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吸血鬼杀手

1978年1月23日晚,加利福尼亚州沙加缅度北部的一个小警局致电联邦调查局,声称当地发生一桩骇人听闻的杀人案件,希望可以得到联邦调查局的帮助。

联邦调查局行为科学组征调了鲁斯·佛帕吉担任加州沙加缅度的协调员,随同警局探员赶赴案发现场进行勘验。佛帕吉是联邦调查局的传奇人物,曾经是密尔沃基市警局的刑警,拥有法学学位,是性犯罪以及炸弹爆炸案方面的权威专家。

佛帕吉和警局探员到达案发地,经过技术人员的现场勘验,警局将案件的严重程度提升了好几级。从被害人所遭受的暴行来看,犯罪性质已经远远超过了普通谋杀案。

死者是一名22岁的年轻女性,并且怀有三个月身孕。

当天,她的丈夫大卫·瓦林下班回家,发现自己的妻子倒在卧室,下腹被凶手残忍地砍裂,已然气绝多时。瓦林吓得魂飞魄散,跑到邻居家求救,邻居获悉情况后,立即拨打了报警电话。

案发现场惨不忍睹,许多年轻警员都被凶手的作案手段震惊。副警长事后表示,因为目睹了这幕惨剧,他做了好几个月的噩梦。

现场没能找到太多有价值的证据,案件被移送到行为科学组,接下来警察需要犯罪心理画像师的协助。通常,被送到行为科学组的案子大多没有什么线索,犯罪心理画像师和警员们逐一翻看了案发现场的照片以及现场报告,都对凶手的作案手法感到惊惧。

第二天报纸的报道称,瓦林的妻子在准备外出倒垃圾时,于自己家的客厅被歹徒袭击。警察发现前门到卧室有许多挣扎过的痕迹,还找到了两枚弹壳。现场情况显示,瓦林太太的上衣、胸罩、内裤都被脱掉,腹部连中数刀,家中没有任何财物被盗。显然,此案无关劫财杀人。

其实案件的详情远不止于此,但是为避免引起大众的恐慌,警察局并没有告知媒体太多案件细节。比如,除了死者惨不忍睹的死状,现场还发现了一个骇人的细节。证据显示,凶手将被害人的血液掺入优酪乳的瓶子,然后一饮而尽。而警方除了知晓这个诡异的细节之外,对于案件本身的调查并无任何进展。佛帕吉感觉到一丝不妙,凭借他在性犯罪方面的丰富经验,他几乎可以确定,这个凶手一定还会再次作案。

为了尽快抓住凶手,警局再次求助联邦调查局,联邦调查局派遣一名犯罪心理画像专家到达案发地,协助佛帕吉侦破此案。

当时,犯罪心理画像还是一门非常新的技术,犯罪心理画像专家的工作是通过案发现场、被害人以及其他各方面的细枝末节来推断有关凶手的更多信息。

犯罪心理画像专家抵达后,在现有证据的基础上做出了第一手书面报告,描绘出了凶手的可能特征:凶手是一名男性,白人,年龄在25岁到27岁之间,体形消瘦,外貌看起来营养不良。凶手生活懒散、邋遢,有精神方面的疾病,还在服用或曾经服用过药物;他个性孤僻,不喜欢和其他人交往,大部分时间一个人住在家里,也可能和他的父母住在一起,不过这种可能性偏低。除此之外,凶手应该没有服役记录,是一个大专辍学生或高中毕业生,应该还患有偏执妄想症。

很多警员对犯罪心理画像师的描绘感到惊奇,不少人询问犯罪心理画像师如何精准地描述出这些特征。

犯罪心理画像师表示,他的每一条推论都是有原因的,并非妄加猜测。虽然犯罪心理画像技术还在襁褓期,但联邦调查局以及地方警局已经通过此类技术破获过不少谋杀案。根据以往的经验推断,性犯罪的案件一般都是男性犯罪人,而且大多是同族相残,比如白人杀白人、黑人杀黑人。这类凶手的年龄一般集中在20岁到30岁之间。而且,死者住在白人社区,更能印证凶手是白人的推测。

除了犯罪心理画像专家的描绘,行为科学组也开始跟进,针对现有证据进行深入分析。根据以往的经验,一般的凶手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有特定逻辑的犯案手法,也就是他们有固定的套路可循;另一种则是毫无逻辑性的犯罪。

结合案发现场的照片和警方提交的一系列报告,犯罪心理画像师推断凶手属于毫无逻辑的作案人。犯罪人的手法没有固定的模式,也没有刻意清除遗留在案发现场、可能暴露自己身份的线索。从案发现场来看,凶手完全符合无逻辑杀手的特征。凶手患有严重的精神病,他残害瓦林太太尸体的手法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而是经过了8年到10年的潜伏期,然后才开始这种毫无意识的杀戮行为。通常,偏执妄想症的初次发病都在19岁左右,再加上10年左右的疾病潜伏期,可以推断出凶手的年龄在20岁到30岁之间。

另外,犯罪心理画像师认为凶手的年纪不会太大。首先,绝大多数性犯罪的杀人凶手都不到30岁,如果凶手的年龄大于30岁,说明他的心理异常必然已经到了无法控制的地步。如此一来,凶手必定会接连犯下一系列怪异又毫无线索的凶杀案。但案发地附近还没有发生类似的案件,由此可以推断,杀害瓦林太太的凶手应该是第一次作案。

关于警员对凶手体形的疑问,犯罪心理画像师是这样解答的:“德国的厄尼斯·科伦奇莫博士和哥伦比亚大学的威廉·希尔登博士做过相关研究,两位博士都认为人的体形和精神状态之间有着绝对的关系。一般来说,身材清瘦或者身体比较衰弱的人,更容易出现精神分裂的症状。所以,我认为这起案件的凶手是一个外形清瘦且肌肉不发达的白人男子。”

这并非凭空臆想,其中完全有逻辑可循。但凡身患精神分裂的人,饮食状况都不好,这些人总是会错过正常的用餐时间,久而久之就会导致营养不良。而同样的心理状况也会反映在这些人的外表上,比如这些人都不太注重自己的外表以及个人卫生,所以没有人喜欢和他们生活在一起。因此,他们普遍独居。

由此可以继续推断,不注重个人外表和卫生的人,想必他居住的地方也不会井然有序。而军队必定不会接受这种生活状态严重失序的人,所以,他们一般没有服兵役的记录。另外,碍于精神疾病的潜伏期,他们或许可以读完高中,但很少有机会能够进入大专院校读书,即便能够考取,也无法顺利完成学业。这就是推断凶手是高中毕业生或大专辍学生的依据。

生活混乱、个人形象邋遢、没有学历,集此三点于一身的人,必然很难找到工作。就算勉强获得一份工作,一般都是打零工,但由于过于内向的性格,他们连这些工作也做不好,干不了多久就会主动辞职或被老板辞退。

关于凶手的轮廓描绘,犯罪心理画像师暂时就给出这么多,画像师认为凶手或许有一辆车,如果他确实有车,那车子也一定又脏又破,金属架杆上一定布满铁锈,车后座会洒满速食食品的残渣碎屑——就和他独居的住所一样。另外,鉴于凶手的生活习惯和态度,他不太可能驾车外出作案。所以,犯罪心理画像师推断凶手就住在被害人家的附近。这样方便凶手作案以后自行回家。

当地警方将犯罪心理画像师关于凶手的描绘整理出来,送到了附近的各个警局,这些描绘内容将成为警方搜索嫌疑犯的重要线索。警方的调查工作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媒体对于此案的注意力也逐渐提升,公众慢慢把注意力集中在了两个问题上:首先,杀死瓦林太太的凶手是谁?其次,凶手为什么要杀死她?

随着警方调查工作的推进,越来越多的线索浮现出来。

案发地沙加缅度是加利福尼亚州的首府,死者生前为州政府工作。案发当天,瓦林太太正好休假,她步行去了一趟离家不远的购物中心,在那里签了一张支票,然后返回家中。警方推测,凶手应该就是在这个时候盯上了她,并一路尾随,伺机作案。

被害人的母亲曾在当天下午一点半左右给死者打过电话,但是一直无人接听。验尸官表示,这个时候瓦林太太已经遇害。

案发三天后,沙加缅度北部再次发生恐怖谋杀案。1月26日上午12:30,距离瓦林太太被害地点不到一英里的地方再次发生凶案。死者的邻居发现了尸体,随即拨打了报警电话。

此次被杀害的人数增多,被害人家里一共发现三具尸体。分别是36岁的伊芙琳·米洛兹太太、6岁的儿子杰森以及32岁的朋友丹尼尔·美瑞斯。三名死者死于枪杀,但米洛兹太太的身上有多处刀伤,和瓦林太太身上的刀伤相似。除了三名死者,米洛兹太太的22个月大的侄子迈克·菲瑞拉失踪,警方推断他应该是被凶手绑架了。另外,死者家里的红色厢型车被凶手盗走,随后被遗弃在距离案发地不远处。

死者米洛兹太太是一个离异女人,她有三个子女,案发时只有杰森在身边,其余两个孩子一个由前夫抚养,另外一个当时正在学校上课,遂逃过一劫。米洛兹太太家中没有遭到洗劫,她生前经常帮邻居照顾孩子,在当地的口碑很好,邻居们无法想象,这样一个善良的女人为什么会遭此毒手?

显然,这又是一次没有动机可言的谋杀。居民从电视新闻中了解到案件的详情,一时间人心惶惶,恐惧笼罩在每户人家的头顶。虽然记者声称死者都是被枪击身亡,但是案发现场周围没有一个人曾听到过枪声。

警方此时对凶手的了解只有犯罪心理画像师描绘的轮廓,凶手连番作案,在当地引发了恐慌,更让警方压力倍增。

从凶杀现场的情况来看,一些细节为警方提供了新的线索,同时也验证了之前对凶手的一些推测。

现场两名男性死者没有被凶手凌虐,但米洛兹太太没能躲过此劫,她的尸体惨状比瓦林太太简直有过之而无不及。此外,现场还发现了一个浸满血渍的枕头和一颗弹头,床上有大片血迹。显然,凶手又一次喝了死者的血。此外,警方发现被遗弃的车辆时,汽车还没有熄火。警方发现围栏上遗留有一些血迹,想来那名失踪的孩子已凶多吉少。

短期内接连两次作案,根据警方目前搜集到的信息,凶手距离下次作案只是时间问题。参照前两次的情况可以推断,凶手下次作案的时间不会间隔太久。所以,抓捕此人迫在眉睫,如果一直任由他逍遥法外,后果将不堪设想。

警方整理了证据材料,递交到行为分析科,由联邦调查局犯罪心理画像专家再次进行更加详细的描绘。从凶手作案的暴力程度来看,犯罪心理专家更加确信凶手是一个患有严重精神分裂症的年轻人,他徒步走到作案现场,行凶杀人之后开车离开,并将汽车遗弃。

犯罪心理画像专家在上一次轮廓描绘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修改。例如,凶手是单身,他居住的地点距离遗弃车辆的地点很近,或许不到一英里。此前说过,凶手的生活杂乱无章,他没有想过要隐藏什么,所以很可能在自己家附近随意丢弃了车辆。除了体形消瘦这个特点,凶手的外貌一定是不修边幅的,在人群中可以轻易分辨出这类蓬头垢面的人。另外,凶手应该有恋物癖,他曾在居住范围内偷窃过女性内衣,他对被害人的珠宝首饰和值钱物件没有兴趣,偷窃女性内衣只是为了达到性欲的满足。他童年时期有过不幸的遭遇,这或许是演变成作案动机的因素之一。

警方根据新的凶手画像,派出六十余名警察亲自上街,将所有人力集中在距遗弃车辆地点方圆半英里的范围,展开了一次地毯式搜索。不久,警方在距离遗弃车辆地点不远的一家乡村俱乐部发现一条中弹而死的狗,狗的肠子被掏了出来,于是搜索范围进一步缩小。

许多路人接受了警察的盘问,有两个人回忆称,曾看到那辆厢型车从自家附近驶过,但是没有看清驾驶人的相貌,只隐约记得开车的人是个白人男性。

随着越来越多的线索出现,警方的搜捕范围大幅缩小,凶手已经逐渐浮出水面。

一名妇女打电话报警,称自己在瓦林太太遇害前一两个小时,在购物中心碰见了一个高中时期认识的男人,他名叫理查德·特伦顿·蔡斯。这家购物中心距离瓦林太太家不远,正是瓦林太太死前曾去购物的那家。报警的妇女说她看到这位高中同学时吓了一跳,他蓬头垢面,整个人就像尸体一样消瘦,他的衣服上沾有血迹,嘴角满是黄色的痂,双眼塌陷,就像长期没有睡觉一样。这个男人打算和报警人攀谈,但吓坏的报警人没有停留,迅速驾车离开了。她因为警方发布的一些与案件相关的内容,才想起了那天的遭遇,于是立即报警。

警方通过当地分局查到了此人的住址,立即派出警员守候在他的公寓附近。警方拨通他公寓的电话,但是一直无人接听。

午后,负责监视的警察打算主动出击,将蔡斯引出来,不过警方之前了解到此人拥有一把左轮手枪,为了安全起见,警员没有贸然采取行动。

商议之后,一名警察到住宅管理人员的住所内佯装使用电话,另一名警察则自然地从蔡斯门前走过。过了一会儿,蔡斯的房门打开,他的腋下还夹着一个箱子,向着他的货车走了过去。警员们尾随其后,在他将要上车之际一拥而上,将其擒获。蔡斯努力隐藏背包,在挣扎间露出了身上的手枪。

警察将其抓捕后,从他的背包里发现了被害人丹尼尔·美瑞斯的皮夹,并从他腋下的箱子里找到了沾满血迹的袋子。警员们搜查了蔡斯的货车,车里有一个锁着的工具箱、一把12英寸长的刀,车子保养得很差,车厢里满是废报纸、啤酒罐、牛奶瓶等乱七八糟的垃圾。

后续赶来的警员搜查了蔡斯的公寓,和心理画像专家所描绘的一样,他的住所脏乱不堪,地上散落着一些动物型颈链,三个搅拌机里布满血迹,一旁摆着一份报纸,上面刊登着瓦林太太谋杀案的报道,他的脏衣服堆里有几件沾染了鲜血,橱柜里还发现了几把瓦林太太家的刀。

最让警察感到后悔的是,蔡斯公寓的墙上钉着一幅日历,瓦林太太和米洛兹太太遇害的日期都被他标注了“今天”二字。除了这两桩惨案,他还在1978年其他44个日期上标注了“今天”。可想而知,如果警方没有及时将其逮捕归案,那么将有44条无辜者的生命受到残害!

理查德·特伦顿·蔡斯,1950年出生在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幼年时期的蔡斯是个乖巧可爱的孩子,与同龄的少年一样,他并没有表现出什么不同。后来,他的父母争吵不断,母亲曾控告丈夫和别人通奸、滥用毒品,并且非法囚禁了自己;而蔡斯的父亲在接受审讯时表示,这只是夫妻之间的争执而已。一群心理医生和精神分析人员组成小组,对蔡斯的家庭成员进行了一次访谈,评估结果显示,蔡斯的母亲患有典型的偏执妄想症,具有高度攻击性、对人怀有敌意,而且容易受到刺激与蛊惑。父母之间的争执在持续了十年之久后以离婚收场,很快,蔡斯的父亲再婚。

蔡斯天资不算聪颖,但也不愚笨,他的智商接近95。高中时期的表现差强人意,也曾交往过女朋友,但最后无一例外都以分手告终,理由是女生们都认为蔡斯缺少男人气概。蔡斯没有什么朋友,除了家人,几乎没有长期稳定的人际关系。

高二那年,蔡斯开始堕落,他吸食大麻、酗酒,一位曾经与他交往过的女朋友说,他从前经常服用迷幻药。1965年,蔡斯还因携带大麻而被捕,后来被罚在社区服劳役。

1972年,蔡斯在犹他州酒后驾车再次被捕,此次事件对他的打击颇大,蔡斯回忆称,自那以后他再也不曾饮酒,但是其他方面仍然混乱不堪。

1973年,他又因无照携带枪支、拒捕被警方逮捕。此后他频繁出入舞会,并以袭胸为乐,舞会里的人不欢迎他。有一次他被赶走之后再次折返,一个男孩揍了他一顿,并将其送到了警局。蔡斯没有放弃,他出了警局便再次返回舞会现场,同时腰上配了一把左轮手枪。警方以品行不端起诉他,罚了他50美元便草草了事。蔡斯一直找不到工作,平日里都靠父母的接济度日,生活异常艰辛。

1976年,蔡斯企图把兔子的血液注射到自己的静脉中,他因为这件事被送到了一名护士的家中。由于父母无力抚养,法庭将他交由这名护士管束。这名护士后来回忆起这个病人,仍然会感到恐惧。据说,他经常会一个人在树林里待很久,他捉到一些鸟,用石头猛敲它们的头部;护士时常在他的脸上和衣服上发现血迹,他还在自己的日记里记录了虐杀小动物并生饮其血的内容。

蔡斯这些怪异行为的背后有一个潜在的原因,他认为自己中毒已深,他的血液正在逐渐变成粉状物,所以他需要补充新鲜的血液来避免死亡。

随后,他被送进了精神病院,精神病医生指示一名男护士把他送进房间过夜,并和另外一名病人共处一室。但是蔡斯很担心会发生什么事情,所以拒绝前往。后来,精神病医生认为药物治疗已经把他的病情控制在稳定的状态,所以建议他出院,改为门诊治疗即可,这样可以腾出病房的空位,让更严重的精神病患者住进去。1977年,蔡斯离开精神病院,他的母亲为他准备了一间公寓,并长期照料着他。

蔡斯没有工作,没有朋友,大部分时间都在公寓里度过。他平时会陪陪父亲、去政府领取救济金,还会向那些知道他没有工作的人们乞讨。公寓的账单由父亲垫付,父亲也想多陪陪儿子,所以总会在周末带他出去游玩,还会买一些礼物送给他。

许多接触过蔡斯的人都觉得他比以前话多了,还会时常谈起高中时代的往事,他的记忆力很好,能记得许多从前的事情,但是关于小时候的事,他从来不提。

1977年8月开始,蔡斯的思想和行为突然出现了一些不为人知的变化。1977年9月,蔡斯和母亲发生了一次争执,不欢而散后,蔡斯杀死了母亲的猫;10月,蔡斯花钱买回来几条狗,并逐一杀死;10月20日,他窃取了价值两美元的汽油,警察审讯时他坚决否认,最后只能无罪开释。

1977年12月7日,蔡斯去一家枪支专卖店购买了一支左轮手枪。合法购枪必须填写表格,当被问及是否曾接受精神治疗时,蔡斯予以否认。按照规定,表格填写完成之后,需要等到12月18日才可以正式配枪。蔡斯在等待期间做了许多事,比如重新登记了自己的卡车、从报纸上剪下许多洛杉矶绑架案和免费赠狗的新闻。

1977年12月18日,蔡斯为自己的左轮手枪购买了一些子弹。合法拥有枪支弹药后,蔡斯向邻居斐瑞斯家开了一枪,子弹将斐瑞斯家的墙壁射出了一个大洞;几天后,他又向波兰斯克家的厨房开枪,子弹擦过了正在厨房忙碌的波兰斯克太太的头皮;没过几天,他又开枪打死了葛瑞芬先生。1978年1月5日,蔡斯买了一份刊登有葛瑞芬被杀新闻的报纸,并且一直留存。

1978年1月10日,他再次购买了三盒子弹。五天后,因为邻居家的收音机声音太大,蔡斯开枪打碎了这户人家的玻璃。

1978年1月23日,蔡斯一大早企图闯入邻居家,但是隔壁女主人在厨房窗户里看到了他,所以蔡斯不得不离去。几分钟后,他再次尝试进入另一户人家,结果又被主人发现,并将其赶了出去。屋主回家后发现丢了些值钱的东西,而且孩子的床上多了一堆新鲜的粪便,衣柜里也隐隐传出一股尿臊味——这些行为都是恋物癖的典型特征。

一个小时后,蔡斯出现在购物中心停车场,并且遇到了高中时的朋友。这位朋友被蔡斯当时的模样吓坏了,于是仓皇离开。蔡斯尾随着朋友的车,想趁她停车的时候冲上去,但朋友发现他后感到很害怕,于是锁上车门逃离。几分钟后,蔡斯再次闯入购物中心附近的一户人家,屋主发现了他,并且喝令他立即离开。之后,他又闯进了瓦林太太家。

1978年某天,失踪的男孩尸体被发现,遗弃地点距离蔡斯居住的公寓不远。

1979年,蔡斯的案件开庭审理。

1979年5月6日,沙加缅度《蜂报》记者艾瑞斯·杨报道庭审现场:“此时,被告刚刚过完29岁生日。他面无血色,看起来迟钝萎靡,他的头发蓬乱,眼神呆滞、眼窝塌陷。此时,他已经在法庭上枯坐了四个半小时,显得极其无聊。他不时把玩着面前的纸,偶尔会双眼无神地盯着法庭上的灯光。”

控方依照加州最新修正的法律,建议法庭判处被告死刑;辩方则认为蔡斯精神上存在严重的疾病,并不能完成此次庭审。而控方指出蔡斯有足够的行为能力,所以他必须为自己所犯下的罪行负责。

最终,理查德·特伦顿·蔡斯以一级谋杀罪名被起诉,陪审团也没有进行太多争论,一致认为蔡斯有罪。法官当庭宣判,将蔡斯收押在圣昆丁监狱,直至执行电椅死刑。

蔡斯在圣昆丁监狱经常被其他犯人嘲弄、辱骂,犯人们威胁他,声称如果他敢走近就杀了他,那段时间监狱异常骚动,负责对蔡斯做检查的监狱心理医师也不胜其扰,盼望着赶紧执行死刑。后来,因为他的心理异常,被转送至拥有许多治疗精神疾病设备的加州维卡维里监狱。

1980年圣诞节后,蔡斯死在维卡维里监狱,此前他曾偷偷留下许多镇静剂药丸,然后一次性全部服下。有人认为他是自杀,也有人觉得这是意外,事情一直没有定论。

不管蔡斯的真实死因是怎样的,至少可以确定一点,他所犯下的罪行和他承受的痛苦都将随着他的死亡而烟消云散。

犯罪心理画像研究的历史

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心理支配着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分析犯罪行为也就是分析犯罪心理。犯罪心理画像是一种侦查分析手段,需要根据所获得的案件线索来分析作案人的面貌特征和行为特征。

多数系列案件的作案人通常会选择陌生人作案,而且他们往往有着娴熟的作案手段和机警的反侦查经验。这就使得警方难以在现场收集到有用的物证和线索。警方在缺乏人证和物证的情况下,不得不从犯罪行为本身出发,去挖掘作案人的心理信息。

1886年,托马斯·邦德在对一系列杀人案件中被害人尸体的解剖过程中,意外发现了这些死者的伤口出奇相似,从而反映出凶手的杀人手段具有一致性。邦德认为,这些案件是由同一个凶手实施的。这种独特而稳定的犯罪手段体现出凶手获得了心理上的满足感。由此,邦德进一步描述,认为凶手是一个衣着得体的中年人,外表看起来温文尔雅,从他杀人的手法可以看出他没有屠宰和外科知识。后来,此案根据邦德的分析成功侦破,也成为犯罪心理画像研究技术的起点。

20世纪,精神病医生詹姆斯·A.布鲁塞尔对纽约8年内32起邮件爆炸案的凶手进行了画像。詹姆斯医生所描绘的凶手是一个拥有外国血统,出生在国外的家伙。他拥有中等身材,身体魁梧,年龄在40到50岁之间,未婚,和自己的哥哥或姐姐住在一起,生活在康涅狄格州,是罗马天主教徒。凶手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性格内向,喜好整洁,是个偏执狂,还患有妄想症。他憎恨自己的父亲,强迫性地爱着自己的母亲,患有心脏病一类的疾病,是个熟练的技工。他认为凶手作案的原因是因为工作上遇到了麻烦,可能他被老板解雇或受到了谴责。被捕时,他可能会要求穿上一件双排扣的套装,否则不会配合警方束手就擒。

根据布鲁塞尔医生的描述,嫌疑人乔治·梅特斯凯进入了警方的视线。经过后续调查证实,布鲁塞尔医生的描述只有病症有出入,凶手患有肺结核,而不是心脏病。除此之外,都惊人地相似!这起案件画像的成功使得犯罪心理画像技术越来越受到各国警方的重视,尤其是在一些系列案件的侦破中,犯罪心理画像总能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20世纪60年代,霍华德·泰坦发展了犯罪心理画像技术。70年代,霍华德正式启动了犯罪心理画像项目,并将其运用到案件的侦破中。还在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国家学院开设了应用犯罪学课程。FBI的犯罪行为部(BSU)是犯罪心理画像技术发展背后最强力的推手,由许多具有心理专业背景的人参与其中。该部门储存有各类罪犯的特征、家庭、社会背景资料,着重分析奇异和屡次出现的犯罪行为,尤其在强奸案、纵火案、系列杀人案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美国,除了FBI,许多联邦机构和州执法部门也设立了犯罪心理画像小组。

随着犯罪心理画像技术的发展和屡建奇功,英国、荷兰、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的执法部门也相继设立了专职画像小组。除了官方机构,还有许多民间画像团体。其中有一个技术水平处于领先位置的团体,叫作“行为画像协会(ABP)”,于1999年3月成立,是第一个独立的国际性跨学科专业团体。ABP由一个学生部,三个成员组构成:分别为行为组、调查组、科学组。

目前,国外的犯罪心理学技术日渐成熟,同时伴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犯罪心理画像已经逐渐成为一门具有可操作性的技术。 FF1umfWgDI+q44fvcRB4+lcTReC67JX4aWF26+gtlhU2mXUFF71/w7fSwnGI8OH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