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章(论道)

《老子》一书,重在论道。本章是道的总论,也是全书的总纲。

道,是老子提出的一个重要哲学观念,是贯穿于全书的一条思想纽带。老子认为,道体非常玄妙幽深、蕴涵非常宽泛丰富,人们对道并非生而知之,而是后天逐步进行探索、认识,才能有所了解、感悟,因此是可以阐述和说解的。但是,人们的探索是渐进的,认识是主观的,阐述是非系统的,说解是有局限的,与作为客观本体的道的玄妙幽深和丰富内涵还有相当距离,并不等于道所具有的全部内涵、外延、情态和性状,要想全面彻底地掌握道的真知,还需要一个长期不断的探索过程,所以说,“道可道,非常道”。

同样,既然道本无名,道是由人们勉强命名的,那么,所命之名只是仅就道的某一特征为理据,或大或逝,或远或反,都不足以完全概括道的内涵、外延、情态和性状,所以说,“名可名,非常名”。

道可道,非常道 [1] ;名可名,非常名 [2]

[3] ,名天地之始 [4] ;有 [5] ,名万物之母 [6]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7] ;常有,欲以观其徼 [8]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9]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10]

【注释】

[1] 道可道,非常道:道是可以阐述解说的,但是并非完全等同于浑然一体、永恒存在、而又运动不息的那个大道。前一“道”,名词,指浑然一体的宇宙本体、永恒存在的天地万物之源、运动不息而又对立转化的规律和法则。因此,又称为“一”。《三十九章》曰:“昔之得一者 —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四十二章》曰:“道生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后一“道”,动词,一一,阐述,解说。常道,指浑然一体、永恒存在、运动不息的大道。

[2] 名可名,非常名:道名也是可以命名的,但是并非完全等同于浑然一体、永恒存在、运动不息的道之名。前一“名”,名词,道之名。后一“名”,动词,命名,称谓。常名,指浑然一体、永恒存在、运动不息的道之名。《二十五章》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3] 无:指道。《三十二章》曰:“道常无名,朴。”

[4] 天地之始:天地的本初。

[5] 有:指由道而产生的万物。《三十二章》曰:“始制有名。”

[6] 万物之母:万物的本原,即无名之道是天地的本初,天地混沌初开,然后有万物的产生,才能制名,而道正是天下初始和万物产生的源头和动力,即母体。《四十章》曰:“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7] 欲:将。妙:微妙。

[8] 徼( jiào ):边际。

[9] 玄:玄妙幽深。

[10] 众妙之门:天地万物变化的总源头。

【译文】

道是可以阐述解说的,但是并非完全等同于浑然一体、永恒存在、运动不息的大道;道名也是可以命名的,但是并非完全等同于浑然一体、永恒存在、运动不息的道之名。

无,称天地的初始;有,称万物的本原。

因此,从常无中,将以观察道的微妙;从常有中,将以观察道的边际。

这无、有二者,同出于道而名称不同,都可谓玄妙幽深。玄妙而又玄妙,正是天地万物变化的总源头。 8znSamo49YCCaOjETL7xBVhk1cdiMW3Q8WNOTUdvTSJPx672GcdzuMObMpAyGsV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