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1 海洋战略
——“吞金”还是“吞智”

温故知新:揭秘大国的海洋战略

《孙子兵法》云:“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意为:用兵是一种诡诈之术。所以,能打装作不能打,要打装作不要打。)既然是一种“诡道”,就要靠智谋。体现在舰队和海战上的,不妨称之为海战智谋或海战谋略;体现在海洋战略和海军战略上的,不妨称之为海洋谋略,或者干脆统称之为海洋谋略。

整个20世纪,随着人类科技的飞速进步,海陆空各类兵器以一种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的方式向人们袭来,而人类为此投入的智慧和金钱也是前所未有的。

海洋战略在今天已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吞金战略”。

本书将通过史实向这种看似强大的“吞金战略”提出挑战。作者认为:过去、今天、未来的海洋战略都将是一场“吞智战略”。

本书将通过对世界海洋强国竞争与兴衰历史的不同时期(地中海时期的罗马、波斯、土耳其奥斯曼等帝国,大西洋时期的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法国、英国,太平洋时期的俄国、美国、日本等)史实的生动描述和精辟分析,揭示出海洋谋略的极端重要性。

历史呼唤新的海洋战略思维

20世纪末,人类进入了所谓的高科技时代,这也是一个高成本的时代:不仅对于生产和消费,对于形成和保持巨大的海上力量而言,也是如此,例如,现代舰艇的造价已经昂贵得惊人了。

以美国海军20世纪90年代初的造舰成本为例:一艘“海狼”级攻击核潜艇的造价近20亿美元,而一艘“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的造价近40亿美元,如果加上舰载机及航母战斗群编队中的舰艇,更是高达150亿美元。为了维持一个航母战斗群在大洋上的存在,基地中还要保持一个战斗群,并留有训练舰只,还要有侦察、监视、预警、通信、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包括它们的研制、发射、指控系统)等,其制造和维护成本更是天文数字。

世界上的海军大国过于依赖高科技的结果,是必须供养一大批后勤、情报、科研、预生产、试验机构、教育院校和专业人员,其成果较难民用化,造成大量资金套牢和滞留。这一切,就使得海洋谋略变成了一种“吞金战略”,也令许多有志于投身中国海军事业、发展中国海洋事业,并使之走向“绿水”、“蓝水”的有才华有抱负的青年,面对“金海”、“银洋”,生出几多遗憾、几多无奈。

但是,难道发展海洋事业真的必须有天文数字的投资?难道真的需要建造大量造价昂贵的巨舰?难道在几个世纪中发展和完善的西方海军战略真的就那么无懈可击,需要被奉为至尊?难道弱势装备的海军就一定无法打败优势装备的舰队?

其实,这些问题还是有很大的怀疑、商榷的余地。

关键是需要有新的海洋谋略思想。

让我们把目光投向历史,从一些历史故事中寻找出对我们具有启示意义的海洋谋略,并看一看在决定性的海洋争霸中,起关键性的制胜因素到底是什么。

一项简单的发明,成就了罗马帝国海上霸业

在公元前264~前241年的古罗马和迦太基的布匿战争中,迦太基海军历史悠久,无论战舰、桨手还是作战经验都远胜于罗马人。罗马人开动脑筋发明了一种叫作“乌鸦”的机械装置。它是由一根长杆悬起的一块顶部有巨钉的5.5米长的木板桥,能灵活地左右摆动,置于侧舷。“乌鸦”一旦搭到敌船上,就能把它钩牢。罗马步兵训练有素,极为悍勇,一旦接舷跳入迦太基人的船上,就能扬长避短,歼敌制胜。

公元前260年的米莱海战(发生在今西西里岛北部的米莱角以北)、公元前256年的埃克诺姆海战(发生在西西里岛埃克诺姆角外)和公元前241年的爱加特海战(发生在西西里岛以西的爱加特岛附近)中,罗马舰队依靠“乌鸦”和跳舷战法,三次大败迦太基舰队,从而取得了地中海制海权,奠定了罗马帝国的基础。

一项简单装置的发明和使用,就能把陆上的步兵优势转化成海上作战优势,后来居上,甚至影响历史,“乌鸦”的故事引人深思。如果当年罗马海军统帅模仿迦太基海军,大造与迦太基同样的战舰,训练同样的桨手,结果又怎样呢?

“借刀杀人”:英国利用海盗袭击舰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

1588年,西班牙“无敌舰队”的失败是海战战术性谋略应用失误的一例。西班牙征服美洲之后,富傲天下,于是用大量金钱建造了庞大的舰队。它的舰载步兵在接舷战中尚无敌手,1571年在对土耳其的雷班托海战胜利后,更加不可一世。但它犯了战略错误,在判断欧洲局势时认为荷兰起义者是主要敌人,忽视了英国。等梦醒时分,英国德雷克等海盗已经强大,海战能力大为提高。英国海洋谋略的高超之处,就是将皇家海军(当时只有女王陛下象征性的34条船)和海盗袭击舰结合起来,以善于在大西洋上餐风饮浪的海盗舰为攻击主力。试想如当时的伊丽莎白女王也按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的游戏规则,搞一支自己的“无敌舰队”,不但人力、物力、财力支撑不起,时间上也拖不起。即便搞成了,那种高艉楼的大帆船只是携带陆军的海上浮动堡垒,甚至还保留了古代的撞角,在步兵接舷战和纯粹的海战间摇摆,尽显其弊而尽失其利,根本无法保卫英伦。海盗袭击舰海战功能强,它的侧舷炮重在摧毁敌舰,而不是攻占敌舰;它的水手既能开炮又能执矛挥剑,节省了陆战士兵。在海战战术和队形上,德雷克等人也富于创新,甚至敢于进行夜战。而西班牙舰队十分保守,摆成像陆战一样的方阵,最终连一艘敌船也未登上。

英国和西班牙海上争霸战争的结局,是来自实践、实战的海洋智慧和谋略战胜了大陆色彩浓厚的保守谋略,英国一跃而起,从此称霸海洋。

海战轻骑兵:驱逐舰搏胜巡洋舰混合编队

即便在使用相同武器装备的水面舰艇作战中,劣势一方利用谋略击败优势一方的战例也很多。太平洋战争中的所罗门群岛争夺战,美日双方投入几百艘各类舰艇、上千架飞机,反复厮杀,大小海战和海空战上百次,留下了大量的海洋谋略“遗产”。我选出其中的塔萨法隆加海战(简称塔战),与读者一同研讨。

1942年12月1日发生的塔战是瓜达尔卡纳尔岛(简称瓜岛)六大海战中的最后一战。当时美军已获得瓜岛海域的绝对制空权,日军舰队只能在夜间航行和作战。夜战中,美国占有雷达技术优势,日军全凭目视。几次大海战之后,日军重型水面舰艇损失很重,退出瓜岛水域;而美军大舰倚仗雷达和大口径远程火炮,有恃无恐。战术上,美军以SG雷达舰为核心重新编成两队:驱逐舰前卫鱼雷攻击编队(驱逐舰4艘)和巡洋舰炮击编队(5艘巡洋舰、2艘驱逐舰)。日军只有8艘驱逐舰,还要承担投放1 100个补给品浮鼓和少量增援部队的任务,航行作战颇受牵制;加上美军享有的空中侦察便利(事实上美侦察机也的确提前发现并通报发现了日军舰队),无论图上作业还是战力评估,美方均占优势。

古罗马时代的船,此图展示的船装有倒钩一样的武器,在当时的战船中算是最可怕的了。

美军这套战法,在瓜岛战役前几次海战打日军大舰时颇有效,但对付日军吨位小、机动性好、雷击凶狠的驱逐舰编队就显得吃力。实战中,美驱逐舰的鱼雷齐射未能命中敌舰,却仍死板地按战前设定的方案过早撤出战区,未能继续给敌方有效打击。美巡洋舰编队在炮击时,未作防鱼雷的转向,结果开炮时的炮口闪光反而成了日舰鱼雷瞄准的良好目标。日军事先严令:“美舰发炮的闪光可以作为发射鱼雷的瞄准点。”“尽量用鱼雷攻击敌人,攻击后迅速撒退!”“除非绝对必要,不使用舰炮射击。”炮火沉默的日舰降低了美舰队的炮火命中率,而频频开炮射击的大吨位美舰却提高了日舰队鱼雷的命中率,一降一升的结果,使结局一边倒:日舰队击沉美重巡洋舰一艘、重创巡洋舰三艘,日方仅损失一艘驱逐舰。

我注意到:美军习惯于把驱逐舰队和巡洋舰队进行混编。在瓜岛诸海战中这一做法多次引起误伤(如萨沃岛海战),后来为防止误伤美军又让驱逐舰射完鱼雷就跑,却从未想过单独使用驱逐舰编队进行夜战的问题。日军的战法本来同美军一样(此战术来自第一次世界大战,而且在海战中相沿成习已数百年了),仅仅是因为在前几次海战中日方的大舰损失惨重、无法承受之后,才有了驱逐舰单独编队一举,不料竟大获成功。

直到1943年8月,即塔战结束整整九个月之后,由于美军遇到临时性兵力不足的原因(纯系偶然,而非主动设谋并操演),威金逊少将才答应美海军第12驱逐舰分队长弗里德里克·穆斯布鲁格中校仅用驱逐舰一试身手。由于穆氏集思广益,汲取历次驱逐舰作战的经验和教训,战技、战术预研得当,战时指挥果断正确,美军以六艘驱逐舰对抗日军四艘驱逐舰,并击沉3艘,自己无一伤亡,创下所罗门历次海战中唯一的全胜纪录。尼米兹上将喜出望外,从此之后,美军才改弦易辙,主动采用了单独的驱逐舰编队战术,果然连连获胜;而且出现阿利·伯克上校这样优秀的驱逐舰指挥官,创下了击沉击毁多艘敌舰的纪录(现在美海军的“伯克”级导弹驱逐舰就以他的名字命名)。

以上战例分析说明,即便是现代海军这种仰赖技术、专业知识、协调组织的军种中,仍然有发挥人的指挥才能和谋略的很大空间。

元山水雷战:劣势兵器制胜优势兵器

20世纪50年代初朝鲜战争中的元山水雷战,是一次劣势兵器制胜优势兵器的现代战争典型战例。

当时,美军在仁川登陆后,在朝鲜海域和半岛蜂腰部享有绝对的制海权、制空权和地面部队优势。朝鲜人民军在前线遭到严重挫折,但人民军海军正确地判断出敌军在东海岸元山港登陆的可能性,从1950年9月初到登陆日(10月10日),从容镇定地布设了各种水雷3 000余枚。雷场致密、规范、宽阔(400平方海里),并有海岸炮保护。美军虽然在登陆日扫出一条274米的水道,但登陆船只仍无法靠岸。由斯波福特上校率领的多艘扫雷舰艇(包括护航航母“莱特湾”号、“菲律宾海”号和英国、法国、新西兰、韩国的扫雷舰艇),在49架舰载机(炸弹扫雷)和直升机(雷场观测定位)、蛙人的配合下,用了15天才扫清主航道水雷(共清扫沉底雷225枚、漂雷600余枚)。

而朝鲜人民军海军在岸炮的有力配合下,共击沉或炸沉敌方扫雷舰艇12艘(美军“海盗”号等6艘,韩国6艘),毙伤敌200余人,敌方登陆大部队被拖滞在海上达10天之久。直到韩国第1军团从陆上攻占元山港后,登陆的美第10军仍未完全上岸,其战役战术价值已经丧失。

结论:智慧和谋略是以弱胜强的根本依靠

回顾上述几个历史小故事,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智慧和谋略是劣势弱势一方战胜优势强势一方的根本依靠。美国军事史家T.杜普伊曾说:“成吉思汗几乎每次都能战胜兵力占优势、武器占均势的敌手。与汉尼拔不同,他的军团总是在训练和纪律上压倒对手。但光凭这些还不足以取得那样辉煌的胜利,真正的原因是他以无与伦比的才能在作战组织和指挥上发展了新的军事思想,体现了自己卓越的战略、战术才华。换言之,正因为成吉思汗具备对手意料不到的新的军事思想,所以无往不胜。” rgQXCiTe+8c+QG7Vd/RDAaNfO8RSDs0Le6CNTqkwx12Sdm7Ozipvr8uf+8yEbRo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