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讲了许多关于余额宝投资和规模问题,有读者可能会问在一片光明的背后是否存在风险呢?余额宝实际上是有投资风险的,但风险系数很低。其风险主要来自于银行间活动的风险,比如逆回购、银行的大额存单、协议存款或者国债出现信用危机,会出现亏损情况,但上述情况发生的概率极低。
余额宝最大的风险来自于自身的T+0交易机制。首先来了解一下余额宝为什么能够实现当日存转。余额宝的很多投资方向如大额存单、逆回购、国债等都是长期资产,投资者短期内无法提取资金,但是为什么从余额宝中往外拿钱很容易,它是通过什么方式实现的呢?它事实上是在前面加了一个资金缓存池,如图1所示。
图1 余额宝资金流转示意图
有人申购货币基金,钱先进入缓存池,然后再去买票据、存单等,若有人赎回呢?则先从缓存池里面提取,也就是说你赎回的钱并不是你真正投进去的钱,实际上是别人的钱。只要赎回的钱减去申购的钱小于这个缓存池的容量,就不用担心赎回出现问题。但如果这个缓存池过小,赎回的时候就会有问题,万一赎不回怎么办?如果缓存池过大又会影响收益,因为放在缓存池里面的资金是没有收益的,只有把它变成大额存单后才会有收益。
因此如何调整、设计缓存池是个非常重要的。我在这里要给余额宝泼个冷水,余额宝的重大风险就来自于这个地方。假如由于钱荒或者其他原因造成资金大量外流,余额宝可能会有挤兑风险。很多人可能认为我在危言耸听,我们接下来看一个真实的案例。
据Wind数据显示,从2013年7月26日开始,工银瑞信旗下安心增利B类货币基金的万份收益和7日年化收益都赫然显示为“0”。而工银瑞信的官方网站上已经不再公布此基金的收益信息,这意味着刚刚成立不到半年的工银瑞信安心增利B类正陷入被赎回殆尽的境地。事实上,自场内T+0货币基金面世以来,已有多只产品出现过触及赎回上限、投资者不可赎回的尴尬情况。而极端情况出现在背靠工商银行同时以固定收益为强项的工银瑞信身上,还是让不少同行深感意外。
当初安心增利B类货币基金刚发行时也是风光无限,因为它借助工商银行的渠道发了几十亿之多,但是仅仅过了大概半年多,其规模已经归零了,为什么?原因就在于我上面提到的缓存池存在上限的问题。由于该货币基金的投资者结构不尽科学,很多是机构投资者,机构投资者用钱的时候大量赎回,一下子就把缓存池中的资金抽干了。当天别人赎不了时会引起恐慌,之后会有更多人加入赎回大军。仅仅几个月的时间,该货币基金消亡殆尽。
余额宝之前那么火爆是因为整个大环境在走向好转,它刚上市时,很多人都相信其能带来良好收益并进行申购,所以它没出这样的问题,但一旦出现一次就要完蛋。因为余额宝毕竟不是银行,银行最重要的是有央行做最后的买单人,所以还是比较安全的。余额宝没有强有力的后盾,所以一旦出现风吹草动,帝国可能会在一夜之间倒塌。当然我相信马云先生也意识到这个风险,所以他才会在短时间内控股天弘基金以保证可以及时采取相关补救措施。
这种安全隐患发生的概率虽然小,但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只要有一次赎回失败,可能会引发雪崩效应。所以余额宝未来能形成何种规模,这是它的一个最关键的风险点。余额宝是整个阿里金融帝国中的一个基石,它真正考验的是马云对整个阿里金融的风险掌控能力。
喜好围棋的马云十年前便开始布子,看似单摆浮搁,实则丝丝入扣。2012年,阿里巴巴的一系列调整令人眼花缭乱:B2B私有化、小贷崛起、“三马”合作卖保险,阿里集团的金融业务几乎已涵盖支付、小额贷款、担保、保险等所有金融产业链业务,阿里金融帝国雏形渐现。有人说阿里巴巴控股天弘,是天弘高攀,傍上了高富帅。但对阿里来说,天弘能为它带来什么?阿里巴巴与支付宝有必要花费这么大的代价购买基金公司的控股权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