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1 初步认识素描

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 ( 包括绘画、建筑、雕塑等)的基础训练学科,是通过线条、色块的深浅把我们所画的物象的体积感和空间感逼真地表现在平面的纸上。学习美术必须打好素描基础。

1.1.1 素描的基本概念

“素描”从字面意思上看,“素”是指单纯、直接和质朴,“描”是指写、画、临摹、写生的意思。素描的定义也就是指用单色来描绘物体的形象。最早作为素描的雏形产生的形式是古代岩洞的岩画,以及那些莫名其妙的符号,这些质朴简洁的语言正是人类对于自然界的真实感受。后来素描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创作,它以简单的单色线条来表现直观世界中的事物,也可以表达思想、概念、态度、感情、幻想,甚至抽象形式。素描更多受到客观对象、光线、时间等外部因素的影响,而线条也是构建形体的手段。学习素描,要着重于物象的结构和表现形式。

1.1.2 素描的地位

在欧洲,素描长久以来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画种,而是艺术家进行正式创作之前绘制的一种草图或者是局部研究。而之后,素描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开始具有独立的地位和价值。素描不仅仅被艺术家作为创作作品的草图,而且具有绘画造型基础的作用。它也是其他艺术形式的基础,尤其是水彩、油画、版画、雕刻,另外对于平面设计,也是画草图的必要基础。

在中国古代陶器上早有独立的线条存在,其造型生动、丰富多样,这些都是素描作为辅助手段的存在。从敦煌壁画、麦积山壁画以及永乐宫壁画来看,中国的素描造型能力和水平已达到一定的高度,更有历代的线描之作以及著名的“八十七神仙卷”,足以证明中国的素描早已经独立存在。

此外,素描还可以作为复制和摹写的基础。虽然不一定所有的艺术形式都要先画出素描稿,但是素描却也是一切观赏艺术的基础。在作画时,往往先勾勒出素描稿作为草稿,然后再进行色彩渲染。而素描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语言,也有着广泛的表现范畴,能表现物体的体积、空间、深度、实质和动作。素描的意义也就在于用自己特有的手段体现这些特点。

1.1.3 素描的发展历史

素描属于视觉艺术的一个门类,但它具有所有造型艺术的基本功能,是熟悉造型艺术的技术基础。素描不但帮助人类取得了绘画艺术上的一次次进步,而且还真实地记录了人类成长的过程。素描的实质是“造型”。人们把看到或想到的事物画出来,就应该算是素描了。

最早的素描大概是原始的先民们用树枝在沙地上所作的简单的图形。我们现在发现的距今一万多年前的洞窟壁画和彩陶上的纹饰,其造型技术已经相当成熟。

古代的岩画和彩陶,固然是雕刻和彩绘的形式,但从造型意义上讲,还属于对素描的加工。比较接近绘画的素描出现在古代壁画和书籍插图中。虽然它们存世无几,但根据考古发现,在距今三千至四千年前,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建筑内的墙壁上布满了壁画,而且这种绘画的形式是崇尚自然写实的。这说明在公元前 1 世纪,人类的造型能力就已经相当成熟;从资料中可以看出,当时的写实能力已经不亚于现代的超写实风格。

真正意义上的素描,产生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这一时期由于科学的发展和进步,产生了一大批对绘画技术精益求精的探索者,其中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达·芬奇。画家们以科学的态度,对绘画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细致、深入的理性思考,发明和创立了解剖学、透视学和明暗渲染法。

14 世纪到 19 世纪,西欧的素描没有太多的变化,主要是以线为主,配合适当的明暗层次。由于照相术还没有发明,素描是当时艺术家进行创作的主要手段。这一时期,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素描作品和以素描为独立表现形式的优秀画家,其中的代表人物有德国的荷尔拜因、丢勒和荷兰的伦勃朗等。在 19 世纪后期,由于成立了美术学院,素描受到广泛的重视,各个国家对素描形式和教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规范。在法国,素描甚至被推崇到至上的地位。

法国的素描主要继承了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以简练的线条为主,注重形式的自然生动,其代表人物是安格尔。德国素描比较注重物体的质量感,风格强烈、凝重,代表人物是门采尔。俄罗斯的素描追求古典的用线,夸大表现人物的个性特点,代表人物是列宾。应该说,古典绘画对素描的重视程度大于色彩,作品中素描的表现极尽完美。

《自画像》列昂纳多·达·芬奇(意大利)

《索洛图恩的圣母》汉斯·荷尔拜因(德国)

《祈祷的手》阿尔布雷特·丢勒(德国)

《素描肖像》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法国)

中国的绘画,有着与西方不同的观念和道路。中国画不但讲究造型,更注重写意。假如站在西方素描的角度上看,中国画的造型似乎很幼稚。这个结论,实在是与西方的科技成就联想而得出的。假如站在艺术的角度上,中国画的表现性深不可测。东西方绘画最大的差异不在形式,而在工具。除了工具和观念的差别之外,东西方素描有两个共同点:其一,都是以“线”造型;其二,都是“师法自然”。西方的绘画秉承了古希腊文化的传统,作品追求细节和感官感受;中国绘画以书法为基础,注重结构和整体,夸大“以形写神”。假如用现代的眼光来看,中国的“骨法用笔”和“墨分五色”都属素描的范畴。因此,研究素描不应该站在一个狭隘的立场上,而应当从造型本质的高度衡量各方,做到取长补短,为我所用。

《朝元仙仗图》(局部)武宗元(北宋)

1.1.4 素描的分类

素描从目的和功能上来说,一般可分为创作素描和习作素描两大类;从表现内容上来说,可以分为静物、风景、肖像及人体素描等;从作画时间概念上来说,可以分为长期素描、速写、默写;从绘画传统的角度说,素描又可分为中国写意传统的素描(一般称之为“白描”)和西方写实传统的素描两种;从描绘的内容上来划分,还可以分为石膏几何体素描、静物素描、石膏头像素描、人物头像素描、人物半身像素描等。

石膏几何体

石膏几何体概括了自然界各种不同的形体。从研究石膏几何体和静物着手,是素描入门的开始。研究几何体,便于我们理解物体的形体结构和在空间中的透视原理,便于理解物体的明暗调子和立体感。素描的规律,也都贯穿在这些复杂的形体中。因此通过对几何体的理解和描绘,可以培养表现复杂形体的概括能力,为进一步学习素描打下基础。

素描石膏几何体是美术基础教学的内容,它能帮助初学者从观察、理解、认识事物特征和运用绘画技巧、语言等方面,来引导初学者入门,培养他们的艺术能力,引导他们顺利迈入梦寐以求的艺术殿堂。

石膏几何体

静物

素描静物是石膏几何体写生的延伸和发展。但是相对于素描几何体来讲,静物都有自己不同的颜色,虽然是素描,但也要表现出物体的不同颜色。静物素描除了要表现出物体在光照下基本的明暗变化之外,还要表现物体的质感、重量感、虚实感,以及空间远近关系。

静物描绘的范围很广,瓜果、蔬菜、花卉、瓶罐、文具等都可以作为写生的内容。但无论画的是什么,都要表达出静物的素描关系。

静物

石膏头像

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而石膏像素描又是素描基础中的基础。石膏像素描是在经过几何形体、静物素描等的学习,掌握了一定的素描造型方法之后进行的一项重要的训练课程。

学习素描石膏头像,目的是训练绘画者的观察能力。通过石膏头像写生,初学者可以不断提高自己对对象的结构、形状、透视、比例、空间感及质感等造型因素的理解能力和把握能力;确立整体意识和形体意识;培养严谨的造型和掌握写实的技能;了解人物造型的基本规律,不断提高对客观物象的感受和表现能力。掌握造型能力之后,也为画真人素描打基础,做好准备。

画石膏头像具有其他训练手段无法替代的优点,它有真人般的结构、比例关系,又具有静物的稳定特性,而且白色的石膏体能够排除色彩的干扰,便于较长时间地深入观察、分析、研究对象的形体结构及其表现规律。

石膏头像

人物头像

人物是素描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很多专业画家研究的对象。人物头像素描是基础素描教学中最基本的训练课程之一。画好头像素描会对以后绘制半身像和全身人物像打下基础。初画人物头像,在短时间内不可能一下子就画得准确生动、达到理想的效果,这就需要采取正确的方法,逐步掌握素描的方法和技巧。

学习人像素描首先要注意学习整体观察的方法,作画时始终从整体上观察对象,从大关系入手,这样才能使画面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其次是要有立体观念,树立在空间深度上塑造形体的观念,只有掌握透视知识和培养这种观察认识物象的习惯,才能正确地把握物体在画面中的恰当位置。第三点是掌握人物头像的解剖和形体结构知识,素描训练的主题就是对形体的理解与表现。第四点就是要注意神韵的刻画。在表现人物时应该以体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挖掘人物的精神内涵为最高宗旨。

人物头像

人物半身像

素描人物半身像是一种独立的艺术表现形式。画素描人物半身像一般是继石膏像、静物、石膏头像、人物头像之后更为复杂的基本功训练。人物半身像不仅要求对头部,而且还包括躯干、手、姿态、衣着及环境的处理,在结构上也远比头像要复杂得多。通过素描半身像的写生,可以熟悉人物半身各部分的比例、结构和动态规律,进一步提高观察能力和手的表现力。

学习绘制人物半身像不仅要掌握人物躯干、头部和四肢的基本动态结构,还要学会如何进行着衣人物衣饰的刻画,同时还要研究和认识人物画的艺术处理手法及艺术风格。人物的形态千差万别,要画好人物半身像,必须熟悉和了解人的一般比例关系和形体结构规律,这是画好人物半身像的前提和基础。

人物半身像

1.1.5 素描的透视规律

“透视”是绘画的理论术语。最初的透视是采取通过一块透明的平面看景物的方法,将我们所看到的事物准确描绘在平面上,就成为该景物的透视图。在实际生活中,往往因为距离、位置等因素的不同,在我们的视觉中就会产生近大远小、近疏远密、近宽远窄、近高远低、形状发生改变的感觉,这样的现象就是我们所说的“透视”。透视学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产物,也是素描学习必修的基础知识,只有掌握了透视,才能表现出多元的、丰富的视觉效果。而绘画中根据物体在空间的位置可以将透视分为一点透视、两点透视、三点透视以及圆形透视,根据视点的位置可还以分为焦点透视和散点透视。

技巧提示

什么是视平线

很多人在开始绘画前没有明白视平线的概念,因此在绘画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不该出现的问题。其实视平线是由你的眼睛在观察物体时的高度决定的,它是与人眼等高的一条水平线。而透视就是因我们的眼睛与物体的高度不同而决定的。

一点透视

平行透视也叫一点透视,是指在 60 °视域中,观察正六面体上下、前后、两侧六个面,不论立方体在什么位置,只要有一个面与可视画面平行,立方体和画面所构成的透视关系就叫“平行透视”。可以以立方体、球体体面关系去理解和分析。

我们平时接触到的物体以六面立方体居多,这些物体不管它的形状如何不同,都可以归纳在一个或数个立方体中,有上下、前后、两侧六个面,只要其中有一个面与画面平行,就叫做平行透视。

上图中,立方体包含视平线或主垂线时只能看到两个面;当立方体包含主垂线时,只能看到正面和底面,或者正面和顶面。

当我们看到立方体不包含消失点、视平线和主垂线时,可以看到三个面(如上图所示)。立方体在视平线以上的位置时,可以看到底面、正面和侧面:立方体在视平线以下的位置时,可以看到顶面、正面和侧面。

两点透视

两点透视也称“成角透视”,就是把立方体画到画面上,立方体的四个面相对于画面倾斜成一定角度时,往纵深平行的直线产生了两个消失点,在这种平行情况下,与上下两个水平面相垂直的平行线也产生了长度的缩小,但是不带有消失点。

成角透视有两个消失点,分别在视平线的两端。

消失线永远向消失点消失,只有近大远小的变化。

垂直线永远垂直,只有近大远小的变化。

三点透视

当立方体相对于画面来讲,它的面和棱线都不平行时,面的边线可以延伸为三个消失点,用俯视或仰视去看立方体就会形成三点透视。三点透视又称“倾斜透视”,是各种透视中视觉冲击力最强的一种透视,一般用于绘制超高层建筑、俯瞰图或仰视图。在画面中它有三个消失点,其中有两个在视平线上,还有一个消失点在视平线以外。

由平行透视演变的上下倾斜透视

一座楼房与我们平行,为平行透视。我们现在抬头仰视,即变为上倾斜透视,原水平线仍然水平,原垂直线与我们的画面有了一定的角度,为近低远高线,它消失于天点。

若我们向下低头俯视,原垂直线变为近高远低线,它消失于地点,原水平线不变,仍然水平。

平行仰视图

平行俯视图

技巧提示

三点透视在现实中的运用

三点透视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物体本身是倾斜的,如斜坡、楼梯等,这些物体的面本身与地面和画面都不平行而倾斜,不是近低远高的面就是近高远低的面。第二种就是物体本身垂直,因为过于高大,平视看不到全貌,需要仰视或俯视来观看。

圆形透视

前面所讲的多种透视都是以直线为主,用它来说明基本规律容易理解。但是客观事物中除直线外,大多数还是曲线,曲线的种类很多,但大多数还是规则的曲线(圆、椭圆等)。

圆经透视变形后其形状为椭圆形。与地面平行而与画面垂直的圆,位置越接近视平线,其透视缩形变化越大,如上图所示。

圆经透视变形后其形状为椭圆形。与地面和画面垂直的圆,位置越接近中线,其透视缩形变化越大,如上图所示。

与画面平行的圆,无论远近,都保持圆形,只有近大远小的变化。

技巧提示

中西方绘画透视的比较

中国绘画的透视法是画家的观察点不固定在一个地方,也不受视域的限制,而是根据需要移动立足点进行观察,凡是在各个不同的立足点上所看到的东西,都可以在自己的画面上表现出来,如《清明上河图》,这种透视方法也叫“散点透视”。中国绘画就是采用散点透视的原理才创作出数十米、百米以上的长卷。

而西方绘画一般采用的是“焦点透视”,它就像照相一样,观察者固定在一个立足点上,将所能摄入镜头的物象如实照下来,因为受空间的限制,因此视域以外的东西就不会进入画面。运用焦点透视的画法就产生了西方的写实性绘画,如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就是焦点透视的典范之作,在平面上创造出三维空间。

1.1.6 素描的构图

构图就是绘画时根据题材和主题思想的要求,把要表现的形象适当地组织起来,构成一个协调的完整的画面。在我国古代也称其为“经营位置”。简单地说,构图就是一幅画如何安排物象的位置以及几种物象在画面中的组合关系。构图不仅是对画面内容和形式整体的考虑和安排,还是绘画美的重要构成因素。构图的原则是在变化中求统一。常见的构图形式有金字塔形构图、倒三角形构图、“ S ”形构图、放射式构图等。

最为简单和基础的构图方式可以按照画纸的横竖加以区分。

金字塔形构图

金字塔形构图又称“正三角形构图”,它是比较常见的构图形式之一。正三角形构图通常用来表现被描绘对象的高大和伟岸,并能在画面上产生坚定的、不可动摇的稳定感。如右图所示,它既不像圆形构图缺乏棱角,也不像方形构图那样过于呆板,因此成为画家们比较钟爱的构图形式。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就是典型的例子。

倒三角形构图

正三角形有安定感,倒三角形则有一种不安定的动感效果。如右图所示,这种构图形式以三角形的尖端向下,颠覆了金字塔式构图重心在下的稳定式构图,常常用于突出前景的画面。印象派画家德加的《舞女》就是这种构图的代表,给人一种明快的视觉效果。

S ”形构图

S ”形线条在欧洲被称为最美的曲线, S 形构图被认为是最富于变化的曲线构图。它给人以流畅活泼的感觉,是最具美感的曲线。在人物画中, S 形的造型往往用于体现女性的人体美。法国古典画家安格尔的《泉》, S 形的造型样式给人以流畅的节奏感,为我们呈现出充满活力的少女的纯洁美。

放射式构图

这是以主体为中心,景物呈向四周扩散放射的构图形式,可使人的注意力集中到画面主体,而后又有开阔、舒展、扩散的作用。常用于表现需要突出主体而场面又复杂的场景。 oGQozjMtIdevO8pKnCP8Vr8rLEa5BibVPvoqi5qrVeknW+F9US7ioudIFzs2W3j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