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周易》乃《十三经》之一,并居其首,是中华文化的源头活水之一。其作为一部古老的典籍,最初是用于算卦的迷信之书,后来随着对它的解释,逐渐演变为一部讲哲理的书。关于《周易》名称的意义,有三种解释:一是所谓“周”是指周朝,“易”为简易,《周易》即是周代人简易的算卦之书;二是“周”是周普的意思,“易”为变易、变化之义,《周易》乃探求普遍的变化法则之书;三是“周”即圆,《周易》就是研究循环变易的规律之书。多数学者认为,第一种解释比较符合原意。汉代人所说的《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两个部分,传是对经所做的解释。

一、《易经》的著作年代和作者

《易经》成于何时,作者何人,迄今仍无定论。《汉书·艺文志》提出“人更三圣,世历三古”之说,认为伏羲开始画八卦;周文王演为六十四卦,作卦爻辞;孔子作传以解经。东汉经师又提出周公旦作爻辞说。宋朝朱熹概括为“人更四圣”说。“五四”运动以后,新史学兴起,对传统说法提出怀疑,认为卦爻辞中讲到周文王以后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足证《易经》成书非出于一时一人之手,因此出现了周初说、西周末说和战国说。

顾颉刚先生写有《周易卦爻辞中的故事》一文,第一次从《易经》的卦爻辞中的故事来考证《易经》的著作年代。其中有“康侯用锡马蕃庶”的故事。顾氏指出,“康侯”即卫康叔,封于卫,乃武王之弟,称康叔,其事迹在武王之后,故卦辞非文王所作。而《易经》中没有引用周成王以后的故事,据此,《易经》当成于西周初叶。

郭沫若先生在《青铜时代》一书中,收有《〈周易〉之制作年代》一文,认为《易经》乃战国初期的作品。其证据是《周易》中有几个地方提到“中行”。他以为“中行”是人名,指春秋时晋国的荀林父,在与楚国交战时统帅中军,又称“中行桓子”,其子孙以“中行”为氏。据此,认为《易经》不能早于春秋中叶;可能是孔子再传弟子馯臂子弓所作。其实,这种解释十分牵强。因为《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前672)就讲到“周史有以《周易》见陈侯者,陈侯使筮之”的事情。这发生在荀林父做统帅八十多年以前,证明《易经》不是作于战国乃至春秋中叶,而在春秋初叶就存在了。《周易》中的“中行”二字,旧注解释为“中道”,是有理由的,并非人名。

李镜池先生在《周易探源》中,则折中以上两说,主西周末年说,认为《周易》之编著,出于周王朝的卜史之官,成书于西周晚期。

总起来说,虽然说法不一,但多数学者认为,《周易》的基本素材是西周初年或前期的产物,其成书非一时一人之作,而是陆续形成的作品。我们倾向于周初说。

《易经》是怎样编成的?可能是当时掌管卜筮的人,于每次占卜之后,将所得的兆象和占断的词句记录下来,到年终,又将积累的筮辞和卜辞加以统计、整理,看其有多少条已经应验。已经应验的则筛选出来,作为以后卜筮的参考或依据。经过无数次的筛选、编排和文字加工,最后形成了《易经》。近人认为,《易经》的编纂,出于周朝史官之手,也是可信的。 fxkctpflqLtUyfnlLUT/8nSiTgwGZEYKFCzPuhWTtpSZyfBvm5ZKzFNvaDlCQ+9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