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钗记》取材于唐蒋防小说《霍小玉传》,《紫钗记》剧讲述的是才子李益与貌俱佳的霍小玉两人之间的爱恨别离,元宵佳节,月明星稀夜,两人一见倾心,随后以小玉误挂梅树梢上的紫钗为信物,喜结良缘,情意浓浓。不久李益高中状元,但因得罪欲招其为婿的卢太尉,被派往玉门关外任参军,李益与小玉灞桥伤别。三年任满后卢太尉又改李益任孟门参军,更在还朝后将李益软禁在卢府。小玉误信李益入赘卢府而忧思成疾、心灰意冷,痛恨李益负心。黄衫客慷慨相助,使两人重逢。于是真相大白,连理重谐。该剧热情讴歌了爱情的真挚与执著,深刻揭露了强权的腐败与丑恶。
《紫钗记》剧与蒋防的小说比起来,情节和人物形象都发生了重大改变:
李益抛弃霍小玉这一情节的改变,汤显祖的戏剧中,李益是被卢太尉的要挟和阴谋所害,不能与霍小玉重逢厮守;而在小说中,李益得官后归家,其母为其订婚亲戚卢氏之女,而不是卢太尉。李益贪图利益,且不敢违背母命,于是抛弃了小玉。
李益与小玉重逢厮守这一情节的改变,汤显祖的戏曲中写的是绝而复苏、破镜重圆的美满结尾;而小说中则是李益被黄衫客挟到小玉跟前,小玉数落李益之后,气绝身亡,但其冤魂依然作祟,使李益妻妾不宁,三娶皆不和谐。
因为上述情节的改变,导致人物形象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在小说中,李益是一个典型的负心汉,他跟小玉结合是为了“博求名妓”,虽立下过“皎日之誓”,但在其卢氏利益和严母威压下抛弃小玉,还“遥托亲故,不遣漏言”“虚词诡说,日日不同”,其为人卑劣的形象展露无遗;而在戏曲中,他这一形象发生了重大改变,李益不再是一个负心汉,而是一个感情专一、正直不畏强暴的正面形象,他和小玉的结合不再是博求名妓,而是一见倾心、明媒正娶。虽在后来遭到卢府要挟时束手无策,但其内心从未动摇过,这是他们能破镜重圆的基础和根本。
其次是女主人公霍小玉的形象变化,在小说中,霍小玉的身世是“妾本倡家”,而在戏曲中,小玉则是名符其实的郡主,有身份、有家境、有教养。其次是,戏曲中小玉的侠女之风,在戏曲中,小玉不再是小说中那个柔弱无主的女子,而是仗义疏财的侠女,小玉虽不会剑术也没有绝世武功,但其断然卖钗的果决、怨撒金钱的愤慨以及对爱情忠贞不渝、对自身命运的抗争,都表现出了其侠女的风采,与其说黄衫客救了小玉,不如说是小玉自己维护和挽救了自己以及自己的爱情。
在小说中,紫玉钗只是小玉的头上之物,而在戏曲中,紫玉钗则不仅仅是一件器物,更是一个串联整部戏曲的关键,除小玉的头上是此钗之外,更是李益、霍小玉的定情之物、小玉绝望之际卖掉此钗、卢府小姐购置此钗、卢太尉更是设计此钗离散李益、霍小玉,让小玉和李益冰释前嫌的也是此钗。从此钗始,以此钗掀起高潮,以此钗终,此钗在戏曲中发挥了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