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古文观止》是清代康熙年间吴楚材、吴调侯叔侄二人选编的一部古代散文集。

吴楚材名乘权,吴调侯名大职,二人是浙江山阴(今绍兴)人,都是乡间塾师,以课徒为生。吴楚材学识渊博,除此书外还编有《纲鉴易知录》。

《古文观止》编定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共十二卷,以年代为经,作者为纬,按照从古到今的顺序排列,选录自春秋战国至明末三千多年间的名作222篇,基本上反映了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脉络与特点,体现了中国古代散文所取得的最高成就。

中国古代散文传统源远流长,早在商代就已经出现了成熟的散文作品;与此相适应,为了展示古文发展线索,表现自己的文学观点,选编文选的历史也相当久远,现存最早的当是据今一千五百年左右南朝梁萧统编的《昭明文选》。从此,各种诗文选本层出不穷,而且很多影响深远。总集如宋代的《文苑英华》一千卷,上续《昭明文选》,收南朝末至唐末作家二千二百余人的近两万篇作品,至于《唐文粹》(一百卷,北宋姚铉编)、《宋文鉴》(一百五十卷,南宋吕祖谦编)、《元文类》(七十卷,元苏天爵编)、《明文衡》(九十八卷,补缺二卷,明程敏政编)等,都是一代文学的渊薮;选集如明代茅坤(1512—1601)选编的《唐宋八大家文钞》一百六十四卷,流传甚广,“唐宋八大家”之名也随之流行。《古文观止》只有区区十二卷,但其“知名度”远远超过了上述那些巨著,可以与《文选》并称,其原因何在?鲁迅先生在《集外集·选本》一文中说:“以《古文观止》和《文选》并称,初看好像是可笑的,但是,在文学上的影响,两者却一样不可轻视。凡选本,往往能比所选各家的全集更流行、更有作用,册数不多而包罗诸作,固然也是一种原因,但还在近则由选者之名位,远则凭古人之威灵,读者想从一个有名的选家窥见许多有名作家的作品。”“选者之名位”,《古文观止》是沾不上光的,吴楚材和吴调侯都是仕途不达的普通读书人,那么其脱颖而出全凭“古人之威灵”,即册数不多而包罗许多有名作家的作品。

吴楚材和吴调侯选文的初衷是“杂选古文,原为初学设也”(吴楚材《例言》),因此选编时,他们“集古人之文,集古今人之选,而略者详之,繁者简之,散者合之,舛错者厘定之,差讹者校正之”(吴楚材、吴调侯《序》),吸收借鉴了古人选文的经验,避免了一些错误,所以他们自认为这本选文是“诸选之美者毕集,其缺者无不备,而讹者无不正,是集古文之成者也,观止矣”(吴调侯《序》)!“观止”一词,出自《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吴公子季札在鲁国观看周代乐舞,当看到《韶箾》时,便赞叹道:“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观止”就是好到极点的意思,吴楚材、吴调侯把“观止”用来作书名,意思是说,这里所选的就是人们所能看到的最好的、尽善尽美的文章了。此书编成后,他们将书寄给了吴楚材的叔父吴兴祚(字伯成,号留村,累官至两广总督),他时在归化(今呼和浩特)任职,对此书大加赞赏,认为是“其选简而该,评注详而不繁”,可以“正蒙养而裨后学”,功德非浅。

的确,《古文观止》选文目光独到,选择精当。例如先秦部分,他们放弃佶屈聱牙的《尚书》,直接从相对容易理解且记言与记事均衡的《左传》开始,使读者觉得亲近,能够引起阅读学习的兴趣。至于具体选篇,先秦有《左传》的《曹刿论战》、《宫之奇谏假道》、《烛之武退秦师》,《国语》的《叔向贺贫》,《战国策》的《冯煖客孟尝君》、《触詟说赵太后》、《唐雎不辱使命》;两汉部分有《史记》的《屈原列传》、《太史公自序》,贾谊的《过秦论》,诸葛亮的《出师表》;魏晋部分有李密的《陈情表》,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陶渊明的《归去来辞》、《桃花源记》;至于唐宋部分的韩愈的《原道》、《师说》、《进学解》、《祭十二郎文》,柳宗元的《捕蛇者说》、《小石城山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欧阳修的《朋党论》、《五代史伶官传序》、《醉翁亭记》,苏轼的《潮州韩文公庙碑》、前后《赤壁赋》,以及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等诸家散文,更都是千古传诵、脍炙人口的佳作。明代部分,它不选复古模拟的李梦阳、何景明,而选了王守仁、茅坤、唐顺之、归有光、袁宏道、张溥,眼光也是很独特。

《古文观止》也冲破了骈散之分的束缚,不仅选散体古文,对于骈体古文之精华也没有有意忽略,虽仅区区几篇,但可见古文发展演变之印迹,不能不说这种观点是相当高明的。自隋唐以降,特别是韩愈领导了古文运动,欧阳修又发起了“诗文革新”,骈体文江河日下,虽然仍不时有名作产生,但已经不是古文之主流,而到明代更是大受排斥;清初骈文有了复苏的迹象,但在《古文观止》成书时还并未形成气候,直到几十年后乾嘉时期李兆洛(1769—1841)编纂《骈体文钞》,才正式提出骈散并行,“相杂而迭用”,可知二吴骈散并重的观点具有其超前性。《古文观止》中选录的骈体文如孔稚珪的《北山移文》、骆宾王的《为徐敬业讨武曌檄》、王勃的《滕王阁序》、李华的《吊古战场文》、刘禹锡的《陋室铭》、杜牧的《阿房宫赋》都是千百年间脍炙人口的名篇。

《古文观止》还突破了以前文选不收经史的传统,收录了《礼记》、《左传》、《公羊传》、《穀梁传》以及《史记》、《汉书》、《后汉书》等经史中的文章。至于史书中没有收录《三国志》以下正史中的文章,大概是因为此后的正史传记也没有什么可 看了。

《古文观止》的一些选文与原文略有出入,有的明显是二吴进行了删削加工,有的使原文更紧凑明晰,有的则不免弄巧成拙,如《颜斶说齐王》,删去了与齐王唇枪舌剑的一大段争辩,故事的曲折紧张就削弱了。

《古文观止》的选文也有一些缺欠,主要表现为唐宋一段,除了“唐宋八大家”之外,很少选录其他作家的作品,特别是宋代,两卷半五十余篇文章中,除了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只选入了王禹偁(二篇)、李格非(一篇)、范仲淹(二篇)、司马光(一篇)、钱公辅(一篇)、李觏(一篇),六人八篇文章,与宋代散文创作的繁盛局面极不相称。这可以解释为篇幅所限,但如苏舜钦的《沧浪亭记》、李清照的《金石录后序》、朱熹的《庚子应诏封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等都不收,而所收李格非的《书洛阳名园记后》、钱公辅的《义田记》、李觏的《袁州州学记》在文学成就上都无法与上述几篇相比,即如所选宋代六家之作也并非都是精品,如欧阳修《释祕演诗集序》、苏轼的《三槐堂铭》、王安石的《泰州海陵县主簿许君墓志铭》在作者本人的文集中都并不出众,它们的入选大概都与选家本人满心怀才不遇的牢骚有关。另外,李陵的《答苏武书》、苏洵《辨奸论》这样可疑的作品的入选,也应该看作是选家别有寄托吧。

《古文观止》中还有吴楚材、吴调侯二人的注评,特别是他们对文章结构的分析和艺术成就的总评部分最为精彩,对于文章的品读非常有益,只是因为体例的关系,本书没有原文照录,而是将其吸收融入了文章的题解与注释中。

《古文观止》自问世以来,三百多年间以其选文名篇荟萃,篇幅适中,雅俗共赏,一直盛行不衰,是古文启蒙的必备书,也深受古文爱好者的推崇。此次我们对每篇文章作了题解、注释、翻译。“题解”部分分析论述其成就与特色;“注释”部分对难理解的字词、古代文化常识性内容等出注;“译文”部分以直译为主,直译不顺畅之处意译。使其更适合当代读者的阅读。当然其中也会有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钟基
2015年10月 V4kjyofpZd5ahTE+TmwUsIX7IvW/HzsZ19woXOrko8XwEI8j9c+fHui4T8ko5Vs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