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病痛中的创作

然而痛苦已经在敲门。1796~1800年,耳聋开始对贝多芬施以酷刑。在1802年的遗嘱里,贝多芬说自己已经耳聋6年,因此可以算出在1796年,他就患了耳聋。从他的作品目录中可以看出,只有包括三支三重奏的作品第1号是1796年以前创作的。包括三支最初的奏鸣曲的作品第2号,是1796年3月发表的。因此可以说,他的全部作品都是在耳聋之后写的。克洛兹·福雷斯托医生在文章中分析贝多芬1796年所患的耳咽管炎,到1799年演变成了严重的中耳炎,因为治疗不力,变成慢性的中耳炎,最终,他的耳聋程度逐渐加深,但是没有完全聋掉。

据说在贝多芬晚年,他会用一支小木杆,将一端插在钢琴箱内,另一端咬在牙齿中间,用来在作曲时听音。因为耳朵的疾患,他的内脏也承受着剧烈的痛楚。他的听力越来越衰弱,连续好几年,他瞒着家人,连最好的朋友也不说。他不和别人见面,避免疾病被人发现。他独自守着这个秘密,直到1801年,他决定不再沉默。

他绝望地写信将这个消息告诉两个朋友——韦格勒医生和阿门达牧师。他在信中对阿门达牧师说:“我亲爱的、善良的阿门达……我多希望你能常在我身旁!你的贝多芬真是可怜啊。我身体最高贵的部分,我的听觉,已经大大衰退了。当我们聚在一起时,我已经显现出许多迹象。我瞒着你们,但是它却越来越严重……还会痊愈吗?我当然希望如此,但是希望非常渺茫……”

他写信给韦格勒说:“我过着悲惨的生活。两年之中,我躲避一切交际,不跟别人说话,因为我聋了。要是我从事别的行业,也许还可以。但是,在我这个行当里,这个可怕的遭遇会让我的敌人们怎么说……我愿意向我的命运挑战,只要有可能……”

他这种悲剧式的愁苦,反映在了他的一部分作品中。比如作品第13号的《悲怆奏鸣曲》(1799年),尤其是作品第1号奏鸣曲中的广板。然而,也并不是所有的作品都带着忧郁的情绪,他还创作了很多欢快的乐曲,比如《七重奏》《第一交响曲》等,都表现了一种青年人的天真。无疑,心灵是需要快乐的,在愁苦的日子里,它会自己寻找并创造快乐。

若现实太残酷,心灵便在过去的生活中寻找快乐。过去美好的岁月,是不会一下子就消失殆尽的。当贝多芬在维也纳独自生活的时候,他就把自己埋藏在对故乡的回忆里。那时他的思想中印着这种痕迹。《七重奏》之中以变奏曲的形式出现的行板的主题,便是一支关于莱茵地区的歌谣。《第一交响曲》也是一部赞颂莱茵的作品,是年轻人对着梦境微笑的诗歌。 6lfaf9ZmMHmiBzCiMpdRt14EBH00HekPF4N8qe/80hS61xwyIUBakRYBzQkiQIh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