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中国地震

1.中国地震呈现的特点

中国的地震区分布范围比较广,震中分散且很难预报。

我国约2/3的地震发生在大陆地区,而且大多数属于震源深度在20千米~30千米的浅源地震,对地面建筑物及工程设施破坏比较严重。我国境内深源地震发生的次数比较少,只在西部等地发生过。

我国约有3/4的城市位于地震区,城市人口比较密集,设施相对集中,地震灾害必然严重。值得一提的是,从1974年我国已开始在新建筑物中进行抗震设计。在此之前大量建筑物的抗震能力都比较差,历史上大地震造成的灾害证明未进行抗震设计的建筑受灾最为严重。

强震发生周期多在百年乃至数百年以上,紧迫性容易被忽视。

中国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是一个多震国家。它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的交会处,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板块的挤压,地震断裂带非常发达。

在20世纪,全球共发生了三次8.5级以上的强烈地震,其中有两次发生在中国,一次是1920年造成23万多人死亡的宁夏海原地震;一次是1976年造成24万多人死亡的河北唐山地震。这两次地震的死亡人数之多在全世界都是绝无仅有的。

2.中国地震在时间分布上的规律性

一个地区如果地震活动强烈、释放出大量能量,那么它就需要很长一段时间重新积累足够的能量,才能使岩石再次产生一系列破裂,出现地震。因此,一般来说,一个地区甚至全球的地震活动都有活跃期与平静期交替出现的特点,这就是地震的周期性。

各个地区构造活动性的不同,决定了地震活动周期的长短也不同。我国除台湾地区外,东部地震活动周期普遍比西部长得多,东部一个周期大约为300年,西部为100~200年,我国台湾地区的一个周期只有几十年。总的来看,板块内部地震活动周期相对较长,板块边缘地震活动周期相对较短,100年的地震周期称为地震世。一个地震世可以进一步划分出20年左右的周期,称为地震幕。

华北地区

我国华北地区出现了6级地震的频繁活动,标志着华北地区地震活动已经进入了活跃幕。我国台湾地区和喜马拉雅山地区以7级地震频繁活动为活跃幕的标志,而东北和华南地区则以5级地震频繁活动为活跃幕的标志。

地震活动时间分布的周期性是相似的。由于所选的地区、时段不同,或者是地震的目录(指按时间顺序,对地震的主要参数进行收录后编辑成目录资料)不同。得出的地震周期很有可能也不同。有时候即使是同一地区,地震的周期长度也不相同。这些都反映了地震活动的复杂性,这也是依据地震活动周期预测未来地震活动形势的困难所在。

3.中国地震区带的划分

西藏地区

我国处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两大地震带之间,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地震断裂带分布较多,是世界上多地震国家之一。根据地震历史、地震活动性、地质构造、地球物理场变化特征等资料,我国运用综合概率方法编制出了地震区带划分。我国地震主要分布在五大地区的23条地震带上。这五大地区是:我国台湾地区及其附近海域;西南地区,主要是西藏、四川西部和云南中西部;西北地区,主要在甘肃河西走廊、青海、宁夏、天山南北麓;华北地区,主要在太行山两侧、汾渭河谷、阴山至燕山一带、山东中部和渤海湾;东南沿海的广东、福建等地。

我国强震分布十分广泛,除了浙江、贵州两省外,其他各省区、直辖市都发生过6级以上的大地震。地震的空间往往集中分布在一些被称为地震带的条带状的地区。地震带的划分主要依据地震分布,不过也要考虑到地质构造。对地质构造认识的不同导致所划分的地震带与实际情况有一定的出入。其表现就是在地震带之外还有少数地震区域零星散布。

目前,我国地震带的划分主要参考中国科学院原地球物理研究所划分的23条地震带。这23条地震带是:郯城—庐江带,从安徽庐江经山东郯城至东北沈阳;燕山带;山西带;渭河平原带;银川带;六盘山带;滇东带;西藏察隅带;西藏中部带;东南沿海带;河北平原带;河西走廊带;天水—兰州带;武都—马边带;康定—甘孜带;安宁河谷带;腾冲—澜沧带;台湾西部带;台湾东部带;滇西带;塔里木南缘带;南天山带;北天山带。

除此之外,还有南北地震带的说法。在中国大陆东西部交界处一条贯穿南北的地震带被称为南北地震带。它基本上由上述的滇东带、武都—马边带、天水—兰州带、六盘山带和银川带组成。山西带和渭河平原带合称为汾渭地震带。

我国台湾地区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西藏、新疆、云南、四川、青海等省区则位于喜马拉雅至地中海地震带上。地震带的分布是我国制定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重要依据之一。

4.中国西部是世界上大陆地震最强、最集中地区的原因

印度板块、太平洋板块、菲律宾海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相互作用及欧亚板块内的深部动力作用,造就了我国大陆不同类型的活动构造,控制着中国大陆强震的空间分布格局,使我国大陆被巨大的活动断裂切割成不同级别的活动地块。

我国境内的强震绝大多数是震源深度不到70千米的浅源地震,它的空间分布很不均匀。如果以东经107°为界,将中国大陆分为东、西两部分,那么西部6级以上强震的年活动速率是东部的7倍,由此可以明显看出西部强、东部弱的特征。为什么我国西部的强震活动如此强烈、如此集中呢?这与它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构造环境有关。

拉萨布达拉宫

西部地区主要有拉萨、羌塘、柴达木、祁连、川滇、塔里木、天山、准噶尔等地块。这些地块之间的边界带是宽度变化不同、几何结构各异的变形带或构造活动带。

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这两个大陆板块之间的强烈碰撞俯冲,不但在其边缘形成了雄伟的喜马拉雅山系,引起青藏高原地区地壳缩短、增厚、强烈隆起并作顺时针方向的扭动,而且还出现了以青藏高原为中心的向东、向东南和向北的扇形辐射状作用,从而使地块之间产生相对运动和构造变形。

新疆柴达木

新疆天山

由于受到印度板块以60毫米/年左右的速率向北运动的作用,塔里木地块以平均14毫米/年左右的速率向北运动挤压天山山脉;柴达木地块除了本身发生褶皱外,还向东北方向以18毫米/年左右的速率运动;川滇菱形地块以10毫米/年左右的速率向南东方向运动。这些持续而强烈的作用是形成我国西部地区地震如此强烈、集中的根本原因。我国80%以上的强震都发生在这些活动地块的边界带上。 2WSjaGbpOwd2z4Qu81Yl8mtl1ohGT+SBWP1HV3EKQgZcPxGi5TL3FXcRtcoWU5f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