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漠河北极村是我国纬度最高,距离北极最近的城镇。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到夏季时这里就会产生极昼现象。因此,北极村也成了我国观测北极光的最佳地点。
北极光形状各异,在漠河出现的有条状、带状、扇状、葫芦状以及球状等。北极光缤纷绚丽,且变幻莫测。
此处的混色法不等同于只限定在三原色基础上的混色,这里的混色法是指在绘画过程中将不同属性的颜色和谐地混入画面并晕染在一起,从而在画面中呈现出绚丽柔和的艺术效果。
由于水彩颜色的透明性和不可覆盖性,在绘画时应先上浅色和亮色,再上重色,最后在重色中提亮,形成3个梯度颜色的对比。不宜先将画面整片压重后再从中提亮,否则干透后亮色会受重色影响而亮不起来,导致画面中只呈现重、灰两个梯度的暗淡颜色与效果。
用大刷子或喷壶将纸面均匀打湿;用毛笔调和土黄+树绿在画面的下方位置给树丛刷上一层底色;调和树绿+永固浅绿给树丛颜色较深的部分上色。
开始由浅到深地给极光上第一层颜色。调和土黄+赭石按从上往下的方向刷出极光暖色部分的颜色,注意向上空集中的极光颜色较深。
调和较淡的朱红+少许大红给向上空集中的极光颜色做出渐变和晕染,注意晕染要自然。
用清水调和较淡的玫红色给向上空集中的极光再次做出渐变和晕染,注意控制晕染范围。
调和永固浅绿+少许湖蓝,在黄色极光旁边做出渐变,同样注意颜色与颜色之间需衔接自然。
调和象牙黑+青莲,同样按从上往下的方向扫出极光冷色部分的颜色,注意极光上方位置颜色较深,下方位置颜色较浅。
开始由深到浅地给极光上第二层颜色。调和玫红+少许象牙黑将画面中的玫红色极光加深,使极光与夜空颜色融合得更自然。
调和较浓的朱红+大红,在红色极光上做局部晕染,让其渐变效果更加明显。
用清水调和玫红色,给红色极光的亮色部分做出一些渐变,使极光颜色更加丰富。
调和较浓的土黄+树绿,在极光与树木的连接处做晕染,使其衔接自然。
调和永固浅绿+少许湖蓝,将黑色的夜空提亮,使其与极光颜色自然融合。
待之前上的颜色都干透后,用清水调和白色颜料上色。用2号水彩笔蘸取清水调和较淡的白色,然后在画面上甩出星星点点的效果。
用4号水彩笔调和较干的白色在画面用力甩出一些大的星光,做出星光近实远虚的变化效果。
用6号尖头水彩笔调和较浓的象牙黑+青莲+永固浅绿+少许树绿将树丛颜色压重,注意保持树木高度参差自然。
趁之前上好的颜色未干时,调和钴蓝+青莲对树丛颜色较深的部分上色,做出适当渐变。
将笔毛叉开选择性地处理树木的外形,使树木的形状更加生动自然。
细化树木,用2号尖头水彩笔调和较干的青莲+永固浅绿勾勒出中景部分树木的形状;蘸取清水将之前的颜色适当稀释后勾勒出远景部分树木的形状,加强画面的虚实感。
观察整个画面,并根据画面整体情况做出适当调整。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