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五节 演讲的语言要生动形象

演讲比赛中,有的选手演讲时,听众坐在下面兴致盎然;有的选手演讲时,不仅听众有些心不在焉,就连评委老师也会露出不耐烦的表情。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现象,很可能有两个原因:其一是因为听众以及评委对演讲者的理念并不认同,毕竟每个人所关注的兴趣点都不一样;另一个原因则可能是选手在演讲过程中的语言表达不生动,缺乏感染力。

演讲可以说是一门艺术,它不仅要求立论严谨、逻辑严密、角度新颖,它更是考验演讲者在演讲过程中对于语言运用的掌控力。同样的选题,如果演讲者表述观点时的言词生动形象,就会使听众沉迷其中;反之,演讲者如果使用那些严肃呆板的言语来阐述观点则难以产生引人入胜的演讲效果。为了证明这一点,我们来看看下面的对比案例。

演讲者A在主题为“道德的火炬”演讲中说道:“所谓道德,它并不是教导我们牺牲,也不是怂恿我们无谓奉献。它应当是没有任何出发点和目的性,是人们对于自身所依存的社会关系的一种自觉反应,是依靠教育、社会舆论和人们内心信念的力量,是用来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观念、原则、规范和准则等的总和。”在听了这一段概念性的演讲之词后,听众的注意力已经开始不太集中了。他继续讲道,“我们大家都知道《道德经》中曾经记载: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器成之;是以万物莫不遵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其中,‘道’指自然运行与人世共通的真理。而‘德’是指人世的美德、品行、王道。”当他的演讲进行到这里时,听众很有可能会产生一种回到中学语文课堂的感觉,丧失了继续听下去的欲望和期待。虽然这位演讲者关于“道德”的讲述确实很有自己的见解,也证明了他的学识很渊博,可是演讲不同于讲课,如果只是单纯地进行名词解释或者大篇幅的引经据典,是难以勾起听众继续听下去的欲望和兴趣的。

与此相反的是演讲者B,他在“道德的火炬”演讲中,并没有选择直接同听众谈论“道德”这个词语,而是先讲了某个人的先进事迹,他说:“有人说他是‘社区修补匠’,30年来义务为社区居民修补房屋、疏通下水道;有人叫他‘慈善家’,作为学雷锋协会副会长的他多年来自掏腰包帮扶了多位贫困人士;有人说他是‘傻子’,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却动辄掏出上万元来帮助他人。”当这一连串事迹假借他人之口讲出来之时,听众的兴趣已被调动起来,听众会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到底是谁。这时,演讲者B顺理成章地讲出了故事主人公的名字——任天树,紧接着讲述了好人任天树帮人、助人的一系列感人故事。而后,他话锋一转又说道,“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像任天树这样的好人还有很多,他们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周围的每一个人。上善若水,道德的力量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朋友们,我们应当让‘道德火炬’传递不息,让道德的信仰在我们每个人心中扎根,成长,让这个世界因为道德而变得更加美好。”

演讲者B先是以一连串的事迹吸引听众的注意,然后以多个故事在听众心里塑造了一个令人万分敬佩和感动的好人形象,使听众感同身受地明白“道德”这个词语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最后,他利用简短有力、富有激情的语言来作为“道德”的升华,言辞形象精准,带给听众思考与感悟的双重享受。

总而言之,在演讲过程中如果只是一味地用学术化的严肃语言向听众解释一些概念性的名词,很有可能会引起听众的反感,也难以让演讲达到感染听众的效果。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言语枯燥无味让听众反感,但太过卖弄文采的语言表达也同样无法获得听众的好感。只有巧妙地运用形象化的语言向听众描述所要演讲的内容,才能赢得听众的心,赢得听众的掌声,这也就是说,演讲者的语言一定要形象生动,切忌浮华空洞。 fe6RJtTwOylZoKrhtMUTKUR9QvGEZZm10sIu7k6dpmfBOJfSUBRCF1q0p39jLqv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