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经典引领成长,书香浸润人生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各样的知识,都能够从多种渠道获得。然而,当走进书店或者打开电脑,面对林林总总的书籍的时候,心中反而愈发不知所从。当你不知该如何选择的时候,就读读名著吧。

在过去,书籍是打开世界的大门;现如今,书籍是调和心灵的溶剂。不同于速读的快餐文学和看过就再也记不得的网络小说,名著的好处在于,它是经历过时间考验的,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大浪淘沙之后,始终不曾消失,也不曾磨损的那块金子,静静地等着人们来捡拾,给带走它的人带来无穷的财富。

著名诗人歌德曾经这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像是和一位伟人面对面。”文学名著是人类思想的摇篮。可以说,名著里面的每个字、每个词语,都凝聚着书写者的无限心血,他们留下的,绝不仅仅是文字本身,而是他们知识的总结、思想的精华、精神的遗留。阅读并体会名著中的价值和思想,可以说是每个孩子成长的必修课。

书籍的力量是伟大的,很多人都曾说过,决定他们人生最终走向的是幼年时接触最早的一本书。由此可见,给孩子们看好书,尤其是在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开始成型之前看好书,是一件多么迫切的事情!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条路,那么人们接触的第一本书,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条路要怎么走,要朝着哪个方向前进。

诚然,对于孩子来说,阅读名著不会如看影视剧和读快餐小说来得愉快,但那些愉快的东西只能让人暂时沉浸其中,而名著却同宇宙一般广袤恢弘,一旦步入其中,便能获益无穷。

好的作品,能给孩子以启迪。对于鸿蒙未开的少年来说,他们心中有着无数的问题:他们迫切想对这个世界进行了解,迫切需要寻找自己的人生价值,迫切需要知道人活着的意义……对于这些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答,但更多的人,最终也不曾得到过答案。

这些答案,或许在书中无法直接找到,但是孩子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总能受到一些启发,进而离心中的答案更近一步——因为这些疑问,很久以前的人们就已经问过,并且把他们心中的想法用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给后人以启示。

孩子因阅读而成长,通过阅读这些名著,孩子们可以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也能够知道自己在面对不同的境遇时,该以何种心态、何种方法去面对并解决。

如同航海需要灯塔指引光明一样,孩子们的人生,也需要书籍来指引方向。而名著,毫无疑问,能带领孩子走向前方。

晓寒

2015年2月 JHfVBOqRh0pP2zkDWupUxD5kuGFy7k8MMDzt3ZbsOSt6op21bkhJ7UjQmEYOWIYQ



导读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在1933年完成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描写了一个坚强的无产阶级战士保尔·柯察金,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少年,经过不断地蜕变成长,成为一个忠于革命的布尔什维克战士。作者直到最终双目失明,依旧坚强不屈地进行小说创作,他的毅力令读者称赞。

小说的主人公保尔生长在乌克兰一个贫苦的工人家庭,父亲早亡,母亲在富人家做厨娘,哥哥阿尔焦姆是一名铁路钳工。保尔一家人受尽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他很早退学,苦难的生活炼就了他不屈不挠的性格。十月革命爆发之后,经过朱赫莱的介绍,保尔开始接触革命,也就这样开始了自己的革命之路。参加到战斗中之后,保尔经受了各种各样的磨炼,在回家乡看望亡故战友的时候,他说了一段引人深思的话:“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那么,临死的时候,他就可以说:‘我将整个宝贵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进行的斗争。’”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保尔这个人物是根据作者自己的经历创造出来的。作者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年9月29日出生在乌克兰一个农村的贫困家庭。小学被迫辍学,11岁开始做童工。在乌克兰解放之后,他加入了第一骑兵队。在参加国内的剿匪战争中,他因为身负重伤,不得不离开骑兵队。伤愈之后,因为身体的原因,他只能担任共青团的领导工作。1924年,奥斯特洛夫斯基加入共产党。因为长期的艰苦斗争,他的身体健康受到严重损害。

1927年,刚满23岁的奥斯特洛夫斯基已经完全瘫痪了。他整日卧床,后来双目也完全失明。在这最艰难的时刻,他下定决心,通过文学作品来展现当时的时代面貌和个人生活经历。

小说中,作者描写到保尔的稿件被邮局弄丢,这其实是作者的真实经历。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创作之初,曾经把自己的手稿寄给战友,在寄回的过程中的确是被邮局弄丢了,这让他很受打击。但是,他用自己坚强的意志战胜了这次挫折,在参加大学函授学习的时候,他开始构思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历经三年时间,作者忍受病痛的折磨,最终完成了这本自传体小说的创作。不过,小说出版的事情,并非一帆风顺。出版社多次退稿之后,最终,在朋友们的努力下,《青年近卫军》杂志开始连载这本小说。小说一经发表,受到了评论界的批评,但是,广大的读者却深深地喜欢上了这本小说。1935年《真理报》上发表关于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报道,在全国造成了巨大轰动和影响。就在这一年,奥斯特洛夫斯基被授予国家级最高荣誉列宁勋章。在之后的两年中,《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被翻译成各国文字,重新印刷达到了50次。

苏联作家法捷耶夫曾高度评价这部作品,说“整个苏联文学中暂时还没有如此纯洁感人,如此富有生命力的形象”;肖洛霍夫说它是“生活的教科书”。

一位记者在采访奥斯特洛夫斯基时,问他为什么要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为书名。他回答说:“钢,是在烈火与骤冷中铸造而成的。只有这样它才能变得坚硬,什么都不惧怕,我们这一代人也是在这样的斗争中、在艰苦的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并且学会了在生活面前不颓废。”

作者塑造保尔这个人物,想告诉我们的不仅仅是保尔的遭遇,更重要的是保尔如钢铁般的精神——那种在任何苦难面前都不低头不屈服的勇敢精神!这是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的!

译者

2015年1月 HsOytdIyzTQsGt5td3nc4pdc7TiDN3QkQbG/TBLavLjqaq00MGYK9byChdrVJI0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