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只要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雷军的这句话几乎成为互联网时代的一句标志性口号。互联网成就了雷军,也创造了小米。从金山到小米,从天使投资人到二次创业,雷军的最后一役,打得漂亮。传统手机业已经进入小米时代。

自从苹果公司推出的iPhone智能手机在全球范围内大获成功以后,曾经红极一时的摩托罗拉、诺基亚因为错失良机,已经身处死亡边缘。须知,在小米诞生的2011年,这两个品牌在中国手机市场尚处于前五。随着中国手机行业过渡到智能时代,受市场竞争愈演愈烈、价格战你来我往、山寨手机横行等多方影响,国内手机厂商的境遇可以说每况愈下。

然而,越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小米的成功就显得越耀眼。

2015年第一个工作日,在小米的员工都还没有起床时,雷军就在微博和微信上公布了小米2014年度的成绩单:

2014年,小米公司销售手机6112万台,较2013年的1870万台增长227%;含税销售额743亿元,较2013年的316亿元增长135%。在竞争如此激烈的智能手机领域,如此的成绩可能是很多厂商连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但是小米做到了。

看到小米有这样的成绩,竞争对手们红了眼。经过反复的研究、推敲,他们做出了惊人一致的判断——小米成功的关键在于互联网。随着互联网的膨胀,很多人都意识到一个改变,那就是传统行业即将受到互联网力量的巨大冲击,互联网对传统行业将形成一种颠覆。但是很少有人能够看到未来的走向。

就好比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了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的转变,提高的是效率。其根本是因为传统的制造业都是封闭式生产,由生产商决定生产何种商品,而不是由消费者决定。互联网的兴起被视作即将到来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前奏,如今,生产商和消费者的地位完全颠倒,由消费者来决定需要什么产品,生产商才来生产这种产品。效率已经走到了极致,大规模生产时代宣告终结,这意味着规模制造的优势越来越小,消费者的参与度越来越高。

小米的开放性思维,给传统手机业带来了新的活力,值得我们去思考与学习。小米与其他手机厂商最大的区别,用小米掌门人雷军说过的话就是:“我们不是一家手机企业,而是一家互联网企业。”

现在,越来越多的竞争对手开始跟随小米,在雷军身后亦步亦趋。但是小米究竟做了什么?雷军究竟做了什么?他们并不了解。雷军经常对媒体总结小米成功的七个字:专注、极致、口碑、快。不过这七个字所代表的涵义,并没有多少人去深究。正因为如此,小米永远是小米,而其他人也成为不了另一个小米。

今天,我们来挖掘小米到底是怎么从零开始的。小米到底有多么专注?是如何追求极致的?它所要求的“快”是什么?只有解决诸如此类的问题,我们才能看到一个真正的小米,才能看到真实的雷军到底是怎么想的。小米的成长过程,也可以说是雷军的心态和思维改变的过程。

走进历史,作为小米成长历史的旁观者,跟上“雷布斯”的蜕变脚步,让我们从这本书中去了解一个抛去浮夸的小米以及雷军。小米是一个神话,但也是一家企业;雷军是一个梦想家,但也是一个凡人。 ha4exCAwHs2NThCxYWTSVVEDIinn6igsMddzyKK1nd7A3/9ayvAH1jlfxqUCvLs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