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拔罐历史溯源

拔罐疗法在古代称为“角法”,是因为最初人们是利用动物角作为拔罐工具的,拔罐疗法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总结出来的一种独特的治病方法。长沙马王堆出土的《五十二病方》中有关于拔罐疗法的文字记载,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医学文献,书中有用角法治疗痔疾的记录。而晋代葛洪所著《肘后方》中,明确记载了角器的制作及用法。

唐代“太医署”将学生进行了分科,专设角法一科,学制定为3年,使拔罐疗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这证明拔罐疗法在唐代已经相当普及,拔罐所使用的工具及拔罐手法也有了发展。王焘在其所著的《外台秘要》一书中,记载了竹罐的制作和以水煮罐的吸拔方法,还记载了刺血拔罐疗法。

宋、元、明时期,拔罐疗法不断得到发展,宋代的《太平圣惠方》记载了角法治疗痈疽的方法;元代医家沙图穆苏所撰的《瑞竹堂经验方》中记载了用药物煮竹筒的方法;明代外科大家陈实功详细记述了煮药罐的方法。

清代的拔罐疗法有了更大的发展,出现了陶罐,拔罐方法及治疗范围也有所扩展。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中专列了《火气罐》一节,对火罐的形状、应用范围、出处、大小、适应证、使用方法都做了较明确的记载。《医宗金鉴》首次把辨证用药和拔罐疗法结合起来,记载了针刺与中草药煮罐结合的针药筒疗法。

现在随着医药卫生事业的不断进步,拔罐疗法也有了更大发展。罐具从以前的兽角罐、竹罐、陶罐发展到玻璃罐、塑料罐、橡胶罐、抽气罐、电罐等。拔罐疗法已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等临床各科,治疗120多种疾病。 IXIzXa/y8geZJqeOxtl7hEre/1qeDYN4KmcakdjxhZtX+5wNA+iMnIPjc/L/2r0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