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的童年

﹃没有﹄爸爸妈妈

对于大部分从农村或者小城镇里长大的孩子来说,“打工”是小时候听到的最咬心的一个词了。因为这个词背后有一双渴望爱与陪伴的眼睛。

九十年代初,南方随着改革开放而经济大发展,广泛招收中西部地区的年轻人前去从事低端加工业,于是就形成了巨大的南下打工潮。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大批的背井离乡,留下老弱妇孺,守护着一个个贫瘠落后的村庄。留守儿童问题也是从那个时候成一个巨大的潜伏着的社会问题。

改革开放让大批的农村劳动人口外流

随着媒体传播技术的发展以及大量的新闻报道,留守儿童的一系列问题渐渐走入公众的视野,很多人才发现原来全国还有超过七千万的农村孩子每年只能见一次父母甚至见一次而不可得;原来全国每年有那么多的留守儿童因为得不到家庭的关爱而走向违法犯罪的极端;原来全国每年有那么多的留守儿童因为监护不力,遭到各种暴力侵害……

这是一个想想都心疼的事情,因为我们都曾孩子过。

我曾经在杂志上看过一个故事,一个小男孩,很乖很听话。爸爸妈妈在外地打工,每年只回来一次。聚少离多,让孩子很受伤。这一年,小男孩很平静地跟妈妈说:妈妈,请不要离开我了,不然我会去死。妈妈听了儿子的话,既震惊又伤心,深深自责后,跟儿子好好地道歉,然后解释一下必须离开的原因。最后,妈妈和爸爸还是趁着小男孩熟睡的时候,离开了。其实小男孩根本就没有睡着,但是他并没有吵闹,而是平静而绝望地看着爸爸妈妈的背影消失。第二天,小男孩跟打牌的爷爷说了一声谢谢,在爷爷毫无警惕的情况下,投水自尽了(后面有写到这个故事)。

看完这个故事,胸腔为之气结,却又无可奈何。如果我能看到孩子自杀前的眼睛,估计这将是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眼睛,那么明澈,却已成死灰。对于陪伴、爱护,这原本都是天经地义的人伦,然而为了生存,在这些孩子的眼里,这些天经地义的人伦都成了奢侈的愿望。

有时候生活真的很矛盾,我们为了生活得更好而四方奔波,忙碌打拼。当我们觉得我们的忙碌终于有了成果,可以回馈生活的时候,却发现故乡已经陌生,父母已经不在,子女关系疏离。

新的一年里,或许对于留守的孩子终于盼到父母归来而高兴欢喜,其实我的内心总是忧虑的,因为短暂欢喜的过后,又是撕心裂肺的不舍和诀别。

关注留守儿童青春成长,通过那些阴暗消沉的刺痕,提醒我们每一个人,还有七千万的留守儿童,需要关注,需要爱与陪伴。 Wrsd1/ZkhWUCENcIy7jR40+wfNcKkH2X3Y2/aX9w7MESLpZBBMMa+eW8xaYU732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