了目的,而且将租金减少到最低。

案例八

南唐后主李煜派博学善辩的徐铉到大宋进贡。按照惯例,大宋朝廷要派一名官员与徐铉一起入朝。朝中大臣都认为自己辞令比不上徐铉,谁都不敢应战,最后反映到宋太祖那里。

太祖的做法,大大出乎众人意料。他命人找10名不识字的侍卫,把他们的名字写上送进宫,太祖用笔随便圈了个名字,说:“这人可以。”在场的人都很吃惊,但谁也不敢提出异议,只好让这个还未明白是怎么回事的侍卫前去。

徐铉见了侍卫,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侍卫根本搭不上话,只好连连点头。徐铉见来人只是点头,猜不出他到底有多大能耐,只好硬着头皮讲。一连几天,侍卫还是不说话,徐铉也讲累了,于是也不再吭声。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宋太祖“以愚困智解难题”的故事。按照一般的做法,对付善辩的人,应该找一个更善辩的人,可是宋太祖偏偏找一个不认识字的人去应对。这一做法,反而引起了善辩高手的猜疑,使他认为陪伴自己的人,是代表宋朝“国家级水平”的人。对大国猜不透,就不敢放肆。以愚困智,在于智之长处,根本无法发挥。

案例点评:以愚困智是逆向思维又一经典案例,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人的智慧。

案例九

曾有一篇文章说道,一位中国人移民到了美国,因要打官司就对律师说:我们是不是找个时间约法官出来坐一坐或者给他送点礼。律师一听,大骇,说千万不可,如果你向法官送礼,你的官司必败无疑。那人说怎么可能?律师说:你给法官送礼不正说明你理亏了吗?几天后,律师打电话给他的当事人,说:我们的官司打赢了。那人淡淡地说,我早就知道了。律师奇怪地问,怎么可能呢?我刚从法庭里出来。中国人说,我给法官送了礼。那位律师差点跳了起来,不可能吧!中国人说:的确送了礼,不过我在邮寄单上写的是对方的名字。

案例点评:这位中国人的做法是否有违道德我们暂且不论,但他采用了很典型的逆向思维,既然你们美国人认为给法官送礼是理亏,那我就以对方的名义送礼,从而轻而易举地赢得了官司。

案例十

湖北十岁的小学生王帆发明的双尖绣花针获得第四届全国青少年发明创造比赛一等奖,被中国发明协会授予专项发明奖。王帆曾仔细观察过大人们的湘绣绣花过程,看到绣花针刺到布下面,针尖朝下,需要掉转针头,才能再刺到布的上面来,又需要再次掉转针头刺下去,如此反复操作,非常麻烦。小王帆想,能不能不掉转针头进行刺绣呢?常规的绣花针一端是针尖,另一端是针鼻,显然用针鼻不能代替针尖的功能,反过来针尖也不能代替针鼻的功能。怎样对绣花针进行改进呢?王帆想,既然不需要掉转绣花针就能进行刺绣,绣花针必须对称,即让两端都是针尖。那么针鼻怎么办呢?经过思考,王帆将针鼻选择在针的中段位置。王帆发明的这种双尖绣花针两端都有针尖,可以刺透绣花布,从下面拔出针,上面也有尖,不再需要掉转绣花针就可以继续刺绣,减少了刺绣操作的步骤,提高了刺绣的速度。双尖绣花针虽然简单,却非常新颖和具有实用性。

小王帆就是利用逆向思维的方法,把不对称的绣花针改为对称,发明了双尖绣花针。

案例点评:青少年往往不受固有思维的束缚,发明了我们看上去很简单但人们偏偏没能想到的东西。

案例十一

以逆向思维处理婚姻中出现的不忠问题也会收到奇效。婚姻中,如一方不忠,比如说丈夫在外面有了情人,顾家爱夫的妻子知道后,通常是使用或哭、或闹、或打上门去、或以死相逼等激烈、极端的方式来试图挽救濒死的婚姻,然而用这种方式却很少有成功的,即便丈夫出于压力没有离婚,但夫妻之间的感情也彻底崩溃了。

有位聪明的妻子却采用了逆向思维的方式。丈夫在外面有了情人,如痴如醉。妻子得知后,便默默地离开了家,为丈夫和他的情人腾出了空间。临走时留下一张字条,上书:“亲爱的:自从嫁给你,我就是在用自己的心深深地爱着你,非常希望你幸福快乐。既然你喜欢和她在一起,对你的爱告诉我,就让你得到自己的幸福快乐吧!我先暂时离开家一段时间,请你认真思考我们的关系后再作出决定。”

这位妻子是这样考虑问题的:

第一,既然丈夫已经心有所属,一哭二闹三上吊或采取其他激烈的方式无济于事,而且还会彻底伤害夫妻多年的情份,使夫妻关系彻底破裂。如果选择冷静地离开,就算不能挽回家庭婚姻,但至少双方都不会受到很深的伤害。

第二,如果丈夫的情人各方面很优秀,那么丈夫爱情人就有他的道理,自己又哭又闹只会让丈夫愈加地瞧不起自己,是弱者的表现,变相地证明自己确实不如情人。

第三,男人喜欢情人往往是出于得不到的就是最好的心理,因为双方的关系处于秘密和地下的状态,这种距离感使情人之间产生了强烈的美感,索性让你们近距离接触,让他更现实并更快地真正了解她。

那位丈夫在与情人亲密接触后却陡然发现情人很多地方都不及贤惠的妻子,没多久就果断地离开情人,回到了妻子的身边。

案例点评:案例中的这位妻子运用逆向思维,不哭不闹,给丈夫留出了空间,也给自己留出了空间,同时还留给了丈夫回头的空间,最终挽回了家庭。

案例十二

有一家人决定搬进城里,于是去找房子。全家三口,夫妻俩和一个5岁的孩子。他们跑了一天,直到傍晚,才好不容易得到一张公寓张贴的出租消息。他们赶紧跑去,房子看起来很不错。于是,他们就前去敲门询问。这时,温和的房东出来,对这三位客人从上到下地打量了一番。丈夫鼓起勇气问道:“这房屋出租吗?”房东遗憾地说:“啊,实在对不起,我们公寓不招有孩子的住户。”丈夫和妻子听了,一时不知如何是好,于是,他们默默地走开了。

那5岁的孩子,把事情的经过从头至尾都看在眼里。他的心里想:真的就没办法了?他用红叶般大小的小手,又去敲房东的大门。这时,丈夫和妻子已走出几米远了,不知道发生什么事了,都回头望着这边。门开了,房东又出来了。这孩子天真无邪地说:“老爷爷,这个房子我租了。我没有孩子,我只带来两个大人。”

房东听了之后,“哈哈……”大笑了起来,看到这机灵的孩子份上就决定把房子租给他们了。

案例点评:人类的逆向思维往往是天生就有的,关键在于你是否会使用。

案例十三

1964年,酒泉火箭发射基地试验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种中近程火箭。试射时,火箭射程不够,无法命中目标。专家们都在考虑,怎样给火箭多加些推进剂,增大射程?可燃料箱容积有限,再也加不进去了,重新设计更大的燃料箱时间又不允许。正在大家绞尽脑汁冥思苦想时,一位刚刚大学毕业的年轻人站起来说:“火箭发射时推进剂温度升高,密度就会变小,发动机的节流特性也会随之变化。经过计算,如果从火箭内泄出600公斤燃料,这枚火箭就能命中目标。”众人的目光一下子聚焦到这位年轻的新面孔上,有人不客气地回了句:“本来火箭射程就不够,你还要往外泄?”于是再没人理睬这个“不合理”建议了。受冷落的年轻人没有气馁,他找到坐镇酒泉的技术总指挥钱学森,大胆地汇报了自己的意见。钱学森听完眼睛一亮,高兴地对火箭总设计师说:“这个年轻人的意见对,就按他的办!”果然,泄出一些推进剂后火箭射程反而显著提高,连发三枚,枚枚命中。这位以逆向思维创造性地解决了我国第一枚火箭发射关键问题的青年才俊名叫王永志,钱老后来特别推荐他担任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首任总设计师。

案例点评:逆向思维的结果通常不会被轻易接受,因为它出人意料并打破常规,只要你相信自己,并能坚持下去就可能获得成功。

缺点逆向思维案例

案例一

某时装店的经理不小心将一条高档呢裙烧了一个洞,其身价一落千丈。如果用织补法补救,也只能蒙混过关,欺骗顾客。这位经理突发奇想,干脆在小洞的周围又挖了许多小洞,并精于修饰,将其命名为“凤尾裙”。一下子“凤尾裙”销路顿开,该时装商店也因此出了名。无跟袜的诞生与“凤尾裙”异曲同工。同样因为袜跟容易破,一破就毁了一双袜子,商家运用逆向思维,试制成无跟袜,结果销路也不错,运用逆向思维创造了非常好的商机。

案例点评:本案是典型的缺点逆向思维,缺点逆向思维是一种利用事物的缺点,将缺点变为可利用的东西,化被动为主动,化不利为有利的思维方法。这种方法并不以克服事物的缺点为目的,相反,它是将缺点化弊为利,从而找到解决方法。

案例二

古时候有个木匠,在一座山神庙前看到一棵很大很大的树。树荫可以让几百头牛乘凉,树枝粗得可以做几十艘木船。周围的群众像赶集一样过来观看,可木匠头也不抬继续赶路。他的徒弟忍不住停下来,说:“这棵树好大啊,它的木材一定很好,师傅你怎么不看呢?”木匠说:“这棵树的木材不过是一块中看不中用的散木而已!”“啊!您为什么这样说呢?”徒弟很惊讶。木匠说:“要是用它来做船,船很快就会沉。”“用来做门,就会流出腐烂的汁。”木匠接着说,“它是一棵没用的树,正因为没用,所以才能活得这么久啊!”后来,“不材之木”就用来指那些外表光鲜,没有真才实学的人。

案例点评:“正因为没用才能活得这么久”这句话充满了人生的哲理,也表现出人类对于自然的利用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案例三

德国有一种名叫“奥飞拉”的苍蝇,这种苍蝇头部长着一张锋利的针形嘴,人一旦被它叮上一口,会像针刺一样痛,而且伤口处马上会长出一个大包,当地人对它深恶痛绝。最近它却成了当地人的宠儿,原来德国昆虫学家最近发现“奥飞拉”苍蝇的一个习性:一旦遇上别的蛆虫,它就会将锋利的嘴扎入其体内吸取营养,直至对方死亡。聪明的德国人立刻创办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苍蝇公司”,利用“奥飞拉”苍蝇特殊的攻击能力来消灭各种蛆虫。这家公司专门负责繁殖和出售“奥飞拉”蛆虫,上门订货的牧场主络绎不绝。专家认为,这家苍蝇公司的建立无疑是应用生物防治技术的又一成功范例,它有利于减少化学杀虫剂的使用量和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其发展前景非常好。

案例点评:人类在生物防治技术上采用了很多的逆向思维方法,本案中讨厌的苍蝇也能被人类利用就是借助了逆向思维。

案例四

同样是苍蝇的例子,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医疗条件很差,不少伤兵不仅得不到外科的医疗处理,甚至连最简单的急救包扎和消炎也来不及。几天后,这些伤兵的创口被丝光绿蝇(有人叫它绿头蝇)下了卵而且生了蝇蛆,看起来让人恶心。可是,这些伤兵既不发烧,伤口也不腐烂,相反,创口竟逐渐好转,并最后愈合了。这一奇妙的现象让医生困惑了。几十年后,美国华盛顿的一位老人长期卧床,身上长了大面积的褥疮,使用各种抗菌素均无疗效,医院束手无策了。一位当地医生受此故事启发并得出了结论:虽然蝇蛆脏,却能不被细菌感染,这正说明苍蝇的蛆有极强的抗菌功能。于是他发明了“蝇蛆疗法”,即先用绿头苍蝇在马肉上产卵成蛆,然后将蝇蛆处理后放养在患者伤口上,结果褥疮腐肉被蛆虫一扫而光,伤口很快愈合了。

案例点评:同上一个案例一样,人类借助逆向思维才发明了“蝇蛆疗法”。

溯本求源逆向思维案例

案例一

由我国发明家苏卫星发明的“两向旋转发电机”诞生于1994年,同年8月获中国高新科技杯金奖,并受到联合国TIPS组织的关注。1996年,丹麦某大公司曾想以300万元人民币买断其专利,可见其发明价值之巨大。说到“两向旋转发电机”的发明,也应归功于逆向思维。翻阅国内外科技文献,发电机共同的构造是各有一个定子和一个转子,定子不动,转子转动。而苏卫星发明的“两向旋转发电机”定子也转动,发电效率比普通发电机提高了四倍。

案例点评:这是一个用溯本求源逆向思维来创造发明的典型例子。溯本求源逆向思维是从事物的结果去分析产生事物的成因,并利用相同的规律去解决类似的问题。本案的“两向旋转发电机”就是依据电能产生的原理运用溯本求源逆向思维方法成功地完成了发明。

案例二

日本是一个经济强国,却又是一个资源贫乏国,因此他们十分崇尚节俭。当复印机大量吞噬纸张的时候,他们一张白纸正反两面都利用起来,一张顶两张,节约了一半。日本理光公司的科学家并不满足于此,他们通过逆向思维,发明了一种“反复印机”,已经复印过的纸张通过它以后,上面的图文消失了,重新还原成一张白纸。

案例点评:一张白纸可以重复使用许多次,这不仅创造了财富,也节约了资源,而且使人们树立起新的价值观:节俭固然重要,创新更为可贵。

案例三

早在我国的宋朝时期,人们就开始想到用事物的结果去对抗事物的原因。据文献记载,当时人们把天花病人皮肤上干结的痘痂收集起来,磨成粉末,取一点吹入天花病患者的鼻腔。患者的病情就能好转,后来这种天花免疫技术经波斯、土耳其传入欧洲。直到1798年英国医生琴纳用同样的原理研制出了更安全的牛痘,为人类彻底根治天花作出了决定性的贡献。这就是采用了逆向思维以毒抗毒的方法,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案例点评:“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是溯本求源逆向思维的经典另类使用。

换位逆向思维案例

案例一

1956年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在苏联共产党的一次代表大会上揭露、批判斯大林肃反与扩大化等错误时,有人从听众席上递了一张纸条给讲台上的赫鲁晓夫。赫鲁晓夫打开来一看,上面写着:“那时候你在哪里?”这个尖锐的问题直指核心。这个时候,赫鲁晓夫不能不回答,选择回避就等于承认自己的懦弱和自私。如果你是赫鲁晓夫,你会怎么办呢?要解决这个问题,你就必须用某种事实告诉众人,你现在的行为是在实实在在地纠正错误,而同时你还要让众人理解、默认你不能更早地作出纠正的原因。你必须设置一个“必然的二选一”,也就是说你必须让众人在你设置的情境里面只能做和你一样的选择。通过这样的解释,你是不是已经可以摸索到脉络了?这时候你应该想到,“逆”了之后就要“反”,与其用言语进行解释,不如让大家切身体会,让大家明白这是没有选择的选择。你看看,实际上对逆向思维方法的掌握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形成的。赫鲁晓夫拿起条子,大声念了一遍上面的问题,然后望着台下,说:“这是谁写的条子?请你马上站出来,走上台!”没有人站出来,会场静得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得见,所有人的心都在怦怦地跳,不知道赫鲁晓夫到底要干什么。写条子的人更是忐忑不安,懊悔不已,心里很清楚赫鲁晓夫如果真要查下去,一定会查到他就是写条子的人。接着,赫鲁晓夫又大声重复了一遍:“请写条子的人站出来!”会场仍然一片寂静。几分钟过去了,赫鲁晓夫终于又开口了,他平静地说:“好吧!我来回答你的问题,我当时就坐在你现在坐的那个地方。”你看,赫鲁晓夫就是利用如今的权势重现了当年他所处的环境,让身处其中的众人切切实实地体会了他的选择,换了个角度告诉众人他的无可奈何。这就是运用逆向思维琢磨对方的思考路径并逆反其逻辑。

案例点评:换位逆向思维是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换位思考,以期获得问题解决的最佳方案。本案赫鲁晓夫就是利用换位逆向思维重现了当年他所处的环境,让身处其中的人切切实实地体会了他的选择,换了个角度告诉众人他当时的无可奈何。

案例二

在传统的动物园内,无精打采的动物被关在笼子里让人参观。然而有人反过来想,把人关在活动的“笼子”里(汽车中),不是可以更真实地欣赏大自然中动物的面貌吗?于是像野生动物园那样的参观方式应运而生。

案例点评:换位逆向思维不仅仅限于人和人之间,人和动物、人和自然之间也需要经常换位思考。

逆反逆向思维案例

案例一

当年土豆传到法国的时候,法国农民并不愿意种植,有人便出了一个怪招,在各地种植土豆的试验田边派全副武装的士兵日夜把守。周围的农民一见此阵势,认为地里种的肯定是珍贵至极的好东西。于是,他们时常乘机溜进试验田,把偷回的土豆种在自家的地里。渐渐地,土豆就成为法国农民广为种植的一种农作物。

案例点评:逆反心理是每个人都会有的、不自觉的一种逆向思维方式,在表面上看起来是反对别人的一种行为,其结果更促进了他们接收这种行为。本案使用逆反逆向思维方法促成了法国农民种植土豆并使土豆在法国得以推广。

案例二

中国西部有一个山区很贫穷,当地政府为了农民致富而推广波尔山羊养殖,可在推广时非常困难,老百姓以前没听说过波尔山羊,他们都不愿意饲养。后来,乡里有人出了一个主意,利用人们的逆反心理进行限额式推广,决定先在当地4个村中每村只选一户饲养波尔山羊,决不多选!为了慎重起见,并让乡长任推选组组长。推选前,乡里提出了很多苛刻的条件,整整忙活了一个月,乡里为这4户每户引种羊100只,多一只也不行。乡里还组织这4个村的联防队员轮流值班看羊。等羊下了羊崽后,乡里说要出口,不让养羊户私自出售。左邻右舍的农民非常眼馋,托亲拜友,晚上摸黑溜进养羊户家里,好说歹说也要偷偷买几只波尔山羊饲养。没过多久,这几个村的养羊户人均收入已超过万元。当然,波尔山羊也走进了各家各户。

案例点评:同上一个案例一样波尔山羊养殖户们也是被逆反逆向思维所利用,通过这些事例我们可以看出,人类的心理永远是这样——一切禁止都意味着加强。这种利用人类逆反心理的办法也证明了逆向思维能够解决许多疑难问题。

案例三

孙膑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兵法家,他到魏国求职时,魏惠王心胸狭窄,妒其才华,并故意刁难孙膑。魏惠王对孙膑说:“听说你挺有才能,如果你能使我从座位上走下来,就任用你为将军。”魏惠王心想:我就是不起来,你又奈我何?孙膑想:魏惠王赖在座位上,我不能强行把他拉下来,把君王拉下来是死罪。怎么办呢?只有用逆向思维法,让他自动走下来。于是,孙膑对魏惠王说:“我确实没有办法使大王从宝座上走下来,但是我却有办法使您坐到宝座上。”魏惠王心想:这还不是一回事,我就是不坐下,你又奈我何?他便乐呵呵地从座位上走下来。孙膑马上说:“我现在虽然没有办法使您坐回去,但我已经使您从座位上走下来了。”魏惠王方知上当,只好任用他为将军。

案例点评:使用逆反逆向思维对付心胸狭窄、嫉贤妒能的人也是一种不错的思路。

案例四

沙克是一个具有犹太血统的老人,退休后,在学校附近买了一间简陋的房子。住下的前几个星期还很安静,不久有三个年轻人开始在附近踢垃圾桶闹着玩。老人受不了这些噪声,出去跟年轻人理论。

“你们玩得真开心!”他说,“我喜欢看你们玩得这样高兴。如果你们每天都来踢垃圾桶,我将每天给你们每人一块钱。”

三个年轻人很高兴,更加卖力地表演“足下功夫”。不料三天后,老人忧愁地说:“通货膨胀减少了我的收入,从明天起,只能给你们每人五毛钱了。”

年轻人显得不大开心,但还是接受了老人的条件。他们每天继续去踢垃圾桶。一周后,老人又对他们说:“最近没有收到养老金支票,对不起,每天只能给两毛了。”

“两毛钱?”一个年轻人脸色发青,“我们才不会为了区区两毛钱浪费宝贵的时间在这里表演呢,不干了!”

从此以后,老人又过上了安静的日子。这里给我们的启示,管理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强制性的命令只会让他们变本加厉适得其反,利用逆向思维,把面子给足他们,才能将其控制在股掌之中,事情的结果才能向自己的意愿发展。

案例点评:年轻人的逆反心理非常重,利用逆反逆向思维往往可以很容易地解决类似的问题。

用逆向思维的方法进行案例分析

案例一:用逆向思维的方法重新思考一下司马光砸缸是不是最佳的救人办法?

在这里首先需要肯定司马光砸缸这一行为结果是好的,当我们今后碰到问题需要解决时,如果这个问题牵涉到人的生命,那么其他一切都是次要的,生命是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在这里我们重新去讨论这个问题是希望大家用逆向思维的方法多去思考几个为什么?让我们重新穿越时空回到古代,回到事发现场。

首先大家想象一下孩子是怎么掉进缸里的呢?历史书上都说是孩子自己攀上缸沿不慎跌入,我们无法确认其他可能只能先认定是孩子自己攀上缸沿的,那么这口缸有多高,如果这口缸低于孩子的身高,这个孩子能自己爬进去也就能自己再爬出来,另外司马光当时已经7岁了,他也可以把那个孩子拉出来,所以当时这口缸肯定超过了孩子的身高也同时超过了司马光身高。但这口缸也不可能很高,否则孩子爬不进去,大人们也会因为缸的沿口太高而无法使用,因此我估计这口缸的高度应该在1.2~1.5米。好了,分析完缸的高度我们再分析一下孩子是如何爬上去的呢?大家都知道缸是圆的,外表是光滑的,孩子自己不借助外力是很难爬上去的,那么是什么外力呢?其实书中已经告诉我们答案了,是司马光砸缸用的石头,石头就在现场,就在缸的边上,否则在紧急关头司马光不可能跑很远去搬来石头,还原现场,孩子很可能是踩着石头攀上缸沿的。

下面一个问题是缸里有水吗?有多少水?通过历史书上的描述可以肯定缸里是有水的,司马光砸缸之后缸里的水流出后孩子才得救,那么缸里有多少水,会是满的吗?如果水是满的孩子就不会攀上缸沿玩的,那样很容易弄湿衣服和鞋子的,另外孩子掉进缸里由于水是满的,在浮力的作用下,开始的时候孩子很容易抓住缸沿,就像现在孩子们在游泳池里即使不会游泳,他也可以抓着游泳池边上的槽口玩上半天,所以缸里的水不是满的,可能只有一半,我们想象一下,当时这个孩子攀上缸沿骑在上面很是得意,当他想要捞起缸里的东西比如荷花或浮萍,不小心掉入缸里,由于缸比较高,他爬不出来了,就只能泡在水里,恐惧让他哭着喊着叫人救他,于是发生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如果以上的猜想成立,那么司马光是不是可以不用把缸砸了而是把石头抛进缸里,让他的小伙伴再踩着石头爬出水缸,当初他的小伙伴可能就是踩着石头爬上水缸的。当然以上这一切都是假设,历史不会重演,我们研究这个问题只是希望大家学会使用逆向思维的方法试着用推理去还原事实真相。

案例二:用逆向思维的方法重新思考一下衣服的作用

在上一篇立体思维中我们对衣服的作用得出的结论有“保暖”、“美观”、“保护”、“携带物品”。

那么我们再用逆向思维的方法思考一下衣服只有这些作用吗?

我们想象一下在原始社会时期的热带丛林里,原始人类不需要用衣服来保暖、美观,也不需要通过衣服来保护自己或需要衣服口袋来携带物品,但原始人类为什么还会用兽皮或编织树叶来系在腰间呢?我的回答是衣服最初的作用是因为人类有了早期文明,有了羞耻心,所以衣服最初是用来遮羞的。到了现代,文明程度更高,所以即使在夏天最热的时候人们出门都会穿衣服,男人还有可能像原始人一样只穿短裤赤裸上身,而女人由于文明程度的提高已经不会再赤裸上身出门了。因此,衣服最大的,也就是首要的作用是遮羞。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衣服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最显著的标志,那么衣服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又扮演着什么样的重要角色呢?

早期的人类为了吸引异性的注意,男人总是会穿得威武有力,用以吸引女人的注意,期望获得与之交配的权利,女人也会打扮得花枝招展,也希望获得雄壮男人的注意,并希望能吸引对方与之交配,这些本来就是动物原有的本能。雄孔雀的开屏是为了吸引雌孔雀的注意,人类也是一样,只不过人类没有羽毛,但人类可以通过衣服以及饰品来表现,所以衣服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为了争夺配偶权的需要。以上就是运用逆向思维而发现人类为什么需要衣服,以及衣服最初的作用,那么衣服还有没有其他作用呢?在下一篇跨界思维中我们再进一步探讨。

案例三:用逆向思维的方法重新思考一下我们的手为什么长这么大,手指为什么这么粗,长短为什么会不一样?

思考上面的问题首先要问一下我们人类自己是从哪里来的?从人类进化史中我们了解到人类是从丛林中走出来的,原始人类像猴子或猩猩一样生活在丛林中,生活在树上,我们人类的手和猴子、猩猩的手差不多一样大小,一样的形状,一样的是五个手指,那么人类的手和猴子、猩猩的手为什么会长得这么大?我认为那是人类、猴子、猩猩长期生活在树上的原因,由于人类、猴子、猩猩的体重原因,大家的手(前肢)最适合抓住与自己胳膊大小相当的树枝,这样粗的树枝既能承受住人类、猴子、猩猩的体重,不至于因其体重过重而树枝发生断裂,也因为这样粗的树枝同时具有相当的弹性,人类、猴子、猩猩可以借助这种弹性很方便的从一棵树跳跃到另一棵树上,从而可以四处寻找食物并在遇到危险时可以迅速摆脱。五个手指为什么长短不一呢?因为手的外侧手指在活动中最容易受到磨损、伤害,所以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形成了中间手指最长而两侧的手指最短。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类已不再需要用手攀爬树木而得以生存,由此推断未来人类的手可能会进化到只有四个或三个手指,因为人类对自己的小指或是无名指已经很少使用了,人类不常使用到的器官就会慢慢萎缩直至消失,这就像人类原有的尾巴一样,所以外星人只有两个或是三个手指是能够理解的。以上的结论仅仅是我个人的看法,是通过逆向思维得来的一种假设,只供参考。 QJkFYnzO+yf9LElmgaVcpXFP4o8qTNvrc24v/98rLJkBnG+F8MW8VWdlWtdTPCS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