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1 初步认识摄影后期处理

摄影是展现拍摄对象在某个特定时间和空间进行变化过程中的一个瞬间固定影像。在拍摄照片的过程中,摄影师往往把准备照相器材,包括相机、胶卷、内存卡、反光板、灯光等,寻找或确定拍摄主体并按下快门曝光这个阶段称为“摄影的前期”。但这些并不是摄影的全部过程,只是完成了整个摄影步骤的一半。还有另一半的工作并没有完成,那就是对拍摄的照片进行精确的后期处理。

相同的一幅原始数码影像,如果在后期处理中由不同技术水平的人来处理,势必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画面效果。谁都想把照片通过后期处理得更漂亮,更接近和忠实于自然的形态。这就需要对照片的后期处理有一定的基础,也就是要不断学习和提高后期处理技术的原因。如图1-1所示,从这两幅图中可以看出经过后期处理的照片更能清晰地表现出拍摄场景的色彩、光影和层次,增强了画面的观赏性。可见,后期是摄影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图1-1 原始照片与经过后期处理的效果对比

1.1.1 二次构图

每张照片都有完美的构图,这是人们所期望的。但即使是大师级的摄影家也不敢做这样的保证,因为在抓拍照片瞬间时往往不可能处于一个最佳的拍摄位置,有时也会因镜头的限制或瞬间的把握而失去最佳的构图时机。唯一的弥补办法,就是二次构图了。对照片进行二次构图就是将画面中多余的图像删除,让裁剪后的图像更加突出主体,如图1-2所示。

图1-2 对照片进行二次构图

需要二次构图的原因通常有以下4种。

(1)主动选择在后期解决构图问题。由于拍摄时候的条件限制,如时间、机位、环境等条件所限,以及运用抓拍、盲拍等手法,此时,构图问题只有靠后期解决。

(2)被动选择在后期解决构图问题。由于拍摄技术问题而出现的失误,如主体不突出,需要后期重新裁剪构图;画面倾斜,需要后期进行矫正。由于镜头局限性出现的问题,如画面变形,需要矫正等。

(3)深化构图的需要。拍摄者在拍摄时的感受,和最终构图时的想法不一致。

(4)满足输出的需要。例如在冲洗照片、加边框、排版等情况下,需要照片符合一定的尺寸。

许多在拍摄构图时不尽人意的摄影作品,如完整与残缺、画幅的横与竖、中心的均衡、主题的不明确等遗憾,经过二次构图后会得到明显的改善。许多经过“补救”的照片会焕发出新的活力,从而成为精品。在后期处理时,经常要对照片的构图进行重新审视和调整,这个调整是相对于拍摄时的构图而言,叫作二次构图。二次构图就是在照片的基础上继续构图,通过暗房或者图像处理软件对原有照片进行必要的增删改,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专家指点

二次构图不同于拍摄时的构图,它是通过软件来实现的,更形象地说是通过裁剪来实现的。当然,这种说法并不是十分准确。挣脱了相机和现实世界的束缚,坐在计算机面前,我们获得了更大的自由度,可以通过裁剪来弥补没有长焦镜头的遗憾,可以通过矫正来弥补前期的过失,还可以通过魔术般神奇的方式来去除我们不想要的元素或者增加想要的元素。当然,还有很多其他二次构图的方式。

构图是画面“神”“形”的处理和安排。就其实质来说,是调整画面上各种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空间关系,把它们有机地组织在一个画面上,使之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因此对摄影师来说,构图是将自然界的“形”变成艺术的“形”这个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受到拍摄时种种原因的影响,第一次构图往往很难达到理想的画面效果,那么就可以通过剪裁来进行第二次艺术加工,对原构图进行必要的修正,这是强有力的“补救”措施。

1.裁剪照片

裁剪应该是最为常见的二次构图方式,几乎所有人都用过这个工具,即裁切掉我们认为多余的元素,得到一张主体更突出的照片。

与摄影构图一样,剪裁需要一定的构图基础和审美意识。一些照片可以产生多种不同的剪裁效果,具体哪种效果最好,往往要先通过“虚拟剪裁”来进行判断。虚拟剪裁就是在真正剪裁照片前,用框架来遮挡画面,体会照片的最终剪裁效果。虚拟剪裁可以通过专门的裁放比例尺来进行构图剪裁的选择判断,也可以使用其他照片的背面或书本进行框架式遮挡。当选择好之后,便可以采用裁刀进行裁切了。

如今数码相机已经得到了普及,以致我们在电脑中可直接看到完整的图像,并可利用图像处理软件对照片进行剪裁,而且还可以对照片的细节进行修改。由于数码照片在形成照片之前便可以进行剪裁,而且对局部的控制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所以比传统照片的剪裁要方便得多。例如,一张水平面是倾斜的、画面较为繁杂的照片,可以在Photoshop中方便地进行调整剪裁。剪裁后的照片构图均衡,趣味点也更加明确,如图1-3所示。

图1-3 裁剪照片进行二次构图

专家指点

传统照片的裁剪受到如下一些约束。

照片的尺寸:由于剪裁往往是只留取照片的局部,所以通常被剪裁的照片首先需要有足够的尺寸。我们可以先对照片小样进行裁切,然后根据比例进行放大再裁切。如今的一些数码彩扩设备多为先对底片进行扫描,然后扩印照片。这使照片的剪裁输出变得更为方便,我们可以要求扩印人员对照片进行局部的放大输出。

底片的面积:在局部放大的过程中,主体在底片上占的面积越大,越有利于局部放大。如果占的面积很小,也就是照片的放大倍率越高,颗粒就会越多。一般120等较大幅面的底片在局部放大时很有优势,而135底片的裁剪就要格外注意了,因为照片品质与放大倍率是密切相关的。

剪裁数码照片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被剪裁的照片要做备份。因为一旦覆盖了原始文件,照片再创作的余地便很小了。

被剪裁的照片像素越高越好。与传统的放大照片会受到底片面积的影响一样,数码相机的像素与照片的输出尺寸密切相关,高像素的照片在局部裁切后仍然具有一定的输出尺寸,而低像素的照片则很难输出高品质的大尺寸照片。即使是采用插值的方式,高像素图像也比低像素图像更具优势。

2.扩大构图

很少有人知道裁剪工具原来是可以裁大的,事实上也很少有人这么做。但越是没人做的越可能另辟蹊径,从而获得难以置信的效果。简单地增加空间感,会让画面更加空灵,意境更加深远。你的“烂片”里倘若有一个眼神或者说有一个点非常传神,都可以尝试用此法扩展。最常用的是扩大黑色空间。

如图1-4所示是一张名为“蓝色沙滩”的照片,注意看天空位置的蓝色,都是笔者利用Photoshop后期扩大画布并填充渐变加上的。

图1-4 对照片拓展画布进行重新构图

3.去除冗余

在摄影过程中,常常会碰到很多无奈的情况,比如电线杆、电线、古朴建筑下的现代垃圾桶,总会有些不合时宜的元素出现在照片中,即使摄影师再努力地趴在地上或者爬到树上,仍然难以避开。这个时候,不妨尝试用二次构图来解决。摄影师可以通过Photoshop或Lightroom中的很多修复工具,比如修复画笔来去除冗余的元素,如图1-5所示。

图1-5 去除冗余重新构图

4.创意构图

创意构图是指摄影师可以随意地在原有的图像基础上,做一些富有创造性的修改,如图1-6所示。

图1-6 创意构图

5.旋转照片

照片并不一定要如实地反映真实世界,而是可以提供给我们一些独特的视角来看待这个世界。如图1-7所示,理性会告诉我们镜花水月一切都是假象,感性却可以认为水中这个才是真实的、深刻的。一种比较常见的变换构图就是镜像翻转,或者旋转。

图1-7 旋转照片重新构图

6.矫正倾斜

再专业的摄影师,也有可能拍出略显业余的照片。地平线就是一个很好的参照物,摄影师通常会很在意自己的地平线是否水平,以免让观者觉得自己很业余。这也正是初学者或者业余选手最容易忽视的问题。我们的双眼习惯了平视,一切略有倾斜的画面都会给我们一种不安全感。因此再小的倾斜,我们也能一眼就辨别出来,这种能力在观看其他人照片的时候体现得尤为明显。一种告别业余的有效方式是,尽量让自己片子中的水平线保持水平。如果想让观者能体察到你故意为之的倾斜,则应尽量让倾斜的角度大一些,形成斜线构图。如图1-8所示是一张江景写真照片,由于场面过于宏大,摄影师在拍摄时没有掌握好水平线的角度,只能靠后期纠正视角。

图1-8 矫正倾斜的照片

1.1.2 色彩修饰

色彩是影响照片画面表现力的要素之一,不同颜色的照片会给人以不同的视觉感受。在Photoshop和Lightroom中都具有强大的色调调整功能,除了可以对照片进行整体颜色的调整以外,还能对照片中特定颜色的饱和度、色相和亮度进行独立的调节,从而让照片焕发出别样的风采,如图1-9所示。

图1-9 调整图像亮度和饱和度

专家指点

对于一些色彩不理想的照片,可以通过Photoshop或Lightroom对特定区域或者全图的颜色进行调整,如增强照片的饱和度、提高特定颜色的亮度等。

1.1.3 曝光校正

照片的曝光是摄影最基本的技术要点之一,曝光是否正确、光影控制是否恰当将直接影响照片的质量。由于天气、环境光和时间等因素的干扰,拍摄出来的照片往往会存在一些光影的问题,如曝光不当、逆光拍摄、照片灰暗或闪光灯过强等。要修复这些问题,就需要对照片的光影进行调整,还原照片一个清晰、明亮的画面。

如图1-10所示为在Lightroom中调整影调前后的对比效果。可以看到在处理前,照片中的暗部基本看不清细节;但是经过后期处理后,画面中的明暗层次就展现出来了,使照片中的景物更具立体感。

图1-10 校正照片的曝光

1.1.4 去除瑕疵图像

在拍摄的过程中可能会将多余的图像纳入画面中,后期处理还可以对这种瑕疵图像进行修复,利用Lightroom中的污点去除工具或者Photoshop中的修复工具组就可以轻松实现操作。用临近的图像对目标区域的图像进行复制,制作出以假乱真的修复效果,让整体画面感更加和谐、整洁。如图1-11所示,左图中有一个飞机,为了让画面呈现出纯粹的风光效果,在后期处理中将其去除,让画面更加整洁。

图1-11 去除瑕疵图像

1.1.5 修饰局部图像

对于一些局部效果不理想,或者聚焦效果不佳的照片,可以在后期处理中进行单独的调整。例如Photoshop中的选区工具配合其他的调整命令,以及Lightroom中的渐变滤镜工具、调整画笔工具和径向滤镜工具等可以对照片的部分区域进行单独调整,使照片添加的色彩和影调更自然,从而营造出特殊的画面效果。

如图1-12所示为拍摄的婚纱照片,画面中由于周围的环境太过繁杂,使得主体对象不够突出,使用Lightroom中的径向滤镜工具对照片的局部进行修饰,得到如右图所示的效果。

图1-12 修饰照片局部

1.1.6 锐化和降噪

在拍摄照片时,可以通过对焦和快门速度来控制照片的清晰程度。如果前期拍摄条件有限,就难以避免图像噪点的产生,而画面中出现的噪点会严重影响照片的质量。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在后期的数码暗房中轻松处理。

对于已经拍摄完成的照片,可以通过Photoshop或Lightroom中的锐化和降噪功能对细节进行完善,以弥补拍摄中由于环境和操作不当等因素造成的画质问题,打造出高品质的影像效果。

数码相机的噪点(noise)也称为噪声、噪音,主要是指CCD(CMOS)将光线作为接收信号接收并输出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图像中的粗糙部分,也指图像中不该出现的外来像素,通常因电子干扰产生。图像看起来就像被弄脏了,布满了细小的糙点,通常情况下,拍摄的数码照片如果用计算机将拍摄到的高画质图像缩小以后再看的话,也许就注意不到那些细小的噪点了。不过,如果将原图像放大,那么就会出现本来没有的颜色——“假色”,这种“假色”就是图像噪点,如图1-13所示。

专家指点

有一种现象很容易与噪点相混淆,这就是坏点。在数码相机同一设置条件下,如果所拍的图像中杂点总是出现在同一个位置,就说明这台数码相机存在坏点。一般厂家对坏点的数量有规定,如果超过了规定的数量,可以向经销商和厂家更换相机。假如杂点并不是出现在相同的位置,则说明这些杂点是使用过程中形成的噪点。

图1-13 将原图像放大查看噪点

如图1-14所示,左图为照片的原始图像效果。由于画质不够清晰,不能完全凸显出景物的质感,通过在Lightroom中的“细节”面板中对照片进行降噪和锐化处理,使照片中的细节更加清晰,将静物的质感真实地展现了出来。

图1-14 对照片进行锐化和降噪处理 K1DYjaMrhsXOr2HOFL+7Qc0PkCnF2fWgAP733EovvZswkgXxOTYwYrVhcdQtDY9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