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能否保障食品安全,让人吃得健康、吃得放心,对老百姓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事情。农产品流通是连接农产品生产和最终消费的媒介,包含了农产品收购、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配送、流通加工、分销、信息流动等活动。只有进入流通过程,农产品才能实现其价值。
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并且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人们对农产品的消费习惯千差万别,消费的多样性特点突出,农产品有巨大的生产量和需求量,这为我国农产品流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市场基础。此外,近些年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迅猛,不仅建立起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而且运输车辆和设备以及场站建设也取得了很大进步,这为我国农产品流通的发展打下了硬件基础。尽管我国农产品流通业具有这些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但由于缺乏全面系统的理论作为指导,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包括:农产品生产和流通分散,尚未实现规模经济效应;农产品流通环节多、成本高、效率低;农产品流通各环节信息化程度低,导致结构性、季节性、区域性过剩;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落后,流通专业化和标准化程度低;农产品交易方式和交易内容落后;农产品流通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农产品流通的国际化水平低;等等。因此,对农产品流通体系进行设计和创新迫在眉睫。
通过对美国、法国、日本、韩国等国外先进农产品流通体系进行分析和解读,本书指出了我国现有农产品流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套针对我国实际情况的完整而科学的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创新理论,并据此对我国农产品流通实践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建立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不仅能够使得生产、加工、流通三环节的边界日趋模糊,带来农业产业结构升级,产业整体规模的扩大,以及运作效率的提高,降低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损失,以及降低流通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还能够实现区域化、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发展,调节农产品的地域差异及供需矛盾,从而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本书既可以作为研究参考用书、高等院校和职业技术学校流通经济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培训教材,同时也可以作为农产品流通从业者的实践指导书籍。
本书作者陈丽华是北京大学流通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及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信息系统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在流通经济与管理领域、物流与供应链管理领域有多年的科研和教学经验,并主持参加过多项相关领域研究课题和企业调研。陈丽华教授在本书的撰写中,主要负责总体策划、创新模式设计和组织工作,参与全部章节中从基本概念梳理、定义到现代化农产品流通体系创新模式的设计与撰写。金弘泰是韩国农业合作社新流通体系构建项目常务顾问。金弘泰先生在本书的撰写中,参与总体策划和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的部分设计与撰写,提供和整理了韩国、美国相关案例资料。作者侯顺利,现任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经济发展与改革司司长。在本书的撰写中,参与总体策划和现代化农产品流通体系创新模型的设计讨论,主要负责第五至十一章案例部分的研究及实践建议。北京大学流通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的副主任李克诚教授参与了本书撰写的全过程,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帮助本书不断改进和完善。此外,北京大学流通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的马赛研究员以及博士生巩天啸、王玮在本书的资料收集和整理、文字校对等细节上付出了大量的辛勤劳动,并参与了全部章节的讨论、设计与撰写。金东焕先生参与了韩美农产品流通体系有关资料的收集。在此,全体作者特别感谢北京大学出版社徐冰女士,她不仅对全书进行了一丝不苟的编辑工作,而且还对本书的排版、美工进行了别具一格的设计,让本书能够以最佳形式呈现给读者。
希望本书分享给读者的是新视角下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创新管理研究。
全体作者于北大燕园
2015年2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