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医疗体系重心下移

对基层医疗资源的重组与再造,是潍坊医疗改革中重要的一步。“它要解决看病可及性的问题。”潍坊市卫生局局长、党委书记马安宁接受本刊采访时说,“让每个人能够得到最方便、安全的医疗服务,而不是都挤到大医院去。”

长期以来,我国的三级医院体系中城市大医院拥有最好的人才和设备,但医疗资源始终无法下沉到基层,资源分配和使用效率极度不平衡。“城乡卫生一体化管理突破了原有条块分割的壁垒。”马安宁告诉我。医疗体系的重心开始下移。

在新的体系设计中,区、县二级医院成为重整城乡医疗资源的龙头,通过“接管”的方式收编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站、乡村卫生所,实习统一管理,形成“县、乡、村(社区)”三级卫生服务体系。乡镇卫生院向下则统筹了社区卫生服务站(城市)和卫生所(农村),负责人员、药品管理和技术指导。原先大量名存实亡的乡镇(街)卫生院,正在逐渐成为医疗系统基层再造的连接中枢。病员合理分配到医疗体系的各环节中去,而不是都涌向大城市的三级医院。

曾经被长期忽视的乡镇卫生院开始成为这个农业市的医疗主力,每年担负着全市29.26万人次的住院、1.1亿人次的门诊和65.02万人的健康查体。按照市卫生局的统计,潍坊居民年住院率约为5%,其中乡镇卫生院分流了其中的3%,区县医院占1.7%,市级大医院仅占0.3%。这极大缓解了大医院的压力,同时减少了农民看病的医疗费和交通费。参加新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在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就医、住院报销比例还要比城市医院高一倍。

基层卫生机构通过提供公共卫生服务获得政府资金的补贴,医疗条件的改善也留住了更多的本地病人,医院的收入并没有减少。同时,其“低成本”服务又使病人的医疗费用逐渐降低。

2007年,坊子区人民医院门诊人数、业务收入、住院床日分别上升了21%、19.8%、15%,但患者的平均住院费用却下降了11.6%。公立医疗机构门诊人次平均费用73.18元,同比下降3.5%;床日平均医药费用251.07元,同比下降7.8%;出院平均医药费用1744.51元,同比下降28%。

2008年坊子区公立医疗机构完成门诊23.06万人次,同比增长36%;住院3.9万人次,同比增长58%。

潍坊对于基层医疗体系进行重新规划和组合。在农村,加强50所县级医疗机构(潍坊下属有12个县市,每个县市基本都有人民医院、中医院和妇幼保健院),每个乡镇设立1个卫生院,共设200个乡镇卫生院。每两个村设立一间乡村卫生所,服务2000〜3000农民,村卫生所的数量要达到5000家。按照17人/万人的比例配置卫生技术人员,共需配置8960名卫生技术人员。“我们估计,一名乡村医生能够服务700〜800名农民。”牟庆萍告诉我。

在城市,潍坊原有5家综合医院和十余家专科医院,以此构成高端医疗体系,每6000人左右的社区建立一家社区卫生服务站或服务中心,一共建设200家。原先散落于乡间、小巷中的各种诊所,包括个体、集体、厂矿附属等形式,如今都按照统一标准打破体制界限纳入新的体系中。政府提供一部分资金补助,在青州每家进入体系的乡村卫生室可以得到地方财政5000元和山东省1.5万元的补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造完成后,可以得到卫生局30万元的启动资金。 UTqjjSb+by28ued6CSrvRImXPT88v2alKy7AI0wh2dr19Ujqxv1gBS+dsZE2zJX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