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代序二)
与孔子相遇

在苏州,2002年春天,天赐庄校园里,我与伟俊兄第一次相遇。那天阳光明媚,课间,我们聊天,他谈到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三个“留下”:留下语言、留下形象、留下情感;还说他带着老师一起办读书班,他是小学语文教研员。我高兴极了,没想到,对语文和语文教学的理解,我们竟有如此多的相同。

有了第一次相遇的共鸣,此后,我们在兴化和苏州也就有了多次的愉快相聚。

在兴化,2012年春天,盛开着油菜花的原野上,我与伟俊又一次相遇了。他请我去他老家戴南镇讲课。在观赏油菜花的船上,他说他要给读书班的老师做个连续性专题讲座,准备挑一种书来细细讲,并说自己最感兴趣的还是《论语》。我一听顿时又有了共鸣,因为我一直认为中国教师的第一本必读书便应是《论语》。我在大学中文系讲先秦文学史,所以《论语》每年是必读一遍的,每次讲到《论语》,我总说现代中国人都应该至少读一遍《论语》的,因为无论是中国名学者梁任公还是域外汉学家伊佩霞都认为要了解中国必须读《论语》。大概经过了半年的集中准备,加上以前多年的阅读积累,这一年的秋天,伟俊的《论语》便开讲了。

我不知道于丹女史的《论语》在中央电视台是何时开讲的(因为我从不看电视),却听闻了很多由此而生发出的褒贬论评。其实在什么地方讲《论语》就注定了讲听双方会在什么地方与孔子相遇,在不同的地方讲《论语》必然会遇见不同的孔子。每一位读《论语》的人都会在心底与自己“想见”的那个孔子相遇,每一位讲《论语》的人又都会把自己想遇到的那位孔子按照自己的“想见其为人”的方式描述给听者。伟俊讲《论语》的绛帐设在兴化小学语文教师读书班上。兴化邻县宝应的刘宝楠为清代《论语》研究集大成者,刘氏前后三代人共治《论语》成为学术史上的佳话,伟俊以一人之力前后三年为兴化小学语文老师讲读《论语》也成为了江苏教育界的佳话。

刘氏研治《论语》立足于学术,伟俊讲读《论语》立足于教育。因此,我从头到尾读了三遍的这部书稿是一位普通教师的《论语》阅读笔记。

在今天,我们为什么要读《论语》,我想那是为了让自己在《论语》的背景中理解生活,发现自己。“中国”生活是一个个从《论语》上“趟”过来的人在中国演绎出来的,没有读过《论语》,你理解的过去的中国生活便缺少了神采,你也将发现自己在今天的生活中愈发地缺少活泼泼的背景和神气。“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伟俊讲曰:“这里的‘无所争’,并非墨守成规、无所作为和不思进取,而是一种境界。君子有自己的人生理想并孜孜以求,而不会在细枝末节等具体利益上和人争夺。如果一定要竞争的话,也是彬彬有礼,尊重对手,从容对待结果的。孔子以古代的射礼说明君子的竞争。比赛前相互作揖登场,比赛结束后下来喝酒。竞争成为一种对过程的享受。这样的竞争礼仪,表现的是人与人相互尊重的内在要求。”

这番讲读立足于生活,从生活中理解我们的传统,理解我们的文化,这是在文化和传统似乎已经断裂的今天迫切需要的“回归”。我们读传统文化诗文不是为了回到传统的时代中去,也不是为了在“今天”制造出一个古雅的“传统”生活,而是为了使我们今天的生活更有意义、更有价值、更有文化。其实,传统又何尝被断裂了呢?传统传统,传下来的才叫传统。在没有《论语》读的时代,在不读《论语》的时代,其实,中国人生活中的那本《论语》是存在的!孔子何尝离开过我们,孔子何尝离开过中国!

在中国,读《论语》固然是向孔子学做人。孔子是万世师表,而作为一名教师来说,更是向孔子学做老师。学做人继而学做老师,这是今天教师读《论语》的起点吧。孔子是一位仁者,也是一位智者,更是一位行者。教师应该是一位仁者,也应该是一位智者,更应该是一位行者。

《论语》用20篇告诉了每一个中国人如何好好活下去的道理,孔子的话常常告诉我们在一天天的活下去的历程中努力地、真诚地做人,做一个好人——君子,做一个聪明人和行动者。《论语》开篇第一章的三句话,伟俊讲曰:“反复‘讽诵’‘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体味其中的‘语言、文字以及音韵、节奏、声调和韵律’,尤其是其中的‘节奏、声调’,孔子面对学生谆谆教诲的场面,自然地浮现于我们的眼前、脑际。这三句话,不是孔子的理性判断,不是孔子的自说自话,也不是孔子对学生的训话;而是孔子与学生的亲切对话和循循诱导,表现了他对学生心灵的殷殷关注。当孔子感受到弟子们心中的困乏、疑惑、芥蒂时,他这样说,就是在与弟子们交心。这样的交心是富有情趣的,是充满感情的。情是孔子对待弟子的真诚、关心和期待;趣是孔子说话的口吻和语气;‘不亦说乎’‘不亦乐乎’‘不亦君子乎’不是反问,而是商量,是启发,是引导。”

一开篇,伟俊就遇见了一个孔子老师,因为他是在小学语文教师读书班上讲《论语》时,与其《论语》里住着的那位孔子相遇的。伟俊不断把在他的《论语》里遇见的那位活泼泼的孔子告诉在他讲台下听讲的每一位老师,于是,他遇见做老师的孔子凸显出的教育者的神色就浓了许多。伟俊《论语》里住着的孔子,是活在那个语文教师读书班里的孔子,虽然伟俊在这部书稿中只告诉了我们钱穆、林语堂、李长之、杨伯峻、李泽厚、李零、金安平他们遇见过的孔子,但在伟俊的脑子里也遇见过了孔安国、何晏、皇侃、邢昺、朱熹、刘宝楠、康有为他们遇见的孔子。伟俊是一位踏实的人,他总是习惯于说自己想得很清楚的东西,一如他想得很清晰的这个孔子,一经他的叙述便格外鲜活了起来。

下次,再与伟俊兄相遇,我也一定把我遇见的那个孔子鲜活地说给他听听。我想,那将是我跟他各自案头《论语》里住着的“孔子”的聚会,最好还是在那开满油菜花的原野,因为那是我们彼此“想见”的孔子第一次相遇的地方,最好也是阳光明媚的时候……

陈国安
(苏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博士,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后) JI5w0nqWBcv4sLtbTrM5PkuEZkhmCYE8ZIq7lC42NAdZ4ud6wC8ZA4KCpb4x82q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