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修身篇第二

本篇导读

荀子《劝学篇》说学习是要求有所增益,假借外在的学问而成就内在的德性。由此可见荀子在《修身篇》说的修身之道,和孟子也有不同。孟子教人要自觉自己有四端之心,要自己加以扩充,是自己内心的工夫,不求之于外。但荀子就教人看见他人的行为而反省自己,进而要求自己修身,是可以由外在事物而做修身工夫的。

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1必以自省也。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菑2然必以自恶也。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故君子隆师而亲友,以致恶其贼。好善无厌,受谏而能诫,虽欲无进,得乎哉!小人反是:致乱而恶人之非己也;致不肖而欲人之贤己也;心如虎狼,行如禽兽,而又恶人之贼己也。谄谀者亲,谏诤者疏,修正为笑,至忠为贼,虽欲无灭亡,得乎哉!《诗》曰:‌『噏噏3呰呰4,亦孔5之哀。谋之其臧,则具是违;谋之不臧,则具是依。』此之谓也。

1 愀(qiǎo)然: 忧惧。

2 菑: 通‌“灾”,灾害。

3 噏噏: 通‌“吸吸”,吸取。

4 呰呰: 通‌“訾訾”,诋毁。

5 孔: 很。

看见别人善的行为,一定会认为这个善行值得修养而把这善行自我保存起来。看见不善的行为,一定会心怀忧惧地自我反省。善的行为在自己身上,一定会坚定地自我爱好,不善的行为在自己身上,一定会认为是灾害而自己厌恶这些不善行为。所以,正当地指出我错误的人,是我的老师;正当地指出我对的人,是我的朋友;阿谀奉承我的人,是害我的盗贼。所以君子尊崇老师而亲近朋友,对盗贼则非常厌恶。爱好善良而不会满足,受到劝谏就能够警诫自己,即使想不进步,可能吗?小人则相反,自己非常混乱而厌恶别人指出自己的不对。自己非常无能而想别人说自己贤能。心意好像虎狼,行为好像禽兽,但又厌恶别人说自己是盗贼。亲近阿谀奉承的人,疏远诤谏的人,把修正自己的话视为讥笑,把最忠诚的人视为盗贼,即使想不灭亡,可能吗?《诗经》说:‌“乱吸取诋毁,实在很悲哀。谋划美好的,全都违背了,谋划不好的,则全都依从。”就是说这些小人。

荀子要人自己反省当下的自己,作为修身之道。要就别人对我的是非毁誉,做修身工夫。即是说要懂得就别人的善恶来反省自己。现代都市人非常重视别人的毁誉,这就是好名的根源。我们又是否能以荀子的态度来对待别人的毁誉呢?

扁1善之度,以治气养生,则后彭祖2;以修身自强3,则配尧禹。宜于时通,利以处穷,礼信是也。凡用血气、志意、知虑,由礼则治通,不由礼则勃乱提僈4;食饮、衣服、居处、动静,由礼则和节,不由礼则触陷生疾;容貌、态度、进退、趋行,由礼则雅,不由礼则夷固、僻违、庸众而野。故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诗》曰:‌『礼仪卒5度,笑语卒获。』此之谓也。

1 扁: 通‌“遍”。

2 彭祖: 古代长寿的人,传说活了八百岁。

3 强: 另作“名”。——编者注

4 勃: 通‌“悖”。提:通‌“偍”,舒缓。僈:同‌“慢”。

5 卒: 尽。

如果做到完全善的法度,可以治理身体之气和养生,甚至长寿到可以仅次于彭祖。如果用修养自身来自强,就可以媲美圣王尧禹。适宜于通达时势,又有利于处身穷困,相信就是礼了。凡是使用身体血气、意志和思虑时,由礼义而行,就可以治理通达,如果不由礼义而行,就会悖乱怠慢。饮食、衣着、生活起居、动静行为,如果都由礼义而行,就能和顺有节制,如果不是由礼义而行,就会触犯毛病而生病。容貌、态度、进退、行走,由礼义而行便是文雅,不由礼义而行便是鄙陋、邪僻、庸俗而粗野。所以人没有礼义不能生活,事情没有礼义不能完成,国家没有礼义不能安宁。《诗经》说:‌“如果礼义完全合乎法度,就可以完全获得欢笑。”就是这个意思了。

荀子认为治气养生之道,不外就是令自己的血气、志气、智虑、饮食、衣服、居处、动静、容貌、态度、进退、趋行,都合乎礼而要自己改正,这很明显是一套繁密的修身工夫。所以荀子说的学习,不只是知识,而是要具体实践的修身工夫。由此可见礼不是做给人看的,而是修养自己的工夫。

以善先人者谓之教,以善和人者谓之顺;以不善先人者谓之谄,以不善和人者谓之谀。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伤良曰谗,害良曰贼。是谓是,非谓非曰直。窃货曰盗,匿行曰诈,易言曰诞。趣舍无定谓之无常。保利弃义谓之至贼。多闻曰博,少闻曰浅。多见曰闲1,少见曰陋。难进曰偍,易忘曰漏。少而理曰治,多而乱曰秏2。

1 闲: 同‌“僩”,宽大广博。

2 秏: 同‌“眊”,昏乱不明。

用善行引导人叫作教导,用善行与人和谐相处叫作和顺。用不善引导人叫作谄媚,用不善来附和人叫作阿谀。对的就赞成,错的就反对,叫作知道,反对正确的,赞成错误的,叫作愚蠢。中伤贤良人的叫作谗言,陷害贤良人的叫作贼害。对的就说对,错的就说错,叫作正直。偷窃财物叫作盗贼,匿藏行径叫作欺诈,轻易乱说叫作荒诞。取舍不定叫作无常。为了保存利益而放弃礼义,叫作极致的大贼。多听闻叫作渊博,少听闻叫作浅薄。多见识叫作广博,少见识叫作鄙陋。难前进叫作缓慢,容易忘记叫作遗漏。少做事而有条理叫作治理,多做事而混乱叫作昏乱。

荀子说人运用善和不善对人时,对人就有教、顺、谄、谀的分别,而对人善和不善有不同态度,就有知、愚、谗、贼、直、诈、诞的分别。这些都是高一层次的道德和不道德的区分。

治气养心之术:血气刚强,则柔之以调和;知虑渐深1,则一之以易良;勇胆猛戾,则辅之以道顺;齐给便利2,则节之以动止;狭隘褊小,则廓之以广大;卑湿、重迟、贪利,则抗3之以高志;庸众驽散,则劫之以师友;怠慢僄4弃,则炤5之以祸灾;愚款端悫6,则合之以礼乐,通之以思索。凡治气养心之术,莫径由礼,莫要得师,莫神一好。夫是之谓治气养心之术也。

1 知: 通‌“智”。渐:通‌“潜”。

2 齐给便利: 都是敏捷快速的意思。

3 抗: 提高。

4 僄(piào) :轻薄,轻浮。

5 炤: 通‌“昭”,明白。

6 悫(què): 意为谨慎、诚实。

治理身体之气和培养人心的方法是:如果是血气刚强的,就用调和态度来柔化他。思虑深沉的,就用简易善良来同化他。勇敢暴戾的,就用顺从道理来辅助他。行动敏捷急速的,就用动作静止来节制他。心胸狭隘气量小的,就用广大气量来廓张他。卑下、迟缓、贪利的,就用高大志向提高他。平庸散漫的,就由师友来管教他。怠慢轻浮自弃的,就用灾祸来令他明白。愚钝朴实端庄拘谨的,就用礼乐来配合他,用思索来令他通达。凡是治理身体之气和培养人心的方法,没有比由礼义入手更直接的,没有比得到老师更重要的,没有比一心爱好礼义更神妙的。这就叫作治理身体之气和培养人心的方法了。

荀子又说治气养心之术,是要变化气质,而最好是从礼义和老师身上来学习。

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内省而外物轻矣。传曰:‌『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此之谓矣。身劳而心安,为之;利少而义多,为之;事乱君而通,不如事穷君而顺焉。故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1不市,士君子不为贫穷怠乎道。

1 折: 亏损。阅:卖。

修养好人的意志,就能够傲视富贵。注重道义,就能够轻看君王诸侯。能够内在自我反省,就觉得外物很不重要了。古书说:‌“君子役使事物,小人被事物役使。”就是这个意思了。身体劳累但心中安乐的事,应该做;利益少但公义多的事,应该做;侍奉昏乱君主而显达,不如侍奉穷困君主而顺行道义。所以优良的农夫不会因为水旱而不耕作,优良的商人不会因为亏损而不做买卖,读书人君子不会因为贫穷而怠慢行道。

荀子认为君子能够轻视外物、富贵、名位,就是要做修养意志和重视道义的工夫。

体恭敬而心忠信,术1礼义而情爱人;横行天下,虽困四夷,人莫不贵。劳苦之事则争先,饶乐之事则能让,端悫诚信,拘守而详;横行天下,虽困四夷,人莫不任。体倨固而心执2诈,术顺墨3而精杂污;横行天下,虽达四方,人莫不贱。劳苦之事则偷儒4转脱,饶乐之事则佞兑5而不曲,辟违6而不悫,程役而不录7:横行天下,虽达四方,人莫不弃。

1 术: 通‌“述”,遵循。

2 执: 应是“势”,谋略,引申为狡诈。

3 顺墨: 顺,应是‌“慎”,指慎到,战国时道家思想家。墨,墨子。

4 儒: 通‌“懦”,怕事,懒惰。

5 佞: 好口才。兑:通‌“锐”,锐利,也是好口才。

6 辟: 通‌“僻”,邪恶。违:邪恶。

7 程役: 通‌“逞欲”。录:检束。

身体恭敬而内心有忠信,遵循礼义而感情是爱人的,横行天下,虽然会被四方夷族围困,但没有人不尊崇他。遇到劳苦的事会争先而做,遇到享乐的事能够让给他人,端庄谨慎诚信,谨守而明白礼义,横行天下,虽然会被四方夷族围困,但没有人不信任他。身体傲倨固执而内心狡诈,遵从慎到、墨子而精神杂乱污秽,横行天下,虽然显达四方,但没有人不贱视他。遇到劳苦的事,就偷懒转身逃脱,遇到享乐的事,就口快不转弯地直接争取,邪恶而不谨慎,放纵欲望而不检束,横行天下,虽然显达四方,但没有人不离弃他。

如果做到身体外貌和内心都合乎礼义,就能行于天下四方。

君子之求利也略,其远害也早,其避辱也惧,其行道理也勇。君子贫穷而志广,富贵而体恭,安燕1而血气不惰,劳倦而容貌不枯,怒不过夺,喜不过予。君子贫穷而志广,隆仁也;富贵而体恭,杀2势也;安燕而血气不惰,柬理也;劳倦而容貌不枯,好交3也;怒不过夺,喜不过予,是法胜私也。《书》曰:‌『无4有作好,遵王之道。无有作恶,遵王之路。』此言君子之能以公义胜私欲也。

1 燕: 通‌“宴”,安逸。

2 杀: 减少。

3 交: 应作‌“文”,文雅。

4 无: 通‌“毋”,不。

君子追求利益会有所忽略,但很早就会远离祸害。君子会惶恐地避开耻辱,但实行礼义的道理则很勇敢。君子即使贫穷也志气广远,即使富贵也会身体恭敬,即使安逸,血气也不会怠惰,即使劳累,容貌也不会干枯,即使发怒,也不会过分剥夺别人,即使喜乐,也不会过分给予别人。君子贫穷而志气广远,因为尊崇仁德;富贵而身体恭敬,因为要减弱威势;安逸而血气不衰,因为选择了跟从理;劳累而容貌不干枯,因为爱好文雅;发怒而不过分剥夺,喜乐不会过分给予,就是礼法胜过私欲。《尚书》说:‌“不要有私人的爱好,要遵行圣王之道。不要有私人的厌恶,要遵行圣王之路。”这是说君子能够用公义胜过私欲。

《修身篇》最后说君子贫穷而志广,富贵而体恭,安逸而血气不惰,劳倦而容貌不枯,可见君子的尊崇仁义而减杀威势,以公义胜私欲。这就是君子修身工夫所成就的德性,表现在客观社会之中。可见荀子所说不只个人内心修德,也会肯定客观社会的表现,但不是追求权势、名位、富贵,和现代社会所注重的成就价值不同。 Gu2vC5aYIBqJPsFimldpG1nYqFhZFhwFiGu1XLLZXk4CUqdHJ1l2nbZlWBFwIHV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