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使有一不知命的人,不承认分限,甚至不知分限或不注意分限,以为无论何事,我要如何便如何,可以达到目的。此种人勇气虽然很大,动辄行其开步走的主义,一往无前。可是,设使前边有一堵墙拦住去路,人告诉他前面有墙,墙是走不过去的,而他悍然不顾,以为没有墙,我不信墙的限制,仍然前行。有时前面本是无墙,侥幸得以穿过,然已是可一不可再的成功,今既有墙,若是墙能任意穿行,自然很好,但墙实在是不能通过的东西,于是结果,他碰了墙,碰得头破脑裂,不得不回来,回来再改变方向,仍是照这样碰墙,碰了几回之后,一经躺下,比任何软弱人还软弱,再无复起的希望。因他努力自信,总想超过他的希望,不想结果失望,自然一蹶不振,这种人的勇气,不能永久保持,一遇阻碍,必生厌倦,所以不知命——不信分限,专恃莽气的人是很难成功的。
——梁启超(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曾任清华大学教授)
青春舞台
希腊有这样一句格言:“天上的繁星数得清,自己脸上的煤烟却看不见。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常言道:“人贵有自知之明。”把人的自知称之为“贵”,可见人是多么不容易自知;把自知称为“明”,又可见自知是一个人智慧的体现。人之不自知,正如“目不见睫”,即是说,人的眼睛可以看见百步以外的东西,却看不见自己的睫毛。
在曾担任过北京大学副校长的季羡林看来,自知的人才有继续进步的希望,才有可能绕过自己不足的地方,免得撞墙。那些自视过高,觉得自己无所不能,没有什么事不知道的人是可笑又可怜的。学海无涯,天下的知识是没有穷尽的,认为自己无所不知的人是世间最大的笑话,所以季羡林推崇有自知之明的人。这样的人才是有远见的人,“不知”是至高的“知”。
季羡林在一篇《我害怕“天才”》的文章中引用了法国著名散文家、思想家蒙田在《论自命不凡》的随笔中写下的话:对荣誉的另一种追求,是我们对自己的长处评价过高。这是我们对自己怀有的本能的爱,这种爱使我们把自己看得和我们的实际情况完全不同。
一只乌鸦飞过皇宫时发现一只黄莺特别受国王的喜爱,好奇的乌鸦问黄莺:“国王为何那么喜欢你?”
黄莺回答说:“因为我的歌声十分动听,国王喜欢听我唱歌,所以很喜欢我。”
乌鸦听后羡慕地想:“我应该像黄莺一样在国王面前唱歌,说不定国王也会喜欢我的。”于是它就飞到国王睡觉的地方叫起来,正在睡觉的国王被乌鸦的叫声惊醒,感到十分恐怖。他问士兵是什么东西在叫,士兵告诉他是一只乌鸦,国王感到十分愤怒,就吩咐士兵把乌鸦抓起来,并拔光了它的羽毛。
故事中的乌鸦没有清楚地认识自己,最终自食其果。自知者知道自己的短处,懂得扬长避短;而自负者最致命的弱点在于不承认自己的不足。自知是自信的基础,缺乏这一基础的自信是盲目的,容易给自己带来危险。而能够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地感知自我、完善自我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修养。
哲人告诉我们:“诚实地向他人展示自己,是一面勇敢的旗帜;诚实地向自己展开自己,是人生最优美的风景线。”自知,是知道自己、了解自己,最终向自己展示一个真的自己,一个更加优秀的自己。
成长心路
哪些是困住你的性格“短板”
在心理学界有一条“木桶定律”。这条定律最早是由美国的一位管理学家提出的,他说:木桶由木板构成,它能盛多少水是由最短的那条木板决定的。这条定律经过不断的发展,已经不仅仅适用于管理学,同样也适用于心理学的人格分析。我们的性格中有许多特质,其中决定我们最终能成为什么样的人,是所有性格中的“短板”,即短处,来决定的。
别让“短板”害了你,那么,哪些会是我们性格中的“短板”呢?
1.恶习
我们时时刻刻都在无意识中培养着习惯,这令我们在很多情况下都要臣服于习惯之下。然而,好的习惯可为我们效力,不好的习惯,尤其是拖沓、酗酒等,会在做事时严重拖我们的后腿。
2.自卑
自卑可以说是一种性格上的缺陷,它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品质评价过低。它往往会抹杀我们的自信心,本来有足够的能力去完成学业或工作任务,却因怀疑自己而失败,显得处处不行,处处不如别人。
3.忧虑
忧虑不仅会影响我们的心情,而且给我们的工作和学习带来更大的压力。更重要的是,无休止的忧虑还不能解决问题。
4.妒忌
妒忌是人类最普遍、最根深蒂固的感情之一。它的存在,总是令我们不能理智地、积极地做事,于是,常会导致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
5.虚荣
过强的虚荣心,使人很容易被赞美之词迷惑,甚至不能自持。
6.贪婪
由于太看重眼前的利益,该放弃时不能放弃,结果铸成大错,甚至悔恨终生。众所周知,很多人因太贪婪钱财等而毁了大好前程,有时明知是圈套,却因为抵御不住诱惑而落入陷阱。
我们要想做好事情,应先学会做人,找到自己人性的“短板”,取长补短,从而摆脱弱点对我们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