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要是有很强烈的成功愿望,除了奋斗之外,得不停息地去思考,忍受内心的炼狱和折磨,才能够从灰烬中站起来,反败为胜。
我走到今天这一步,并不是因为我念书念得有多好,虽然书我也念得不错,但我认为事业的成功首先应该归因于一个人心理上的自我观察和文化感受。
我喜欢从人的本原心理上去思考问题,这样能不断地医治自己心灵上的创伤,在内心深处做一个勇敢者,做一个成功的人,最后就会有许多机会向你走来。
学会关照内心,独立思考,经常体会自己本原的东西是什么,学会以第三只眼睛看自己,通过每件事情来了解自己内心。
——张朝阳(搜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
青春舞台
季羡林曾经做过一篇名为《反躬自省》的文章,里面提到知己的不足,要从认识自我开始。他以自己为例进行剖析,他说自己并不是天才,也不是蠢材,资质中等,喜爱绘画和音乐。但中学的时候,他的绘画水平已落后于其他同学,他也曾深深地为此感到无奈。季羡林觉得自己是个谨小慎微、性格内向之人,有自己的私心,但也会为别人着想,曾经犯过错误,伤害过一些人,但在大是大非面前,他却会挺身而出,不计较个人利害,所以,整体来讲,季羡林觉得自己是个好人,是个讲原则的人。因此后来,当他发表了那些感悟人生、探讨天下的人生哲理时,才能够让世人信服和学习。这就是“知己不足”的力量,这力量不仅让季羡林看透了自己,也看透了世界,倘若我们普通人也能够常常做到“知己不足”,在这过程里你会有怎样的收获,自然可想而知。
人们常用“自省”这个词来警示自己、提醒他人,但是对“省”的真正含义或许你并未全然知晓,省有两解:一解为省悟,一解为反省,先有省悟,后有反省。省悟是自我认知的过程,反省则为自我检查之意。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像季老这样清晰地认识自己。认识自己历来都是最难解决的命题之一,这需要一定的方法。
庄子给出的方法就是“心斋”,季羡林曾给北大学子讲了这么一个故事:一日,孔子的弟子颜回对他说:“老师,我想出去做事,除暴安良,接济贫苦人民。”孔子却说:“你现在不能出去,你还不成熟,过于浮躁,还没有认清自己,做什么事都不会成功,你还是先去斋戒吧!”颜回说:“我从小家里就穷,很少吃肉喝酒,这算不算斋戒呢?”孔子说:“你指的是祭祀上的斋戒,我说的是心的斋戒。在生活中,你不仅要通过耳朵去听,还要通过心和气息去感受,将感受到的气息回归内心,形成自我认知,这就是心斋。”
认清自己之后你就可进入自省的第二层意境:反省、自我检查。北大人人都知道《论语》里曾子说的:“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宋代的朱熹也说:“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其意皆在反省,反省可“自知己短”、弥补短处、纠正过失。在古代的先贤那里,反思与自省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行为,它应时刻伴随你身旁,不断地对自己的灵魂进行拷问,“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反省自己是十分必要的。
孟子有这样一句话:“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意思是说,称完才知道轻重,量完才知道长短。世间万物都是这样,而心灵则更需要反复的衡量,这样你才能不断地认识自己,改善自己。
自古以来,成就大事的人,都是懂得反省的人:邹忌在别人的赞扬声中反省自己,从而认识到了齐国政治的弊端,采取措施加以改正,使得齐国“战胜于朝廷”;唐太宗懂得反省自己,善于接纳别人的意见,开创了贞观之治。反观那些不懂得反省的人,大都有很悲惨的结局:西楚霸王刚愎自用,临死的时候还在怪“时不利兮骓不逝”;崇祯皇帝不纳忠言,国破之时也没有反省到自己的错误,高喊“群臣误我”。
正如冯友兰先生告诉北大学子的:“反思,总是在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受到什么阻碍,感到什么痛苦,才会有的。如同一条河,在平坦的地区,它只会慢慢地流下去,总是碰到了崖石或者暗礁,它才会激起浪花,或者遇到了狂风,它才能涌起波涛。但并非所有的人,在面对困难、阻碍和痛苦之时,都会做出相应的反思与自省,始终还是有一些执迷不悟者存在。”只有经常反省的人,在生活中才能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从而不断修复自我,提高自身的修养。
反思令人知得失,晓进退,不必总是马不停蹄地奔跑,偶尔停下来想一想你的人生、生活,或许这样更能让你明白生活的真谛。反省是一面镜子,它可以照见你心灵上的污点,继而照亮前进的路途。
人难免有错,有了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懂得反省自己并改正错误,这样很容易就迷失了真正的自我。所以,反省是砥砺自己的最好磨石,是自我认识水平进步的动力,反省可以对自我的言行进行客观的评价,认识到自我存在的问题,修正偏离的行走航线。
晚清名臣——曾国藩一生都在反省自己,他留下的百万字的日记内容,大多数都是对自己行为的反省。
初到京师为官的曾国藩耽于应酬交际,而忽略了学习,于是,他在日记里痛批自己的行为,并决定谢绝应酬,减少郊游。
曾国藩年轻得志,因而高傲,喜欢与人争论,结果经常使得朋友之间不欢而散,他也在日记里反省这样的行为。
创办团练的时候曾国藩因一时急功近利,伸手向朝廷要官,结果被雪藏了起来,这让他后悔不已,在他的日记里也有这方面的自我反省。
曾国藩几乎每天都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省,这些使得他不断改过迁善,优化自己的行为,在官场中也越来越顺畅,终成一代中兴之臣。
无论何时,自省都是重中之重。有位哲学家经过一生的努力,在哲学研究上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但他却在晚年的时候突然刺瞎了自己的双眼,别人都不理解他的举动,他解释道:“我只是为了更好地看清自己。”
经常有人说:“不能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两次。”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因为我们被绊倒之后,往往是立刻起身就离开了,根本没有看清到底是什么把自己绊倒了,等到下一次遇到同样情况的时候,照旧还是要被绊倒。所以,当我们做错了某件事或者某一件事情失败的时候,一定要记得回头看看。把那块绊倒自己的“石头”捡起来好好研究研究,同时也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做得不合适的地方,不要觉得耻辱,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让你避免再次跌倒。
成长心路
如何和自己面对面
认识客观的自我,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自我知觉,但是我们每个人对自己的认识或多或少都存在盲点。心理学家建议,想拥有“自知之明”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首先,从比较中认识自己。多和朋友们比较,多和熟人比较,能够帮助我们更清晰地知道自己的位置。此外,我们还可以和别人的标准进行比较,以自己能否达到他们的标准作为尺度来判定。
其次,从人际态度了解自己。当我们对自己的品性和行为感到疑惑时,可以尝试着去观察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它就像一面镜子,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出我们的真实面貌。
最后,用实际成果来检查自己。实际成果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有着相当的事实依据作为基础,因此相对来说更加客观。但是我们得尽量避免只从一个方面去判定,比如一次考试的成绩、一个科目的学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